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7月25日上午10點,經過3天激戰之後,馬祖守軍放下武器投降,馬祖之戰結束;此戰解放軍的傷亡人數爲3218人,其中陣亡807人;馬祖守軍被全殲,其中傷亡爲5892人,其餘全部俘。此前的24日晚,小金門守軍的抵抗結束,3000守軍僅1897人生還,其中受傷者爲1367人,解放軍的損失爲613人,其中陣亡221人。

整個大陸沿海地區僅有大金門島守軍還處於激戰之中。對於小金門的失守,李紗並沒有感到失落,實際上他根本沒有守住小金門的想法,他僅在小金門僅佈置3000人的部隊,守衛大金門纔是重中之重。此時的形勢對於他十分不利;解放軍已攻佔了大金門島三分之一的地區,正分幾路切入金門的防線,很快就將金門分割爲幾塊。尤其是當連接大金門島與大陸的大型浮橋--這可以稱得上是一項“世界之最”--建成之後,解放軍登島的速度明顯加快,第31集團軍裝甲旅、炮兵旅及第92師主力已上島,第86師在攻佔小金門之後也調往大金門。

這時李紗心中依然有反敗爲勝的希望,原因有二個,一是守軍主力還在,由於一直有意保存實力,所以守軍還保存着不小的實力,足夠實施一次大規模的反擊;二是天氣有利,一股颱風正在接近。這意味着大雨加大風的惡劣天氣,將給解放軍帶來許多麻煩,登陸艦艇不能出海,剛剛建成的浮橋無法使用。惡劣大氣正是他最急需的東西,於是一個反擊計劃形成了!

從7月25日起風力開始一點點加強,接着下起雨,到26日已轉變爲大風大浪,大雨傾盆,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大型浮橋中止使用,拆開拖往安全的地方,小型登陸艇也不能出海,登島部隊的補給線基本中斷。對於將要出現如此不利的天氣條件,解放軍早接到氣象部門的預報,可惜他們過於樂觀,相信可以在惡劣大氣到來之前結束戰鬥,然而此時希望已破滅了!

惡劣的大氣可迫使葉知秋下令暫停進攻,可沒有讓他放鬆警惕,在沒有任何徵兆與預警的情況下,他還是下達了加強警戒的命令,僅僅因爲他認爲“軍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警惕,尤其是戰場上!”幾天的血戰,讓參戰部隊中“輕敵”情緒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時刻準備戰鬥的緊張。

惡劣大氣的到來讓李紗增添了許多信心,他不想有過多的等待,26日上午9點,他親自指揮的反擊戰開始了!他選擇的目標是解放軍第91師的陣地,第91師已深深的切入他的縱深,形成了一個突出部,這個突出部的威脅非常大。他計劃派出兩支突擊部隊從這個突出部兩側切入,在突出部的後面會師從而形成包圍,然後消滅突出部內約1個團的解放軍,恢復整個防線的完整。爲達到這一目標,他組織了敢死隊,敢死隊的成員都是幾天前利用撤離居民之機,秘密上島的志願參戰人員,這些人多是抱着必死的決心上島的。

部隊在解放軍毫無察覺的情況下運動到預定的出擊陣地,此時惡劣的天氣已讓解放軍停止進攻,整個戰場上顯得一片寂靜,只是偶爾傳來幾聲槍炮響,再不就是解放軍宣傳廣播播出的勸說守軍放下武器的聲音。

突然間,密集的炮聲打破了這種寂靜---這是進攻前的火力準備。別看經過數日戰鬥,守軍炮兵部隊損失不小,其中200毫米以上的火炮全部損失,不過保存下來的火炮還是很多。當這些火炮開始爲進攻實施火力準備之時,解放軍炮兵指揮員才驚奇地發現對手還保存強大的實力,手忙腳亂的指揮炮火壓制,可是效果很不理想,原來守軍將火炮部署於非常堅固的工事內或者處於解放軍炮火的死角之內。

沒等第二批炮彈落下,進攻部隊就衝出了戰壕,衝擊的距離太短,雙方陣地間的距離最多不過50米,近的甚至只有幾米,衝過如此短的距離需暴露於防禦火力下的時間少之又少,被擊中的機會也相應的減少,遇到的最大麻煩不是解放軍的火力,而是泥濘的地面。連繼數日的戰鬥早將地面炸得四處是坑,再加上雙方修築的戰壕等工事,可以說整個戰場上沒有一處平整的地方,下過雨之後,整個戰場就變成了“水”的世界。士兵們身上沾滿了泥漿,手中的武器也因爲水與泥的滲入變得有點失靈。從戰壕中的“水世界”中出去之後,面對的是一片“泥潭”,這時不要說跑,就是走也很容易滑倒,更別說快速通過,所以進攻行動從一開始就陷入泥水之中。

解放軍的高度戒備讓李紗搞突然襲擊的計劃破產,於是進攻成爲強攻,不過擔任進攻任務的敢死隊並沒有讓他失望,很快就衝入解放軍的陣地。這時雙方的士兵間不得不展開近戰,甚至是肉搏戰。戰壕內的窄小空間內,重武器如同廢物,對於輕武器來說火力遠比精度重要,火力的連續性更重要。在這四處是泥水的世界中,任何人的身上都不可避免地沾滿泥漿,結果雙方都不法從服裝上分出敵我,最初還能通過對方手中的武器分辨出敵我,可很快就不行了。雙方的、士兵已經混在一起,爲避免傷及已方,誰也不能敢輕易開火,在這種情況下戰鬥常常演變爲肉搏戰。對於將“拼刺刀”等列爲訓練內容,強調體能訓練的解放軍來說,一對一的肉搏戰勝算很大,但還是守軍憑藉數量上的優勢攻佔了多處陣地。

王克上尉是第92師的一位營長,現在他是一支突擊隊的隊長,這支突擊隊與其它擔任攻殲任務的突擊隊沒有什麼區別--由來自炮兵、工兵、通信兵等部隊的人員組成的加強連。“終於可以休息一會了!”接到暫停進攻的命令之後的第一個感覺,他和許多人一樣已經幾天幾夜沒有閤眼,於是一天前被攻佔的可以充當避雨處的一處大型工事成爲這支突擊隊的臨時營地,除了幾個哨兵和值班的通信兵之外的所有人都抓緊時間睡覺。

突然傳來的炮火聲把王克從夢鄉中叫回現實世界中,“出了什麼事?”這時值勤的哨兵跑進來報告道:“報告!好象是敵人發動了偷襲!”“什麼?緊急集合!準備戰鬥!”隨着他的一聲大叫,橫七豎八倒在地上大睡的人們幾乎同時跳了起來,沒有等他們集合完畢,指揮部命令他們增援的命令就到了,顯然情況危急。

當他們趕到時,發現敵人已經衝入陣地,雙方士兵正在戰壕內肉搏。王克見狀立即指揮部隊投入戰鬥,經過一番苦戰之後,他們與91師官兵們一起將衝入陣地的敵人全部消滅,並擊退敵後繼部隊,保住了這塊陣地。然而泥濘的道路讓解放軍的後繼增援部隊無法及時趕到,王克等人很快就陷入包圍之中,四周的陣地相續落入敵手。由於他的軍銜最大,所以他成爲這個陣地上的最高指揮官,他一邊察看情況,一邊指揮士兵們修築工事,準備迎接敵人的下一次進攻。

這時一個俘虜被帶到他的面前,“抓個活口可真不容易,4個人才把他按住。”押送這個俘虜的班長這說,“敵人他們可真夠頑強!如果你們再晚一點趕來,這個陣地非丟了不可!”

“好在我們及時趕來了,讓我們好好問問他,看看他們是什麼人?”王克說道,“我們談一談吧!說來你我是敵人,可我們必竟都是中國人,是同胞,不用我請一個翻譯吧?”

“誰和你是同胞?”俘虜開口說話了,“我不否認我是中國人,可是大陸爲什麼要打壓臺灣?你們爲什麼不去反抗共產黨的暴政,而來攻打我們?”

“爲什麼?”聽聞此言王克臉上立顯大怒氣,但是他還是非常剋制地說道:“如果臺灣不搞*,不對大陸採取敵對政策,我們也根本就不會到這來。”“反對共產黨?共產黨是洪水還是猛獸?我真不知道你們臺灣人瞭解大陸多少?知道什麼是共產黨嗎?”

“有情況!”這時一個哨兵報告道,

“現在與你辯論這些問題是浪費時間,等打完仗,我們再好好談談!”“好了,先把他押下去。”說完,他急忙跑到觀察哨察看情況。由於王克等人佔據的陣地嚴重影響金門守軍的行動,所以李紗急忙組織部隊再次發動進攻。

“敵人的坦克!終於出來了!”王克觀察了一會之後說道,只見二十幾輛M-60坦克已經展開戰鬥隊形,正緩慢推進,原來坑窪不平,泥濘的地面讓這些坦克無法高速前進。原來這幾天李紗一直沒有將坦克投入戰鬥,今天這是第一次參戰,“先讓它們品嚐一下炮彈的味道,通信員接4號。”他命令道,4號指的是炮兵指揮部,原來做爲突擊隊隊長的他不必逐級申請,可直接申請炮兵火力支援。要求的炮兵支援馬上就到了,從炮彈爆炸的威力看,是152毫米榴彈,M-60坦克基本承受不了這種炮彈的一擊,可惜間接射擊的命中率太低,大部分坦克依然在推進。

“準備戰鬥!轉到我們動手!”

“別急!等再近一點再打!”

“好,預備!”可還沒等他說“放!”,數輛正在靠近的坦克突然發生爆炸,“是誰這麼着急?沒有命令就開火!”見有人不待他的命令就開火,他有點生氣,正在這時一個士兵叫道:“不對,這不是反坦克火箭彈打的。”這時他才發現後方遠處出現了己方的坦克,原來第31集團軍裝甲旅趕來了。96式坦克的“利齒”可以輕鬆地將M-60坦克“咬碎”,而M-60坦克基本無法威脅96式坦克。在裝甲旅支援下,他們終於守住了陣地,隨後在增援部隊的配合下,成功撤出,因爲再堅守一個陷入敵後的陣地是沒有意義的。

金門守軍的反擊計劃開始僅2個小時就迫使解放軍放棄數個陣地,將防線向後移動幾百米,然而形勢對他們依然不利,因爲左右兩支突擊部隊進攻受阻沒能實現會師計劃,從而使包圍突出部內解放軍的計劃破產,整個突出部對他的威脅沒有解除。雖然登島的解放軍無法得到新的增援和補給,但已登島部隊自身的力量不弱,還支持得住,而且佈置於金門對面的解放軍炮兵部隊可以隨時爲他們提供炮火支援。

雖然進展並不順利,但李紗不甘心放棄進攻,認爲只要堅持下去,依然有希望,可是此後的數次努力除了增加傷亡之外,他沒能讓解放軍再後退一步。最後李紗不得不於27日下午,下令:“放棄反擊計劃,繼續固守”,其實反擊計劃到27日就無法繼續下去。

這次反擊作戰可謂“得不償失”,連續二十多個小時的反擊戰中金門守軍的傷亡、被俘人員超過1萬,其中陣亡3000多人,精銳部隊基本拼光;解放軍傷亡也近5000人,其中陣亡近1500人,但很快得到補充。

雖然金門依然掌握在臺灣手中,但誰都能看出,形勢對於臺灣不利。嚴峻的形勢迫使趙京再次召集部下商討,由於形勢不利,與會人員臉上再也顯露不出樂觀的表情,失落情緒充斥着整個會議。

“韓戰的爆發,牽制了中國人的力量,但是形勢依然不容樂觀,不能再打下去,現在要想辦法與中國人和談。”趙京說道,這話說的有氣無力的,“可是中國人拒絕和談,我們拿什麼與中國人談判?”有人回答道。

趙京問道:“現在還有誰能幫助我們?”

有人說道:“聽說*喇嘛正在積極活動,應該能牽引一下中國人吧?”

“那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歐陽濤應道,“再說也一點作用也不會起,中國人早有準備,他們的活動無異於運死。”

這時趙京突然問道:“我們不是還有原子武器嗎?”

“遺憾的是我們只完成了地下核爆的準備。”歐陽濤極不情願的說出了實情。

“馬上進行核爆,讓中國人知道我們掌握了原子武器,要讓他們感到恐懼!有核武器在手不怕中國人不害怕!”趙京說這幾句話時,顯得自信多了。

對於實施核爆的計劃,衆人多有異議,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這時美國人陷入到朝鮮戰爭的泥潭之中,根本幫不上忙,要憑藉臺灣自身的力量取勝根本不可能。

如果對臺灣發展核武器的問題追述起來,最早可追述到抗日戰爭時期,幾乎與德、美等國開始核武器研究同時,中國人也瞭解到一些核武器的基本原理,當時有人向蔣介石提出了開發核武器的構想,可惜當時的中國根本不據備實施計劃的能力。蔣介石退守臺灣之後,核武器計劃才真正開始實施,到陳俞上臺之時,臺灣才真正掌握了核技術,並儲備了一定數量的核材料。

雖然臺灣方面根本沒把以*喇嘛爲精神領袖的*組織當回事,事實也證明他們的確沒什麼大作用,然而他們並沒有失去信心,相反正在積極準備。7月27日,*喇嘛會見了幾位客人,這些客人的來頭可不小,其中,一位是美國中央情報局代表,一位是印度軍方代表。“曲細崗珠國國防軍”的成立完全依賴於美國與印度的支持,現在這支軍隊馬上就要出發了。

*喇嘛親自出席了今天的成立大會,發表鼓勵他的支援者爲西藏的獨立事業英勇戰鬥的演講,可他的心裡沒底,必竟對手是中國。印度軍方代表試圖消除了他的疑慮:“據可靠情況,中國人的兵力非常空虛,中國駐藏的部隊並沒有增加,不久前成立的第5集團軍僅轄有第52、55山地旅,只相當於一個師的兵力,除此之外,全是邊防軍或負責治安的武警。中國軍隊正陷入臺海與朝鮮戰場,西南方面的第13、14集團軍正向中越邊境地區集結,沒有增援西藏的跡象。”

“可是中國人不可小看!”*喇嘛終於開口了,歷史的經驗告訴他形勢不容樂觀。

“請放心,我們將全力支援你們,美國朋友也答應全力支援,相信這次一定能夠成功!”

“是的,我們將全力支援!”這時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代表也加入進來。

雖然這番話多少讓*喇嘛增添了不少信心,但不足以消除他的心裡中的疑慮,他所瞭解的事實讓他不能不疑慮。一想到中國採取的政策,他就有點頭痛。

別看“曲細崗珠國國防軍”的成立引起西方輿論界相當關注,數十名西方記者專程趕來報道這一“盛事”,還沒等成立大會結束,雪片般的報道就發出,可他們發回的報道基本上是參照“曲細崗珠國政府”發放的宣傳材料,再經過“加水”之後寫成的,可謂充滿了“鼓吹”與“誇張”之詞。根本沒有報道這樣一個事實--這支所謂的“軍隊”總兵力僅3000多人,根本不是宣稱材料中所說的那樣--擁有一萬名戰士。所謂的裝備“精良”,實際上,裝備的基本上是輕武器,大部分武器是印度人從軍火庫中找出來的“存貨”,僅步槍就分爲好幾種制式口徑,好象是怕後勤人員沒事可幹。至於穿的軍裝也分爲好幾種,其實許多人根本就沒有軍服可穿,還是穿平民的衣服,不過這些都被士氣“高漲”之類的詞語代替。所謂部隊“訓練有素”,實際上是大部分士兵根本沒有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軍官們的情況也好不到那去,只有部分高級軍官受過正規軍官培訓,不過這些都被對“國防軍”司令索康等幾名美國西點軍校的畢業生的採訪所掩蓋。

記者們含有水分的報道只能讓讀者們根本無法瞭解到真實情況,而不可能讓解放軍有一點錯誤的判斷,“曲細崗珠國國防軍”的任何活動根本無法逃過解放軍的眼睛,當得知所謂的“曲細崗珠國國防軍”已經出動之後,第5集團軍軍長龍漢魂向他的部下說道:“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喇嘛給我們送來一隻‘肥牛’,雖然瘦了一點,不過印度人給增加了一些‘配菜’,今後大家好不要客氣,來多少吃多少,不要讓別人說我們無能!”

“沒問題!”他的部下立即以充滿信心的回答做爲迴應,對於將要到來的戰鬥,他們充滿了信心,因爲第5集團軍擁有完成任務所需的一切。第5集團軍僅下轄有第52、55山地旅和幾個獨立營,兵力顯得很少,但全部官兵都經過至少2年的高原山地戰訓練,所有裝備也適合於高原山地戰的需要。此外該集團軍的後勤保障力量特強,擁有2個後勤師,使作戰人員與後勤人員之比達1:3,如果計算上配合該部隊的其它後勤部隊,比例將達1:6。

這2個後勤師是剛剛成立的,專用於支援配合第5集團軍作戰的。後勤師是解放軍爲高原作戰新成立的一種運輸部隊,裝備就是運輸汽車,負責爲作戰部隊運輸物資和人員。與已往的後勤部隊不同的是,後勤師不是往返於作戰部隊與後方補給站,而是跟隨於作戰部隊行動,充當作戰部隊的移動倉庫。

解放軍還爲高原作戰專門設計的運輸汽車,高達每輛80萬人民幣的造價確實讓解放軍頭大,可最後還是咬緊牙關,採取了一大批,配發給第5集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