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

第191章 河谷練兵 笑裡藏刀

順着漢水一路東下,再從漢水的支流堵水轉向南下,不一日就到達上庸城外。

與西城一般,上庸就地處在堵水之旁,傍水立城。

由於這個特徵,導致上庸城三面環水,充當上庸城牆作用的,並不是土石,而是一道道水欄。

歷史上孟達佔據上庸後,爲修繕上庸的城防,故而將上庸三面外的水欄擴建爲一道道水寨,以此當做長治久安之法。

可惜,在上庸城東面門戶房陵城陷落的情況下,所謂的水寨圍城的防禦措施,在司馬懿的攻勢下,起到的作用並不大。

當糜暘率領大軍到達堵水外時,看到那被一道道水欄包圍的上庸城,他對着一旁的鄧艾言道:

“上庸不可作爲治所。”

這句話表明了糜暘有將漢興郡治所,遷往別處之念。

歷史上劉封及孟達將主要駐軍地都放在上庸城,最大的原因是他們當時的想法只想保守東三郡。

上庸處於西城與房陵之間,有兩處城池當做東西方的拱衛,地勢最爲險要,是最符合他們意圖的治所之地。

但是糜暘的想法與他們不同。

糜暘要的是積極進取,漢興郡是他將來的北伐的一個基地,但是亦是他將來北伐時的一個跳板。

在這種想法下,最好的辦法便是將治所遷往西城或者房陵。

西城靠近子午谷,房陵靠近南陽,都是比較不錯的進兵方向。

面對着糜暘的話,鄧艾自然明白糜暘的心意,他對着糜暘言道:“府君所言甚是。”

“然此事需等剿滅申氏兄弟後,再做打算。”

鄧艾的言語,讓糜暘微微點頭。

申氏兄弟不除,始終是他繞不過去的一個坎。

這時糜暘站在樓船之上,看向上庸城外不遠處,有堵水流經沖刷而出的一個河谷。

他看到那處河谷四周雖由山林掩蓋,但通向外面的道路因爲堵水的衝涮,並不窄小,有利於大軍進出。

而且其內部空間頗大,雖然比不上一些大型河谷,但足可容納下萬餘大軍。

糜暘在看到那處後,便指着那處河谷對鄧艾言道:“明日起,士載與伯岐便在那處河谷中練兵。”

在糜暘的指示之下,鄧艾的目光亦朝那處河谷中看去,深通兵法的他亦看到了那處河谷地理優勢。

那處河谷雖出於山林之中,但並非只有一條通道。

在此河谷中,可以防止有心人的查探。

又因爲河谷有一條通往外面的大道,地勢寬闊,有利於大軍展開陣勢。

加上對外的通道並不是只有一條,所以並不擔心敵人可以守住河谷的通道,將萬餘大軍都困死在河谷之中。

而且河谷中有着許多溪流,水源充足,的確是駐軍練兵的好地方。

大軍入谷者,有兩忌,一忌水源不足,二忌谷口窄悚,容易被敵軍圍困在谷中。

如今那處河谷這兩處弊端都沒有,的確是練兵的好地方。

至於爲何不選在上庸城中練兵,乃是因爲正常來說最佳的練兵地點便是在野外。

野外地形複雜,更加貼近實際戰場的真實情況,在野外練兵,有助於新兵快速成長。

歷史上諸葛亮北伐之時,因爲軍中頗多剛剛招募的新兵。

於是他便紮營於沔北陽平關外,實行治戎習武,操練士卒的前期北伐準備。

在決定好後練兵的地點後,糜暘便帶着一衆親信及五百親軍,朝着上庸城中而去。

而在糜暘不在的時候,臨時代理太守一職的申耽這時正帶領着一衆郡府僚屬,在上庸城外等待着糜暘。

在申耽看到糜暘出現之後,他連忙上前來到糜暘身前,對着他一拜,並將託在手中的太守璽綬交予到糜暘手中。

糜暘讓一旁的呂乂接過璽綬,而後他便與申耽及一衆上庸城中的僚屬進入到上庸城中。

申耽臉上的謙遜神色不似作假,他一方面領着糜暘朝着上庸城中走去,一方面對着糜暘講述着近來漢興郡中發生的一些政事。

對於這些政事,糜暘大多是當做笑話來聽的。

不管申耽對劉備如何忠心,或者說他對自己如何敬畏,他的立場不會變。

西城是申儀的大本營,上庸則就是申耽的大本營。

對於申耽來說,他怎麼會將自己大本營中的真實情況,都告知糜暘呢?

至於申耽亦獻上了一份戶籍、田畝總冊,對於這充滿水分的總冊,糜暘亦只是看看就好。

在申耽帶領着糜暘來到上庸城中的太守府之後,在大廳之中,申耽當即領着一衆太守府中的僚屬,對着糜暘正式參拜。

在帶領着衆多僚屬參拜過糜暘之後,申耽頗爲恭敬的獻上一份當今太守府中衆屬吏的名單,對於這份名單,糜暘才稍微來了些興趣。

手中展開竹簡,糜暘的目光全都傾注在這份名單之中。

在糜暘的注視之下,整個大廳中的氣氛,陷入了一片寧靜之中。

大廳中的衆僚屬看着值守在糜暘身後的一衆臣子,在那些臣子之中,他們看到了之前在上庸城中,地位僅在劉封之下的孟達。

他們見之前位高權重的孟達,目前竟然還站在張嶷等人身後,心中不禁對糜暘身後的鄧艾、張嶷等人內心中起了很大的好奇心。

鄧艾、張嶷、丁奉、丁封這些人雖然出身都不是很好,但他們的外貌都是相當符合當世審美標準的。

至於從小接受良好教育長大的呂乂,更是一身寬衣博袖,一副名士的派頭。

在不瞭解糜暘身後這幾人的情況下,廳中衆僚屬都暫且只能以貌取人。

而在以貌取人之後他們發現,糜暘身後的這數位皆是不凡。

也是,糜暘威名在外,怎麼會起用一些碌碌之輩作爲自己的下屬呢?

在廳中的諸位僚屬,可以說大多都是申耽的親信。

但同時他們久居官場多年,在察言觀色、見風使舵這方面有着不同尋常的才能。

因爲對於糜暘的敬畏,他們並沒有輕易對糜暘及其身後的那些人起了輕視之心。

諸位僚屬又將目光望向將大廳團團包圍起來的糜暘親衛,看着他們一個個虎背熊腰的樣子,他們的心中忐忑不安。

歷來新府君上任,要想做到政由己出,第一件事大多是起用心腹。

利用自己的心腹,將原來郡府中處在緊要位置上的官吏,盡皆替換,這樣就能初步達到控制郡政的目的。

在這種觀念之下,廳中僚屬看着糜暘盯着名單沉思不語的樣子,他們的心中都犯起了嘀咕。

府君,這是在打算將誰罷黜呢?

在這種不安的心思之下,廳中諸位郡府僚屬都有意無意的將目光看向申耽。

他們希望申耽一會在糜暘進行大範圍的人事任免之時,能出言爲他們美言幾句。

但這時申耽一副老神在在,似乎對任何事務都不關心的樣子,又讓他們的心中沒底。

就在廳中的諸位僚屬心中七上八下的時候,糜暘在看完了一遍名單之後,終於開口說話了。

糜暘捲起竹簡,而後將它放在一旁,隨後看着申耽言道:“一切官職很是妥當。”

糜暘此言一出,不僅廳中的諸位僚屬臉上浮現詫異之色,就是想盡力保持平靜神色的申耽,臉上亦出現了一絲波瀾。

糜暘的這句話,透露出他並不打算進行大範圍的人事調整。

看着廳中申耽及郡府諸位僚屬變幻的神色,糜暘心知肚明他們在擔心什麼。

相比於那充滿水分的戶籍總冊,申耽這呈報上來的郡府各官吏的名單,可謂是乾貨滿滿。

畢竟這事,根本就隱瞞不了。

而糜暘收集信息有個習慣,那便是優先捕捉關鍵信息,在掌管一郡之政的郡府之中,有三個職位最爲緊要。

一個是都尉,掌管着一郡的郡兵。一個是功曹,掌管着一郡的人事升遷。還有一個便是主簿,掌管着郡內一切的文書往來。

而這三個職位,目前全都是申氏族人。

在看到這一點後,糜暘便知道當今漢興郡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局勢了。

可以說,全郡的政事決策權,不在他這個名義上的漢興郡太守手中,而是在申耽這個“上庸縣長”手中。

這亦是當今地方的常態了。

例如之前那句諺語中所流傳的,汝南太守宗資與南陽太守成瑨。

他們二人既然能擔任太守一職,那必然亦是一時名士,有着許多門生故吏。

但他們最後落得一個主畫諾,一個但坐嘯的下場,並非是他們二人不想執掌大權,只是郡府中的關鍵職位,都被當地豪族控制了而已。

在這樣的情況下,宗資與成瑨不管名聲多大,最後只能是被架空的下場。

現在糜暘正面臨着與宗資和成瑨一樣的處境。

當然闢除郡府官吏是太守的權力,但是哪怕糜暘現在下令將都尉、功曹、主簿三職都換成他的人,若沒有一衆基層文吏的輔佐,那麼糜暘所換上的人,最後還是免不了被架空的下場。

太守要靠這三個職位執掌全郡,擔任這三個職位的人,要靠底下的一衆文吏來幫助他們發揮功能。

而郡府中的大部分文吏,大部分都是當地人士。

對於當地人士來說,他們基本都是當地豪族的支持者。

當地豪族藉助着支持他們的文吏,插手甚至執掌政權。

而文吏藉助着豪族在當地的影響力,能夠進入縣府或郡府中任職。

並且他們利用豪族在當地的影響力,讓郡府的文書可以在地方通暢無阻,達成一種史書上所美化的“郡政大治”。

這是一種牢固的合作與投資關係。

在這種關係之下,形成了一個東漢的政治怪圈,繞來繞去,外地太守要想執掌全郡,最後都需要當地豪族的協助。

在這種關係未被破壞之下,糜暘安插多少人進郡府中,亦是無用。

既然無用,糜暘還不如暫時聽之任之。

不然若強制安插進人,不僅達不到控制郡府的目的,可能還會引起申氏兄弟的戒心,引起他們的強烈反彈。

申耽在聽完糜暘的話後,他雖然內心中有着驚訝,但未嘗沒有着喜悅。

這時他想起了申儀在信中告知他的糜暘的表現,他心中開始對糜暘多了幾分認識。

只是申耽還是象徵性的對着糜暘拱手一拜問道:“目前郡府中大多官吏,多是原先劉封所委任。

之前府君尚未到來,耽爲了穩定郡政,遂並未進行變動。”

“今府君既然已經到來,若有何想變動人事的地方,還請府君明言,耽必傾力相助。”

在糜暘背後的孟達聽到申耽這麼說,內心中直呼申耽厚顏無恥。

當初他與劉封執掌全郡後,倒是想變動人事。

結果當他們一安插自己的人入郡府中,第二日上庸城中的郡府就亂了起來。

鑑於這種情況,劉封與他最後只能無奈放棄了貿然安插心腹的打算。

結果現在申耽竟然還好意思說,目前郡府中的各官職是劉封安排的,真是夠顛倒黑白的。

但看申耽在場,孟達並沒有貿然出來拆穿申耽的真面目。

只是雖然孟達不說,但糜暘對申耽的話是一個字都不信。

申耽雖然表面上恭敬,但從申耽的話語中,糜暘聽出了兩層意思。

第一:貿然變動人事,會引起郡政不穩。

第二:要想變動人事,那得需要他的協助。

不愧是將申氏幾乎發展成爲,地方諸侯的申氏族長。

申耽雖不如申儀那般是藏在暗處吐着信子的毒蛇,但卻像一隻笑裡藏刀的狐狸。

這種老狐狸,有時比申儀那種毒蛇更難纏。

怪不得歷史上劉封與孟達,被這兄弟倆玩的欲仙欲死,毒蛇與狐狸合力,的確不能小覷。

面對着申耽的假意建言,糜暘臉上露出一絲笑意,他順水推舟的對着申耽言道:

“既然申君如此說,那吾心中倒是有個想法。”

在這麼說完後,糜暘喚出身後的呂乂,對着呂乂言道:“即日起,季陽便是這漢興郡中的郡丞了。”

呂乂面對着糜暘的安排,當即對着糜暘一拜:“乂領命。”

當糜暘此言一出之後,廳中出現了一股小小的騷動。

方纔府君不是無有調動人事之意嗎?

而申耽本來在聽到糜暘有對郡中人事進行變動的意思時,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冷意。

但隨後他聽到糜暘是安排呂乂擔任郡丞一職,他心中的忌憚又漸漸消失。

在糜暘任命呂乂爲漢興郡郡丞之後,他又當場對着呂乂言道:“以後吾大軍之糧草籌措調動,就由季陽負責。”

在糜暘這麼說之後,申耽心中的忌憚不僅完全消失,他眼神中更是浮現了笑意。

恢復正常更新。

三更開始~

(本章完)

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344章 返回南鄭 法邈五問第545章 彙集精兵 廢荊入豫第40章 第一次公安會議第359章 幼常豔羨 諸葛顧慮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468章 以命換命 一箭入體第464章 天下如棋 強攻陽平第611章 徵集糧草 孤城長安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25章 于禁跪伏第545章 彙集精兵 廢荊入豫第407章 於衛將軍 八字要訣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436章 需守多久 我死之後第456章 不顧一切 速援陽平第349章 杯酒釋權 唯一主宰第35章 糜暘聲名初起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109章 關侯長子 公安明月(明日上架!)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642章 丕鵝離世 天不祚魏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169章 孝直再現 將兵迎質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32章 小心有詐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章推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369章 人生抉擇 喊殺震天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566章 動則滅國 癱軟於坐第467章 置之死地 自有風骨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313章 兩件大事 急召糜暘第345章 千里追隨 三省雛形第273章 兄弟爭吵 燭影哭聲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563章 孫大知兵 姜大運輸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394章 漢有白鹿 魏有幼麟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324章 關羽雖死 糜暘尚在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266章 宗親無用 另擇大將第4章 父子對質第235章 岌岌可危 司馬挫敗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535章 張郃曹彰 輪番上場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507章 親征關中 二吐鮮血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189章 殺身以報 申儀心思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34章 武力爆表的關平第52章 魂斷鬱陵第147章 高臺受賞 升階封拜(5000字)推書《三國之銀狐》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六百八十八章 藏身廁中 反跡無疑第435章 山河爲榻 坐守國門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80章 呂蒙失棋 (求追讀)第425章 三方火拼 黃雀在後第272章 劉備蒞臨 搖頭違意第297章 龍駒騰凌 驃騎煊赫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298章 互相配合 局勢逆轉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569章 曹彰發笑 魏軍昇天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194章 五大綱領 強軍將成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