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元正

十一月末,安童在御前彈劾阿合馬並與之廷辯,此事雖震動朝野,引得皇帝降旨責查,卻並未得到漢法派想要的結果。責查之後,無非是罷黜了左司都事周祥及個別工部官員。至於阿合馬私設“和市”牟利的罪名,忽必烈雖揚言要親自訊問,卻是石沉大海再無下文。及至年末,全年財賦理算和朝廷內外用度開支諸事,仍仰賴於阿合馬。安童雖向皇帝建言別選官員取而代之,忽必烈卻不予理會,對阿合馬依舊寵信如故。這一次朝堂風暴來得迅猛,卻終究消失於無形。

日子過得很快,一轉眼即是歲末。伴着寒冬瑞雪,大都城再一次沾染上熱熱鬧鬧的節日喜氣,還未至春節,街頭巷尾早已掛上各式花燈,更有小商小販擠滿街頭,沿街販賣糖糕、辣湯等吃食。民間士庶盡歡,宮廷裡更是熱鬧非凡,連我一向冷清的公主府也瀰漫着歡騰的氣息。巴根、豁阿指揮着男女僕役裝點庭院,忙的不亦樂乎;慕之也跟在管事身後,隨時等候差遣。我看着衆人忙裡忙外,心頭卻仍是一片寂寥。

“公主,時辰到了!”諾敏爲我整裝完畢,便輕聲提醒道。

我擡眼向窗外一瞥,天剛矇矇亮,朝陽尚未升起,四下寒意瀰漫,時間卻不等人。我立時起身,待諾敏收拾妥當,外面也備好車駕,便道:“走罷。”

今日是正月初一,也即元正佳節,朝廷照例要舉行元正受朝儀式。屆時,諸王勳貴和文武百官都要在大明殿上向皇帝行賀獻禮。我乘着車駕,從玉德殿一路南下,待到崇文門時,早有文武百官在此等候。百官前面,便是同樣恭候聖駕的后妃皇子。

我下了車,從人羣一側穿過,尋到了站在前方的真金夫婦,欣然向他們見禮賀喜。真金和闊闊真亦笑着還禮,眉目間盡是喜氣。真金的目光落在我身上,關切地問道:“今日天寒,可冷不冷?”

我身披狐裘,裡面是渾金搭子袍服。蒙古人尚白,原在草原時,節日禮服都偏好白色。而今入主中原,在漢儒的建議下,忽必烈採納了中原王朝的輿服制度。每逢朝會,不僅自己身着冕服,百官也要穿公服迎拜行禮。今日元正朝會,亦是如此。展眼一望,崇天門下冠蓋如雲,高官顯宦衣紫服朱,腰銜金玉帶,腳踏高腰靴,好一番雍容氣度。

再看看真金,他一身太子冠服,着玄衣,系革帶,戴九旒袞冕,舉止莊重,貴氣盈然,儼然一個溫文雅緻的漢家儲君。

這樣的儲君,能否順利繼承大統,登極御宇?若果真如此,縱然眼下阿合馬橫行無忌,爲禍朝堂,待真金即位,也終有匡正除惡,撥亂反正的那一天。

心思兜轉了許久,我纔回神,低眸一笑,回道:“不冷的,有勞哥哥掛心了。”

“且捱過這一會兒,受朝儀式結束就好了。”真金溫聲道,話語帶着溫熱,讓我心頭生暖。

不多時,前方忽然鼓樂齊鳴,卻是儀仗隊導引着皇帝車駕款款而來。車駕駛過崇天門,待到了大明門前,侍從扶着皇帝皇后下了車,帝后自大明門直入殿中,在御榻上坐定。而後司辰郎高聲報時,宣佈元正朝會開始。殿前侍衛分兩班入殿,自殿外就能聽到侍衛們山呼萬歲,不用去看,我便能想象出那舞蹈叩拜的場景。

侍衛行禮後分列在大殿兩側,隨即諸王妃子入殿進獻賀禮。我亦備好禮物賀表,依禮行賀後,便隨真金坐在皇帝下首的座位上。

久久等候的文武百官此刻才被允准入內,在侍衛官的導引下,分別從日精、月華兩門入大明殿,待兩班官員齊聚殿中,又是山呼萬歲,舞蹈揚塵,向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禮。

百官禮畢,便是中書省丞相向皇帝敬酒。元正受朝儀式已舉辦多年,安童身爲首相,對流程自是熟稔。禮官唱奏後,他便出列,先向帝后一揖,而後提步上前,此時已有答剌赤在一旁奉酒。安童取過酒案上的高足金盃,雙手敬與皇帝:

“臣謹代文武百官向皇上、皇后行賀獻禮。這第一杯酒,敬祝皇上、皇后新春如意,百福駢降。”

“過去一年裡,朝中諸事,有勞愛卿了。”皇帝微微一笑,慰勉了一句,接過酒飲下。

一杯飲罷,答剌赤又將酒杯斟滿。安童取過酒杯,再度奉上:“第二杯酒,願我大朝功業昌隆,攘平八方。”

忽必烈聞言一時出神,怔忪片刻,旋即笑開:“此言甚合朕心!”接過酒杯又是一飲而盡。安童見皇帝開懷,亦是弛然一笑,“陛下運籌帷幄,謀劃有方,前方又有伯顏、阿朮盡忠效力,克定南朝,混一宇內,正在今朝。”

這話說得恰逢其時,也說到皇帝心坎裡,忽必烈聞言,更是龍心大悅,笑道:“元正丞相需三進酒,還有一杯。”

這次安童親自斟酒,而後從容奉給皇帝:“這第三杯酒,臣謹祝國朝物阜民豐,國祚綿長。”

皇帝聽了,眼裡笑意更深,將酒水飲下後,起身高聲道:“今日借丞相吉言,朕欲成不世之功,還望衆卿盡心竭力,以報國朝。聖主成吉思汗在上,朕必繼承祖宗遺志,攻克南家思。天佑蒙古,天佑大元!”

“天佑大元!”“天佑大元!”皇帝出言號召,羣臣立時響應,殿中歡聲如雷,更烘出節日的喜氣,也爲未來的戰事增添了希望。在喧囂的歡聲中,禮官又高聲唱奏:“宣地方官員和外國番使入殿朝賀!”

隨着禮官一一唱名,諸路官員,諸部那顏和外國番使先後向皇帝行賀獻禮,禮畢便由怯薛官引到指定座位。蒙古諸部、番邦小國的使節濟濟一堂,大明殿裡賓朋滿座。忽必烈看着殿中人羣黑壓壓一片,卻也不覺煩累,饒有耐心地接受官員使節們的祝賀。可縱然如此,他仍有幾分失落,眼角的笑意淡去時,眼紋裡便顯出幾分黯然。若是西北三汗國、日本都能派遣使節入覲,那纔是真正的君臨四海。

但這點情緒很快就被更大的喜悅沖淡了。荊湖行省的官員入朝獻禮後,隨即爲皇帝帶來前方捷報:“伯顏元帥率水陸兩軍猛攻陽羅堡,逼得宋將夏貴順江東逃,元軍遂順利渡江,目前伯顏所率中路軍已直逼鄂州、漢陽……”

皇帝聞訊笑逐顏開,親自致酒相敬報訊的官員:“伯顏丞相與諸將士在前方力戰,爲國朝開疆拓土,功勳至大,朕以此酒敬祝軍中好男兒!”

那官員謝過聖恩,而後單膝跪地,把酒飲下,隨即被怯薛官導引入座了。

南征軍進展順利,卻不知日本那裡戰況如何?我心下默默想着,忽必烈應該與我有同樣的疑問。但目前暫無東路軍戰報傳來,皇帝眼下便不予理會了。

各路使節進獻的賀禮名目繁多:有駿馬鷹犬,有珍禽異獸,有綾羅綢緞,有美玉寶石,還有諸地土產。安童負責宣讀各地官員使節的賀表和禮單,阿合馬則將禮物清點入庫。待這一流程走完,大明殿裡已擺上宴席,準備舉行元正詐馬宴。

殿中諸人紛紛入座,就等皇帝宣佈開宴。安童也擇了座位坐定,卻見阿合馬忽然離席,小步緊趨到御前,身後還跟了一個手捧托盤的侍從,跟着阿合馬一併拜倒在皇帝腳下。

也不知他耍弄什麼把戲,我不禁擡眸觀望,身邊的真金亦神色微變,臉上笑容淡去,眉梢眼角都是掩不住的厭惡。

阿合馬畢恭畢敬地跪在御座下,忽必烈見了,也不明所以,瞥一眼侍從手上的托盤,可那托盤上罩着紅綢,不知底下覆着什麼東西。

皇帝懶得思索,不耐地開口:“是哪國使節的賀禮漏下了?你自去補報即可,何必到御前擾朕?”

阿合馬搖搖頭,胖臉上堆出諂笑,雙眼油膩生光,“並非番使賀禮出了紕漏,而是元正佳節,阿合馬也有一番心意要獻給陛下。”

“你還有甚麼好東西?”忽必烈哼笑一聲,半信半疑道,似乎平白多了幾分耐心。

阿合馬親自接過侍從手上的托盤,神秘一笑:“請陛下過目。”說罷,一手徑自扯下盤上的紅綢,綢布掉落的一剎那,登時滿室生輝,連喧嚷的大殿也瞬間靜寂下來。

我屏息注目,好一會兒才分辨出盤中物什,而殿中霎時的靜寂也被驟然打破,與會賓客紛紛驚呼:

“老天吶!好大的東珠!顏色潤如馬奶!”

“嘖!那回回石頭,怕是紅剌中的上品,看那顏色,是‘避者達’罷?”

“大平章這是從哪裡尋得的寶物?嘖嘖!”

周圍議論紛紛,真金聽在耳中,面色愈發難看,他盯住阿合馬手中托盤,咬牙低聲罵道:“賤奴又搞什麼名堂!”

我默然片刻,又去看那托盤。黑漆的木盤上,放着一顆碩大的東珠,顏色瑩潤如雪。東珠旁邊,與之交相輝映,卻是一顆晶瑩剔透的紅寶石,也即衆人口稱的“回回石頭”。其色澤深紅,有如葡萄酒液。東珠和寶石兩相映襯,宛如雪上寒梅,耀彩奪目,熠熠生輝。而再一細看,東珠和寶石之間橫陳的卻是一把古銅短刀,刀鞘亦綴滿瑪瑙松石。看那做工,倒像是西域手筆。

我心下一震,不知阿合馬是何用意。忽必烈將盤中寶物盡收眼底,喜色過後卻是深深的疑慮,沉下臉問道:“阿合馬,你這三樣東西,卻是甚麼意思?”

阿合馬把托盤遞給侍從,又向皇帝叩頭,而後纔開口:“陛下聖明,臣竭力蒐羅寶物獻給陛下,只望陛下體察臣的一片苦心。”

忽必烈哼了一聲,示意他說下去。

“臣阿合馬侍奉陛下十五載,竭力用事,對陛下的心意,就像這東珠一般瑩白無瑕,全無半點私心;可臣總領庶政,爲國理財之際總免不了受人指摘,致使臣毀謗加身。朝中物議恰如這鋒利的匕首,要生生戳碎臣的一顆忠心!臣流盡了心頭熱血,一顆冰心也真如這紅寶石一般了。爲國朝效忠,臣無怨無悔,縱然陛下要我一顆真心,臣也會毫不猶豫掏出來獻給陛下,只望陛下明鑑,莫輕信了讒言……”

他聲淚俱下,言語間盡是悽苦無奈,看那模樣,竟像一個公忠體國的良臣。可表白之餘,話語卻是鋒利刻毒,好個“讒言”,好個“毀謗加身”,爲自己洗白之餘卻要倒打一耙了。

平章政事當衆對皇帝表忠心,殿中諸人看在眼裡,皆各懷心思,沉默不語。阿合馬詞鋒所指何人,再明顯不過。安童一直默然聽着,臉上殊無異色。待阿合馬言罷,哽咽着擦乾眼淚,把全套戲做完後,他才從席上起身,對着皇帝遙遙一拜,而後瞥向阿合馬,徑自開口:

“平章大人御前陳情,一片忠心感人至深!”安童冷嗤一聲,話鋒陡然一轉,“不過,以情動人不如以理服人,如若大人果真無不法事,卻也不畏有司詳查。查明實據,自然叫人信服,也好給陛下一個交代。到時候,你那一顆心,是黑是白,是忠是奸,朝野上下,全都看個明白,也好過在元正朝典上扭捏作態。今日諸國使節在此,平章大人涕淚俱下,未免不合時宜。”

他這番話毫不留情,阿合馬如同被掌摑了一般,登時面紅耳赤,呆愣地望着皇帝,囁嚅不語。經安童這麼一說,忽必烈也覺得面上無光,狠狠瞪了阿合馬一眼,忿然道:“上不得檯面的奴婢,還在這裡丟人現眼!?”

阿合馬渾身一顫,惶惶然叩頭,而後灰溜溜從一側退下了。忽必烈目視他背影消失,才強忍住怒氣,對着各國使節勉強笑道:“家奴無狀,還望衆卿不要介意。今日大宴,朕只望諸位把酒言歡,不醉不歸!”

皇帝舉杯倡議,衆人立時響應,鬨鬧聲一起,剛纔不愉快的插曲就被自然而然地遮掩過了。在旁人看來,這仍是一場主客盡歡其樂融融的大宴。只是歡飲背後的波濤暗涌,又有誰知曉呢?

第189章 討好第185章 篝火第173章 傷病第171章 書會第33章 用心第208章 立誓第24章 過年第49章 婚禮第21章 參謀第172章 求教第244章 冷雨第100章 安排第191章 鬥茶第246章 夜襲第215章 猜度第69章 國事第111章 成全第129章 利害第247章 申斥第109章 榮辱第81章 道喜第213章 父子第173章 傷病第45章 雷雨第78章 拜相第168章 宴飲第31章 稱汗第66章 靜謐第181章 春水第237章 探病第221章 春光第136章 轉機第68章 封王第110章 孽子第55章 歸降第175章 除夕第3章 和林第120章 學字第119章 雪原第99章 求情第133章 價碼第191章 鬥茶第121章 寒夜第228章 謗怨第54章 浸潤第44章 看戲第110章 孽子第140章 求助第52章 坦誠第148章 挑撥第53章 獻策第20章 選馬第146章 征伐第29章 表態第233章 公平第58章 狩獵第208章 立誓第133章 價碼第125章 重逢第73章 徵詢第172章 求教第79章 指婚第69章 國事第224章 慷慨第51章 叛亂第224章 慷慨第81章 道喜第249章 春草第219章 忠烈第44章 看戲第191章 鬥茶第35章 叮囑第162章 旅人第110章 孽子第207章 受命第85章 治道第236章 切諫第94章 起鬨第191章 鬥茶第64章 玩鬧第231章 論罪第69章 國事第199章 分別第161章 踐諾第246章 夜襲第160章 說服第47章 學堂第82章 婚宴第208章 立誓第75章 歸返第151章 分裂第248章 夙願第53章 獻策第180章 諷喻第199章 分別第230章 月色第232章 夜雨第201章 歸寧第17章 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