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新的平衡

大唐立國之初,爲抗擊突厥,在黃河與陰山之間興建了三座受降城,即東、中、西受降城。

中受降城便是如今朔方節度使的行轅所在,城址在後世的九原城,即包頭。

時至五月,黃河水漲,到了朝廷運輸糧草過來的時候,然而,朔方節度使張齊丘已往長安、太原遞了好幾封公文催促,一直也不見有糧草運來。

一個燥熱的午後,黃河上不見船隻,倒是看到北面有塵煙揚起,十餘騎唐軍策馬趕到了中受降城下。

“天德軍使特來請見節帥!”

守在城頭上的士卒目光看去,只見那一隊騎兵爲首者長鬚美髯,不由嘆了一口氣,嘟囔道:“又是來找節帥催糧的……開城門吧。”

不一會兒,城門打開,十餘騎魚貫而入,直奔朔方節度使張齊丘的府邸。

府邸中,張齊丘正與節度判官盧秉堅計算糧草、議論請朝廷運糧之事。

“朝廷回覆了,要求朔方軍以軍屯補充糧草,減少朝廷開支。”

張齊丘嘆道:“即便要我等軍屯,也該先把今歲的口糧補足啊。”

他話音方落,一柄單刀已刺穿了他的腹部。

張鎰看得很明白,東宮眼下的處境雖不好,往後卻前程無量。他阿爺若不能在安氏兄弟的逼迫下保住朔方節度使之位,也可把更多的將領舉薦給東宮,換取未來的權勢地位。

張鎰是年初才從長安調到朔方的,而在來朔方之前,他其實已依附了太子李亨,受李亨之託,來勸張齊丘支持東宮。

不說他是否看出安祿山有野心,只看如今天下各軍鎮的勢態,都讓有識之士不安。

“不是。”

張齊丘見他想不出更好的主意,開口道:“阿布思叛逃,朝廷追究,不過追究我一人。而若因爲我使得朔方無糧,連累的卻是諸將士……不如我引罪辭官,將這節度使之職讓給安思順罷了。”

“不可啊!”

因此,張鎰近來一直在留心軍中有哪些了得的人物。而這天德軍使,正是讓他最爲在意的一個。

盧秉堅是個中年文士,對個人前程不甚關心,更在意的是士卒們的情緒,皺眉思索着,道:“去歲李林甫便在拖延朔方的軍糧,據傳,當時是監察御史薛白進言。如今換了宰相,節帥與楊國忠交情如何?”

盧秉堅大驚失色,勸說道:“王忠嗣被調往南詔,節帥孤擘塞北,倘若再將朔方拱手讓於安思順,使安氏兄弟雄踞四鎮,豈非社稷之禍?”

這呼嚕聲極是難聽,像是被噎住的號角,時而嗚咽,時而高亢,放肆作響,不顧旁人死活。

“是郭將軍?”張鎰走進前問道。

“我騙你的。”郭子儀打了個哈哈,站起身來,抱拳道:“正是郭子儀,節帥可要見我了?”

張鎰一愣,目光看去,留意到郭子儀的耳朵很大,正豎着耳朵傾聽着什麼。

天德軍其實就是前兩年剛成軍的橫塞軍,天寶八載唐軍於中受降城北面五百里處築橫塞,以郭子儀任橫塞軍使,後改名爲天德軍。

正說着,郭子儀忽然擡手,止住了張鎰的說話。

殺人的將領大吼道,從盧秉堅腹中拔出刀來,直撲張齊丘。

門外站着的是一個披甲執刀的年輕將領。

張鎰一愣。

郭子儀是武舉出身,以“異等”成績補任左衛長,之後屢立軍功,成了張齊丘甚是倚重的大將。張鎰早聞其名,一直都盼着一見,今日終於如願。

“何事?”盧秉堅問道。

在他身後,是一個個因爲捱餓而憤怒的士卒,他們已決意去投奔阿布思了。

張齊丘按着膝蓋,準備起來,動作稍遲緩了些,盧秉堅已先行起身,上前,打開了門。

“阿爺還在處置軍務,讓我先來接待郭將軍。”

而當他趕到前廳,一見郭子儀,卻與想像中有些不同,少了些想像中的英雄氣慨,多了些蒼老與隨性。

也正是因這一層關係,剛剛擔任右相的楊國忠對張齊丘殊無好感。朔方軍的糧草遲遲不能從太原運來,這或許也是原由之一。

自從朔方節度副使阿布思叛逃,張齊丘沒能及時阻攔,已被朝廷數次責罰,再加上河西節度使安思順虎視眈眈,他自知官位肯定保不住了。如今之所以還操心着將士們的糧草,無非是“在其位謀其政”罷了,實則已是自顧不暇。

“噗。”

他身材高大,六尺有餘,惹得張鎰不由自主地擡起頭。

“朝廷度支歲市糧於太原,以贍振武、天德、靈武、鹽、夏諸軍,費錢五六十萬貫。而太原不肯運來錢糧,可見太原官吏得了授意助安思順謀朔方。楊國忠這右相,還未掌握太原啊。”

盧秉堅本以爲張齊丘與薛白有交情,或可投靠楊國忠,聞言不由失望,撫着長鬚,思忖着眼前難題的破解之道。

郭子儀時年已五十五歲,長鬚美髯已被歲月染成了花白。他把胡凳搬到了柱子前,倚着柱子半躺着,花白的鬍子朝天,閉着雙眼,雖未熟睡,卻有很大的呼嚕聲在響。

正商議着,門外有將領過來,稟道:“節帥,末將有軍務求見。”

張齊丘眼下確實面對着巨大的壓力,但他必須擔起來。

“我在長安亦久聞將軍大名,有次在汝陽王葬禮上,旁人問我,朔方有何大將,我便說……”

“張齊丘!你分配軍糧不公,莫怪我等借你人頭去投奔突厥了!”

聽得腳步聲,郭子儀登時睜開眼。他眼睛很大,閃動着睿智的光,而眼臉下方的眼袋很重,一副睡得不夠的樣子,但他其實每天都在飽睡。

他臉色抑鬱,雙目無神,有些心不在焉的樣子。

張齊丘搖了搖頭,道:“不甚熟悉。”

其實,張齊丘沒說讓郭子儀等候,卻是張鎰有心與之多說一會兒話。

~~

節度使府的前廳,張齊丘之子張鎰正在接待來訪的天德軍使。

“將軍?”

“出事了!”

郭子儀一掃方纔的老態龍鍾,轉身便招過候在門外的扈從,道:“披甲,隨我來!”

一行人動作雷厲風行,繫了盔甲,已留意到喊殺聲是從後院傳來的,當即往那邊趕去。

過了一道院門,迎面,一隊叛兵正在府中殺護衛,揮刀之後轉頭與郭子儀對視了一眼。

“郭將軍?”

因郭子儀往日積攢下來的軍功、威勢,這隊叛兵下意識地有些驚恐,往後退了幾步,解釋道:“我們許久未得到糧餉了。”

“糧餉不日便到了,我正是來領糧的。”郭子儀喝叱一聲,大步上前,竟無視這些叛兵,直奔張齊丘的所在。

那些叛兵猶豫着是否上前攔他,執着刀、掂着腳,躍躍欲試。

郭子儀凜然無懼,從他們身邊跑過,眼睛一瞪,罵道:“愣着做甚?還不回去?不怕被治罪嗎?!”

隨着這句話,他已衝出十餘步,而那隊叛兵竟真被他唬住,轉身逃出了節度使府。

那邊,郭子儀率人穿過甬道,終於看到渾身浴血的張齊丘正在拼命奔逃。

“平叛!保護節帥!”

雖只帶了十餘人,郭子儀卻擺出了早有預料,率大軍前來平叛的氣勢。他麾下士卒奮力殺上,終於是救下張齊丘,驅退了追殺張齊丘的叛兵。

“子儀。”張齊丘撲上前,用帶血的手拉過郭子儀,道:“他們率部去投奔李獻忠了……”

“我去追!”

郭子儀轉身要走,張齊丘已拉住他,道:“來不及了,此事有陰謀……朔方節度使的位置,我保不住。往後諸事,只有拜託你了。”

“節帥不必如此悲觀,也許還有轉機。”

張齊丘搖頭不已,沒了過去鎮守邊塞的氣概,嘆道:“他們準備充分,如何還能容我們有轉機?”

~~

六月,楊玉環的生日依舊是長安城最大的事之一。

之後天氣漸熱,已到了夏天,李隆基不耐煩待在長安,又準備着前往華清宮小住,方便隨時沐浴。

冬天泡溫泉暖和、夏天沐浴方便,總之是華清宮住得舒服。

薛白作爲中書舍人,隨在天子左右擬定旨意,自是要跟去的。他一直在留意着能否找到李岫說的,李林甫臨死之前調閱的文書,可惜於宮中沒有眼線,或許到時可親自去取一趟。

聖人儀駕已在準備了,離開長安之前,薛白正在盡力熟悉着中書門下省的事務。

要掌權並非易事。旁人都說陳希烈依附李林甫,是毫無實權的蓋章宰相,但其實蓋章本身也是不小的權力。對於眼下的薛白而言,想要接觸到更多的旨意,也得看陳希烈的安排,且還有一大部分旨意,連陳希烈也做不了主。

薛白也沒有特殊的辦法,無非厚着臉皮,主動去找陳希烈討差事。

是日清早,陳希烈到了中書門下省,才走到官廨前,只見薛白又守在廊下,一手捧着書在看,另一書握着一個石鈴在舉。

這情形,倒像是回到了當初在秘書監兩人共事之時。

“左相來了。”薛白放下手中的物件,隨意地打了招呼,笑道:“今日似比往常早些?”

“薛郎總守在老夫門前,何意啊?”

“我剛入中書門下省,對公務不熟悉,盼着左相能多多分派。”

陳希烈搖頭不已,嘆道:“你啊,還是那般上進。”

“左相過獎了。”

“進來吧。”

陳希烈像是被薛白磨得沒辦法了,不再拒絕,領着他進了公廨,讓他在外間等着,自己則進了裡間,慢吞吞地翻閱着宮中與尚書部遞來的公文。

薛白知裡間存放的都是宰執才能看的機要文書,也不探頭去看,耐心等着,聽着偶然響起的卷軸打開的沙沙響,心想陳希烈做事真慢啊。

過了好一會,陳希烈才捧着幾個卷軸出來,薛白連忙上前去接過。

“這些是朔方、河西,太原府的公文,這些是尚書省、御史臺,以及右相的奏摺,這是聖人的中旨。你起草一份旨意,老夫來審閱。”

朔方發生的事情,前幾日剛剛傳到了長安,薛白也有所耳聞。

這件事其實已經醞釀了很久,如今終於還是發生了,他無力阻止,卻沒想到朝廷的旨意下來得這麼快。

再一看中旨,上面只有一句話——

“張齊丘遷爲濟陰太守,以河西節度使安思順權知朔方節度事。”

薛白看着,沉默了一會,問道:“我據此,擬一份旨意嗎?”

“自是如此。”陳希烈撫須道。

“好吧。”

薛白拿起硯臺與墨塊,倒了些水,開始磨墨,目光中卻泛起了思忖之色。

他其實什麼也沒想,只是不知該如何下筆擬這樣一道聖旨。

漸漸地,墨水已經很稠了。

陳希烈道:“你便數落張齊丘之罪,縱李獻忠逃跑、軍糧分配不公;再誇讚安思順之才能,命他權知朔方,儘快平定李獻忠之叛。”

“是。”

薛白提筆寫了起來。

他雖覺得這件事情不妥當,但既然擔任中書舍人,就要把個人的好惡拋除在外,不帶情緒地擬旨,完成職責。 須臾,一封聖旨擬好,他遞給陳希烈過目,陳希烈看了連連點頭,讚道:“薛郎不愧是狀元出身,謄寫一遍吧。”

其實這種公文並不要求文才,倒也不必狀元出身。

完成這樁差事,薛白也算是有了擬旨宣邊鎮重臣任命的經歷,謝過了陳希烈。

“老夫知你在想什麼。”陳希烈拿出印章,放在嘴邊哈了兩口氣,道:“但放心吧,安思順才幹與忠誠皆不缺,能任好朔方節度使一職。”

說罷,他把手裡的印章一蓋,“啪”地一聲,動作行雲流水。

~~

薛白走出中書門下省,腦中還在想着安思順一事。

據他所知,不僅是李林甫、陳希烈,其實連楊國忠也認爲安思順與安祿山不和,是可以收服的對象。

換言之,今日安思順能身兼河西、朔方兩鎮節度,一部分原因便是他在朝中有很好的聲望,衆人對他觀感都不錯。

方纔陳希烈的態度,讓薛白都有些懷疑,是否自己小人之心,因太過警惕安祿山的叛亂,而對安思順過份戒備了。

在正要離開這間屬於左相的院落之時,他停下了腳步,走到了旁邊不惹人注意的角落站着,拿出方纔在看的書卷看了起來。

過了一會,有對話聲與腳步聲往這邊而來。

“伱這麼想就錯了,府君與安思順關係並不好,甚至有仇怨。”

“我聽聞他們是堂兄弟。”有一個漏風的聲音說道。

“府君是十多歲的時候,隨母改嫁到了安家,安思順當時便常常欺凌於他,雖有兄弟之名,卻根本沒有兄弟之實。”

“如此說來,安思順這次若掌了大權,對我們並不利……”

還在說話的是楊齊宣,他說着,忽然留意到了院子裡角落有個人影,定睛一看,驚了一下,毫無底氣地道:“又是你?”

他有些慌張,吉溫連忙用一隻手撫在他背上,低聲道:“怕什麼?他還能再打你不成?”

彷彿是有了安祿山撐腰,楊齊宣這才鎮定下來,道:“我只是奇怪,他在左相處做甚,打探朝廷機密嗎?”

薛白被這兩人的樣子逗得笑了笑,招招手,讓吉溫近前說話。

吉溫纔不肯過去,注視了薛白好一會兒,心想自己吃了口臭的虧,在聖人心裡的份量遠不如薛白。如今不必在朝堂上與之針鋒相對,待往後時機一到,薛白也只是刀俎上的一塊魚肉罷了。

他自有諸多大事要忙。

吉溫遂顯出一個不屑的笑容,自往陳希烈的官廨而去,同時嚷嚷着有機密要奏,讓吏員把“雜閒人等”趕出去。

楊齊宣跟在後面,努力邁出了囂張的步伐,偏是時不時轉頭偷瞥一眼,觀察薛白的反應。

朝堂上的丑角是越來越多了。

薛白這般想着,回憶着方纔吉溫的話語反應,心中對安思順的忌憚再次加深起來。

安祿山的下一步,勢必要染指河東了……

~~

次日,薛白在杜家姐妹處商議事務,恰好遇到了無官在身的杜五郎。

杜五郎抱着試一試的態度邀薛白到終南山小住,被拒絕之後,不由抱怨了一句。

“你一天天操心的事真多,我看聖人都沒你操心的多。”

這話雖大逆不道,可確是實話,就在當日下午,薛白便得到召喚,入宮陪聖人打骨牌。

他像是放棄了入仕之後就不打骨牌的原則,投身這天寶盛世的歌舞昇平當中。

走進宮門,在花萼相輝樓前,薛白見到了賈昌。

“薛郎難得不是穿朝服入宮。”賈昌笑道,“有些年沒來打牌了吧?”

“是,也許久未見神雞童了,你氣色真好。”

賈昌哈哈大笑,道:“我啊,煩心事少,吃好喝好,氣色自是好。”

這些年來,朝中重臣走馬燈似地換,當年兩人都熟悉的人裡,王𫟹、李林甫都死了,李岫剛出獄,還在休養,準備充軍隴右。唯有賈昌,始終活得逍遙自在。

“無怪長安人人都羨慕神雞童,比高官厚祿、權傾朝野還要好得多。”

“薛郎也能做到,被才華所累罷了。”

兩人聊了幾句,賈昌要先往雞舍去安排,遂別過離開。

薛白正要邁步,卻發現一旁有個紅衣女子正在看着自己,他對她十分眼熟,一時卻沒認出來,之後目光落在她手中的劍器上,纔想起這是公孫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孃。

“嗯?不記得我了?”李十二孃持劍上前,道:“我還救過你的命呢。”

她長高了許多,眉眼也長開了,出落成一個高挑的清秀女子。

薛白笑道:“認得,常聽聞你與任木蘭在長安闖禍。”

“哪有闖禍,又是誰在胡說。”

“今日你們來舞劍器?”薛白留意到不遠處還站着二十餘個紅衣女子。

“是呢。”李十二孃道,“你們在殿中打骨牌,我們在臺上舞劍。”

說着,她有些不滿地小聲嘟囔道:“根本也沒幾個人看。”

薛白已懶得評點宮中這些事,疑惑道:“怎不見公孫大娘?”

李十二孃四下一看,湊得近了些,用手捂在嘴邊,小聲道:“師父有些許不爽利,你也知道吧?聖人怕讓人吸了他的元氣,不讓帶病之人覲見呢。”

薛白對此無可置評,點了點頭。

他們繞過勤政樓,沿着龍池走了一段,離沈香亭不遠,就是清涼殿了。

這是比王𫟹的自雨亭還要精巧的建築,除了引水降溫之外,還在地下挖了一個冰窖,貯存了冰塊,隱隱還能看到寒氣四溢,彷彿仙境。

歌臺已搭在殿外,李十二孃與公孫大娘的弟子們自上了臺,薛白則被引入殿中,只見李隆基竟已先到了,正捧着一杯冰鎮過的酒飲着。

而今日另兩個牌友卻有些出乎薛白的意料,一個是駙馬張垍,另一個是太子良娣張汀。

有一個頗爲牽強的巧合,若說張垍倒向了安祿山,張汀則代表着東宮,那薛白則算是依附楊國忠與這兩方勢力作對的臣子了。當然,朝堂上的事絕不會這麼明確,但似乎隱隱能看到一種平衡。

這種平衡,使得李隆基能高枕無憂地享樂。

很快,清涼殿中響起骨牌碰撞時發出的清脆聲響。

薛白牌技不俗、動作流暢,心裡卻想到了李白的一首詩,詩很長,除了頭兩句“晨趨紫禁中,夕待金門詔”之外,他也沒能背下來,卻能對李白的心境感同身受。

還有李泌,當年真是毫不猶豫就辭了翰林之職,歸隱去了。

待詔翰林、中書舍人,這些位置是最接近天子的,能任此職者,往往都有“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爲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志向,偏偏上任之後,不是寫詩,就是修道,再就是打牌。

正打着牌,高力士趨步上前,小聲稟報了一句。

“聖人,兵部有封文書,宰相們處置不了,欲請聖人裁斷。”

“嗯。”

李隆基這一手牌不好,招手讓賈昌過來代自己。賈昌也不敢坐御榻,躬着身子站在那出了牌。

薛白恰好在對面,見了這一幕,心想,讓長安人人羨慕的神雞童也不是那麼好當的。

那邊,李隆基看過奏摺,卻也不是什麼大事。

只說王忠嗣歸京了,遞消息時正住在子午驛,朝臣們問是否讓他儘快上任兵部。這是很小的一樁事,之所以直接遞到御前,實則是問聖人想不想給王忠嗣實權。

李隆基稍稍擡手,高力士拿起一支御筆,遞到了他手上。

他遂寫下硃批,恩典王忠嗣先行養病,康復後再上任兵部。

將這奏摺丟還給高力士,李隆基輕輕拍了拍賈昌,示意他讓開,直接便出了一張牌,只等胡牌。

“薛白。”

“臣在。”薛白剛準備吃張汀的牌,手去拿牌,嘴上則恭謹應了一句。

“王忠嗣回京了,你明日出城接一趟。”

“遵旨。”

李隆基目光敏銳,立即發現薛白聞言有些意外之色,問道:“你不知王忠嗣要回京?”

“是。”薛白道:“從南詔歸來後,臣在梁州見過王節帥一面,當時他已病重。臣沒想到,他這麼快就回京了。”

“未知會你一聲?”

“並未知會。”

薛白應着,隨手打了一張牌,張汀原是想碰的,依她的性子,在牌桌上也敢不讓着聖人。但她卻不敢此時出頭,深怕聖人想到太子與王忠嗣交情深厚。

於是,張汀默默地把原來要胡的牌拆了。

但她纔出牌,便發現薛白瞥了她一眼,眼神有些瞭然之意。她背脊一涼,意識到,薛白算好牌了,故意出一張她要胡的牌,試探她的膽量。

~~

是夜,少陽院。

“你那位義兄要回朝了。”

張汀說着打牌時聽到的消息,道:“聖人命薛白出城去接。”

李亨近年來愈發顯得不苟言笑,氣質深沉了許多,聞言,眼中神色閃動,喃喃道:“聖人這是在平衡邊鎮力量啊。”

“如何說?”

“他最爲寵信的兩個重臣,無非是唾壺、雜胡。朝堂上,唾壺勢力更大,而在邊鎮,雜胡兵力雄厚。聖人也擔心換了宰相之後,朝廷不能對邊鎮如臂使指。因此,讓安思順兼任朔方。”

張汀疑惑道:“安思順是唾壺的人?”

“能有這個任命,至少表示安思順是心在朝廷了。”李亨道。

“可他不是雜胡的堂兄弟嗎?”

“說是堂兄弟,兩人素來是有仇怨的。”

張汀問道:“這與王忠嗣何干?”

李亨道:“義兄亦是與雜胡有仇,自然是要站在唾壺那邊……如果有薛白居中調停的話。”

“我們呢?東宮纔是與王忠嗣最親近的。”

李亨露出一個無奈的苦笑,道:“知道聖人爲何當着你的面說這件事嗎?”

張汀悚然而驚,連眼睛都睜大了,道:“聖人是在警告我們?”

“是啊。”李亨嘆息了一聲。

他看眼下的形勢,估計李隆基是在給楊國忠增加權威,只有做好這件事,這個新任的宰相才能像李林甫一樣繼續維持社稷的穩定。

而他這個太子,卻只能在深宮裡看着,看他人掌握權勢。

李亨不由嘆惜道:“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275.第271章 不歸第397章 小團體225.第222章 別長安第471章 郡王292.第286章 授人以柄343.第335章 秘會132.第129章 金飯碗212.第209章 鋪路145.第142章 改變270.第266章 發苗27.第27章 邊軍履歷284.第279章 狼人18.第18章 追兇者130.第127章 猴子偷桃第446章 豬龍104.第104章 大唐風氣第444章 內應338.第330章 疑惑第467章 共克時艱231.第228章 遺澤180.第177章 揭榜132.第129章 金飯碗第451章 風吹去第423章 慫恿299.第293章 潑冷水第363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148.第145章 繼任者300.第294章 元夕99.第99章 得寶歌152.第149章 點火311.第305章 相門女第353章 建關317.晚半小時發293.第287章 勢不兩立72.第72章 賤籍第410章 塞上燕脂凝夜紫247.第244章 取代——第245 九月總結333.第325章 貴妃醉酒141.第138章 宴前285.第280章 隱藏106.第106章 東宮喜宴119.第119章 結交邊將253.第251章 進入角色143.第140章 水調曲290.第284章 招搖撞騙210.第207章 牛刀小試283.十月總結、活動預告(感謝月票金主“捏嗎”)302.第296章 徵辟315.十一月總結341.第333章 螞蚱第398章 有身份的人120.第120章 尋合作114.第114章 踏青206.第203章 不矜細行201.第198章 發報人第413章 取捨31.第31章 尋親第116章 悔婚第447章 豬不化龍27.第27章 邊軍履歷第406章 北都重鎮214.第211章 法海133.第130章 伸手不打笑臉人67.第67章 一夜魚龍舞213.第210章 昭應尉第385章 亡羊補牢第461章 餘燼第6章 螻蟻321.第313章 道姑41.第41章 劫囚97.第97章 覆試270.第266章 發苗42.第42章 紈絝297.第291章 消失的奏章43.第43章 滿堂驚貴63.第63章 佳節38.第38章 平安無事332.第324章 今時寵36.第36章 兩頭通吃第9章 放長線56.第56章 爭取212.第209章 鋪路190.第187章 曲江宴176.第173章 世故第372章 彭娥329.第321章 汝陽三鬥始朝天18.第18章 追兇者238.第235章 誰負責62.第62章 上架感言18.第18章 追兇者161.第158章 東宮主力第369章 情敵201.第198章 發報人32.第32章 籌碼202.第199章 家人第386章 長恨歌第451章 風吹去第11章 無賴61.第61章 門第88.第88章 師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