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連橫合縱

進入二月後,早春的氣息便開始在中原大地上洋溢,各地結冰的河流開始有解凍的跡象,忍了整整大半年的李適,開始迫不及待地舉起了削藩的大刀。

御書房內,李適正在聽取兩個相國的意見。

李泌躬身道:“微臣明白陛下削藩的決心,微臣也不反對,事實上,現在西部安寧,使我們沒有後顧之憂,確實是比較好的削藩時機,但微臣還是建議掌握方式方法,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切忌全面開花。”

“那李相國覺得朕先削哪一家比較好?”李適問道。

“微臣建議先打擊李希烈,理由有三,一是李希烈威脅到揚州,它能隨時切斷漕運,是我們心腹大患;其次淮西軍殘暴,百姓早已恨之入骨,先打擊李希烈,我們在道義上佔據上風,能贏得天下百姓支持;第三,李希烈位於江淮,和北方交集不多,打擊李希烈不會讓河北各藩鎮有脣亡齒寒的危機感,這三條理由足矣!”

李適很猶豫,一方面他接受各個擊破的方案,但另一方面,他想率先打擊的並不是李希烈,而是李納,他考慮了一個冬天,現在李泌卻讓他轉換目標,着實讓他爲難。

盧杞早已摸透了天子的心思,他知道該怎麼投其所好。

“陛下,微臣有不同的意見!”

“盧相國請說。”

“陛下,微臣完全同意李相國關於各個擊破的策略,這是明智之策,至於削藩時機,微臣更是主張宜早不宜遲,要堅決果斷,削藩到底,不過第一個目標針對李希烈,微臣覺得有點不太妥。”

李泌瞥盧杞一眼,忍住心中的憎惡道:“盧相國覺得哪裡不妥?”

“李相國忘記了,江淮可是水鄉澤國,我們沒有足夠的戰船,首先連淮河都過不去,據說李希烈已經擁有幾百艘戰船,恐怕水戰我們佔不了上風。”

“我不同意你的想法,大唐軍隊從來不會因爲畏懼敵人而不敢出戰,做出這種決定的人必然會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如果沒有戰船,我們可以打造,甚至我們可以從襄陽南下,但就是不能未戰先怯。”

盧杞被罵得狗血噴頭,他心中着實惱火,他又對李適道:“陛下,削藩要掌握時機,要先易後難,等造出戰船擊敗李希烈,恐怕幾年都過去了,淄青軍又重新壯大,陛下,李納現在實力最弱,絕不能給他喘息之機,要抓住這個機會堅決把他消滅。”

李適點點頭,盧杞說到他心坎上了,他下定了決心,就拿李納先開刀。

“李相國,關於先打誰我們不要再爭論了,這和畏懼不戰沒有關係,只是一種選擇,朕知道李相國的想法很有道理,但朕決定還是先打李納,把去年未完的戰爭打完。”

李泌無奈,只得深深嘆了口氣,先打中原,不明智啊!

盧杞大喜,又連忙獻計道:“陛下可召李納進京,他肯定不會答應,那就用抗旨不遵的理由免去他淄青節度使之職,命令李勉去接手節度使。”

停一下,盧杞又道:“神策軍戰鬥力很強大,爲確保削藩成功,卑職建議再把神策軍派出,和李勉配合,一鼓作氣剿滅李納。”

“盧相國此策甚好,朕接受了!”

當天下午,李適下達旨意,宣召淄青節度使李納入朝。

幾名宣旨使者騎快馬離開了長安,直奔齊州歷城縣。

與此同時,李適任命宦官宋鳳朝爲神策軍監軍,神策軍都兵馬使曲環爲主將,率三萬神策軍趕赴中原參戰,汴宋節度使李勉和亳潁節度使劉洽各率三萬軍準備參與圍剿李納。

.........

齊州歷城縣,李納剛剛接到了長安情報點發來的飛鴿快信。

雖然戰勝了兄長,奪回了藩鎮之權,但李納在這場兄弟內戰中損失慘重,加上李勉趁機率大軍掃蕩淄青各州,他部署在各州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滅,他手下軍隊只剩下兩萬人,使他不得不投降朝廷。

按照朝廷的投降條件,他撤掉了各州藩署,廢除一切自訂的規矩,並裁軍一萬,使得他手中軍隊只剩下一萬人。

但李納並不是真的裁軍,而是將一萬軍隊以州兵的方式分散到尚被他控制的登、萊、青、密、淄等五州,李納很清楚,一旦河北疫情結束,朝廷很可能還會對自己下手。

沒想到剛開春沒有多久,李納最擔心的事情還是來了。

“簡直是無恥!”

大堂上,李納怒髮衝冠,破口大罵天子李適,“虧他還是大唐天子,出爾反爾,他說的話哪裡還是什麼金口玉言,分明就是糞坑蛆蟲,就連豬狗都比他守信用!”

好在大堂內除了他的親兵外,就只有幕僚吳善,吳善是李正己最倚重的幕僚,跟隨李正己多年,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支持李納上位,被李經投入監獄,險些殺死,又被李納花重金買通獄卒救出來,被李納封爲首席幕僚。

吳善勸道:“殿下就算罵三天三夜也無事無補,現在當務之急是想應對之策,否則只要殿下拒絕進京,朝廷就找到了發動戰爭的藉口,時不我待啊!”

李納慢慢冷靜下來道:“先生說得對,我主要是氣昏頭了,現在我們該如何應對,請先生教我!”

吳善捋須笑道:“我之前給殿下講的故事,殿下忘了嗎?”

李納頓時醒悟,“先生說的是合縱破連橫?”

吳善微微笑道:“朝廷就是秦國,他們是用連橫之策,想各個擊破,光靠我們一家是無法抵禦朝廷軍隊,必須用合縱之策應對,聯合田悅、王武俊、朱滔和李希烈,我們五家聯手造反,是挫敗朝廷連橫之策的唯一辦法。”

李納負手走了幾步,有點擔憂道:“就怕他們不肯響應。”

吳善勸他道:“這裡面田悅一定會響應的,他和我們是脣亡齒寒,我們被滅了,下一個就是他,然後就是王武俊。”

“王武俊可是殺了李惟嶽,他會響應?”

吳善冷笑道:“朝廷那幫文官還是書呆子一羣,若我是朝廷掌權者,我會封王武俊爲朔方節度使或者封他爲太尉、平章事、大將軍、趙郡王,給他高官厚爵,讓他高高興興離開趙州。

只要他離開了趙州,就是脫了水的魚,只能任由朝廷宰殺,這才徹底削掉成德節度藩鎮,但盧杞那個白癡居然封王武俊爲趙州兵馬使,成德節度府的四萬大軍還在他手上,簡直蠢到家了,這不是逼反王武俊嗎?”

李納緩緩點點頭,“我明白了,那朱滔呢?”

“殿下,朱滔這個人最奸詐狡猾,但他的野心比誰都大,他應該清楚,一旦淄青、魏博、成德三鎮被滅,下一個就是他的盧龍節度府,但另一方面,他的實力也是最強,只要殿下答應,將來奉他爲帝,我相信他一定會起兵,吞掉義武節度府,他的目標就是河東了,老王爺早就告訴過我,朱滔一直對河東虎視眈眈,他如果得到回紇的支持,第一個稱帝的肯定是他。”

“最後還有李希烈,先生覺得他會跟隨嗎?”

第二百九十六章 討要說法第七百五十章 田宅開發第六百八十九章 威逼出兵第五百六十一章 銅錢危機第一百五十六章 絕密任務第六百九十五章 北征決定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布棋落子(三)第九百零二章 達成交易第九百二十二章 元城嫁衣(下)第九百一十八章 絕望慘敗第九百三十三章 假酒報案第五百四十七章 借勢促亂第五百二十三章 壓力如山第六百四十七章 橫掃河東第四百五十三章 再回安西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兵圍洛陽(中)第一百九十章 被迫撤軍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二章 道童郭宋第一百三十四章 高郵夜驚第四百零八章 軟硬兼施第六百四十章 截斷退路第二百二十六章 絕密信件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全線封鎖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故地重遊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戰局誤判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雙管齊下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出征前夕第二章 道童郭宋第七百二十章 激戰玄武第六百二十一章 會獵太原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達成共識(下)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名之狀第二百七十章 巡訪村落第一千零九十章 崤函之變(上)第一千一十四章 注目東南第九百七十四章 圍城打援(下)第二百零八章 再進讒言第六百三十二章 馬場秋遊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再臨江夏第九百七十章 再見太后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外圍之戰(中)第二百二十四章 巡哨旅帥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三軍歸降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烈火奪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相國元載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全線封鎖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朱泚得子第二百零六章 城門風波第五百三十六章 沙州之戰(中)第六百八十九章 威逼出兵第九百五十章 奇襲劍閣(上)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斬草除根第九百五十九章 遷都之議第七百零七章 勇追窮寇第五百六十九章 意外難民第八百一十八章 再度試探第六百六十二章 兩線進攻第一百九十八章 輪臺小店第七百五十六章 發財新路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夜奪徐州第七百二十章 激戰玄武第九百一十五章 百萬難民第三百四十四章 回心轉意第九百三十章 老友重逢第一百五十九章 半日浮閒第四百零二章 涼州名醫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緊急聚會第八百二十八章 提前安排第八百二十一章 出人意料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兌換事件第八百三十一章 三個方案第九百五十四章 積怨已久第五百二十八章 寶貴資源第四百零一章 搶救病女第五百八十章 夜襲葛胡第三百八十八章 薛勳之憂第七百一十三章 薛勳歸來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士及第第九百一十一章 真假李寶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外圍之戰(中)第三百八十八章 薛勳之憂第四百零二章 涼州名醫第九百七十七章 太后明悟第九百一十八章 絕望慘敗第五百四十一章 再度北伐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上)第三百八十七章 新婿回門第五十章 仗義出手第一百零二章 初入長安第二百二十一章 連夜離去第九百七十四章 圍城打援(下)第三百一十四章 子午驚魂第六百一十一章 家有兒女第六百零六章 難以應對第六百二十三章 軍心混亂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夜襲江陵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貨幣之爭(上)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泉州消息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返回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