第454節 降將

“李際春,你可知罪?”

“大人,末將知罪。”

跪在堂下的中年人,此刻面目平靜,一副任打任罰的樣子。

而坐在公案後的張中琪,此刻嘴角上翹,裝着青天大老爺的逼,帶着點玩味地問道:“文死諫、武死戰,看看永平赴難的那幾位大人,李際春,你今日跪在這裡,可有半分慚愧?”

.....................................

古代由於通訊技術和社會管理跟不上,導致政府沒辦法把觸角伸到所有細胞,所以在軍隊制度建設上,爲了分權和制衡,包括宋明在內,都採取了“以文馭武,大小相制”的原則。

所謂大小相制,其實就是縮水版的軍隊封建制:總督能直接下令的只有自己的督標營,其餘全省部隊,總督必須要通過總兵官來下令。

同樣的道理,總兵也只能指揮自己的鎮標,要下令給某一支部隊,必須要通過中間的副將參將這些人。

這就是封建制度的原則:隔一層就不能直管,君主有事只能找封建主,下邊的封臣只聽封建主的,和君主沒關係。

中國的封建制度,雖說自漢以後和西方就有了一些不同,但是核心規則還是一樣的——皇帝和朝廷管不到鄉下農民,類似於封建主的宗族地主纔是農民的天老爺,所謂的“皇權不下縣”,其實就詮釋了封建制的這一核心思想。

在這方面,西方做得更加明顯一些:國王只能和公侯一級的大封建主撕逼,公侯下邊的騎士(鄉紳)階層,聽命的是自己的封君。

一旦有了戰爭,通常就是由某某侯爵,某某伯爵帶着自己手下的一幫封臣騎士去參加會戰,國王只能把命令下到大貴族這一層。

回到永平城的府衙。

根據以上原則,從理論上講,穿越衆是管不到參將李際春的。這位的頂頭上司是山海關總兵,要殺要剮,也該由山海關總兵報給朝廷,最終由崇禎來決斷此人。

但是眼下可不是正常情況。永平城剛剛光復,穿越衆在城裡施行的是“軍政府”制度,隨時可以殺掉任何人——李際春負隅頑抗,替韃子斷後,被天兵正法了,就這麼簡單。

所以現在跪在堂下的李參將,其實屬於命懸一線,隨時會被拖出去宰了。

“你今日跪在這裡,可有半分慚愧?”

聽到堂上帶着嘲諷味道的問話後,李際春先是磕了個頭,然後依舊面無表情地回道:“大人,當日城破之際,末將手下二十餘親兵已然全數戰死......若說無能,那我認;若說慚愧,這個委實沒有。螻蟻尚且偷生,末將力戰後而降,何罪之有?”

“這倒新鮮!”一旁坐着的天津站站長姚建設呵呵一笑,對這位帶有後世理念的軍人說道:“照這麼說,死光親兵就算了事,那你手下兩千人的守城軍都是擺設不成?”

“還真是擺設。”李際春聞言苦笑一聲,跪在地上對這位說不清楚官階的綠襖官兒拱了拱手:“這位大人容稟。”

“自天啓年以來,朝廷邊事吃緊,靡費日甚。似末將分守的永平,由於百年來從未遇過戰事,故兵部撥下的軍資餉銀一年少過一年,這其中還有不少朽爛廢物。”

李際春說到這裡,臉上滑過了一絲尷尬:“便是自縊的兵備道鄭大人,每回末將去請領軍餉,也是要拿夠一成常例的。”

“末將平日裡吃下的空餉,全都用在了這幫親兵身上。”李際春說到這裡,臉上肌肉抽搐,貌似極度痛心:“就那點銀子,也就夠養這點兵。”

“永平承平百年,兵備荒廢,器械朽爛。那兩千守城兵,實則有大半都是城中富戶臨時募集的民壯。”

“末將麾下那些兵丁,平日裡連件像樣的胖襖都沒有,見了如狼似虎的韃兵,當場一鬨而散,只有末將和親兵還頂了一陣......大人,親兵皆亡,全了恩義,末將已然盡力,末將無愧。便是見了皇上,末將也是這句話。”

....................................

穿越衆聽到這裡,一時間倒沒人說話了。

是啊,要讓一支部隊完成軍事任務,最起碼也要保證士卒吃飽穿暖,有基本訓練和基本武器。

所以還是那句話,一切政權的倒臺,第一步永遠是財政問題。

明軍之所以中後期打不過外族,根本原因就在於縉紳、皇親國戚等食利階層貪墨了大量的政府稅收。

所謂每年600萬兩關寧錦防線軍費,其實還沒出京城時,就已經有一半以上“沉澱”在京城的官僚系統裡了。

長此以往,軍將手頭的軍費就不夠,軍費不夠,就只能走剋扣普通兵員,養精銳親兵家丁的路子。

然後到了戰場上,遇到全體皆兵的韃子,大部隊就只好潰散——拿多少錢幹多少事,邏輯正確,沒毛病。

事實上,包括三屯營和遵化在內的薊鎮駐防要地,在韃子突入時是如何無血破城的?對不起,是士兵自己開城的。

士兵爲何要開城?因爲這些人拿不到餉銀。

就在後金大軍入關之前不久,崇禎剛剛把九邊各鎮的軍費消減了一部分,順便裁撤了一些士兵。

然後京師的門戶,天下第一鎮薊鎮的核心防守要地三屯營和遵化,就被下崗士兵打開了城門。

後世的政府在乎就業率是有原因的,因爲無業遊民的數量一旦上升,社會就會陷入動亂中。遵化三屯營開門事件和下崗郵遞員李自成,這些都是鮮活的例子,包括李自成手下的核心馬隊,同樣是甘陝下崗的邊軍組成。

此刻跪在穿越衆面前的李際春,其實和千萬的明朝軍將一樣,都屬於時刻在軍費不足的怪圈裡煎熬的那種人。只不過這廝運氣背,韃子進關後打了永平城。

聽完李際春的辯詞後,坐在堂上的張中琪揮手讓他下去,然後幾個穿越者開始交換意見。

真實的歷史上,崇禎事後可沒有饒了李際春。韃子退兵後,包括幾個小官在內的永平降人,全部被崇禎下令亂劍殺死。

在具有後世思維的穿越衆眼裡,戰爭中力盡而降的軍人,並不需要承擔古代這種無限拔高的道德要求。

後世的戰爭中,在負傷或者被包圍的情況下,各國政府也都是允許部隊投降的,事後還要想辦法把人換回來,不存在什麼心理障礙。

穿越衆現在討論的,主要是李際春的安排問題。

按照張中琪的意見,像李際春這種人,沒必要在他身上浪費資源,全家老小隱姓埋名發配去菲律賓,整一支墾荒隊去幹土人就完事了。

然而兩位情報界人士則有不同想法。

這一次勤王行動之後,穿越衆就會在北方開始一系列佈局。這種情況下,一位被捏住了把柄的北方將領,無疑會對整個佈局產生積極影響。

曹某人的勢力眼下全在南方,對於北方來說完全是一片空白,現在正是建立網點招兵買馬的時候。

兩方面的意見擺出來之後,剩下錢鐵山和杜德威沒有表態。他們是純粹的軍人,打完仗拍拍屁股就走了,不會攙和這種事。

雖然北上代表團裡有個名義團長張冬東,但是具體到各自的專業領域,那還是個人說了算的。

現在既然雙方意見不統一,那麼這件事也就只能暫時擱置,等待後方大佬來決定了。

於是等在外間的李將軍又一次被傳了進來,然後張中琪告訴他“回去閉門思過”吧,有消息再通知你。

等李際春走後,這邊就將消息用電報發回了天津和大員,然後大家就散夥了,各自找地方去休息。今天一天連續打仗,所有人都累得不行了。

當天晚上,還發生了一點小插曲。派出去監視灤州城的哨兵發來消息:城裡剩餘的400韃騎,已經分散成十幾個零散的小隊,開始繞過永平,往北方燕山跑路了。

接到消息後的穿越衆並沒有採取什麼行動,隨他去吧,不過就是400人而已。大半夜的,再派出鏖戰了一天的士兵去分散追敵,不說能不能逮到,壓根沒這個必要。

..............................

第二天上午,好好休息了一夜的部隊陸續起牀,開始收拾行裝,準備開拔。

行裝裡最重要的還是人頭。

經過永平城裡的居民連夜醃製,昨天拿下的人頭,今早已經都打包裝好了。

關於人頭數量,穿越衆在三屯營拿下了550,遷安拿下了400,灤州路上是300,永平這邊最多,包括阿敏等人在內一共是1400,,刨除掉一些品相不好,文官不認賬的,現在穿越衆手頭已經有了整整2500個腦袋。

這是一筆足以令滿朝上下驚掉舌頭、眼珠和大牙的斬獲。

然而這還不夠。

這一次駐守在明國幾座城池裡的後金留守部隊,總數是5000人。除了昨夜跑掉的那400人之外,在和明軍對抗的遵化城裡,還有足足2000名八旗兵。

這2000人同樣是肥肉——假如能兜住的話。

所以這邊要收拾行禮出發了。昨天阿敏已經派出了去遵化的信使,穿越衆現在無法判斷遵化方向會發生什麼變故,必須要早走爲妙。

第284節 龍巖戰記(六)第436節 人頭第633節 聯軍第605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六)第478節 轉移話題第324節 營養過剩第541節 頭籌第677節 北歸(二)第120節 大員的歸屬第599節 撫遠號條約(三)第603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四)第103節 鬥爭開始激烈第92節 村落實景第601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二)第49節 齊備第447節 打援第652節 勳章和墨寶第346節 開港(十二)第93節 談判條件第338節 開港(四)第213節 殺王(十)第61節 學霸第588節 艙房夜話第124節 歷史在改變第245節 建設和展望第435節 淬火第178節 備戰工作第317節 草料第670節 共襄大業(七)第607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八)第530節 吳掌櫃的日常(九)第468節 講故事第291節 龍巖戰記(十三)第258節 前路第521節 榜樣的力量第52節 新貴第466節 解惑第479節 走人前的談判第677節 北歸(二)第563節 接收(六)第672節 知交第238節 剝洋蔥(二)第86節 崑崙人第335節 開港(一)第260章 抵達臺江第126節 新年會議第381節 特殊使者第652節 勳章和墨寶第602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三)第71節 散沙第458節 華容道第85節 管制第480節 買地政策第73節 侵略者們第504節 臺北(三)第548節 明國軍民的準備(二)第414節 私人恩怨第186節 福州第286節 龍巖戰記(八)第716節 收線(八)第537節 宗本第530節 吳掌櫃的日常(九)第532節 招商會之前第256節 樂極生悲第573節 來自北方的團隊第219節 修路和奴隸第385節 另一處戰場第487節 白馬王子和新旗艦第642節 小年第300節 龍巖戰記(二十二)第303節 建制(一)第82章 分基地第294節 龍巖戰記(十六)第327節 會議(二)第266節 股東第649節 赴任之路(三)第447節 打援第503節 臺北(二)第445節 三角第408節 步步緊逼第70節 接觸第584節 大淩河之戰(三)第484節 到埠第283節 龍巖戰記(五)第255節 原始打撈第312節 打野第133節 兵臨村口第356節 開港(二十二)第11節 接着忽悠第104節 新型貿易第392節 碧血丹心第126節 新年會議第513節 錯判第330節 劉香的決定第611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十二)第670節 共襄大業(七)第288節 龍巖戰記(十)第444節 人頭武庫和包衣第172節 遮了天第555節 明葡戰爭(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