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

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

隨着數十位大臣被劉備下獄,劉備的王駕亦開始啓程回成都。

正如劉備之前對諸葛亮所說:“將一些蛀蟲清除後,他纔好入城。”

而當劉備的浩大王駕隊伍進入成都城中之後,那數十位大臣被下獄的消息,亦開始以極快的速度傳遍整座成都城。

那數十位大臣之中最負盛名的周羣,不僅家族是巴西豪族郡望,就連他本人的名聲在一衆益州名士中亦是翹楚。

從其在益州擔任的官職,就可以看出他在益州一地的名聲有多高。

儒林校尉,幾乎可以說周羣便是益州一地士林中的領袖人物。

而那數十位大臣中,除了少數荊州系與東州系的臣子之外,大多都是益州本地的士族才俊。

劉備一下子將這樣子的數十位大臣下獄,無疑等於給了成都中的益州派官員一個重擊。

這個消息傳播開後,在成都城的政治圈子中引發了一場不小的地震。

自今日見過糜暘之後,譙周在回到府中後,就一直閉門不出。

而他在聽聞這個消息後,只能發出一陣重重的嘆息:“周文養士,以少取多;勾踐恤才,以弱斃強。”

“今漢中王反其道而行之,難道會是益州的福氣嗎?”

在發出這聲嘆息之後,譙周立馬寫起了一封辭表。

這封辭表是當諸葛亮的徵辟到來後,他要呈於諸葛亮的。

許多成都城中的益州派的官員在聽到這個消息後,紛紛人心惶惶,猶如當年劉備初入主益州時一樣。

但同時這個消息也帶給了他們極大的警示。

以周羣這樣深厚的人望,這樣在益州士子中崇高的地位,犯了《蜀科》法律,都被下獄論罪。

那他們將來要是同樣犯罪,勢必也不能倖免。

在這樣的警示之下,許多益州官員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懾。

這種效果,正是劉備所期望看到的。

也許許多益州官員對劉備突然下獄周羣,及數十位益州大臣之舉會有所微詞。

但在這兩年中,劉備接連取得了漢中之戰與荊州之戰的勝利。

在有着這兩場大勝的加持下,劉備的威望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頂峰,這時沒有人敢出來逆漢中王劉備鋒芒。

甚至在見到劉備今日的所爲後,成都城中的許多官員心中都浮現了一個猜測:

漢中之戰的獲勝,爲大王建立了稱王的資本。

如今荊州之戰再度取得大勝,他下一步會是什麼呢?

一步之遙,天下至尊!

在劉備邁上王駕啓程回王都之時,他便將糜暘召上他的王駕之中陪侍。

對於陪侍這一點,糜暘很是熟悉。

他年少時便被劉備帶在身邊親自教養,而相應的,糜暘亦成爲了劉備身邊的一個小侍者。

糜暘在進入王駕中後,他便熟練的從懷中掏出火源引燃。

而後糜暘用火源點燃王駕中熏籠裡的檀木,在檀木開始燃燒之後,淡淡香味就開始瀰漫在王駕之中。

隨後他又用火源點燃了王駕中的炭爐,在炭爐點燃之後,沒一會,寬敞的王駕之中便感受到絲絲暖意。

最後糜暘端起王案上的一壺茶湯,放在炭爐之上加熱。

劉備平日中並不怎麼喜歡飲酒,所以在他的王駕之中,常備的是茶湯。

在完成這些之後,糜暘就靜靜的跪坐在劉備對面。

糜暘身長近八尺,而劉備身長七尺五寸。

因此當糜暘跪坐劉備身前後,劉備發現他印象中的那個懵懂少年郎,竟然比他還高了。

世事變化的真快呀。

還記得當年身高只到他腰間的糜暘,隨他四處週轉征討益州。

那時每當他夜晚處理政務之時,糜暘便會如今日一般,爲其點燃薰香炭爐,而後就乖巧的坐在一旁,看着他處理政務。

而在他處理完政務之後,亦會時不時提點糜暘幾句。

只是那樣的時日,隨着糜暘年歲漸長以及他身份的日益尊貴,已經越來越少。

轉眼之間,當年那個對世事充滿好奇的少年郎,已經成長爲名震天下的將軍,甚至都已經成家。

劉備這時想起了當日他離開襄陽之時,看到的關羽頭上的白髮。

王駕之中雖沒有銅鏡,但劉備每日起牀梳洗之時,他手中總會沾染些許掉落的白髮。

韶華易逝,這一點縱是當世英雄亦無法避免。

劉備看着眼前充滿生機朝氣的糜暘,他就好像看到了他當初年輕時的樣子。

在注視糜暘一會後,劉備看向糜暘問道:

“孤以前曾教導過你,執政以緩爲要,那你可知道孤今日爲何要着急,在衆臣面前懲治周羣及一干罪臣。”

面對這明顯是考教的言語,糜暘的神色一下慎重起來。

以前他隨侍在劉備身旁時,劉備在處理政務的閒暇之時,亦時常會考教他。

他若是答對了那自然是美食伺候,但要是答錯了,少不得要挨幾下板子。

在思考一番後,糜暘對着劉備一拜答道:“治大國如烹小鮮,執政不能急切,應以緩爲要。”

“然救民當以急,且久則生變。”

“周羣等逆臣仰仗家勢名望,殘害百姓,百姓想來苦彼等久矣。”

“又彼等乃益州本地大族,彼等勢力在益州中盤根錯節。”

“當此時,大王以雷霆之勢懲治彼等,一可宣示大王愛民之心,穩定益州民心,震懾其餘不臣。

“二則可令彼等猝不及防,以防拖延日久走漏消息,讓彼等有作亂之機。”

在聽到糜暘的回答之後,劉備眼中有笑意流淌,但他的臉上卻沒有表現出來。

他只是淡淡地繼續問道:“還有呢?”

面對劉備的再次詢問,糜暘在思索後繼續答道:“當今荊州事情已了,公安一戰後,孫權暫時無力西侵。”

“趁此良機,正是我軍北伐之良機。”

“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北伐一事,非僅兵法戰略之交鋒,亦是國力強弱之比較。

今周羣諸逆臣蓄青壯而不服勞役,並民田而不繳稅賦。

長久以往,公家國力日衰,而私家勢力日盛,遲早會成尾大不掉之患,此乃亂政。

國無民,則兵力不強。國無田,則儲糧不豐。

兵田皆不足,貿然與北方開戰,則未戰先敗,不可取。

當此之時,大王誅周羣,懲逆臣,意在震懾益州不軌之人心,凝聚益州之上下國力,以便來日北伐之時,能無後顧之憂。”

當糜暘說完後,炭爐上的茶湯已經滾沸。

水珠冒泡的聲音,不停的響在糜暘與劉備的耳邊。

糜暘見狀正要取下茶壺爲劉備斟茶,但他的動作卻被劉備的語言所阻。

“繼續。”

劉備的聲音一如既往的淡然,但落在糜暘的耳中卻讓糜暘有些犯難起來。

還繼續?

劉備看着糜暘臉上爲難的神色,雖然他心中已經對糜暘的回答頗爲滿意,但他還覺得不夠。

他對糜暘的期許是很高的。

糜暘腦中思緒急轉,他在快速思考着劉備的第三層用意。

可是那第三層的用意又是什麼呢?

就在糜暘思考的時候,他突然反應過來,今日是劉備王駕回歸的日子,怎麼劉禪沒有來?

身爲劉備的兒子,又是漢中王的太子,君父迴歸,劉禪於公於私都應該出來迎接纔是。

諸葛亮處事周密,他是不可能會忽略這點的。

如果不是諸葛亮的疏忽的話,劉禪今日未來,只可能是一個人的授意,那便是眼前的漢中王劉備。

在意識到這點後,糜暘的思緒突然清晰起來。

周羣不僅是儒林校尉,當年劉備入主益州之後,敬重周羣在益州的聲望,曾讓周羣擔任過劉禪一段時間的講學師傅。

如果今日劉禪在的話,那麼周羣在被論罪之時,劉禪作爲被周羣教導過一段時間的弟子,是不能對此事無動於衷的。

同樣的,周羣作爲劉禪曾經的老師,將來劉禪繼位之後,那麼以糜暘所瞭解的劉禪仁弱的性格,他是下不去手對周羣進行論罪的。

甚至將來周羣可能會藉助他身爲劉禪老師的身份,加上他在益州士林中的聲望,在朝堂上興風作浪,威脅社稷。

歷史上的譙周,不就是通過類似的方式,最後引導季漢走向滅亡的嗎?

雖然歷史上季漢的滅亡有着方方面面的原因,但譙周在其中絕對功不可沒。

其實今日之周羣,就猶如來日之譙周耳。

方纔糜暘分析了方方面面,卻唯一忽略了劉備已老,而劉禪方少的這個重大國情。

糜暘看向劉備,而後一拜後對着他言道:“太子仁愛,將來恐有不忍爲之事。”

“大王是在爲太子,未雨綢繆?”

當糜暘說出這句話時,他的目光亦落到了劉備那肅穆的臉上。

劉備在聽到糜暘的這個猜測後,他臉上的肅穆之色正漸漸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老懷開慰的笑容。

劉備用手舉起炭爐上的茶湯,而後親自爲糜暘倒了一杯。

看見劉備親自爲自己倒茶湯,糜暘本不敢受。

但劉備卻對着糜暘言道:“吾爲子晟長輩,今子晟學有所成,見識深遠,吾心中喜不自勝。”

“今日子晟所言,當得吾親自一斟。”

說完後,劉備輕撫袍袖,將倒完後的茶壺放在炭爐之上。

而後他對着糜暘言道:“禪兒現在應當在崇文殿中學習,子晟一會可去看看他。”

“自你離開成都之後,禪兒一直很想念伱這個表兄。”

面對劉備的這個要求,糜暘當然無有不允之理。

其實就算劉備不說,糜暘亦打算去看看他印象中,那個一直與其感情甚篤的表弟的。

不久後,劉備的王駕已經到達王宮之中。

當王駕停穩之後,糜暘就要向劉備告退。

但劉備看着糜暘身前的那碗茶湯並沒有飲用,他手持玉圭敲擊身前的食案言道:“茶湯!茶湯!”

看着劉備臉上已經流露出些許不滿之色,糜暘趕緊低身將那碗茶湯一飲而盡。

看到這一幕,劉備方纔心滿意足的點頭。

他對着糜暘擺擺手,言道:“去吧。”

得到劉備的王命後,糜暘對着劉備一拜,而後離開了王駕。

看着糜暘離去的背影,劉備臉上流露一絲笑意。

這小子,怎的還跟他見外起來了。

在糜暘離去後,一個人坐在王駕之中的劉備想着糜暘剛纔的回答,他滿是老繭的手指摩擦着手中的玉圭,在思考着方纔糜暘的表現。

今日他有考教糜暘之舉,除了好久沒這麼做過,想看看如今糜暘的長進之外。

還有一點更重要的原因便是,糜暘過幾日就要去漢興郡擔任太守了。

漢興郡地理位置極爲重要,可以說是來日荊益兩州北伐能否東西並進的關鍵所在。

所以守好漢興郡,乃是將來北伐大業能否成功的重要關鍵所在。

只是守好漢興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雖然說漢興郡單單從人口上來說,算不上大郡,從經濟方面來說,亦不是發達富庶的郡縣。

但漢興郡因爲深處山林之中,對外交通不暢,所以造就了內部的豪強勢力強盛。

因此想要守好漢興郡,必須要有一定的政治手腕。

糜暘的軍事能力劉備並不擔心,今日劉備特意想着考教一下糜暘,是想看看糜暘在政治一方面,是否亦有着出衆的天賦。

雖然就算沒有出衆的政治天賦,也不一定說糜暘就守不好漢興郡。

畢竟糜暘的威名擺在那裡,他的威名足以震懾大多數的牛鬼蛇神,但有總歸是更好的。

在考教之下,劉備心中是滿意的,從糜暘剛纔能猜出他的用心足以證明,糜暘有着出衆的政治天賦。

有着政治天賦就好辦了,接下來只需要派一二賢才在旁輔佐提醒,想來就無須太過擔憂。

至於派哪些賢才從旁輔佐糜暘,劉備還需要好好思考。

糜暘在下了王駕之後,他喚來張苞。

因爲糜忠不在身邊,而關嫣又是第一次回到成都,所以糜暘讓張苞帶領他的家眷先回安漢將軍府。

在安排完這點後,糜暘就大步朝着王宮內部而去。

劉備的王宮乃是原來在劉璋的州牧府上擴建而成,對於這裡的佈局,糜暘是熟悉的很。

沒有鴿呀,來點月票吧,拜求啦!

以免猝死斷更,先去睡會。

有讀者反應,想多看看丞相的戲份,已經收到這要求,但是得循序漸進不是。

放心,我會滿足大家的。

(本章完)

第270章 張遼心思 三拜問安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144章 百騎逐虎 割須棄袍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29章 勾魂使者來了(求月票,求追讀)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429章 內外交困 四面楚歌第380章 譙瑜毒計 糜暘劫難章推第97章 呂蒙的秘密武器(求追讀!不要養啦!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義馳諫 驚異莫名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77章 我們回家(求追讀,求票)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七百二十七章 四方求援 眼前一黑第606章 錦侯之願 星落之日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六百八十一章 反將一軍 冷汗直冒第六百九十章 數年不見 還是該罵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620章 死傷甚衆 公衡驚疑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70章 如此孫桓(三更求追讀)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七百二十一章 永安無憂 憂在荊州第15章 糜暘的野望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481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612章 遷都鄴城 鳩佔鵲巢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500章 錦囊妙計 突圍而出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99章 愧疚的朱桓 (無食言,求追讀!)第535章 張郃曹彰 輪番上場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583章 連殺敵將 趙雲神威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433章 先定陰平 再阻劍閣第279章 寒風如刀 驃騎憂懼第310章 歸宿桃園 一路北上第53章 你可知五溪蠻?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71章 糜暘的信(三更求追讀)第202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461章 情勢不利 別出心裁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409章 全境皆叛 葛公定策請假一日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七百零二章 此等父子 殺雞儆猴第469章 晴天霹靂 再開屠城第8章 關羽之憂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569章 曹彰發笑 魏軍昇天第366章 何爲冠軍 虎吞敵人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494章 狼狽撤退 褒漢可用第六百八十六章 悍然舉事 出師有名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668章 五美諸葛 重啓相國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525章 拿捏孟達 作亂扶鳳第556章 力拒九品 首倡科舉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494章 狼狽撤退 褒漢可用第六百九十一章 兩份供狀 魚入網中第173章 升壇歃盟 大婚之日(終!)第278章 女裝送丕 驃騎旗揚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8章 關羽之憂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