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節 臺北(二)

“咚”地一聲悶響後,原本正在打擺子的奴隸後腦被砸了一錘,然後這個人就趴在那裡不動了。

不要小看這一錘:即要一下結束目標痛苦,又不能搞得腦漿四濺鮮血直流,這手中的力道是要掌握好的,一般人砸不出來這種五星悶棍。

“擡走,麻利些擡走。”

吳三爺打出必殺一擊後,揮揮手中鐵錘,面無表情地做了個通用的揮手手勢,然後兩個健壯的奴隸就將屍體擡出了草棚。

不能用刀,刀會導致鮮血噴濺,污染草棚,招引來可怕的蚊子和各種昆蟲。儘管草棚隔一段時間就會集中燒燬,但是沒燒燬前還是要住進很多批次新人的,不能大意。

所以吳三爺他們平時都用錘子。

處理完患病奴隸後,三爺略微低頭,鑽出了並不高大的草棚。然後他目送着屍體被擡上板車......車上已經有了好幾具屍體,這些最終都會被扔進附近的一處天坑裡去。

站在十七世紀臺島北段的山坳中,環顧着四周美麗的自然風景,吳三爺臉上卻寫滿了深深的憂愁。

伸手摸了摸軍綠色棉布作訓服的口袋,發現煙又沒了,於是三爺一伸手:“拿根菸抽。”

“抽你的鳥毛去,老貨。”

說話的是一個面白,看上去斯斯文文,甚至有點俊秀的年輕人:“你這老東西抽菸沒數,不夠就來討要,當本少爺的工資是大風颳來的?”

慣常有領導氣魄的吳三爺,關鍵時刻其實也是能伸能屈的,所以他被懟了也不生氣,而是堆起一張鬍子拉茬的笑臉說道:“咱這一畝三分地上,哪個不曉得玉生少爺是真正有家底的老財,抽幾根菸還能把少爺給抽窮了?”

“哼,好啦,別一天到晚惦記少爺那點養老銀子了。就這鬼地方,能不能活到那一天且兩說呢。”

名叫玉生的年輕人聽到三爺恭維後,臉色好了許多。嘴上雖說還在嘮叨,可手卻從口袋裡掏出一個藍色馬口鐵煙盒扔了過來。

三爺一擡手接過煙盒,先是打開盒蓋取出兩根中檔臺江,然後掏出一個用天鵝絨絨套細心保存的銀殼ZIPPO,“叮”得一聲後打着火,一併點燃兩根菸後,將其中一根遞給了年輕人。

“放心,不白抽你的。等哥哥我的拆遷補償討要到手,兄弟,你的好日子就到了。”

聽到三爺又一次說起了那筆虛無縹緲的拆遷款,玉生吐出煙霧的同時嗤笑了一聲:“那我這個做弟弟的,可得賣力再活個三五十載,大約就能享到哥哥的福了。”

下一刻,看到兩個領班開始抽菸閒聊,站在四周的幾個穿作訓服的人於是也一同掏出了煙。監工們在這處臺北密林外的谷口坡地上,開始了難得的小恬時間。

.........................

金瓜石,是位於臺島東北部的一個行政區域,後世隸屬新北市,地處雪山山脈北側支棱與東北角海岸間。

金瓜石地區三面環山,一面面海,曾經因爲開採金礦而繁華一時。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當時在基隆河河段修築鐵路橋時,有工人在河道中發現砂金,然後蜂擁而至的淘金者便一路溯河而上尋找礦脈。最終在3年後,終於被一位潮州籍的李姓農民在九份山區附近發現了小金瓜金脈。

而在小金瓜被發現後不久,淘金客也在附近發現了大金瓜露頭。“金瓜石”這個地名,即因爲大小金瓜的山型貌似南瓜,也就是臺語所說的“金瓜”而得名。

原本寂靜的基隆山,就此開啓了日後金瓜石礦業的輝煌歲月。

對於穿越衆來說,其實在早期穿越的時候,大家的一致意見是不開發金瓜石的。

原因很簡單:金礦到處都有,沒必要花費海量的人命去原始森林喂蚊子——當時的穿越政權,每一個人都是寶貴的,根本經不起“浪費”。

然而時間到了1630年,穿越衆來到大明3年之後,情況發生了根本變化。

除了最重要的工業基礎不斷完善,社會財富迅速增加這個總前提之外,來自於南洋各地的奴隸數量也呈現了爆炸性增長。

奴隸貿易的蓬勃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進程。和歷史上不一樣,來到東亞的殖民者們,在這2年間突然發現,他們居然再也不用操心貿易了?

無論是什麼人,只要隨便運一船奴隸或者別的什麼穿越衆需要的貨物,就可以在臺江沿岸的大型倉庫裡,立刻,馬上,公平,沒有任何障礙地換到自己想要的任何一種商商品——不限數量,不限種類。

商人們唯一需要操心的,是口袋裡的銀幣夠不夠。

之前無數年間,佔據了所有殖民者最渴望貨品清單頭一位的商品:生絲,現在已經掉到了清單前十,因爲有很多種“神奇”的東西,其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生絲。

譬如能拯救一船人,或者一城人生命的漂白粉。

譬如封在蠟丸裡,能治好海員壞血病的神秘藥丸。

譬如教會最喜愛的,能在歐洲漫長的冬季給教徒帶來光明的油燈和煤油。

這些琳琅滿目,但是價格昂貴的商品,第一時間掏空了所有來客的腰包。

適應了這種新型貿易模式的各國商人們,很快發現了問題的關鍵:大家現在已經不需要把精力花在尋找明國貨源和互相鬥毆身上了,因爲誰也無法壟斷和買空穿越衆手中的貨物。

現在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快速,高效得將穿越衆需要的貨品運到那該死的,充滿誘惑的臺江港,然後再將那些神奇的貨物用去歐洲發財。

於是,由於三十年戰爭歐洲銀根緊縮,原本日子過得悽悽慘慘的西班牙人,在半年前,針對菲律賓土著,發動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型戰役:聖?塞塔戰役。

而盤踞在香料羣島的紅毛也不甘人後。

原本歷史上,荷蘭東印度公司最偉大的總督,簡?皮特斯佐恩?科恩,將於去年在被土著馬打蘭蘇丹國圍攻巴達維亞期間,患上痢疾而死,享年僅僅43歲。

而在這個位面,由於總督府水窖裡被撒了漂白粉,所以科恩總督健康地活到了蘇丹國撤圍。

到了今年,緩過氣來的荷蘭人,於是在科恩指揮下,發動了針對馬打蘭國的新一輪戰役:即爲報仇,也爲抓捕奴隸。

於是,突然間發現手中多了大批計劃外奴隸的穿越衆高層,就又把視線投向了臺北山窩窩裡那一處赫赫有名的金瓜石礦區。

那裡不但有金礦,還有穿越衆目前最看重的銅礦。

第442節 接觸第569節 路邊的人第277節 升官第578節 官邸會議(二)第278節 對澳門的攻略第390節 何以解憂第385節 另一處戰場第404節 法師與騎士第21節 王國棟第524節 吳掌櫃的日常(三)第220節 兩手準備第150節 赤崁見聞第515節 奇門兵器第538節 談話(一)第262節 工分券和貨幣政策第26節 打聲招呼第372節 黑狀第581節 春雷營(二)第435節 淬火第399節 地契聯盟第326節 會議(一)第63節 視察摩雲觀(二)第29節 告辭第244節 捷報送達第444節 人頭武庫和包衣第357節 開港(二十三)第500節 自己人第562節 接收(五)第335節 開港(一)第713節 收線(五)第217節 第N類接觸第54節 海軍建設第365節 自駕遊第684節 北歸(九)第430節 反賊第69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六)第13節 備戰備荒第397節 堂上交鋒第499節 山精第278節 對澳門的攻略第526節 吳掌櫃的日常(五)第39節 蘿蔔開會(一)第398節 連續打擊第479節 走人前的談判第77節 雖近亦誅第85節 管制第370節 電報和任務第195節 欲取先予第207節 殺王(四)第441節 悄悄地進村第672節 知交第193節 蚊子叮大象第554節 明葡戰爭(六)第217節 第N類接觸第489節 特區局面(一)第431節 罐頭第308節 建制(六)第270節 表兄弟第635節 鄭和島第278節 對澳門的攻略第421節 選拔第565節 南下艦隊第198節 播種機第174節 看片第443節 好戰第192節 勘探隊第206節 殺王(三)第337節 開港(三)第382節 走投無路第156節 卡位第220節 兩手準備第350節 開港(十六)第500節 自己人第571節 下龍灣登陸第704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三)第67節 出航前(二)第527節 吳掌櫃的日常(六)第501節 吃貨第362節 落腳第250節 化工廠(三)第384節 真正的目標第684節 北歸(九)第620節 大會(三)第612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十二)第246節 升級第320節 水利第278節 對澳門的攻略第725節 接力第295節 龍巖戰記(十七)第131節 大員鷹第358節 開港(二十四)第327節 會議(二)第486節 黑導遊第599節 撫遠號條約(三)第162節 忍無可忍第170節 敵我矛盾第683節 北歸(八)第317節 草料第415節 北上第637節 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