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

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

糜暘的這個想法也是在今日,看到吳軍撤圍後才漸漸成型的。

在之前哪怕他知道吳軍的糧草輜重,都在公安城外的港口之中,但他也只是將這個情報埋在心底。

在原來吳軍四面圍城的情況下,他縱算知道吳軍糧草輜重所在,他也並沒有什麼可操作的空間。

因爲他沒辦法率軍出城,前去公安城外的港口之中。

但當孫權今日命令吳軍從西門外撤圍後,卻給了糜暘一次絕佳的機會。

在心中有了毀滅吳軍糧草輜重的想法之後,糜暘當即命沙摩柯派蠻兵前往西門外,探查西門外前往公安港口的地形。

公安城的西門之外密佈山林。

這對一般漢軍來說,那些密林可能是阻斷他們探查道路的天然屏障。

這也是孫權敢撤掉西門守軍的憑仗之一。

有着茂密的山林阻隔道路,哪怕劉備援軍到了也不能直抵公安城下,而對公安城中的糜暘來說同樣如此。

孫權不信糜暘面對着重重山林,還能玩出什麼花樣。

但可惜,孫權忽略了一點,糜暘手中有着數千五溪蠻。

也許在孫權眼中,他從來沒將這些卑賤的蠻夷放在眼中。

只是糜暘從來不會忽略他手中的每一張牌。

對世代生活在山林中的五溪蠻來說,再茂密的山林也不會打亂他們的方向感。

山林,纔是他們最熟悉的地方。

當初,五溪蠻在沙摩柯的帶領下,正是穿越公安西門外的重重密林,來到這公安城下的。

五溪蠻兵還有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他們大多全都沒有夜盲症!

五溪蠻以漁獵而生,他們雖不如漢族百姓一般,可以自己耕種出糧食,但是靠着漁獵爲生的他們,在大多時候是不缺肉食的。

水中魚兒,山中猛獸,都是他們的主食。

而且五溪蠻還有着自己獨特的一個優勢。

古代之所以夜襲戰例較少,一個是因爲古代士卒大多患有夜盲症。

還有一個原因是,夜襲時因爲士卒大多看不見,所以都是通過聲音指揮。

這就需要那些士卒熟悉彼此的聲音,導致不會誤傷,不會聽錯指令。

而這一點無疑很難,往往需要一個鄉里出來的士卒才能做到這點。

正如《管子·小匡》中記載:“故卒伍之人,人與人相保,家與家相愛,少相居,長相遊,祭祀相福,死喪相恤,禍福相憂,居處相樂,行作相和,哭泣相哀。是故夜戰其聲相聞,足以無亂。”

但這點對有着蠻語的五溪蠻來說,實在是太過簡單的一件事了。

在夜襲時,他們互相之間只要以蠻語呼應對方即可。他們雖然沒受過嚴格的訓練,但卻有着自己獨特的交流方式。

在沙摩柯回稟道路已經探清後,糜暘便馬上下令讓沙摩柯帶路。

在之前的一戰中,糜暘發現了五溪蠻野性難訓,若沒有人看着他們,將他們獨自派出去迎戰,有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而如今在公安城中,能夠有把握指揮這五千五溪蠻兵的,只有在沙摩柯心中又敬又愛的他了。

在西門之外,早已經準備好了一葉小舟。

西門外的吊橋在那夜的伏擊戰中就已經燒燬,所以糜暘只能踏舟度過護城河。

至於那五千蠻兵,在糜暘踏舟渡河之後,他們就如那夜一般紛紛跳入河中,朝着對岸游來。

不久後,糜暘與五千蠻兵就全部到達對岸。

在到達對岸後,糜暘就與五千蠻兵在一五溪蠻頭目的帶領之下,朝着城外的密林中一頭扎去。

雖然正值冬季,但南方的密林之中,依舊生長着許多雜草。

而且經過數百上千年的生長,密林中的樹木都十分高大。

樹木上的枝葉雖不如夏季繁茂,但也是層層疊疊的聚集在一起,遮擋着來自天上的月光。

因此當糜暘進入密林中之後,他瞬間就兩眼一抹黑,啥也看不到了。

雖然他沒有夜盲症,但是在沒有任何光亮的山林之中,任何人的視力都會失去。

這時五千蠻兵中有不少人打起了火把,在上千支火把的照耀下,糜暘才勉強的看清了前方的道路。

幽深的山林在夜間寂靜的可怕,除了偶爾幾聲野獸聲從山林深處傳來之外,再無其他聲音。

因爲寂靜,糜暘甚至可以清晰的聽到身旁的糜忠,在趕路時發出的喘息聲。

五千人的隊伍成長龍般排列,糜暘身邊其實並沒有多少人。

雖然這時密林之中有着上千支火把點燃,但這上千支火把分散在整條隊伍之中。

所以此刻在糜暘身旁的火把發出的火光,最多隻能照出糜暘周邊三丈的的範圍而已。

這點距離的光亮,對於延綿數百里的山林來說,簡直就是滄海一粟。

若是一般人單獨進入到這又寂靜又幽深的密林,早就嚇得魂不附體了。

就算這時糜暘知道他的身後有着數千蠻兵在,但那種對環境的未知感,那種幽深無比的環境也令他心中感到有些壓抑。

糜暘在趕路的時候,他看向他周邊的蠻兵。

五溪蠻兵因爲沒有受過正規訓練,所以他們的陣型看起來很是雜亂。

但在這密林中,他們卻猶如這山林中的主人一般。

他們不需要如糜暘一樣,在趕路的時候時刻盯着腳下。

他們有的人自發的散在四周,觀察着四周的形勢,察看有沒有野獸出現的痕跡。

他們有的人,甚至可以迅速的攀爬到高達數丈的樹木之上,立在樹幹之上察看着大軍行軍的方向有沒有錯。

在這片令糜暘感到不適的山林之中,五千五溪蠻兵就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中一樣自然。

他們對這裡的一切是那麼熟悉,他們就像這山林中的精靈一般,靈活矯健。

隨着糜暘與五千蠻兵越發深入密林之中,地上的積葉越發深厚了起來,當糜暘的腳踩在上面時就好像踩在了人的肚子上一樣柔軟。

隨着越發深入密林,樹木分佈愈加密集。

糜暘因爲着急趕路,他的身軀多次觸碰到那樹木堅硬的枝幹之上,令其疼痛非常。

而有些尖銳的樹枝因爲糜暘的快速趕路,快速劃過他的臉龐,在他臉上留下了不少血痕。

因爲寒冷的天氣,這些痛感都在無形的放大着。

但糜暘卻始終沒有發出一句痛呼,乃至於喊出一句停下的話語。

最讓糜暘難受的是,在經過長時間的高速奔跑之下,他的體力在快速的消耗着。

他的喉嚨越來越感到乾澀,而因爲他的呼吸,當空氣經過他喉管之時,會引發一陣陣的疼痛感。

糜暘的額頭上已經密佈着許多小汗珠。

糜暘這具身體的體能素質並不差,因爲於戰亂中出生,又在逃亡中長大,所以糜暘自幼便可算的上弓馬嫺熟。

但他的身體素質再強,也不能與這些自小在山林之中長大的蠻兵相比較。

要論山中奔跑,把赤兔馬拉來都不一定有蠻兵能跑。

他知道只要他一出聲,這支潛行密林的蠻兵,就會停下來,而他也能得到休息。

但糜暘卻不想那麼做。

關平、于禁、數千漢軍都因爲他的一個命令在拼命,他這個主將怎麼能休息。

就在又奔跑了一段距離之後,體力不支的糜暘在不注意之下被地上一根枯木所絆。

幸虧他反應極快,舉起帶鞘的長劍直插地面,才讓他不至於跌倒。

這時在糜暘不遠處的沙摩柯見到此狀,他來到糜暘的身前,語露關懷的言道,“主簿,要不吾等休息一會吧。”

沙摩柯知道在奔跑了這麼遠的距離之後,糜暘的體力應該消耗得差不多了。

在沙摩柯看來,身爲漢人的糜暘能堅持這麼久,已經難能可貴了。

但雖然這時糜暘很累,他卻拒絕了沙摩柯的提議。

糜暘挺直腰板,他看向不見絲毫光亮的前方,他又看向因爲他而停頓的整個隊伍。

糜暘這時想起了漢中之戰時的劉備與法正。

當初劉備正面強攻陽平關不利,於是在法正的建議之下決定南渡漢水,翻山越嶺來到陽平關東南的定軍山。

當初翻山越嶺,斬樹爲路的劉備與法正想必也如他這番辛苦。

但他們二人堅持不懈,並不退縮,纔有了定軍山一戰。

前輩如此,後輩豈能給他們丟臉。

他不知道還要繼續奔跑多久,但他知道他這時絕對不能停。

糜暘對着沙摩柯言道,“大丈夫當持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今劍在我手,我豈可因一時勞累退縮!”

說完後糜暘深吸一口氣,當即又朝着前方奔去。

看到糜暘主動又奔馳而出,沙摩柯的臉上流露了敬佩之色。

如此堅毅之輩,才值得他效力。

隨後沙摩柯指揮着五千蠻兵繼續開拔起來。

在寂靜幽深的山林之中,有五千如暗夜使者般的蠻兵,在一年輕人的帶領下,快速朝着他們的目的地疾馳而去。

黑暗無比的山林之中,有着點點光亮在山林之中亮起。

那是五千蠻兵手中爲他們指路的火把,亦是可以燎盡吳軍生路的星星之火。

在不知道又行軍了多久之後,糜暘終於發現了前方的山林外有着點點火光閃爍。

他心中大喜,知道目的地快到了。

這時糜暘的雙腿,已經如綁上了好幾塊鉛塊一般一樣沉重。

但在看到這一幕後,他的身軀中爆發着一股力量,令他最終跑出了山林,來到了一處山坡。

在糜暘衝出山林之後,他身後的許多蠻兵也陸續出現了山坡之中。

從山林中出來的蠻兵越來越多,直至最後佔據了整個山坡。

爲首的糜暘看着下方,那燈火通明的人影閃動的港口。

看着那港口中停着的數不勝數的戰船,看着那下方絲毫沒有防範的吳軍,他眼中一抹寒光閃過。

“錚”得一聲,一聲劍鳴響起。

傲立在火光中的糜暘抽出佩劍劍指下方,他口中充滿冷意地說道:“可擊矣。”

漢中之戰時亦有一位天下英才,於定軍山的山坡之上說出了這三個字。

羽扇下指,夏侯授首,一戰定乾坤!

這時的糜暘像極了他的老師。

而在得到糜暘出兵的命令後,早已按捺不住心中戰意的沙摩柯,從他背後取下他的鐵蒺藜骨朵。

隨後臉上浮現冷笑的他,帶領着他的蠻兵朝着下方喊叫着衝殺而去。

兵法雲:憑高攻下,所向無敵。

數千蠻兵的去勢極快,他們在沙摩柯的帶領之下,紛紛取出自身的武器,嚎叫着朝着山下港口中的吳軍殺去。

這時正值深夜,許多吳軍士卒還在酣睡。

雖然孫權在公安港中留下了近萬士卒守備。

但他們處於公安城之外,在吳軍的大後方,根本就不會想到在深夜時,會突然有一支敵軍朝着他們殺來。

當在港口之外巡視的睏意十足的吳軍看到,不遠處的山坡上衝下來數千面若魔鬼,喊殺聲懾人的敵軍時,都嚇得不知所措起來。

而這時沙摩柯帶着數千蠻兵,已經殺到他們身前。

在平時,吳軍正面對陣都可能不是五溪蠻兵的對手。

更何況如今在他們不知所措,毫無防備的時候呢?

於是勢如破竹的數千蠻兵,如洶涌的洪水般將那些守衛在外的數百吳軍吞沒,而後繼續朝着吳軍的港口噴涌而去。

一瞬間,在這靜謐的公安港之中,響起了無數的喊殺聲及哀嚎聲。

而這快要衝天的聲響,吵醒了正在酣睡的數千吳軍,但他們還沒反應過來,就被已經衝進港口的數千蠻兵給通通圍殺在營房中。

這些蠻兵在四處攻殺之時,還四處放火。

公安港的吳軍守將宋謙因爲覺得公安港安全無比,所以夜夜醉臥。

當他聽到營帳外的喊殺聲時,被從睡夢中的他,一時之間還沒從醉酒中恢復過來。

這時他的房門被一位吳軍撞開,那位吳軍身上都是血,他一進來就撲倒在宋謙牀前哭泣道:

“火,火,到處都是火!都燒起來了!”

“將軍,數千漢軍殺來了!”

面對着這位吳軍的稟報,宋謙並不相信,他怒斥道:“漢軍都在公安城中!哪裡來的漢軍?”

“難不成漢軍都是神兵,會從天降落嗎!”

覺得這位吳兵謊報軍情的宋謙,當即起身穿戴鎧甲,抽出大刀來到營外察看。

但當他到達營外時,卻發現這時外界的天地,已經完全被烈火所籠罩。

看着那正在燃燒的數千艘戰船,看着那正在燃燒的近百座糧倉軍械庫,宋謙眼中浮現了絕望之色。

那些糧草、軍械都是江東數年來的積累,要是今夜都被燒光了,那麼他百死難贖其罪,他的宗族肯定也會被孫權殺光的。

這下他已經顧不上敵軍入侵的事了,連忙指揮起麾下士卒開始滅火起來。

但宋謙不知道的是,因爲他的裝扮,他已經被沙摩柯給盯上了。

沙摩柯三步並做兩步朝着宋謙快步殺來,而宋謙宿醉未醒,且如今心神都在救火之上,根本沒反應過來沙摩柯已經殺到身前。

沙摩柯揮舞着手中的鐵蒺藜骨朵,朝着宋謙的腦袋狠狠砸去。

宋謙還未來到及舉刀抵擋,他就已經被沙摩柯手中的鐵蒺藜骨朵,給整個人擊飛出去,死的不能再死了。

而在宋謙死後,失去了主將的吳軍更是膽氣盡喪,盡皆四處奔逃,只記得自己逃命。

到了這一刻,孫權的糧草輜重重地,已經徹底陷落了。

這時糜暘也來到了公安港中。

他看着那沖天的火光,看着那臉上滿布驚懼四處逃命的吳軍,糜暘不禁於火光中仰天大笑起來。

當年周公瑾赤壁一把火,燒出了江東十數年的太平。

今日他糜子晟就同樣用火,將當年周瑜爲江東延續的國運給生生折斷!

有點累,第三章休息會再更。

WWW¤TTKΛN¤co

作者菌是兼職,所以不能經常熬夜。

最近因爲碼字上班,女友都沒怎麼陪了。得哄她去了。

催更可加羣,羣號在簡介,挺喜歡大家進羣聊天的。

(本章完)

第七百三十章 再立盟約 平分荊州第225章 曹仁之死 順流而下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1章 江陵城中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362章 馬謖入樑 攻心提點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18章 荊州不能丟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413章 鬥將之請 南中龍吟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第335章 脫衣負荊 箭懾張郃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七百六十七章 火燒張府 老而彌辣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東震動第553章 二帝反應 漢鹿亢奮第455章 相忍爲國 天衣無縫第624章 了卻遺憾 天命所歸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七百五十章 以祭挫敵 睥睨天下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七百六十一章 繞道長沙 直取柴桑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番外:亡國之恨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540章 迷霧重重 司馬終動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番外:亡國之恨第186章 曹丕壯志 建言稱帝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16章 幼時情誼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513章 願爲卿怒 膝行赴會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295章 漢軍危機 他真的在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158章 江陵縞素 劉璋履約第七百四十九章 挑首罵戰 善誅人心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59章 已到五溪蠻(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639章 夏侯不傻 席捲天下第452章 泄我行蹤 一律皆斬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671章 儀同三司 拜大司馬第535章 張郃曹彰 輪番上場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七百五十六章 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10章 三駁潘濬第203章 慈不掌兵 申儀出城第263章 以步克騎 奔潰無方第六百七十九章 挾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289章 擋車騎者 人馬俱裂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6章 此路不通第128章 季漢雙壁 春天將至第150章 三英重聚 魏軍流言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七百四十六章 因果循環 囚車送首第13章 糜暘一計三成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六百八十七章 敲打劉封 誓殺吳狗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