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類腦智能第一步

第17章 類腦智能第一步

15年6月17日,曙光大廈,於辦公室絞盡腦汁創作的陳曦聽到了沉悶的敲門聲。

他隨手劃掉筆記本上幾段廢設,然後戴上助聽器,“請進。”

薩伊女士走進來,將一份聯合國文件放到桌上,“先生,他們希望您能用曙光科技的遊戲、電影、電視劇傳播有關人類文明戰勝三體文明、取得勝利的價值觀。”

“我不同意會怎樣?”

“他們說,將派遣軍隊接管曙光。”

陳曦無奈的咧了一下嘴,道:“一羣強盜,好吧,讓我想想…”

“這樣,流浪地球三的劇本:聯合政府爲了攔截三體艦隊的追擊,重啓了人工智能MOSS,傾盡全球之力造了兩千艘恆星級戰艦,二十萬軍人自願赴死,前去阻擊三體文明的艦隊,最終與之同歸於盡,慘勝。”

如果變成現實,估計是新版春節兩千響。

“流浪地球四,沒有智子的阻礙、幾百年的發展,兩輪技術大爆炸,人類的科學取得無比輝煌的成果,最新的戰艦甚至擁有了夢幻般的光速航行技術,於是聯合政府決定返航、奪回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

18年,曙光類腦操控機械手臂,歪歪扭扭的寫下了一行字。

“流浪四主要有兩條線,第一條是地球轉向,第二條是光速艦隊先行出發開戰。”

不過與人工智能相比,這是小問題。

其次,芯片一定要足夠的小,小到可以塞進薄薄的智能手機裡,並且能對各種各樣的智能電子設備進行遠程最高權限的操作。

陳曦是這樣要求研究員的:首先,神經元芯片必須能完美模擬四種結構的神經元,結構可以根據需求切換,方便未來的類腦主機調配不同的、所需要的模擬神經元,並且能完美運行與之匹配的運動算法。

陳曦恨鐵不成鋼的罵:“笨吶,讓你們研究新一代的數據傳輸技術、分佈式計算技術、雲端儲存技術,不就是爲了這個?”

“以後的建築物裡必定全是芯片,有負責儲存的、有負責運算的,將計算與存儲分開,神經元芯片乾脆綁定數據傳輸得了。”

在攝像機的輔助下,人們看到了神經元的全部運動,魏成與他的團隊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搞定了神經元的運動算法。

陳曦零零碎碎講了很多。

“老規矩,不許搞個人英雄主義,必須具有聯合政府的要素…”

兩個要求加起來,可難倒了陳曦手底下的工程師:芯片小,內存必定大不到哪去。

薩伊一一記下來,然後道:“第二件事,解析攝像機到了,按您的要求,放在了計算機部門。”

隨後,他開始寫字,解析攝像機毫秒級拍攝志願者大腦神經元的運動,這些運動信息經計算機處理後,能形成可供腦科學家們進行分析、研究的神經元網絡模型。

曙光科技的某個實驗園區,類腦的學習實驗開始了。

四種運動算法的本體就算不運行時,數據量也不亞於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一旦運行起來,產生的數據能在半小時內塞滿一個幾百GB的硬盤。

“嗯,我知道了。

“是的,但支持他進行研究的人寥寥無幾,因爲理論物理研究太消耗資源了,現在也不可能得到成果。”

幸運的是,山衫惠子還在忙活算法,得知陳曦有了芯片後,她就直接拿去用了。

腦科學家、計算機學家意識到,只要將與行爲對應的神經元運動信息準確的輸入類腦,且轉譯系統足夠優秀,類腦就能完美的復現神經元運動對應的行爲,人能幹的事它都能幹,無論有多複雜。

“在弄個電視劇,講講人類流浪幾百年的人文變化,安插些ETO份子搞破壞老套劇情,遊戲的話,可以弄弄維修、保衛行星發動機,或者與三體文明之間的宇宙戰爭。”

想了想,陳曦又道:“薩伊女士,能麻煩您一件事嗎,幫我把丁儀博士挖過來,我聽說他最近又轉向理論物理研究了,試圖尋找在高能粒子實驗中擺脫智子干擾的方法。”

危機紀元17年,神經元芯片誕生了,小的只有小拇指的指甲蓋那麼大,大的有巴掌那麼大,前者是安裝在小型電子設備上的,後者是超級計算機、神經元主腦的基礎單元結構。

基於結構,神經元大致可以分成四類:單極、多極、雙極和僞單極神經元。

沒辦法,他們只能猜測哪些神經元運動是寫字時出現的運動,一點點剔除。

轉譯系統是個軟件,可以將模擬神經元的模擬神經信號轉化爲機器能聽懂的數字信號。

……

……

如果是現實,三體人早就追上來,用超級武器,比如說奇點炸彈,將人類與地球一塊揚嘍。

“那感情好,就說曙光科技願意支持他的研究,雖然拿不出多少資源。”

這是無比龐大的工作量,陳曦不想浪費有限的生命,於是選擇了爲期兩年的冬眠。

第二個要求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簡單在於技術上的問題很容易解決,難點在於因爲隱私等問題,不容易通過各國政府的審批。

由於算力問題,計算機處理攝像機拍到的信息整整花了一個星期,之後,腦科學家們將神經元的運動信息一點點輸入類腦。

這個過程花了一個月的時間,但結果還是失敗了,因爲智腦太小,只有區區一百萬個模擬神經元,而人腦擁有將近一千億個神經元。

志願者頭上戴上一個金屬罩,金屬罩內部是低溫液氦和超導線圈,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核磁共振儀,但遠比那玩意要先進很多。

得到解析攝像機,陳曦興高采烈的開始了研究:用芯片與算法模擬神經元的運動。

這玩意稍微升級一下,就有一個暫時沒什麼實用價值的應用—真‘人’工智能:解析攝像機捕捉佩戴者的神經元活動,將之轉化爲數字信號發送給機器,機器做出響應。

沒有實用價值是因爲解析攝像機太大、太笨重,轉譯器僅僅只記錄了八十億人中某一個人寫某些字時的神經元活動的翻譯語句,沒有普適性。

19年,計算機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計算力比以前強了一萬倍,傳統硅基芯片走到頭了,但還有處於起步階段的光子計算機。

各國紛紛建造新一代超級計算機,曙光科技也一樣,各國瞧見類腦智能的潛力,給予了大量資源技術人力以支持。

(本章完)

第65章 現代人文主義第124章第19章 類腦智能—曙光第40章 變成新人類始祖了第11章 向羅輯學習(一)第115章 二維化研究第50章 新人類之謀(二)第106章 友善的李白第13章 冬眠第九十一章 抵達太陽系第39章 聯合政府成立第60章 刺殺第40章 變成新人類始祖了第39章 聯合政府成立第45章 章北海第110章 波江人的藝術第22章 面壁者聽證會第56章 和平破碎後的四個小時第140章 虛幻與真實第113章 歸墟人第128章 超智後遺症第98章 一場屠殺第144章 雲天明第93章 計劃執行時第9章 破壁第137章 第二次遠航第113章 歸墟人第97章第60章 刺殺第24章 歷史變遷(一)第93章 計劃執行時第49章 新人類之謀(一)第128章 超智後遺症第136章 邊緣化戰略第73章 明示第67章 救援英雄第73章 明示第69章 推演中的黑暗戰役第6章 人工智能計劃第77章 技術爆炸第38章 開始擺爛了第142章 手足相殘第69章 推演中的黑暗戰役第64章 計劃成果第37章 新人類工程進展第91章 逃往太陽系第136章 邊緣化戰略第71章 艾AA奇遇記(一)第61章 末日之戰第110章 波江人的藝術第56章 和平破碎後的四個小時第36章 大低谷(七)第22章 面壁者聽證會第127章 微觀化生命。第144章 雲天明第75章 迫降彗星運動第144章 雲天明第107章 宇宙交流官第116章 星聯的發展第79章 羣星紀元(二)第35章 大低谷(六)第67章 救援英雄第15章 人工智能計劃啓航第123章 概率武器第131章 初步的合作第33章 大低谷(四)第45章 章北海第120章 接觸性星戰第46章 試探第41章 抵達未來第140章 虛幻與真實第79章 羣星紀元(二)第12章 向羅輯學習(二)第113章 歸墟人第114章 黑暗森林打擊第148章 小宇宙第103章 戰爭一角第77章 技術爆炸第101章 將薪火傳遞第125章 神的理念之爭第33章 大低谷(四)第63章 智械叛亂第116章 星聯的發展第88章 嫁禍第41章 抵達未來第69章 推演中的黑暗戰役第36章 大低谷(七)第138章 ‘黑客帝國’第20章 一顆蜜糖第35章 大低谷(六)第57章 羣星派第145章 愛與毀滅第89章 穿越宇宙第11章 向羅輯學習(一)第150章 光穴文明第35章 大低谷(六)第108章 不屈的恐龍第60章 刺殺第70章 浴火重生中的人類文明第115章 二維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