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柴狼、王西民、西瓜、夏子寒等4人由於打架事件這幾個人一晚之間成了“明星”,雖然他們否認自己的行爲是犯罪,但在事情沒有解決之前,他們在香港警察局的記錄中還是取保候審人員。所以風玄找個理由將柴狼、王西民、西瓜、夏子寒等4人留在了攻臺總指揮部,好讓他們少製造點麻煩。

這幾天他們一直沒有閒着,不是打着網絡步兵營成員的旗號(只要網絡步兵營的人不說實話,這裡沒有人知道他們是假的),在指揮部內四處活動,(好在他們只是出於好奇,沒引起麻煩),就是坐於電腦前寫作。寫作是他們的專長,尤其是打架事件之後,更要寫點東西,要不怎麼能自稱爲“思想理論工作者”呢,再說也不想放過香港警察。

由於這幾天一直忙於編寫新軟件,他一直沒有注意他們的情況。經過衆人的努力,新的工具軟件終於於22日下午完工,只剩下測試工作,風玄終於有空了,,因此想找他們幾個聊一聊,可是柴狼、王西民、西瓜、夏子寒等4人不見了,“他們幾個又跑哪去了?”,他問道,可是沒有人知道,他開始四處尋找,他怕這幾位再弄出點什麼事來,可還是沒找到,不得不尋求楊國雄幫忙。

楊國雄答覆是:“不必找了,他們走了。”

“什麼?去哪了?他們走時應該和我說一聲纔對,出了什麼事?他們犯了什麼錯誤?”

“他們沒有犯什麼錯誤,實際上我很喜歡與他們在一起聊聊天。一個小時前,從北京來了幾個人,把他們接走的,至於爲什麼接走他們和去什麼地方,目前還不清楚。”

“爲什麼會這樣?與打架事件有關嗎?”

“對於你的問題,我無法回答,因爲他們與來人的談話我沒有聽到,臨走時也沒有說什麼,不過他們走時顯得很高興,也很急。”

“是什麼人把他們接走的?”

“這個問題,我讓人打聽了一下,來人的身份不明,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們的確來自北京,而且是乘專機,還持有的是國家主席親筆簽署的命令,否則我是不會讓他們把人帶走的。”

“太奇怪了!”

“放心吧!我也在注意這件事,事情總會水落石出的。”

這可真是意想不到的事,風玄怎麼想,怎麼感覺不對勁,可又沒有辦法,這件事得先放下,更重要的事情還等着他,今晚大規模行動就要開始了。

當風玄正爲找人發愁時,他要找的人正在李思華的辦公室裡喝茶,由於李思華一直沒有回來,所以他們只能一邊喝茶,一邊等,直到太陽要落山子,李思華纔出現。

“站下吧!不必客氣!我應該請你們原諒,剛剛開一個重要的會議,來晚了。我們相互間也不必介紹相互了,你們知道我是誰,我這也有你們的材料--剛剛送來的,不僅相當詳細,還有你們的照片。”還沒等柴狼等人說什麼,李思華奪先發言了。

“柴狼,北京人,計算機高級程序員的高級成員,檢查組組長。”

“王西民,四川人,小私營企業主,檢查組成員,有“哲學家”之稱。”

“西瓜,遼寧人,作家,也是檢查組成員,鷹派的精神領袖,《中國的明天》的主編。”

“夏子寒,海南人,高級工程師,檢查組成員,自稱是一個“思想家”。”李思華打開報告,簡單的大聲讀了一點,接着問道:“你們4個人在,鐵血之盟組織的地位不低,影響力巨大,當年這個組織的成立好象就是你們幾個積極活動的結果,對嗎?”

“沒錯,這些東西並不是什麼秘密,問題是爲什麼要把我們請到這來?”李思華回答道,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他們。

“你們沒有猜出來嗎?”

“我們想的頭都痛了!說吧,我們認爲你絕不會沒事找人來聊天的!”

“好吧!先看一看這些東西吧!”李思華說着將辦公桌上的幾份文件關給了他們,這些文件就是楊國雄幾天前送來的。

“這些東西的確讓人吃驚!這可是絕密的東西!爲什麼要讓我們看?”王西民看了一些之後,問道。

還閃沒等他回答,西瓜已奪先說道:“你還沒看出來嗎?因爲他是想請我們幫忙!”

“沒錯!你們的確是聰明人!”

聽聞此言,柴狼當即問道:“爲什麼找我們?可我相信你這不是開玩笑!”其他幾個人也點頭表示同意。

“這些文件告訴我們多年來反腐敗的結果是腐敗現象越來越嚴重,因此必須採取更加有效的行動。”

“反腐敗有公安、紀檢等部門,把這些東西交給他們不就行了嗎?何必要找我們?”一直沒有說話的夏子寒問道。“整治腐敗問題談何容易!現有的反腐敗部門自身也存在腐敗問題,所以要完成這個任務不能依靠他們,再說僅憑几份文件就處理某些人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想重新一個新的反腐機構。”李思華接着又說道,“要建立一個新的機構不缺經費之類的東西,唯一缺乏真正可以信賴的人,好在,有人給我了一個好主意,讓我想到了你們--鐵血之盟組織能夠提供我所需要的一切!”

此時飛魚再次問道:“爲什麼?”

“我也經常上網,常瀏覽鐵血之盟組織的網站,一年前我就成爲它的一名註冊成員,所以我對你們的瞭解很多。你們的組織發展到今天確實不容易,可惜是通過網絡來組織,造成組織工作先天性的不足,人員成分“雜亂”,缺少組織性,可謂問題不少。雖然這個組織在某些問題上“過於激進”,但它一直沒有背離“爲中華民族利益而奮鬥”的宗旨。你們的反腐敗立場相當堅定,組織中也沒有腐敗分子,你們是不會容忍其在組織內的存在。”

“我們能爲反腐敗做出什麼貢獻?”夏子寒提出了自己的問題,這也是其他幾個人關心的問題。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你們的會員有十多萬,分佈於全國各地,從事各行各業,這無異於一個情報網,可以提供大量線索。”

“提供情報不成問題,這事交給情報組的人就可以。”夏子寒回答道,“還有其它事嗎?”

“當然有,我想從你們的會員中抽調一部分人加入新成立的反腐機構,你們對腐敗分子的態度讓人放心!”

“我們可以提供可供使用的人員名單,使用誰則由你決定,至於他們是否同意參與,那要由他們個人決定了,我相信不會有誰會拒絕你的要求。”

“那麼我首先邀請在座的幾位加入,不知可否?”

“同意!”“同意!”在座的幾位當場表示同意,於是新的反腐機構的第一批成員確定了,從此一場被稱爲“清黨”的反腐運動開始了,它與軍隊內部的整頓活動合稱爲:“清黨整軍”運動。

一個代號爲“紅月”的計劃正由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負責實施。

“紅月”計劃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東沙羣島,東沙羣島本處於臺灣的控制之下,不過早已撤出了駐軍,改由“海岸巡防總署”的1個巡防大隊來駐守。東沙羣島西部有北衛灘和南衛灘,其中位於東南部的東沙島是羣島中的唯一大島,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北扼臺灣海峽,東控巴士海峽,西扼南海航道,軍事價值極高。如果中國要在南海地區採取軍事行動,控制東沙島的意義就更加重要,島上有飛機場,碼頭等設施,可以成爲一個重要的基地。

自從臺海開戰以來,東沙島與臺灣間的聯繫已經中斷,這裡距離臺灣近600公里,處於臺灣空軍的作戰半徑之外,臺灣海軍的軍艦也已退往臺灣。守軍明白整個東沙羣島處於孤立境地,僅有1個巡防大隊防守,兵力不足400人。這點兵力根本不足以與大陸對抗,好在,聽說中國的南海艦隊的主力都被調去打臺灣了,再不就是忙於應付越南人的挑釁,看樣子不會來攻打這裡。

7月20日晚,一艘老式的R級潛艇的潛望鏡在距東沙島不遠的海域升出水面,接着數名蛙人從潛艇的魚雷發射管爬出潛艇,然後消失了。這是南海艦隊特種兵大隊的蛙人,總共有17人,個個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潛入東沙島對他們是再容易不過的事了。至於上岸後的任務就更容易了,那就是解決島上的雷達站。

當他們發出的完成任務的信號之後,早已在空中待命多時的運輸機羣立即飛向東沙島,當守軍發現時,一架運輸機已在島上的機場上降落,還沒等飛機停下,機上的步兵就衝下了飛機,解放軍的機降完全出乎守軍的預料,他們原認爲對手會從海上實施登陸,沒有在機場設防,於是機場落入解放軍之手。隨着後繼飛機的降落,守軍失去了戰鬥的意志,紛紛投降。整個戰鬥僅用了十幾分鍾,解放軍方面僅有3個人受了點輕傷,守軍也有8人受傷。

第二天中午,海軍的運輸艦趕到,將俘虜運走,同時運來了陸戰隊的1個營,他們將駐紮在這個島上,還有空軍的地勤人員和設備,這是將常駐這裡的一個海航戰鬥機大隊的先遣人員。

“紅月”計劃的第二個目標就是南沙羣島中臺灣控制的太平島,與解決東沙島的方式不同的是,太平島是明着來的,在護衛艦和導彈艇的掩護下,一支由多艘登陸艦組成的登陸編隊出現在太平島的外海,擺出一付硬拼的架式。可是太平島的面積不過0.43平方公里,守軍也只有第7巡防大隊的300多人。守軍幾乎不戰而“降”,表面上看是一頓炮彈就讓守軍舉起白起,實際上守軍無心抵抗。原來第7巡防大隊的人多屬“流放”人員,因反對臺獨或什麼其它原因被有意派到這個島的。其中巡防大隊長,原本是海軍陸戰隊的,就是因爲反臺獨,支持統一,被從海軍陸戰隊轉到海岸巡防總署,然後被派到太平島當大隊長。這樣的人員組成,使這支隊伍缺少爲臺獨“賣命”的精神。

解放軍佔領東沙島與太平島的看上去戰果不大,可意義重大。不僅國內人心鼓舞,而且也給某些國家一個信號,“中國不光會動口,也會動手了!”菲律賓等國立即安分了許多,只是越南氣焰沒有改變,因爲越南人對自己太有信心了。中國接下來採取的措施確實讓越南人感到不安,因爲中國不僅將第13、14集團軍由乙類集團軍升級爲甲級集團軍,還是按戰時編制擴編的,而且下令動12個預備役師,重要的是這些部隊都向中越邊境地區集結。不過在越南人發現,中國南海艦隊的主力北調,以及廣空的主力部隊北上之後,認爲中國陸軍的集結只是“虛張聲勢”,中國人根本就沒有能力主動進攻,於是繼續放心大膽的武裝挑釁。

臺海方面也不甘心爲人們遺忘,也出現新的舉措。短暫的停火已經結束,解放軍再次對臺灣控制的沿海島嶼發動攻擊,此時島上的居民全部撤走了,再沒有什麼可顧慮的。

19日,空軍第十轟炸機師首次投入戰鬥,全師出動對馬祖島實施了轟炸。該師是現今中國空軍中唯一一支裝備轟-6的師。當初關蒼海瞭解到轟-6改裝內容時,不禁有一種“上當”的感覺,原來改裝的內容與大修差不多,改裝的目標是延長飛機的使用壽命,因爲它沒有替代機型,還得繼續服役。用新部件替代老化的部件,把自衛用的機炮拆除,換上最新式的電子戰系統,對發動機進行技改,以降低油耗,更換新式儀表,加裝自動駕駛儀等等,實際上沒有什麼變化。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新的轟炸瞄準儀,用計算機代替投彈手瞄準,投彈手的工作變得簡單多了,只是打開或關閉武器系統的保險開關。然而轟-6必竟已屬於“文物”級的大飛機,如果沒有絕對的制空權,象轟-6這樣的飛機根本不敢派出去,轟-6目標太大,太笨重,幾乎是靶機,不過當轟-6在空中編成大編隊出擊時,其場面還是相當壯觀的,引得路人紛紛止步觀看。

現在解放軍已經掌握了制空權,經過幾天的戰鬥之後,臺灣空軍損失慘重,已無出擊之勇氣。本以爲轟-6出動一定會把臺灣戰鬥機引出來,爲此解放軍特意派出大量戰鬥機護航,準備再打一次伏擊戰,可惜臺灣空軍一直沒有出動,於是護航戰鬥機飛行員們“失業”了,他們只能懷着羨慕的心情,觀看轟-6實施編隊轟炸。

幾十架轟-6實施編隊轟炸的場面是相當壯觀的,雖然投下的是無制導能力的普通航空炸彈,但250公斤或500公斤級航空炸彈的威力是可想而知的,況且一次投入下數百噸的炸彈。密集的彈着點,從空中可以清楚的看去如同一塊地毯鋪在大地上,這就是所謂的“地毯”式轟炸。

事後的調查表明此次“地毯”式轟炸造成的損失確實也不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良好的效果對中國軍事戰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對戰略轟炸機一直擁有濃厚興趣的中國空軍,經過一番仔細的調查研究之後,提出“中國也要擁有戰略轟炸機!”於是研製新式戰轟炸機的問題提了出來,不管戰略轟炸機是否有用,是否擁有才是最重要的問題,中國人“渴望”擁有自已的戰略轟炸機。

對金門島的炮擊也重新開始,解放軍將全島分成多個區,一個一個區的轟擊,確保任何一個地方都被炮彈“清掃”一次,標準爲每平米至少一發炮彈,僅用幾天時間,守軍用幾十年時間建立起來的防禦體系就變得不成樣子,什麼雷區、海灘上的障礙物等等全沒了。如此猛烈的炮擊,以至於有人開始懷疑在這樣的炮擊之下,是否還會有生命存在?要不守軍爲什麼不還擊?守軍的確沒有還擊,可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還活着,而且活的好好的,他們正在地下的掩體內等待着,等着出登陸的解放軍決一死戰。同樣的戰術,二戰時的日軍多次採用,無論是火力,還是兵力都處於劣勢的日本守軍面對美國軍艦的炮擊和飛機轟炸,一直保持“沉默”,只等美軍登陸之後,再突然從地下掩體與敵決戰,希望能將美軍趕下大海,可惜每次都以全軍覆沒。不知這次能否再來一個“古寧頭之役”,1949年的金門之戰解放軍整整損失了3個團,而且是成建制覆沒。此時此刻,在金門島的對面,第31集團軍正集結待命,正準備爲先人“復仇”,洗去解放軍軍史中的恥辱。

7月22日晨,解放軍同時對金門、馬祖發動了登陸作戰。這時炮兵開始“引退”,由步兵“唱主角”了,因爲最後的戰鬥還要靠步兵來解決。

馬祖是由解放軍海軍陸戰隊與陸軍聯合負責的,,解放軍很快佔領了灘頭陣地,並將大批後繼部隊運上島。馬祖守軍的抵抗確實頑強,可惜錯誤地從一開始採取“硬碰硬”的打法,結果在解放軍的強大火力下,損失慘重。然而解放軍佔領整個馬祖依然費時3天,超出了原定計劃一倍,解放軍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相比之下,金門的戰鬥纔是真正的血戰!能不能解放金門現在就靠第31集團軍的了。

李紗將全部兵力集中在大、小金門島上,放棄了外圍的其它島嶼,這等於自絕退路,可謂“至之死地而後生”,準備做“困獸”之鬥。

22日凌晨5點整,隨着金門集羣司令員葉知秋一聲命令之下,3個加強營率先登上金門的海灘。然而李紗並沒有象馬祖守軍那樣試圖採取措施阻止解放軍登陸,他不僅放棄了灘頭陣地,還禁止射擊。

解放軍在沒有付出任何人員傷亡,甚至沒有開一槍就佔領了灘頭陣地,後繼部隊也順利上岸,然而當解放軍開始向內陸推進之時,立即遇到頑強的抵抗,幾乎無法前進。這與二戰時期,美軍在沖繩遇到的情況差不多,這也許是李紗對二戰歷史研究的成果之一吧!

經過短暫的交手之後,解放軍不得不重新認識自己的對手,因爲事實證明他們的對手戰鬥意志相當頑強,是不可輕視的敵人。然而解放軍也非等閒之輩,爲報當年兵敗金門之恥,解放軍可沒少準備。不過“24小時內拿下金門!”的誓言已無達成之可能,爲此誓言的發出者--葉知秋幾乎要大哭一場。

解放軍立即改更策略,放棄向縱深發展的計劃,開始沿着海岸線擴展灘頭陣地的面積,由於李紗無意堅守灘頭陣地,所以解放軍很快佔領了大片的海灘,接着工兵開始在海灘邊上修建臨時碼頭,以便讓各種運輸船隻將運載的人員和物資卸下,運輸效率可要比用登陸艇直接運上海灘快多了。雖然不時受到金門守軍的炮擊,然而工兵毫無退縮,炮兵也以強大的火力實施掩護,臨時碼頭僅用幾個小時就建成了。接着工兵們開始實現一個“狀舉”,修築一條直接連接大陸與金門島的浮橋,一旦浮橋建成,向金門島運送人員和裝備就方便多了,不過建成這條浮橋還需要很長時間,在最初的戰鬥中根本無法發揮作用。

上午9點半,第31集團軍第92師師長葛雷新以一線總指揮官的身份跟隨着後繼部隊登上了大金門島的海灘,此時已有不少部隊上岸,而且許多重裝備也運上來了。葛雷新並沒有急於指揮部隊發起了進攻,他首先實地瞭解了一下情況,發現他此前的想法過於樂觀。連續數日的炮擊使金門早已變樣,海灘上的各種障礙物早不知到那去了,壕溝都被填平,然而經過幾十年的建設,金門早已成爲了一個“要塞”,完全變成一個戰場,四處都是工事,許多工事只是表面被摧毀了,實際上依然可以使用。而且守軍在堅固工事的保護下,依然保存下來大部分人員和裝備。

連續發動了幾次試探性的進攻之後,葛雷新基本上了解了對手的戰術,也再次重新認識了對手。守軍雖然戰鬥意志非常頑強,不好對付,但是指揮官大多缺乏隨機應變的靈活性,戰術應用相當“死”,同時也顯得缺乏經驗;大多數士兵的軍事技術水平不高,顯然這是平時的訓練不佳的結果。

經過一番試探和研究之後,葛雷新決定採取:“不求速度,旦求穩!”的戰術,徹底放棄了“速戰速決”的計劃。組織由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等多兵種組成的突擊隊,在強大火力支援下,逐個“清理”守軍的工事,他要求部隊要“穩紮穩打!”不可求快,對敵工事要一個一個的攻佔,力求攻下一個,佔住一個,“一小口一小口的吃!”戰鬥幾乎回到了一戰時期的“陣地戰”,推進的速度不是以“公里”,而是以“米”來計算,採取這種戰術的優點是己方的傷亡小,缺點是速度太慢。

整個形勢對金門守軍不利,金門守軍被封鎖住了,人員和物資等無法得到任何補充,越打越少。而解放軍則掌握着制空、制海權,在強大壓制火力,守軍對登陸場的炮擊幾乎發揮不出任何較效果,大批增援部隊可以順利上岸,力量越打越強。金門守軍最終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失敗只是時間問題,至於能支持多長時間則要看解放軍和表現如何了!對此李紗認爲以這樣的速度下去,“共軍打下金門至少需要1個月時間!到那時我的任務也算完成了!”金門幾乎成了解放軍的練兵場,正如一位軍事學者的評價:“這裡是軍官,尤其是下級軍官以及士兵們展現個人才華和技能的最佳地點!”同時這裡也成爲一個試驗場,各種新式或老式的武器和裝備被運到這裡參戰實戰測試。

可惜他很快發現問題並沒有那麼簡單,原以爲:“經過多年的建設之後,金門實現了要塞化、地下化,修築的工事相當堅固,多爲半地下式,工事之間用地道相連接,很難攻佔或摧毀。”然而解放軍很快掌握了攻佔敵軍工事的有效方法,這可是用血的代價換來的。

別看守軍工事的頂部一般都有幾米,甚至十幾米厚,能夠承受一般炮彈的炸擊,可是射擊孔或瞭望孔是薄弱環節,解放軍很快發現使用無座力炮、坦克炮等直接射擊這些地方可有效殺傷工事內的人員和裝備。經過對比之後,發現坦克炮直射的效果最好,不過讓許多軍事專家跌破眼鏡的是,62式坦克的此時的表現最好。99A坦克的火力與防護力很強,可惜太重了,在戰場上的運動起來不如輕型坦克方便。63式、63A式坦克的外型較大,被發現和擊中的機率比外型較小的62式坦克大,這對於防護力不足的輕型坦克相當重要。62式坦克的85毫米坦克炮的威力較小,但對於守軍的工事足夠了,63A式坦克上的105毫米的威力較大,可惜坦克炮口徑的增大,減少坦克攜裝的彈藥的數量減少,影響了其連續作戰的能力,至於63A式坦克上的先進火控系統也較不出優勢,因爲對付靜止的目標,62式坦克的簡易火控系統足夠用了。總之,62式坦克的特點就是“實用”。

本以爲工事之間可以相互支援,可是當解放軍先實施工事作業,推進到距工事儘可能近的地方,然後使用煙霧彈掩護在進攻部隊衝出己方陣地時,防禦者已無法有效的實施火力壓制工事內的戰鬥是飛機、大炮、坦克是無法發揮作用的,於是。當解放軍戰士衝入工事之後,雙方的步兵展開了一場短兵相接的戰鬥,有時甚至要進行肉搏,雖然守軍也有頑強的戰鬥意志,可惜解放軍戰士平時嚴格的訓練在這時產短了決定性的作用。

這整套攻防戰術要點是:以遠程炮火實施支援和掩護,以坦克炮、火箭彈等實施直接支援,摧毀各種火力點,以排爲單位的輕裝部隊在煙霧彈的掩護下,接近敵工事,用手榴彈、火焰噴射器、炸藥等炸開敵工事,最後在工兵與步兵配合清除工事內的敵人。

解放軍採取的戰術並非“平推”,而是從多個方向上一點點的切入防禦陣地縱深,對陣地實施切割和包圍,那時守軍將不得不面對要麼撤退,要麼被包圍之間選擇,如果陷入包圍失去後援,那麼被消滅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此時也幾無突圍可能,因爲解放軍的防禦組織的不錯。李紗多數組織反擊,想奪回部分陣地以解救出被圍部隊,然而多以失敗告終,在強大的火力面前,反擊等於送死,即便由奪回陣地救出部隊,付出的傷亡也相當慘重,一點也不合算。

隨着大批部隊上島,守軍失去陣地的速度不斷加快。如果失去了金門、馬祖,那麼臺灣的大門就被打開了,連不懂軍事的趙京也明白這一點,他一邊給守軍打氣,一邊與手下研究增援金門的問題,然而對於此時的臺灣軍隊來說增援金門無異於夢。經過連續數日的消耗之後,到22日早晨,臺灣空軍能夠起飛作戰有戰鬥機數量已下降至91架,不敢再輕易出擊,與解放軍交戰了。失去制空權之後,臺灣海軍也退出了臺灣海峽,艦艇不是縮入軍港,就是遠避外海。沒有制空、制海權,臺灣陸軍無法派出一個援兵。

看來趙京只能向上帝祈禱了!

與此同時,朝鮮半島戰場上雙方正在準備展開決戰。由於朝鮮半島的自然地形,中部的山地地形將聯合國軍自然分爲東西兩部,其中西路爲主攻方向,兵力最多。22日日落之前,美先頭部隊成功奪佔了清川江的幾座大橋,並在北岸建立橋頭堡,主力則已經抵達南岸。因爲推進得太快,大部隊還沒有跟上,此時韓美聯軍的前進勢頭有所減緩。空中偵察又表明,人民軍已經在清川江沿線設立了新的防線,志願軍的部隊也可能就在附近。加之天氣又不太好,開戰之初的好天氣沒有了,天氣條件變得惡劣多了,22日白天又下起了雨,對空中支援行動不利。所以韓美聯軍暫停追擊,讓後續部隊跟上,希望23日白天,天氣轉好之後再發動進攻,突破人民軍防線。

東路的韓美聯軍兵力雖少,但進展很快,攻克元山之後,又攻佔了咸興與興南。可惜的是,人民軍撤退之前在興南港布放了大量水雷,港口一時不能使用。22日晚,東路沒有停止前進,其一支先頭部隊沿鐵路線向洪源推進,另一支部隊則向大興方向前進,計劃西進與西路軍會師於大興,從而形成一個大包圍圈。可對於退守朝鮮中部山區的人民軍部隊來說,這將是毀滅性的結果。

另一方面,志願軍部隊已秘密集結於清川江一線,整個形勢與上次抗美援朝初期的第一次戰役相似,只不過位置向前推了一點,參戰部隊也基本上還是當年的部隊,然已是新人換舊人。

此時雙方的兵力分部情況爲:

志願軍方面:

西面是第39、40集團軍,在他們後面是爲第64集團軍,陸航師,以及幾個獨立師;東面是第16集團軍和1個獨立師,後繼部隊是第23集團軍,除上述部隊之外,還有數萬北朝鮮人民軍配合作戰。兵力約40萬人。其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約30萬人。

其他部隊正在趕來,其中第38集團軍的先頭部隊已到達中朝邊境,54集團軍已經出發,屬於空軍的第15空降軍準備完畢,隨時準備空運東北,第1集團軍的先頭部隊已經到達膠東半島。

韓美聯軍方面:

西面是美陸戰隊第3師與第10山地師、第6空中突擊旅,韓國第5、8師,後面是美軍第2師等部隊,東面是美101師,韓國第11、12師等部隊,其是後面韓國第18師,美第2裝甲騎兵團等部隊,一線總兵力約20萬人。

此外,美第82師正在平壤以南的地方休整,美第25輕步師與韓國的幾個師正在增援的路上。由於平壤依然沒有拿下,使運輸線在平壤出現了斷層,嚴重影響了運輸效率,同時還拖住了約10萬韓國部隊。如果再加上其他被游擊隊拖住的部隊,那麼被人民軍殘部拖住無法投入一線的部隊增加到30萬。這讓威斯特相當鬱悶,不過最讓他頭痛的問題還是補給物資,由於物資消耗太快,各種物資正被迅速消耗,雖然數艘滿載軍火的海上預置艦已抵達韓國港口,但消耗的速度依然遠遠超過了補充的速度,經過計算現有的庫存加上近期可能運抵的物資最多還能支持2周,想使用這點物資取得勝利可絕非容易的事。

整個韓美聯軍正處於一種興奮狀態,不過有人是清醒的,22日晚,情報部門的一位情報分析員在其提交自報告中對志願軍的兵力、部署等情況估計的很準確,可惜這位情報分析員是一個華裔,他的種族使他的同行們對他多少有點歧視,美國社會依然存在種族歧視問題。衆人認爲他的報告誇大了對手實力,缺少有力證據,而且僅憑猜測判斷。這份報告被他的上司列爲一般性報告送到了威斯特的辦公桌上,而當時威斯特正在休息,他已經連續好幾天沒有好好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