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的兵力保證之前,美國絕不參戰!”

命令中的最後一句讓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官克拉克將軍多少輕鬆了一點,因爲他清楚的知道,中國不是伊拉克,也不是南斯拉夫,以他手中現有的兵力還不足以取勝,而增援部隊還需要數天時間才能到達,在此之前他的處境是相當困難的,現在布什的命令爲他等候援軍提供了時間,時間是他所最需要的。

不過此時,還有一件令他頭痛的事,一個美國艦隊正在中國人的槍口下。由“小鷹號”和“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組成的一個特遣艦隊此時正在臺灣以東的海上游蕩,本來是用來威脅中國人的,可是現在正受到中國人的威脅。爲對付這支艦隊,中國人派出了第三航空集團軍的主力,除每天不斷地派飛機到美國艦隊上空偵察外,還有一支由至少50架FBC-1和100架戰鬥機組成的部隊正隨時等候出擊的命令。如果美國艦隊後退,那就可以躲到中國飛機的攻擊半徑之後,但總統布什已經排除了後退的可能性,那樣會讓中國人毫無顧慮地攻擊臺灣,顯示出美國的軟弱。所以美國的艦載機需要不繼地緊急起飛,以驅逐那些前來打憂的中國飛機,爲此每個美國飛行員每天至少要出動一次。反潛機也報告,在艦隊附近發現一艘中國潛艇的蹤跡,偵察衛星同時發現中國軍港內的潛艇已經全部出動,其中許多正向美國艦隊趕來。以兩艘“現代”級驅逐艦主的中國艦隊完成了海上集結,正向美國航母艦隊高速駛來,並且有新的艦艇正在加入其中。不過克拉克將軍還是樂觀的,他確信中國不會發動攻擊,除非美國參戰。

發佈完命令之後,布什匆忙舉行了一個記者招待會,他要再次向美國民衆說明美國政府的中立政策,現在可不是宣佈出兵的時候,是否支持出兵臺灣不是一件可以隨便決定的事,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安撫一下國內的反戰派,統一意見。在是否參戰的問題,布什是左右爲難。美國國內的意見還無法得到統一,支持參戰的力量雖然不小,但普通的美國人都存在厭戰反戰情緒,使美國國內一直存在着一支強大的反戰力量,尤其是當面對的對手是中國的時候,反戰之聲更是不絕於耳。美國國內對華“經濟制裁”行動的不滿的意見也傳到了布什耳中,做爲美國總統的他不得不出面解決一下了,可是他根本就沒有解決的辦法。

實施“經濟制裁”本是美國處理問題的一項傳統觀念,不過這回遇上了麻煩,中國人也對美國實施了“經濟制裁”,讓美國人感覺到了被“制裁”的滋味。中國取消了全部波音飛機的訂單,把波音公司趕出了中國市場。中國限制從西方國家進口汽車和汽車零配件的決定,也把美國的汽車公司趕出了中國。這樣的措施將美國公司被擋在巨大的中國市場之外,讓視中國爲“未來最重要的市場”的美國公司受不了,對中國只實施了有限“經濟制裁”的歐洲國家的公司所受的影響很小,幾乎是在沒有美國公司參與競爭的情況下爪分中國市場。美國農民也不滿,因爲中國撤回了所有的農產品訂單,堆積如山的糧食沒人要了。

由美國發起的對華“經濟制裁”,雖然得到了衆多國家的響應,可在具體實施問題上,美國是最堅決的一個,也是受到中國的“經濟制裁”最嚴重的一個,其它國家多是動口不動手,“經濟制裁”有名無實。正如德國總理對布什說的那樣:“參與對華‘經濟制裁’是出於盟國的義務,而不是德國的國家利益,所以德國堅絕反對出兵臺灣,更不會犧牲德國的國家利益。”日本人雖然表示可以出兵支持美國,可要求與美國一同出兵,而且只能提供後勤支援。俄羅斯則表示支持中國,並警報美國不要對中國實施核攻擊,否則俄羅斯要發言,到於那些被美國稱爲“無賴”、“恐怖活動”的國家,更是表示支持中國。

美國想盡了一切可能的方法對中國施加壓力,可是依然無法改變中國堅決的態度。由美國的提議,在英、法等國的支持下,聯合國安理會舉行了特別會議以討論臺灣局勢。美、英、法等國的代表先後發言,除了表示反對臺灣獨立之外,就是要求結束衝突。等到這些國家的代表發表完精彩的演說之後,一直保持沉默的中國代表進行了簡單的發言:“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處理本國的內政問題,中國不需要任何國家或組織的干涉,也絕不接受任何干涉行爲,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任何有關臺灣問題的決議都是對中國內政的干涉,那麼中國將退出聯合國。”接着就起身離座,退出了會場。接下來發言的俄羅斯代表的發言就更短了:“如果中國退出聯合國,那麼俄羅斯也準備退出。”聽了中俄代表的發言之後,美國代表非常無奈地自問道:“如果中、俄退出聯合國,那麼聯合國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第16章

與昨天相比,大陸民衆的心態更加穩定了,對戰爭已經不再感到驚慌了,對於解放軍更加有信心了。相反,臺灣民衆中出現了驚慌,對前景不再樂觀了。雖然臺灣的輿論界在當局的命令之下,極力宣傳“形勢大好”,發佈了擊落擊毀敵機400架的戰報,可是依然無法激發人們的鬥志,也很少有人相信軍方發佈的這個戰報。許多臺灣人違犯當局的禁令,收看大陸方面的電視節目,以瞭解更加真實的情況。通過大陸方面的電視節目臺灣民衆才真實地瞭解了前方的戰況,臺灣空軍損失慘重、金門、馬祖正受到解放軍的炮擊和封鎖,根本就不存在“形勢大好”的問題。悲觀情緒非常自然地產生了。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收到大陸方面的電視節目,由於電力供應不足,許多地方都停電了。正如解放軍先前所預料的那樣。如果攻擊發電站,雖然效果會很好,但不利於戰後重工業建工作,必竟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雖然輸變電系統容易修復,但臺灣在戰時無法迅速修復。事實也的確如此,當臺灣電力公司的員工開始進行搶修時,才發現了一個平時沒有注意的問題,搶修所需的備品備件儲備不足。由於沒有想到解放軍會大規模攻擊破壞輸變電系統,所以沒有儲備太多的備品備件,而臺灣所需的大型輸變電系統設備都是從國外進口的,本地根本無力製造,現在向外國訂貨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雖然經過電力公司員工的努力,最終電力供應得以部分恢復,但只能保證某些重點單位的用電需要,從此臺灣全島開始出現普遍的停電現象,昨天還燈火通明的臺北市,當晚就實施了燈光管制,表面上說是防空襲,實際上是無電可供。沒有電,從們的生活進入了黑暗之中。空調不能用、電視不能看、冰箱不製冷,也許一般人還能受得了,但一停電,許多工廠就不得不停產了,工人因此失業。停電讓臺灣經濟受到了不小的打擊,人們的士氣也受到沉重的打擊。

大停電也使許多臺灣的黑客無法使用電腦,更不要說上網了,海峽兩岸間的網絡戰場也多少受到了影響,不過網絡之中,依然是相當熱鬧的。中國網絡之鷹組織在一個網上聊天室內正在舉行一個特別會議,除了受應解放軍的要求參戰和被香港警方拘留的組織領導成員外,該組織的全部領導成員都按時上網,來到聊天室開會。其中許多人早已在聊天室內等候多時了。此次會議的主要內容是討論有關酒精、圓木、野貓、飛魚等4人被香港警方拘留的問題,雖然事情發生的當天他們就已經正式表態了,不過這次他們是討論有關如何聲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問題,原來事情已經鬧大了。

首先是由情報組的人介紹情況。中國網絡之鷹組織的情報組是一個專門負責各種信息和資料收集的。有關這次事件的各種資料已經被他們收集的差不多了,經過整理之後,情報組組長冷靜開始彙報道:“此事件絕不簡單。”聽起來好象說與沒說都一樣,不過此話是由冷靜,一個平時少言寡語,怕熱,喜靜之人說出的,那就絕不是簡單。果然,冷靜接下來的會報內容讓所以與會的人怒氣沖天。

冷靜說道:“經過仔細的調查分析之後,發現那絕不是幾個臺獨分子的集會,事實上,對方的7個人中,有5個人是臺灣建國黨黨員,其中有1人是臺灣建國黨在香港地區設立的支部負責人,另外4人則是在香港的臺灣商人,屬於建國黨黨內的積極分子。”

這時有人問道:“除了這5個人之外的2個都是什麼人?”。

冷靜回答道:“那2人是香港人,而是不是普通的香港人!這也是問題所在。”這樣的回答,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力。

“這2個香港人,其中一個是香港警察,另一個則是特區政府的工作人員,他們的名字、以及所擔任的職務目前還在覈實中,但現在可以確信的是他們都不是一般的工作人員。”

“香港人蔘與臺獨分子的集會,而且還是特區政府人員,職務還不低,這說明了什麼?香港人支持臺獨嗎?”這是中國網絡之鷹組織的宣傳組負責人“小雨”的話,“小雨”真名是徐傑,一個能言善辯,也是誰也管不了,喜歡獨斷專行的主。

“某些香港人的確存在支持臺獨的言論,但那只是極少數人,絕大多數香港人還是支持統一的。”冷靜聽了“小雨”的話之後,立即解釋道,因爲他感到要出事了,在他的記憶中“小雨”從不輕易發言,不喜歡說沒用的話,尤其是一開口就提出問號的時候,一定會有事,而且不是小事。

的確,在接下來的會議中,“小雨”控制住了會議。

“只是極少數人嗎?那是與幾百萬香港居民相比之後的結果,實際上爲數不少,絕不是一個二個的問題。”這可以是“小雨”的正式發言的開始,也是基本論點。

“香港的特別情況決定了香港的特殊性,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就是考慮到了香港的特殊性,實行“一國二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都是基於此,香港的確是特殊的,但這並不意味着香港可以絕對特殊化,可獨立於中國的法律之外。

然而某些香港人的所作所爲是不能接受的。有香港人公開宣揚“臺灣獨立萬歲!”,還有打着“反共”的旗號,進行“反華”的活動。某些香港記者以採訪爲名,收集國家機密,其中有些人根本就是臺灣的間諜人員。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行爲也不可理解的。當內地正在大力打擊“**”時,“**”還可以在香港地區長期合法地存在和活動。董建華出訪美國時,美國人是以國家元首的標準來接待,這不是把香港當成一個國家來看待是什麼?董建華是否有資格接受國家元首一級的接待還是一個沒有定論的問題,可是他並沒有表示過拒絕。……

香港是中國的一個部分,不能獨立於中國的法律之外。可事實上,香港人與內地人之間存在着權利和義務上的不平等。已經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修改香港特別基本法的議案,我們應支援這一議案,併爲這一議案提供支持。”

也許“小雨”的話的內容並不具有很強的煽動性,可惜這些話是在中國網絡之鷹組織的高層領導人員的會議上的發言。而中國網絡之鷹組織一向被人們認爲是一個激進的民族主義組織,屬於強硬的“鷹派”。所以這些話就極其具有煽動性,尤其是這些話是由以煽動著稱的“小雨”說出來的。於是中國網絡之鷹組織非常自然地通過了聲討香港特區政府,支持修改香港特別基本法的決議。

此前許多人都知道中國網絡之鷹這個組織的存在,但都認爲這只是一個“小”組織,沒有什麼影響力。可是從此之後,人們對它的看法改變了,中國網絡之鷹組織彷彿在一晚之間,變得強大起來了,讓人不敢小看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臺灣島又度過了一個安寧的夜晚,在整個13日的夜間沒有受到空襲。解放軍取消了空襲計劃,實際上這有點出於無奈。解放軍雖然取得了戰鬥的勝利,但付出的代價也不小,除了戰損以後,連續的出擊也使戰機的出勤率大幅度下降。大部分飛機都已經使用了很長時間,老化問題越來越嚴重了,用於維修的時間也越來越多了。不僅戰機的損失很大,各種彈藥的消耗也不小,解放軍幾乎將全部的地對空導彈用完了。同時白天的戰鬥也使部隊相當疲勞,如果再連續發動進攻行動,部隊一定會更加疲勞,何況解放軍的夜戰能力本來就不強,就是發動空襲,取得的戰果也是相當有限的。白天取得的戰果已經非常令人滿意了,再進行夜間空襲已經不是非常必要的了。經過13日的激戰,臺空軍主力已經受到重創,對大陸的直接威脅下降了,但美國航空母艦還在臺灣附近的海上活動,正準備出兵臺灣,解放軍必然保留一定的兵力準備對付美軍。所以夜間的空襲計劃被取消了,各部隊開始休整,準備應付新的戰鬥。同時部隊也開始調動,幾個因損失多大的航空師已受命退出戰鬥了,由新的師替代其任務。其中空12師因在戰鬥的優異表現,而得到換裝殲10的機會,該師已準備換裝去了。由於朝鮮方面又是大戰迫在眉睫,解放軍總參謀部正抽調部分部隊增援北面,空一師的特遣隊首先被召回了,同時準備讓空三師北上。對於有關抽調部隊的計劃,關蒼海當然是不太願意的,這也是他要進京的原因之一。

當夜幕降臨之後,人們開始圍坐於電視機前,收看最新的戰報,疲勞也在這個時候向剛剛勝利歸來的解放軍發動了攻擊。開戰之後,許多人都顧不上休息,積極地投入到戰鬥準備之中。12日的挫折使人無法入睡,也無心休息,13日一整天人們一直處於被各種戰報帶來的喜訊所引發的興奮之中,興奮使人忘記了疲勞,也激發了人的激情。在不知不感中,許多人連續工作了20多個小時而沒有睡一會覺,餓了也只是隨便找點東西吃,吃完了再投入到工作。那個時候完全是依賴人的精神力量來支持着早已疲勞肉體,可是人的精神力量是有限的。夜幕一降落,許多人就顯得有點支持不下去了,此時他們的確太累了,休息已經成爲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晚上解放軍飛行員們爲所取得的勝利進行慶祝活動,開戰之後,緊張的心情終於可以輕鬆一下了,雖然各種美味任人選擇,爲此炊事員忙了半天,但是不能喝慶功酒,因爲隨時可能要去執行任務,“禁酒”的命令還必須被嚴格地執行,同時慶祝活動也要受到嚴格的時間限制,因爲明天還要執行新的任務。與昨天相比,飛行員已經意識到休息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安心地休息了,所以短暫的慶祝活動一結束,除擔任戰鬥執勤任務的飛行員外,都抓緊時間休息了,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天許多人都是合衣而眠,畢竟戰鬥隨時可能發生。

可是這個時候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休息,許多人還在工作崗位上執勤,雷達兵時刻注意着雷達屏幕上的每一個變化,防空兵隨時準備對空作戰,地勤人員把所有能夠參加戰鬥的戰機加滿油、裝好彈,雖然明知不會有什麼問題了,但爲了保證萬無一失,還要不時進行檢修。

不過要說這一天晚上,最需要休息的還是解放軍的網絡戰士們,他們剛剛打開了敵人的大門,要在敵人發現之前,儘可能多地獲取敵人的資料,現在敵人的計算機系統正處於混亂之中,正是下手的好機會,真可以說是:“一刻值千金”。所以不能有一點鬆弛,更不要說停下來,休息一會。由於他們就是解放軍信息戰部隊的全部人員,更由於信息戰部隊的特殊性,不僅沒有有人能來接替他們的工作,甚至於某些崗位換一個人也不行。現在他們不得不讓一些人去休息,以恢復精力,然後再回來接替堅守崗位的人。

如果一個人連續工作24個小時,那一定會非常的疲勞、非常想睡眠,這時候要想繼續工作下去,只有通過強烈的刺激才行。爲了讓自己保持清醒,“獨行的狼”不得不不時地吃東西,喝飲料,他甚至還要求讓醫生給他注射一針“嗎啡”什人的,這一要求被禮貌地拒絕了。最後他將幾個正與他們一起工作的情報部門的人找來聊天,雖然被找來的這幾位也是非常的疲勞,不過他們還是很願意與他聊天,聊天可以有助於消除睡意。

他們在一起聊了許多東西,想到什麼聊什麼,無拘無束,不過這樣的聊天很快結束了。

“獨行的狼”問道:“臺灣那個旅被稱爲‘天馬’部隊?”

“不會吧!臺軍各旅中沒有被稱爲‘天馬’的部隊。”已經非常疲勞的情報員們被這一問問往了,雖然他們的工作就是處理有關臺灣的軍事情報。

“不會?你們最好再查一下,被稱爲‘天馬’的這支部隊一定存在,臺灣人自己的資料還會有問題嗎?”

這句話引起了這幾位情報員的興趣來,於是查資料,結果在所有以前的情報資料中根本就沒有提到過這支部隊,但是,當他們在剛剛從臺軍計算機系統中獲取的資料中找到足夠的證據證明“天馬”部隊的存在時,他們立即意識到這是一個重大發現。

因爲這些資料只能證實“天馬”的存在,但有關這支部隊的詳細情況一點也沒有。

他們所發現的代號爲“天馬”的部隊正是臺軍的中程地地導彈部隊,一支隨着中程地地導彈的研發而成立的試驗部隊,由於成立的時間很短,又是絕密的,所以解放軍對它還是一無所知,不過很快這支部隊的存在就爲世人所知。呂秀蓮等人將正在研製中的中程地地導彈視爲手中的制勝法寶了,已迫不及待地下令將剛剛走下生產線,還沒有進行過一次實彈發射的中程地地導彈用於實戰,原先的所謂投入實戰的話,只不過是爲了鼓舞一下士氣,沒想到現在要成爲現實了。

直到現在呂秀蓮等人依然相信,只有對大陸發動攻擊才能扭轉局面,中國民衆反戰,對戰爭存在恐懼,怕打仗,只要能讓大陸瞭解到戰爭的恐怖,就可以引發民衆的反戰情緒,中國政府就會在民衆的反戰之聲中放棄戰爭,這就需要取得幾個勝利,使中國處於不利地位,並付出大量損失。可是現在在軍事取得大勝的希望沒有了,但造成大陸平民的傷亡是可能的,那就使用是中程地地導彈攻擊大陸的城市。

由於美國人對中遠程地地導彈總是“感冒”,曾任多次阻止臺灣的研製計劃,所以臺灣纔在經過十多年,投入已經無法計算的經費之後,終於研製出了自已的中程地地導彈,並定名爲:“蒼鷹”。

臺灣人爲了保密,在位於臺灣中央山脈深處建立了一個軍事基地,用作“蒼鷹”導彈的發射基地。現在“天馬”部隊正在這個基地內緊張地進行發射前的準備工作。“天馬”部隊的每一個成員此前都進行過大量的操作訓練,不過這時還是有些緊張,必竟這是真正的實彈發射。今晚的天氣很好,正是一個非常適合發射試驗的好天氣,但也有利於空軍的活動,所有的人都有些擔心解放軍的空襲。實際上,解放軍取消了空襲計劃,但臺軍還是加強了此地的防空力量,幾個機動防空導彈營被調來了,已秘密部署於基地的周圍。

也許是對這次導彈攻擊行動寄託了希望,“臺灣自由民主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呂秀蓮親臨發射現場,這是她第一次來到這個秘密基地,也是第一次看到“蒼鷹”導彈的實物。

在這裡,“蒼鷹”導彈的幾位設計人員向呂秀蓮等人介紹了一下“蒼鷹”導彈,宣稱:經過數年的努力、消耗了大量經費之後,“蒼鷹”導彈要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早期的同類導彈要先進許多。唯獨沒有提到導彈的可靠性如何。經過討論,確定的攻擊目標爲上海和南京。

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之後,2枚“蒼鷹”被分別豎起來了,發射準備工作基本結束了。於是呂秀蓮等人來到發射場外的發射控制中心,觀看導彈發射。隨着人員退出發射現場,發射準備工作結束。看來一切進行得都很順利,不過意外還是發生了,第一枚導彈順利升空,可是第二枚導彈升空後不久就失去了控制,最後落在基地附近的一條公路上。令人安慰的是有一枚發射成功了。

原來“蒼鷹”導彈是在完全絕密的條件下研製的,許多重要的試驗工作都是在進行小規模的試驗後,用計算機來模擬推算的,更不要說進行實彈試驗了。計算機雖然可以模擬各種情況,但不及實彈試驗可靠、真實,所以“蒼鷹”從一開始就存在各種問題。

導彈發射成功的消息沒能在臺灣民衆中起到多大的鼓舞作用,臺灣民衆對此的反應平談,雖然在當局的授意下,有關的報道充斥着第二天的新聞報道。大陸方面則以沒有收到遭受導彈攻擊的任何報告爲由,不相信臺灣發射了導彈。實際上解放軍發現了臺灣發射的導彈,只是導彈並沒有擊中目標,而是落到了一個無人居住的小山上,所以有關的消息得以被完全封鎖住了。

雖然此事的影響很小,臺灣也沒有再使用過“蒼鷹”導彈,“蒼鷹”導彈實際上僅生產出2枚,已經用完了,但此事在解放軍內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當得知有關消息之後,劉海風后悔了,當天晚上爲什麼不繼續攻擊?

第17章

金門是臺灣控制着的少數大陸沿海島嶼之一,與東山、烏丘、馬祖等島嶼共同組成了臺灣防禦的第一條防線,其中尤以金門最大,也最重要。臺灣方面深知金門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在金門部署有重兵,最多時曾駐紮了10多萬兵力,此時的兵力也有4萬,還可從當地常住居民中徵召後備役人員,海軍的一支快艇部隊也駐紮於此。可以說金門是一塊“硬骨頭”,但解放軍一定要吃下去。解放軍不僅將金門視爲“眼中釘,肉中刺”,更是心中永遠的“痛”。1950年勢如破竹的解放軍竟於此吃了大敗仗,損兵折將近萬人,成建制地損失了幾人團,這可是解放軍建軍以來少有的大敗。

當年的朝鮮戰爭,讓中國失去解放臺灣的時機,也讓一代軍人失去了洗刷這一恥辱的機會,時間已經使他們成爲老人,失去再次衝上戰場的機會,只能坐於電視機前看着孫輩們完成他們的心願。

新一代中國軍人是不會讓他們的前輩失望的,爲此數以萬計的大軍正整裝待發。爲壓制金門守軍,上千門各型火炮不斷地發出聲音,到13日晚上,已經連續對金門實施了4次大規模的炮擊,其間的零星炮擊不計其數。發射的炮彈已經無法計算了,多得以至一位參加過58年金門炮戰的老人,“心痛”地責怪道:“這些敗家子!炮彈是白來的嗎?打起來一點不心痛?”

聽聞此言,一位中年人也說道:“我當炮兵那會兒,一年也打不了幾發炮彈?真想再當一回炮手,打上幾炮,找一找當年的感覺。”

一位年青人也說道:“開炮是什麼感覺?真想體驗一下!”

這時老人也說道:“我也真想再打幾炮,幾十年沒摸過大炮了,聽到炮聲,心裡真有點癢了!”

似乎許多人都有與此相類似的想法,所以解放軍就接到了許多要求到一線參觀的請求,。面對這些請求,解放軍大都可以一口拒絕,但某些人的請求可不好回絕,最後某幹休所的幾位老退伍軍人的請求被批准了。

於是一個小型團隊於13日下午到達了,成員多是當年參加過58年金門炮戰的,這次可以說是故地重遊。面對着壯觀的戰鬥景象,這些老人似乎又回到了從前的歲月,一下感到自已年青了許多。

“小夥子!先休息一下!讓我來!”一位老兵向一位正在操作的年輕的炮手下達了“命令”,年輕的炮手面對這位身穿老式軍服的老人的命令竟不知如何是好了,他求助似的望向他的班長,可班長也不知如何是好,不得不也求助似的望向連長,可是連長也在頭痛。

這位連長可真是頭痛了,今天來的這幾個老兵都是他們這個炮團的老首長,是他們的老前輩,尤其是發話的那位,是這個團第一任團長。這時陪同這幾個老兵前來參觀的團長不得不出來解圍,可沒等他開口,那位老兵就發話了:“兒子!給你老子站一邊去,等我打幾炮之後再說。”

“爸!你小心一點!”說完,這位團長無奈地退到一邊去了。

這下可好了,沒人能管了,於是這幾個老兵又當了一回兵,找回了當年的感覺。

等這幾位老兵炮打夠了,這件事才被上報到金門集羣司令員李瑞清那了,可李瑞清並沒有因此責怪任何人,一來,他沒時間去處理,二來,事件已經發生了,現在處理已經晚了,再說,他也不能因此處分退役多年的老兵吧,最後只是告誡部下下次注意,接着就去處理其它事務了,還有許多事等着他。

“就這麼點彈藥嗎?你是怎麼負責後勤工作的?”李瑞清大聲地向負責後勤工作的馬達興大校問道,這一問讓馬達興大校感到非常意外,尤其是看到李瑞清那不太高興的眼神,於是連忙回答:“彈藥數量足夠了,而且正在不斷運來,有什麼問題嗎?”

“我需要的是大口徑火箭彈,注意是大口徑,不是122榴彈。一般火炮的威力根本不足以摧毀敵人的重要工事,只能用大口徑火箭炮,可是大口徑火箭彈馬上就要消耗完了,爲什麼?”

馬達興大校馬上解釋道:“不是我不想多弄點,而是根本就沒有那麼多。大口徑火箭炮是近幾年才裝備部隊的,所配用的彈藥生產也是同時開始生產的,儲備本來就不多。用於摧毀敵人的重要工事所使用的二號彈,產量特別少。”

“那你不想辦法從其它地方弄點,我聽說軍委還一些戰略儲備,並且就儲備在離此不運的倉庫裡。其它部隊不是也裝備了大口徑火箭炮嗎?那也一定配備了一些彈藥,你不會去借一點?”

“我也想過,可是我們需要的是二號彈,而軍委儲備的都是四號彈,我請求過,可軍委不同意。也不能從其它部隊借,裝備了大口徑火箭炮的部隊基本上都調給我們了,只有瀋陽軍區還有,可那太遠了,而且他們也想向我們借一點。”

“那你還能從什麼地方弄點?”

“從軍工廠,各生產廠家正全力投入生產。”

“那得等到什麼時候?我能等,敵人能等嗎?”

“沒有大口徑火箭彈也行,我們有大量的122、130、152炮,這些炮非常威力小一點,但彈藥非常充足,反正許多炮彈快到期了,不用掉,也要銷燬。質量不行,可以用數量來補嘛!”

“反正也沒有其它辦法了,只有發揮數量的優勢了!”

戰士們吃了晚飯之後,除了擔負戰鬥執勤任務的之外,早早就紛紛上牀睡覺去了,因爲他們的確太累了,在一天之中,他們不斷地裝填、發射、再裝填、……,直到炮管熱的不能再打時,纔會休息一會,一天下來,打了多少發炮彈已經沒有一個人有心去統計了,實際上也統計不出來。

這一晚李瑞清也睡的非常香,這也許是由於心情好的緣故。不過第二天早晨起來之後,他的心情可就越來越不好了,不是因爲打了敗仗,而是出了麻煩事。幾位退休的老幹部到前線參觀,並且親自發射了數發炮彈的消息被新聞媒介報道之後,引起了許多軍人退休幹部的“雄心”,於是這些人紛紛與部隊聯繫,要求到前線參觀,並且親自打幾炮。人數不是很多,可麻煩不少。從第二天早晨開始,他不得不面對一個又一個這樣的請求,而且一個比一個不好拒絕,有些人甚至事先沒通知一下,就直接到了部隊,結果各參戰部隊的領導們可就頭痛了,因爲來者是本部隊的老首長,老幹部,誰也不好拒絕。通過請示之後,攻臺總指揮部同意了這些人的請求,於是李瑞清就將這些打發到下邊,讓那些參謀人員去接待,自己總算可以輕鬆一下,脫身去處理其它事情去了。可是此例一開,要求參觀者不減反增,人數越來越多,尤其是那些新聞記者,原本只有解放軍報等幾家新聞單位可以到陣地上參觀,其它單位的人認爲這不公開,於是不得不對新聞記者解禁。可接下要求的人就更多了,於是又放寬各種限制,到最後除限制人數這點之外,基本上取消了全部限制。

可問題還沒有解決,因爲有人正研究如何利用戰爭開發旅遊資源,雖然要來的人並不是很多,但對於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來說,那怕是這部分只佔全部的極少數,那麼總人數也絕對不會少,這可能是由於中國很久沒有經歷過戰爭了,人們對戰爭有點陌生了。

於是許多人急忙趕到廈門,來觀看戰鬥的場面,雖然有被流彈擊中的可能,但許多人並不在意,因爲他們認爲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親眼觀看戰鬥、體驗戰爭的機會,也是考驗一個人是否“膽小”的方法,一時間“去廈門觀炮戰”成了一句口號。

不過這還不是這一天中最讓李瑞清頭痛的事,最讓他頭痛的事還是接到了金門守軍參謀長楊浦的一封親筆信。今天早晨,金門守軍突然通過廣播,提出要派代表來商談事情,於是一名臺軍軍官將這封信帶來了,並親自交給了李瑞清。

等李瑞清將信看完之後,負責送信的臺軍軍官問道:“我是參謀長楊浦的副官,這次希望回去前,能帶走貴方的答覆。”

“好的,我馬上與上級聯繫一下,一會就給你答覆。”李瑞清說完就離開了,但他並沒有馬上回來。負責送信的臺軍軍官等了將近2個小時之後,李瑞清纔回來了,不過他帶回了正式的答覆:

“我方同意貴方將金門地區的數萬名平居民安全撤走的要求,我方將提供安全保證,爲此同意實現金門地區的停火。我方的要求是:停火的時限爲72小時,以便貴方撤走人員;停火的規範僅限於金門地區,其它地區不在停火範圍之內,具體的停火範圍將另行通知;貴方可以使用除作戰艦艇之外的任何船隻進行運送,不得使用作戰艦艇或飛機護航。如果需要我方可提供運輸工具。”

“貴方的要求完全可以接受。我代表我的長官感謝你。如果你不反對,我要求立即將消息帶回去。”

“你可以隨時返回,請代我轉告楊浦,停火結束之後,我們戰場上見。”

當李瑞清將負責送信的臺軍軍官送走之後,臉上就變成了一副非常憂心的樣子,如同打了敗仗。看到他這個樣子,馬達興大校關切的問道:“出了什麼事?”

“你不是也看到了,楊浦派人來送信,要求實現停火,讓金門的數萬居民撤走,以免受戰火之苦。我請示了上級,上級的答覆是同意他們的請求。這意味着我們可以休息幾天了,但也給了敵人時間,這對我們的行動不利,至少拖延了時間。”

“那我們可以不答應他們的要求嗎?”

“孫子兵法上有說:攻城爲下,攻心爲上。臺灣海峽將大陸與臺灣分隔開了,而幾十年的分裂局面也讓兩岸的人在心中產生了裂痕,而補上這一裂痕是不能使用武力的。”

當楊浦得到了解放軍同意停火之後,立即下令,金門地區的全體居民準備撤出金門,同時派出部隊幫助居民搬家,並準備運輸工具。

對於此事,呂秀蓮雖然對於金門守軍司令梓東溪(實際是楊浦的主意)不請示就行動的作法不太高興,也瞭解其意圖,但還是很樂於接受這一結果。於是當天的臺灣新聞媒介可是好一通“吹噓”,就象取得了某個勝利。

經過緊急動員之後,當天下午,從澎湖列島出發的第一批接運人員的漁船就到了金門,接着就不斷有大量船隻前來接送人員。

可是金門的居民並不願意撤走,許多拒絕離開,可是軍方的態度是堅決的,除了自願留下參與戰鬥的人之外,所有的人都必須撤走,對於拒絕撤走的人則實行強制手段。

在要幾天之內將金門地區的數萬居民撤走,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整個碼頭顯得一片混亂,爲此楊浦親臨碼頭指揮撤離工作時,這時梓東溪也來到了碼頭,一見面他就問道:“爲什麼會這麼亂?”

“因爲需要撤走的人員太多了,其中有人還不想撤走。”楊浦這樣簡單的回答,並不能讓梓東溪感到滿意,於是梓東溪又問道:“難道非撤走這些人不可嗎?讓平民撤走沒什麼可說的,可爲什麼還讓軍中那些不願打仗的人也撤走?”

“讓平民撤走是爲了解除後顧之憂,不能讓所有的人都遭受戰火之苦。同時我也不需要意志不堅決的人,我們面對的一場惡戰,每個人都必須有血戰到底的決心。”

“剛剛接到上邊的通知,說可以利用撤離人員的機會,給我們運送些兵員和物資,但數量不可能太多,問我們最需要什麼?”

“武器彈藥島上的儲備足夠了,不用運了,最缺的是人,但必須是自願前來的,不要一個怕死的。”

“好吧,我就這樣回覆。有些平民自願要求留下來參加戰鬥,可他們都缺少訓練,最好也讓他們撤走吧!”

“不,讓他們留下。他們都接受過軍事訓練,最重要的是他們有保衛家園的決心。”

“好的,就按你說的去辦!”

居民在撤走的時候被要來帶走一切可以帶走的東西,不能帶走的東西,則被集中存放於幾個地下倉庫內保存,反正金門空閉着的地下倉庫很多,爲防止東西丟失,倉庫的入口被用混凝土封上了。

經過努力,在停火協議失效之前,除部分自願要求留下來參加戰鬥的平民之外,金門已不再有一個居民了,還有數千名官兵自願撤走,同期秘密增援到金門的有約2000人,都是自願報名的。金門的守軍由戰前的4萬1千人,下降爲3萬7千人,不過戰鬥力增強了,同時收縮了防禦,將金門附近小島嶼或島碓上的駐軍全部撤到了大、小金門島,其中以大金門爲防禦重點,小金門的駐軍則減少至3000人,整個大金門島已經變成了戰場。按楊浦的說法就是:“要於此與共軍決戰!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將沾滿鮮血!”

受到金門停火協議的影響,馬祖的守軍也提出了撤走平民的請求,並得到解放軍的同意,於是馬祖也實施了平民的撤退工作,只是規模較小。

第18章

金門、馬祖地區實施的只是局部性的停火,在其它地方戰鬥還要繼續下去。

臺灣軍隊一直沒有閒着,13日的空襲結束之後,就投入到各機場的搶修中。經過空襲之後,臺灣的各軍用機場受不同程度的損失,250公斤和500公斤的航空炸彈在跑道上留下了一個又一個深坑,並在機庫堅固的外殼上留下了一個又一個洞,爲搶修機場,不僅投入了全部工兵部隊,還徵用了不少民間工程公司。最終大部分機場的搶修任務在天亮前全部完成,只有花蓮和臺東機場無法進行搶修。因爲解放軍二炮部隊將這兩個機場當成了靶場,每隔幾個小時就會向這兩個機場發射一枚導彈,結果搶修工作根本無法繼續,誰也不想在隨時有導彈落下的地方工作。

在機場進行搶修的同時,飛機全部分散開了,備用機場、公路跑道等全部投入了使用。由於飛機的損失過大,除全力搶修受損飛機外,封存備用的F-5、F-104等戰機也啓封了,重新投入使用。臺灣航空工業發展中心也接到了準備生產新機的命令,臺灣空軍表示要再訂購一批IDF。不過這些都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損失依然無法得到有效的補充。

倉庫裡封存的各種防空武器,只要是能用的就被運出來了,以補充白天的損失和裝備預備役人員。不過這些措施還是無法使臺灣的防空能力恢復到12日以前的水平,必竟13日的損失太慘重了。

經過一晚的休整之後,解放軍飛行員已經從疲勞中恢復了過來了,由於受到導彈攻擊的刺激,天一亮就發動了大規模的攻擊行動。由於二炮的巡航導彈基本完了,新式的地地導彈軍委已下令禁止使用,因爲那是給美國“朋友”準備的,所以當天投入戰鬥的只有那些準備在“清理庫存”的老式地地導彈。

空軍的攻擊機羣首先投入戰鬥。出擊前,劉海風向飛行員下達了死命令:“把敵人的地地導彈陣地給我找出來,然後用炸彈好好‘裝飾’一下。”飛行員們當場發誓保證完全任務。

到今天早晨,臺灣空軍可以投入戰鬥的戰鬥機不到250架,比前一天減少了一半多,飛行員的損失也相當大,除了部分被俘以外,許多飛行員在棄機跳傘或空襲中受了傷,這使許多優秀的飛行員失去參戰的機會。由於飛機的損失較大,部隊的建制完全被打亂了,不得不將幾個中隊臨時組編爲一箇中隊,所以許多飛行員相互間都缺少了解,相互配合起來很成問題。昨天的慘重損失在飛行員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陰影,悲觀、失敗的感覺早已佔據了飛行員的內心世界,正如一位飛行員對當時的回憶那樣:“大家的士氣低落到了極點,笑聲從我們中間消失了,晚上沒有幾個人能安心入睡,第二天早晨,當空襲警報響起時,除了拼命一戰之外,我什麼都不敢想了。”

更重要的是,臺空軍的指揮系統失效了。臺灣的遠程預警早已在空襲中被摧毀,現在必須依靠美國的空中預警機提供的支持,基於昨天的經驗,今天美國的空中預警機不必再經過多個環節了,而是直接將情報傳遞給臺灣的指揮系統,但美軍提供僅限於預警情報的支持,而不參與臺灣的空戰指揮。可此時臺灣的通信指揮系統無法有效地指揮空戰了。僅有的一架空中預警機因發動機的問題,無法飛行,地面指揮系統則在空襲中損失不小,幾個重要的指揮部和通信中心都受到了空襲,雖然沒有造成什麼重大的人員損失,但各種設備,尤其是通信設備的損失很大。這造成臺灣的地面指揮中心無法及時有效地瞭解空中的情況,也無法及時將信息傳遞給空中的飛行員。

解放軍的戰機一起飛,美國人就將情況通知了臺灣,於是臺灣各機場都響起了戰鬥警報聲,飛行員迅速登機,起飛迎戰。就在戰鬥機一架接着一架緊急起飛時,解放軍二炮部隊的地地導彈就到了,好在都是一些老式導彈,精度很差,沒有一枚擊中重要設備,而且數量很少,一個機場只落下一、二枚。而這時機場上並沒有停放多少飛機,飛機都是從機庫內直接衝向起飛跑道,中間並不停留,同時人員多已進入了掩體。所以導彈攻擊造成的損失很小,可以說是毫無戰果,可是解放軍的目的達到了,導彈攻擊成功地製造了混亂,整個起飛過程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也給對手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

當解放軍的戰鬥機一過海峽中線,臺軍的戰鬥機依然象以前那樣立即就迎了上去,可是與以前不同的今天迎戰的戰鬥機數量明顯少了。

空戰一開始,臺軍的戰鬥機就處於明顯的劣勢,信息不靈使臺灣飛行員得不到有效的地面引導,只能依據地面提供簡單信息來判斷情況,談不上整機的配合。這時臺灣飛行員發現原先那種強調遠程交戰的觀點並不適合實際情況。由於沒有及時可靠的情報支援,他們無法先對手起飛,搶先佔據有利位置,只能等到解放軍的機羣靠近臺灣海峽了,他們才能起飛迎戰,非常不利於搶先佔據有利位置。對於視距外的遠程交戰來說,搶佔有利的位置並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可是臺灣海峽太狹窄了,只要幾分鐘雙方就會相遇,留給飛行員確認情況、判斷、決定,以及鎖定目標、發射導彈的時間就非常的有限了。往往進行一輪遠程導彈攻擊之後,就要進入近距格鬥戰,甚至遠程導彈剛剛發射,就必須進行近距格鬥了。可對於近距格鬥戰來說,搶佔有利位置是決定勝負的關鍵一條。先行起飛的飛行員可以採取先向東飛,與對手拉開距離,然後再轉向實施攻擊,這樣可以多發射幾枚遠程導彈,可對於最後起飛的飛行員來說,一起飛就要與對手開戰,根本沒有搶佔有利位置的機會和時間。他們還發現許多在理論上可行的戰鬥方案,在實戰中並不實用。

這時解放軍雖處於明顯的優勢地位,但情況依然並不好。解放軍也面臨着許多問題,如理論與實施脫離的問題,平時反覆訓練的東西,在實戰中發揮不出作用。經過幾天的戰鬥,解放軍的損失也不輕,好在有大量預備隊,隨時可以補充,數量一直保持穩定,但質量明顯的下降了。近年來解放軍裝備了不少新機,可老式飛機依然佔據着主力位置,許多部隊還在使用的殲-6、殲-7則是數量最多的,殲-8性能相對較好一點,但沒有質的飛躍,蘇-27、殲-10雖好,但要大量裝備部隊,還需要一些時間。老式飛機的老化問題也相當嚴重,尤其是剛剛調上來的部隊多爲二流部隊,裝備的飛機都使用多年了,已經經受不了劇烈的動作。當然新調上來的部隊也有裝備新式飛機的,可是這些部隊換裝時間很短,許多飛行員剛剛掌握基本的飛行技術就上了戰場。說到人員的素質,這時也開始令人頭痛了。原來解放軍爲了能儘可能的節約經費,以換裝新機,將部隊分成了重點部隊與非重點部隊,重點部隊是已經或準備裝備新式飛機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