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揚名

“大總管,如今高智慧已然戰敗。據探子來報,高智慧自己帶着一部分人馬走海路,向着溫州行去。另外一部分人馬在高智慧麾下大將齊凌雲的帶領下,向着婺州方向逃竄。

末將的意思是大總管帶領大軍,從海路追擊高智慧,一路直達泉州,剿滅泉州的王國慶。末將帶人從東陽(今浙江省中部金華江上游)別道而進,追剿齊凌雲殘部,蔡道人、汪文進,等人也在這一路上,由末將帶人平定。”

中軍大帳之中,史萬歲對楊素言道。

楊素捋着頜下的鬍鬚,長久沒有回話。直到史萬歲有些等的不耐煩起來,方纔說道:“長生(史萬歲的字,我沒找着,自己杜撰一個,萬歲不就是長生麼)啊,你這一路上艱險不少。而老夫要追剿高智慧,還要剿滅王國慶,能分給你的士卒不會太多……。”

話雖未說明,但是言下之意還是不太同意史萬歲所說的。

史萬歲此時也是有些着急了,自從渡江以來,功勞大多數都是由秦瓊、李達、麥鐵杖等人立下的。擊敗高智慧一戰,來護兒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勳。

而楊素身爲軍中主帥,所有人立下的功勞,都有他的一份,自然也是不急。可是他史萬歲自從渡江以來,還沒有立下什麼功勞。雖然說回到京城之後,陛下的上次也是少不了的。但是沒有出力,平白得到一番功勞,對於史萬歲這種猛將來說是不能忍受的。

所以纔會在今天議事之時說出這番話來,此時見楊素又不同意的意思,忙說道:“大總管,末將不需要多少人手,只需要兩!”

楊素眼前一亮,說道:“兩千!長生,你可要想清楚了。齊凌雲、蔡道人、汪文進這些人雖說不是什麼大敵,但是加起來也是有着數萬人馬的。你只要兩怕……。”

史萬歲見楊素有鬆口的意思,忙說道:“兩”

“既然長生你如此有把握,那老夫就任你挑選兩老夫再派……。”

楊素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史萬歲打斷,只聽史萬歲說道:“此戰有我一人足矣,大總管還要征討王國慶。那王國慶的實力強勁,正需要大將相助。末將那裡卻沒有什麼厲害的人物。”

楊素本來還在心煩派誰前去相助史萬歲,聽到史萬歲地話,便也順水推舟說道:“既然長生你有這麼大的把握,老夫也就不再派人相助了。”

楊素派史萬歲孤軍深入,卻也沒有安什麼好心。

楊素這人,雖然對麾下的將士極好,所以作戰之時三軍用命。被稱爲名將。但是也有些小心眼,看不得別人爬到自己的頭上去。

秦瓊、李達、麥鐵杖這些人雖然上升的勢頭很猛,可是想要威脅到自己的地位那是不可能的。自己提攜他們,還能落下一個提攜軍中後輩的好名聲。

這史萬歲卻是不一樣,史萬歲已經是從三品的上開府儀同三司。比自己這個正三品地內史令也僅僅低了一階。而且此時身上也是行軍總管的官職,不過是受自己節制而已。所以楊素對史萬歲還是進行着不漏痕跡的打壓。

儘量避免讓史萬歲有立功的機會,而這次史萬歲直接請命。楊素也不好拒絕。但是心中也不是很情願。

畢竟史萬歲出去是一定會立下功勞的,一旦立下功勞就會搶了自己的風頭。此時聽到史萬歲竟然只要兩千人,還不要人相助,心中便活泛了起來。

在楊素看來,就算是給史萬歲兩千士卒,史萬歲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動作。戰敗了於自己沒有太大地關係,畢竟是史萬歲強行要去的。

可是戰勝了的話,自己這個主帥還是有一份功勞的。\\\更何況在楊素看來。史萬歲靠着兩千人就想立下大功,那是基本上不可能的。

而且就算是史萬歲戰敗了,自己地大軍也沒有傷筋動骨。等自己將王國慶剿滅之後,回過頭來再收拾蔡道人、汪文進也不是難事。所以也就痛快的答應了。

不過這世上哪裡有絕對之事呢?楊素沒有想道的是,史萬歲靠着這兩千士卒卻是立下了大功,

史萬歲見楊素已經答應了。心中也自十分地高興。出賬去挑選士卒了。

就在史萬歲將士卒挑選出來的時候。隋文帝的聖旨突然到了。楊素忙帶着衆人擺下香案,跪接聖旨。

原來是文帝考慮到隋軍長時間征戰。便詔令楊素入朝。同時加其子楊玄感爲上開府,賜彩物三千段。

若說這一道聖旨下來最高興的,應當就是史萬歲了。自己身爲軍中官職僅次於楊素的大將。身上也有着行軍總管的官職,楊素一走,大軍理所當然的就會由自己接手。心中暗暗慶幸自己沒有提前出發。

等聖旨宣讀完畢之後,衆將忙上前向楊素賀喜。

楊素卻是皺着眉頭對前來傳旨的內侍說道:“煩勞公公回稟陛下,臣楊素不能接旨。江南餘賊未殄,若是不能儘早剷除,恐爲後患。等臣將江南地叛軍掃清之後,自然會班師回朝。”

聽到楊素的話,內侍微微一愣。史萬歲卻是滿心的失望。軍中的一干大將卻都對楊素佩服之極。

內侍休息了一天,便趕回大興去了。史萬歲也隨即帶着自己挑選出來的兩千士卒出發了。

史萬歲離開之後,楊素率領主力由海道追擊逃入海中的高智慧,直趨永嘉(今溫州)。

永嘉此時也已經被叛軍攻陷,永嘉地守將乃是投靠高智慧之後,被高智慧封爲司空地沈孝徹。

高智慧聞聽楊素的大軍一路上向着永嘉殺來,倉惶逃離,獨留下沈孝徹守城。

沈孝徹盲目自大,不將楊素放在眼中,率軍出戰,被楊素斬殺。永嘉也隨之收回。楊素追擊高智慧是率領水軍而來,步兵、騎兵則在來護兒地帶領下一路向南。

楊素追擊高智慧取得了大勝,路上也是一路大勝,路上的叛軍都不能阻擋隋軍絲毫。秦瓊更是每戰都身先士卒,一路上攻城拔寨,立下了不少的功勞。

隨着秦瓊前段時間的事蹟流傳開來,江南軍民都知道了楊素軍中有一員手使雙鐗的小將,悍勇無敵。自隨從楊素渡江以來,斬將奪旗,立下了不小的功勳。一時間風頭無倆。

有好事者編出歌訣,“馬踏長江兩岸,鐗打江東六郡。”

軍中同僚聽到這句歌謠之後,都前來向秦瓊賀喜。李達更是覺得面上極爲光彩,一時間笑的合不攏嘴。

“馬踏黃河兩岸,鐗打三州六府。變成了馬踏長江兩岸,鐗打江東六郡。也算是沒有丟人。”在知道流傳於江南民間的歌謠之後,秦瓊也是異常的高興。

大軍在攻陷了天台縣之後,便向着臨海縣進發。

而楊素也帶着大軍反身向北行去,與來護兒率領的步騎兩軍在臨海縣會師。臨海縣的叛軍本來就沒有多少士氣,見到隋軍勢大更是不戰而降。

楊素再次休整一日,便準備率兵繼續追擊高智慧。大軍剛剛起行,就遇到了文帝派來的第二波欽差。

楊素忙率領大軍在路上接旨。

那名內侍見正在行軍途中,也就沒有那麼多的講究,直接在路上將聖旨打開宣讀。

“朕憂勞百姓,日旰忘食,一物失所,情深納隍。江外狂狡,妄構妖逆,雖經殄除,民未安堵。猶有賊首兇魁,逃亡山洞,恐其聚結,重擾蒼生。內史令、上柱國、越國公素,識達古今,經謀長遠,比曾推轂,舊著威名,宜任以大兵,總爲元帥,宣佈朝風,振揚威武,擒剪叛亡,慰勞黎庶。軍民事務,一以委之。”

文帝在聽到回去的內侍轉述楊素所說的話之後,心中也是極爲的高興,遂又下了一道聖旨,嘉獎楊素。

接到這份聖旨之後,楊素也是極爲的感動。下定決心不將江南的叛亂肅清就決不回師,將傳旨的內侍送走之後,楊素便繼續追擊高智慧。

前後百餘戰,終於將高智慧的勢力全部剿滅。可惜老奸巨猾的高智慧還是逃走了。

而這時已經數十日沒有消息的史萬歲也有了消息,讓本以爲史萬歲已經被消滅的楊素極爲的驚訝。

更驚訝的是,史萬歲不但沒有死,反而立下了大功。

原來史萬歲率軍從東陽(今浙江省中部金華江上游)別道進發之後,先是將高智慧麾下的齊凌雲擒殺,隨後又平定蔡道人、汪文進。

一路上翻嶺越海,轉戰千餘里,歷經700多次戰鬥,擊敗叛軍無數。由於水陸交通阻絕,信使不通,史萬歲只得置書信於竹筒之中,浮於水上,順流而下。有取水之人得到竹筒後,方纔報告給楊素。

楊素雖然心中不喜,但是軍中將領都看着,他也不敢將史萬歲的功勞抹殺,只好上報隋文帝知道。

隋文帝接報後讚歎不已,賜史萬歲家錢十萬,官拜左領軍將

楊素此時卻已經向着江南叛亂的最後一地——泉州殺去。

第183章 三雄大戰天寶將1第24章 伐陳4第127章 回京第56章 糧草第116章 宰相之才第113章 齊人之福第125章 天下第一第100章 火第169章 危機解除第12章 習武第80章 太保(上)第190章 李淵起兵第23章 伐陳3第39章 麥鐵杖第71章 平叛第一功(3)第39章 麥鐵杖第96章 拉攏1第43章 軍法第113章 齊人之福第31章 伐陳(完)第141章 天緣第150章 安西大都護第112章 小登科第34章 覲見第176章 三雄揚威3第206章 朝議(下)第111章 除患(下)第191章 洛陽之爭第49章 設計第144章 鬧花燈(上)第7章 宿命的相逢第83章 出征遼西第137章 戰南陽4第46章 傷愈出戰第109章 除患(上)第182章 暗箭第211章 李元霸之死第192章 緣由第106章 預兆第117章 紛亂第153章 亂世開始第15章 參軍3第196章 分道揚鑣上第14章 參軍2第131章 五招第54章 後山第96章 拉攏1第190章 李淵起兵第130章 姐妹相逢第35章 箭術1第39章 麥鐵杖第36章 箭術2第一六〇章第43章 軍法第43章 軍法第15章 參軍3第161章 得信第28章 伐陳8第86章 互傳1第198章 見面第128章 五王第44章 衝陣第125章 天下第一第154章 無題第25章 伐陳5採石磯第70章 平叛第一功(2)第167章 最後的時刻(3)第20章 傳藝第131章 五招第177章 成都掌軍第186章 槍絕姜永年第89章 越境第73章 回家第7章 宿命的相逢第37章 遊山明志第189章 太原第57章 偷襲第66章 揚名第137章 戰南陽4第81章 十三太保(下)第95章 李元霸第62章 相遇第100章 除患(中)第65章 勝第199章 父子對話第5章 國破家亡1第161章 得信第179章 好快的刀第127章 回京第33章 進城第152章 牙帳宴飲第28章 伐陳8第80章 太保(上)第123章 圍城第六十八 掌泉州第142章 婚事第5章 國破家亡1第186章 槍絕姜永年第31章 伐陳(完)第136章 戰南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