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這個時候俞登已將更多的目光投向“登臺”行動,這也許是戰爭又一個亮點!

爲“登臺”行動所需的進攻基礎也準備好了,那裡原是臺灣陸軍的一個訓練場,經過工兵的一番修整之後,已經改建成一處小型秘密基地,現在這個基地的代號爲“鷹巢”。

爲了保證“鷹巢”基地的安全,藍語煙被上級派來負責“鷹巢”基地的安全,也就是說她成爲這個基地的守衛。雖然藍語煙盡心盡力的完成自已的警戒任務,保證“鷹巢”基地的安全,但她對於執行這個任務仍是不滿意,她一直希望上前線。她感覺自已一直被歧視對待,開戰之初,她的部隊被列爲後繼部隊,重要任務一件也沒有,自從率部進佔花蓮開始,她又被派去清剿臺軍殘餘勢力和維持治安。

雖然臺軍大部分已經投降,但仍有一定數量的殘餘頑固分子拒不放下武器,在各個地方與解放軍玩着老鼠和貓的遊戲,嚴重威脅解放軍的後方安全和局勢的穩定,令解放軍十分頭痛,因此分兵進行圍剿。事實上解放軍早有準備,派遣了大批武警部隊隨陸軍登陸,同時從全國各地抽調了大批民事警察駐臺,解放軍正規軍也抽調大批部隊參與清剿和維持治安,其中自然少不了缺少重裝備的空降兵部隊。其實說起游擊戰,那可是解放軍當年的看家本事,至於對付游擊戰,解放軍的經驗也不少。戰前臺灣當局雖然一直叫着準備打游擊,可是上頭的準備工作一直不足。臺灣游擊隊員多憑一股熱情行動,許多人根本不知道如何打游擊。

清剿殘敵的工作之中,藍語煙的表現一直不錯,許多清剿作戰的方案是她最先採用,後來其它部隊推廣的。清剿殘敵先由沿海地區開始,採取“步步爲營,穩紮穩打”的方針。先分兵佔領重要的村鎮或者交通要道,恢復當地的社會秩序,以強制性的手段讓當地的政府機關和警察部隊恢復工作,也就是讓臺灣官員或警察在重返工作崗位或者被列爲抵抗分子之間選擇。控制區內實行嚴格的出行限制與宵禁,建立嚴密的封鎖線。一步步將敵驅趕到中部的山區,再經過佔領重點地區的方式,將敵人分割爲多塊,建立一個又一個封鎖區,封鎖區內實行堅壁清野,除了清剿者與被清剿者之外,禁止任何人或物資進入封鎖區,當地的居民也被全部遷走。最後派出清剿部隊主動進入封鎖區內實施清剿。

經過一番努力之後,清剿殘敵的工作已完成大半,殘敵已退入臺灣中部山區,徹底消滅他們只是時間問題。藍語煙也因此閒下來,馬上又被派去守衛“鷹巢”基地,一個她非常不願意乾的工作。按常規“鷹巢”基地的警衛任務派一個連,最多一個營也足夠了,可是最後竟讓她率領一個團的部隊來守衛。讓她更有意見的是,她只負責基地外圍的守衛任務,對於基地之內的事物她無權過問,那對於她是秘密。這表明“鷹巢”基地隱藏着秘密,至於是什麼,上級沒有告訴她。她對於基地內的情況瞭解全部源於實地觀察,利用自已的權力在基地外面用望遠鏡觀察基地內的情況。可惜最初幾乎沒有什麼發現,基地尚沒有進駐任何部隊,只有一些基地服務人員,基地內的設施也沒什麼特別之處,象是一般的軍營,因此她也無從猜測秘密是什麼,她那聰明的頭腦根本用不上。 直到有一天一支部隊突然進駐基地,而且進駐活動非常隱密,事前她根本沒有接到上級任何通知。不過她有了重大發現,她發現了丁子衡,現在丁子衡可是人盡皆知的英雄人物,被她一眼就認出來了,她從基地內的所有人見到他時敬禮推斷他可能是基地內的負責人。

從此她也開始注意着他,希望能從丁子衡等人的行動之中看出點什麼,可是她的發現太少了,他們好象只是在這裡休整待命,沒什麼特別的訓練活動。

丁子衡率領部隊進駐基地之後,才發現“鷹巢”基地的規模對於他們來說太大了一點,他們的總人數也不過一個加強連,而所有設施足夠1000人之需要。各類設施的情況也非常令人滿意,對於僅需要在此休整待命的他們已經足夠了。

這時丁子衡是信心十足,別看他們人少,可是個個是精英,每個人都是由丁子衡親自挑選,後經楊國雄確定的。至於他們的裝備則是最新的、最好的,每一件都是精品中的精品。也許正是由於這些原因,丁子衡對於完成任何一項任務都是信心十足,他的部下更是如此,因爲他們沒有理由不能完成任務。

然而這個時候他的心情是非常焦急的,“登臺”行動的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現在只欠行動的命令了!可是命令一直沒有下來,因此他們只能繼續等待!

由於戰局陷入僵局,雙方空軍的交火事件已明顯減少,雙方都正爲新的戰鬥積蓄力量。這樣劉逸夫終於有了休息的時間,他的部隊被調回後方基地了,現在他可以好好的睡上一覺,他已經很久沒有好好的休息了。不僅僅是他,其他飛行員都與他一樣,太疲勞了!其實何止是人員疲勞,裝備的損失也不小,劉逸夫所率的一個團的殲-8F,到這時只剩下8架完好的。

僅僅休息了一天,劉逸夫就發現任務來了,不過不是戰鬥任務,戰鬥出擊不再有他的份了,他要率隊開始訓練,內容是反艦導彈攻擊。殲-8F以對地攻擊爲主要任務,反艦也屬於其中之一,可以加掛多種反艦武器,反艦導彈也屬於其中之一。不過在此之前,劉逸夫從沒有進行反艦導彈攻擊的訓練,僅僅瞭解有關的操作知識。這次他們要系統的學習一下,但時間只有2天,然後就要執行戰鬥巡邏任務。地勤人員則開始對他們的座機進行維修,並對此武器掛架進行了一個小小的改裝,準備加掛反艦導彈,不久所用的反艦導彈運到。劉逸夫馬上從其外形上推斷其爲C-701的改進型,因爲它與C-701的外形太像了,只是個頭大了許多。這讓他很失望,它的個頭太小了,只適合對付中小型艦艇,而他希望打的是美軍的航空母艦。

美軍對臺灣海峽的封鎖也已形同虛設,解放軍的運輸船隊可以自由的往返於海峽兩岸,原本參與運輸的陸航運輸直升機部隊退出了運輸隊,原因是運輸成本太高了,於是大部分運輸直升機被調走,只留下少部分運輸直升機,不過任務也改爲訓練及執行緊急運輸任務。

解放軍在準備“登臺”行動的同時,也在準備大反攻。經過數日的準備,俞登手中又集結起大量部隊,他有信心發起一次成功的反擊行動,可是前幾天中央竟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他在採取重大行動之前,必須報請中央批准。按常規在重大行動之前,向中央通報要求批准屬於正常情況,可是又突然下命令強調,顯然是不正常。可是這並沒有影響反擊的準備工作,他一邊上報中央,一邊準備。

可是當一切準備就緒之時,李思華突然打來了電話,李思華問他:“據報你們又準備好發起行動了,是嗎?”

“是的,報告剛送交總參!”

“那麼你們有信心取勝嗎?而不是象上次那樣,無果而終。”

“這次我們準備充分,絕不會無功而返!”

“非常好!我以中央軍委主席的身份命令無限期推遲此次行動!”

“什麼?無限期推遲?”

“是的!”

“爲什麼?”

“我們正在與美國人談判,因此這個時候不能把美國人一下子趕下大海。”

“可是我們已經準備了很久!”

“這場戰爭馬上要結束了,美國人同意放棄臺灣,並從中國撤出全部軍隊,現在剩下的只是時間問題。實際上雙方已達成局部停火協議,我們停止對美日海運航線的攻擊,他們則保證不攻擊中國潛艇。美國也保證不讓日本人踏上中國大陸,日軍第6師團已被派到基隆,同時美軍也不會再主動進攻,因此我們要同意無限期推遲反攻行動。”

接着俞登陷入了沉默,他已無話可說,最後還是李思華打破了沉默,“我知道你的心情不好受,其實我也和你一樣不好受,最後我保證,如果十天之內,談判不能取得成功,那麼你可以自由行動!這可不是戲言,它很快會成爲一道命令由我的特使親手交給你。”

“那麼好吧,我再等十天,注意只有十天,多一秒鐘也不等!”

“我會把你的這句話轉告美國,因爲這也是我的態度!”

當這句話被轉告給美國人時,美國人馬上意識到這是最後通牒,可是這個時候談判尚沒有結束,中美兩國政府都有結束戰爭的意思,可是在公開場合之下,雙方表現的都相當強硬,都不希望在各自的國民面前表現的過於軟弱,也不想讓對手以爲是自已主動求和的。只有非公開的情況下,雙方纔表示出對和談的積極態度,實際上中美兩國的秘密接觸一直沒有中止,只不過中間有段時間是經過中間人進行。這個中間人自然是法國人,法國現在可是中美之間的調停人與中間人。

自第二次臺海戰爭開始,中美兩國的秘書代表團就開始在法國人的調解下進行會談,美國派特使漢斯魯德爾下最後通牒不過是走走形勢,爲其出兵創造條件。美國人本以爲中國不會相信美國會出兵,也許等美國出兵之後,中國的立場會有所變化的。

所以美國代表團一接到開戰的消息後,立即要求與中國代表團舉行會談,然後不待答覆就帶着文件,高高興興興的衝到會場去了,可是等了半天,不見中國人前來會談,最後一打聽才知道,中國代表團放假了,全體人員去巴黎參觀。待中國代表團從巴黎回來後,又通知美國人,由於旅途勞累,他們需要休息幾天,然後才能考慮會談的問題。

等了幾天之後,美國代表團又得知美軍已於中國大陸沿海登陸,這下子他們以爲是中國人會主動上門的,可是等來的結果是中國代表團全體人員失蹤,後來一問法國人才知道,他們又去瑞士滑雪了,而且走時說,要等元旦的時候才能回來。令美國人不知是哭,還是笑好。

等中國代表團全體人員回來時,中美兩軍正在上海附近大戰,然而這依然沒有讓中國人下定開始談判的決心,因爲他們要過元旦的長假期,這下子美國代表團可真着急了,美國國內正催着他們開始談判,那邊正等着結果哪!

等到中國代表團同意進行會談時,美國代表團已經急的要發瘋了!別看中國代表團給人以一點也不急的樣子,其實也與美國代表團一樣着急,然而沒有團長蘇青陽的命令不行,蘇青陽則要聽命於國內的,他沒有權利決定何時開始談判。

當正式的談判開始之時,美國人臉上的興奮勁早就沒影了,相反一臉急切的表情。相比之下,中國人的臉上依然帶有笑容,不過從其高效率的工作態度之中也可以感覺到其急切的心情。由於雙方都非常急切,因此雙方很快進入正題,而沒有在次要問題上進行過多的討論。

當然談判桌上的你爭我奪依舊不可避免,要取得成果尚需時間,戰場上雙方依然要繼續打下去。不過這個時候雙方都已經清楚戰爭很快要結束,有限的時間之內,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令戰局發生大的變化了,今後真正重要的是談判桌上的得失,因此現在的戰鬥已經失去了原有的意義,而是更多的配合談判活動,戰勢也隨之緩和下來。

雖然分歧多已解決,主要的幾個基本點上已達成一致,但具體的實施問題上產生了巨大的分歧,主要問題是誰主動。美國人不想給人以主動求和的表現,因爲那會給人以美國認輸的感覺,這對於其超級大國的形象是不利的。中國也不願意表現出主動的形象,否則政府的形象將受影響。

最終中國同意讓步,不過讓步非常有限,確切的說是利用中西方語法的不同,中國國家主席李思華於1月8日上午在記者招待會上發表一個演說,其措詞相當怪,其中引用了一些古漢語,也就是文言文,不僅令外國記者聽的糊塗,也令中國記者頭痛,以至於一位中國記者說:“這是誰給他寫的稿子?只有文言文專家才能寫出的東西,引經據典的,是怕別人看懂嗎?”

對於西方記者來說要想將其翻譯成英文可不容易,他們之中能認全中國字的沒幾個,說幾句中國話也許可以,但要翻譯文言文可麻煩,然而不翻譯也不行,這可是重大新聞。

也許是理解錯誤,李思華的話竟被人翻譯成:“中國表現求和了!”而實際上只是表達其希望和平的心願,不過沒關係,沒有人會聽他的解釋。因爲美國總統庫比勒馬上招集記者招待會,宣稱:“太平洋對岸的傢伙,今天終於認輸了,向我們請和了,對此我很想說‘不’,然而我更不喜歡戰爭,更不喜歡美國人的血繼續流下去,因此我不會吝嗇和平,我要說:讓我們停戰吧!”

美國總統庫比勒的話等到了中國記者手中意思又被改動了一番,變成“爲不讓美國人的血繼續流下去,我要求停戰!”這一翻譯也沒有被更正,因爲李思華也同樣沒有給對手以機會,他令外交部長宣佈,“中國將應美國的請求,與美國討論停火一事!”美國人的答覆:“對於中國的要求,我們的答覆是談判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方式進行!”

僅僅2天時間,中美雙方就達成進行談判的共識,問題是這僅僅是願望,而不是實際行動,實際上自從開戰,雙方政府都有謀求和平的心願,只是光說不做。不過這次可是動真格的,當然要真正開始還要麻煩一點。這個關鍵時刻有人出面爲中美舉行談判掃清了一切障礙——由非政治組織牽頭,法、德領導人積極支持,後來俄羅斯又大力參予,現在聯合國又參加進來,最終形成聲勢浩大的半官方的民間反戰組織--國際和平大會組織。很自然的中美兩國給了國際社會一個“面子”,1月12日,中美兩國先後表示同意參加由國際和平大會主持下的會談,然後又以形勢緊急爲由,立即派出代表團前往談判地點--國際和平大會組織總部所在地瑞士日內瓦城,參加談判的不僅有中國與美國,還有其它參戰國--日本、朝鮮、韓國,英、法、德、俄等國的代表則作爲協調員參加談判。

隨着外交上開始進行談判,軍人之間的戰鬥不再重要了,他們已經完成了自已的任務,接下來的事情要由政治家們來完成。當然表面上,戰鬥依然在激烈的進行,至少各類新聞報道之中是這樣的,實際上交戰雙方事實上已經實現有限停火,你不開火,那我決不動手,如果你敢動手,那我一定加倍奉還,也許有時這會引起惡性循環,不過規模不大,最終會被將軍們所制止。雙方交戰次數的減少,並沒等於雙方停戰了,事實上雙方正利用這個戰事赴緩的機會積極備戰,大量增援部隊與物資正源源不斷的到達,各項進攻準備正在有序的進行,只要談判失敗,那麼戰鬥馬上繼續,而且比以前規模更大、更激烈。萬幸的是,雙方早已達成基本的共識,只要這些共識不被破壞,那麼談判就不會失敗,可以說這場談判的目的,不過是將秘密協定變成公開協定,同時迫使自已的盟友接受,因爲某些內容對於這些盟友非常不利。可是在由中美主導的談判中,其它參戰國的利益並不予優先考慮,他們只能接受事實,而無權提出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