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不謀而合

當初郭宋拿下隴右蘭州,就是看中了這裡的黃河水運,這兩年,河西軍在金城縣修建了大量倉庫,囤積糧草和軍資,除了糧草和物資齊備外,運輸工具也是當務之急。

河西本身並無船隻,自己雖然也能造船,但河西大規模造出船隻,至少要等兩三年後,遠水解不了近渴,想辦法利用現有船隻便成了當務之急。

河西軍收復朔方後,從豐州得到了一百四十餘艘千石以上貨船,包括兩千石貨船六十艘,千石貨船八十七艘,這也是當年朝廷批准豐州造船後,多年積攢下來的船隻。

但一百四十七艘船還是不夠,河西軍需要搞到更多的船隻。

蘭州的黃河碼頭上停泊着近兩百艘貨船,都是清一色的兩千石大船,它們是從河東過來,運送十五萬匹布帛來河西換取三千匹戰馬。

這支船隊是單程送貨,戰馬回去不走水路,直接從豐州繞路回去,此時,近兩百艘大船已被蘭州官府臨時扣押,等待倉曹參軍張諳從張掖趕來。

碼頭一艘大船上,船東蔣泉正百無聊賴地坐在甲板上曬太陽,船隊管事坐在他身旁低聲道:“我昨晚發現他們夜裡沒有監視,我們可以夜裡離去。”

蔣船東看了管事一眼道:“如果不是爲了船,我現在就可以離去,沒有管我們,但船怎麼辦?船隻夜裡逃走,能逃到哪裡去?隴右、河西、朔方都是他們的地盤,他們巴不得我們逃走,然後找個藉口把船隻沒收了。”

“這.....這可怎麼辦?”

蔣船東嘆了口氣,“我現在總算明白了什麼叫做‘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道理,元家口口聲聲說是租我們的船,可到現在爲止,一文錢都沒有付,這一趟我倒虧了近千貫錢,我擔心船隊回到河東就會被官府強徵了,現在整個河東的貨船隻有五百艘,我們就佔據了四成,另外六成還在李懷光那裡,元家肯定會打船隊的主意,安一個私通敵國的罪名,就把我殺頭,然後船隊沒收。”

“東主的意思是說,我們回不去了?”

“我也不知道,看看河西官府是什麼意思吧!”

這時,有人高喊道:“東主,劉縣令來了!”

蔣船東連忙站起身,只見縣令劉潁帶着一名官員匆匆走來,蔣船東連忙走下船,躬身行禮道:“小民蔣泉參見縣令!”

“蔣船東不必客氣,我給你介紹一下。”

劉潁笑着給他介紹旁邊的官員道:“這位是我們河西節度府的倉曹張參軍,我們所有的錢糧物資都歸他管。”

蔣船東連忙見禮,張諳笑眯眯道:“蔣船東是哪裡人?”

“在下蒲州安邑縣人。”

“難怪口音有點熟悉,我是絳州聞喜縣人。”

蔣船東驚喜道:“我妻子就是聞喜縣人,和張參軍同鄉啊!”

“難得啊!在河西遇到了同鄉。”

張諳又笑道:“我是特地前來看看蔣東主的船隻。”

“張參軍請隨意看。”

蔣船東心中有點緊張,他不明白這位河西高官所說的看看船隻是什麼意思?

他陪同張諳上的大船,介紹道:“這是頭船,有三千石,一般是存放糧食和物資,船身上有很多鐵環,是用來拴纖繩,控制船隊的速度和方向,也是頭船負責。”

張諳仔仔細細查看了十幾艘船,這些船隻保養得不錯,七成新,他笑問道:“蔣東主家族一直都是做船運的?”

“也不是,我原本也是個糧商,需要船隻運送糧食,三年前,一直有關係的運輸船行東主死了,他兒子要把這些船零散賣掉,我怕找不到船隻運糧食,就把整個船隊都買下了,一共一百九十八艘糧船。”

張諳點點頭,“我就明說了,我們現在也急需用船,有兩個方案,一個是我們租下蔣東主的船隊,另一個方案,我們買下船隊,蔣東主可以任選其一。”

“這個.....”

蔣船主低頭想了片刻道:“如果發我出售的話,你們能出多少錢?”

張諳微微一笑,“以蔣船主當初買船的原價,再加兩成,這個價格應該不錯吧!”

蔣船主脹紅臉道:“不瞞張參軍,當初老船東的兒子急於要錢還賭債,又不懂行情,我是用很低的價錢買下船隊的,只用了四萬貫錢,這支船隊至少價值十萬貫。”

張諳哈哈笑道:“看來蔣船主是佔了大便宜,不過恕我直言,現在戰亂年代,私人擁有這樣的船隊風險很大,前東主的兒子未必真的傻,相信蔣東主明白我的意思。”

蔣船主有些無奈,對方比自己想象的要精明多了,把風險看得很透,他低頭沉思片刻道:“這兩百艘船我三個月前才保養過,重新刷了三遍桐油,腐壞之處都修葺一新,花了五千貫錢,還有三十名船員五年的契約,我也不多要,一口價六萬貫,張參軍能否接受?”

張諳想了想,便欣然道:“那就一言爲定,六萬貫!”

蔣船主連忙又道:“一部分給現錢,一部分給土地,可以嗎?”

“不知蔣船主想要哪裡的土地?”

“河東的土地,太原府或者太原府以南都可以。”

張諳微微笑道:“那就一半一半吧!先給三萬貫錢,我們可是給老錢,另一半給一座太原城二十畝的府宅和一座五十頃的莊園,我們立約爲據!”

蔣船主大喜,連連點頭,“我完全答應!”

.........

三天後,張諳親自帶着一支三百四十餘艘的船隊前往綏州,船隊內滿載着糧食和兵甲物資,另外還有近兩千士兵乘船同行,護衛着船隊的安全。

與此同時,三萬河西軍也開始集結,爲了防止走漏消息,掩人耳目,郭宋下令全軍進行騎兵大演練,他則率領三萬大軍在夜晚無聲無息地離開軍營,向東進發。

........

三萬幽州軍也集結完畢,由朱滔親自統帥,從薊縣出發,這天傍晚,軍隊在易縣宿營,一座行軍大帳內,朱滔正和幾名大將商議奪取太原府的策略。

朱滔身材也十分肥胖,比他兄長朱泚略小兩歲,他實際上是奪了兄長朱泚的基業,導致兄弟二人反目多年。

不過,朱泚膝下無子,便立朱滔的次子朱遂爲世子,兄弟二人便完全和解了,他們開始謀劃建立朱氏帝國,兄弟二人的領地首先要連爲一片,然後統一北方。

三年前,朱泚準備發動兵變之時,朱滔同步行動,企圖打通兩者間的聯繫,發動了河東戰役,卻遭遇到名將李晟,朱滔連戰連敗,損兵折將,狼狽逃回了幽州。

而此時河東已不再有名將,朱滔也恢復了元氣,再一次發動河東戰役,奪取太原府就迫在眉睫了。

“各位,根據斥候探子的情報,太原城的兵力並不多,只有一萬五千人,其餘三萬餘人都分佈着南面、井陘方向和飛狐陘方向,其中光井陘關附近就屯兵一萬六千人,佔了差不多一半,另外,他們的士兵分爲一等和二等,一等士兵就是最初招募的兩萬人,軍俸優厚,訓練水平極高,用的是唐軍的盔甲,兵甲品質很不錯,這是元軍的精銳。”

停一下,朱滔嘴角露出一絲鄙視,又繼續道:“去年招募的三萬軍隊屬於二等士兵,兵甲就明顯差了,普遍以皮甲爲主,兵器的鐵質也比較差,訓練不足,當官都想撈錢,士兵幾乎沒有軍俸,只想吃軍糧混日子,這三萬軍隊戰鬥力很弱,我們五千軍隊就能將其擊潰。”

一名大將道:“王爺要走飛狐陘,而不走井陘,莫非就和敵軍士兵的戰鬥力有關?”

朱滔笑着點點頭,“我的斥候探子已經得到準確情報,守飛狐陘的三千敵軍在幾個月前因爲吃不飽飯而鬧事,士氣低迷,主將毛晉安已經被我用三千貫錢收買了,”

衆人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那飛狐陘的防備豈不是形同虛設?

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新木馬計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嶺南風雲(中)第九百四十三章 稚言之禍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晉軍之使第七百一十七章 枕戈待擊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軍條件第八百八十五章 新錢方案第六百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一千零五章 韓滉進京(下)第七百七十八章 撤離巴蜀(下)第八百四十六章 挑起爭端第四百一十六章 初步進攻第二百八十七章 家遇困窘第二百一十二章 趙府壽宴(一)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新的思路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兵圍洛陽(下)第六百七十七章 施壓加倍第九百九十八章 漁翁得利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布棋落子(四)第六百六十一章 關內攻勢(下)第七十二章 人情難挽第九百三十一章 蒲津相遇第六百五十九章 朱泚登基第四百五十九章 心生退意第七百二十九章 官員大會第三百九十章 視察莊園(下)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連夜行動第二百五十九章 梁氏酒業第一百九十一章 兩吐分裂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士及第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重要突破第一百九十九章 陷入包圍第九百六十五章 涪陵殺俘第五百九十五章 離間之計第六百二十二章 奪城內戰第三十四章 武道大會(十四)第三百二十六章 徐州之戰第八百五十八章 夜襲井東第八十六章 騎射大賽(下)第十章 銷魂斷腸第七百二十章 激戰玄武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欺君罔上第九百一十四章 用人不疑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從選擇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合縱連橫(下)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夜奪徐州第九百五十六章 遭遇之戰第七百六十六章 江都風雲第七百二十六章 共同敵人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名之狀第六百二十二章 奪城內戰第八百七十二章 河北談判(下)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尋找情報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泉州之行(上)第七百五十九章 市場調查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攏翠之屋第一百零七章 甘雨出事第六百一十二章 陌刀擴軍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忠勇之將第八百二十章 事與願違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敵酋授首第一千二百一十零章 外圍之戰(上)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合縱連橫(下)第三百零六章 暗度陳倉第一千零四十章 抽絲剝繭第七百八十九章 玉真宮主第二百零四章 雪夜東進第五百一十六章 隴右消息第四百四十九章 料敵在先第一百九十二章 疏勒于闐第八百零七章 當紅明星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詩曲小會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連續施壓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月夜截擊第六百五十八章 山雨欲來第九百七十八章 李泌之諫第六百四十五章 迎頭痛擊第四十八章 血染紫霄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提升威望第七百八十三章 偷襲河內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江城混戰第五百一十三章 銀箭警告第五百零九章 外圍騷擾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寵信漸淡第七百七十四章 視察鹽州第四百零七章 猛子收穫第九百三十九章 軟硬兼施第一千零九章 兵臨江南(上)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百密一疏第八百三十三章 冰釋前嫌第五百一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二百六十四章 顏相巡察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寵信漸淡第五百九十三章 抽籤分房第三百五十九章 返回長安第四百七十四章 旁觀者清第九百六十章 意外失手第三百六十三章 嫁妝之憂第六百零九章 各讓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