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

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

今日攻打武當縣時,糜暘除了將張南委任爲先鋒大將外,他還將大營的防務重任交予馮習。

大軍紮營,通常都會放置斥候在四周巡查。

雖然這斥候通常不會散佈太遠,但是探查的範圍一般都會有數裡。

而對於中軍主帳所在的北營,漢軍的斥候探測範圍最遠可達十數裡。

糜暘一開始得到魏軍援軍到來的消息,就是從大營外的斥候回報給馮習,而後馮習稟報給他的。

但是這次出現的魏軍都是騎軍。

南陽郡內大多地形,都是利於騎軍長途奔襲的平原。

當斥候發現北方有魏軍騎軍出現的蹤跡後,他們也需要從十數裡外奔回稟報。

所以當糜暘得知己方大營身後出現魏軍的蹤跡後,魏軍援軍已經出現武當縣城外的數裡之外。

在這樣的距離之下,居高臨下的武當城牆上的魏軍,很快就發現了魏軍援軍的到來。

而同樣居高臨下的糜暘,隨着魏軍援軍的不斷逼近,亦能開始大約察看起魏軍騎軍中的旗幟。

只是雖然糜暘不能第一時間發現魏軍援軍的到來,但是大軍的運轉不是單靠糜暘一人。

糜暘早就已經將大營防務交給馮習,當馮習得知大營外有魏軍援軍出現的跡象後,他馬上就命漢軍大營中的漢軍做好應戰準備。

可能看到漢軍大營中已經做好準備,所以那數千魏軍騎軍,最後只敢在營外數裡的範圍內來回梭巡,不敢太靠近漢軍大營。

而糜暘在得知魏軍援軍已經到達後,相比於馮習的憂心,糜暘卻顯得十分鎮定。

雖然之前等待呂乂與程畿打掃戰場,等着攻城器械到達營中耽誤了數日。

但今日距離糜暘兵圍武當縣的日子,方纔過去了七天而已。

武當縣的信使要將消息傳遞到宛城,大約要三日的時間。

也就是說就算曹仁留守宛城的魏將,得到滿寵送出的消息。

他如果想要派出大量援軍,哪怕有着水利的便利條件,也是不可能在四日的時間就趕到武當縣外的。

單單籌集大軍的糧草,耗費的時間就不止四日。

況且這時候宛城內外,是不大可能還有大量魏軍的了。

所以今日到達武當縣外的魏軍,在糜暘的推斷之下,人數肯定不會多。

爲了證明自己的推斷,糜暘馬上讓馮習派出多股斥候,靠近來援的魏軍多加探查。

雖然有許多派出的漢軍斥候,被魏軍騎軍發現而被絞殺。

但還是有一些斥候返回大營中,向馮習稟告了關於魏軍援軍的更明確的情報。

馮習對着糜暘繼續言道:

“據斥候來報,此次敵軍援軍都爲騎軍,且都爲一人雙馬。

敵軍的騎軍還在馬尾之後,綁上了不少樹枝。”

“並且通過近觀魏軍騎軍戰旗,斥候發現敵軍援軍的主將應當是曹仁之子曹泰,至於副將則是一位叫司馬懿的將領。”

在得到更具體的情報後,糜暘明白了敵將的手段。

在古代要想能夠真正發揮騎軍的優勢,有個很重要的前提,那便是要做到一人雙馬。

雖然一人所配備的兩匹馬匹,大多數情況下是一匹戰馬,一匹負責負重的馱馬。

但是不要小看馱馬,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這句話同樣適用於騎軍。

負重的馱馬在騎軍中的存在,就類似一輛可移動的小型糧倉。

有了這座小型糧倉在,騎軍才能真正意義上做到長途奔襲。

一人雙馬可以保證宛城的騎軍,用最快的速度趕到武當縣外。

同時一人雙馬的情況下,若是魏軍騎軍有兩千,那就等於有四千匹馬匹。

在四千匹馬匹的馬尾上綁上拖地的樹枝後,在敵軍騎軍急速奔馳起來時,那些樹枝會在他們的身周引起大片塵埃。

這會令人當作乃是大軍到來的跡象,並且可以有效防止敵人斥候的探查。

當然這樣的手段,只要仔細派出斥候探查,那麼總會有露餡的一刻。

但糜暘猜想魏軍騎軍如此做,爲了並不是迷惑或者恐嚇他,爲的是激勵武當城中的魏軍。

可以說敵將的目的達到了。

馮習彙報的時候,在他講到曹泰時有着鄭重,但在提到司馬懿的名字,卻有着輕鬆。

馮習有這種表現並不奇怪。

曹泰身爲曹仁的長子,而曹仁是劉備勢力的生死大敵,所以劉備的將領對曹泰有着瞭解很正常。

至於司馬懿,他真的沒怎麼聽說過。

但是糜暘在聽到司馬懿的名字後,他的表現卻與馮習截然相反。

以上敵將的手段,除了那員敵將要對騎兵非常瞭解之外,還要有一顆非常果決及明晰時局的心。

因爲長途奔襲是騎軍的優勢,但這一招不是所有人都有膽量與決心用出來的。

依照糜暘對司馬懿的瞭解,這種用兵手段,更像是他的作風。

只是重視歸重視,依照糜暘現今的威望,他亦不會對司馬懿感到懼怕。

現在應該是司馬懿對他忌憚纔是。

當帳內的諸將聽說魏軍的援軍不足三千後,本來還想向糜暘請戰出兵擊潰那三千魏軍。

但是等馮習說出那兩千多魏軍都是騎軍後,諸將請戰的心也就冷卻下來。

漢軍都是步軍。

可能還沒等漢軍趕到魏軍騎軍所在地,那兩千多魏軍騎軍就已經轉移到新陣地了。

在得知大營外,有一支機動力強大的魏軍騎軍後,在場諸將的臉上,都浮現擔憂之色。

只是與諸將的失望不同,在大致摸清魏軍騎軍的兵力及配置後,糜暘卻笑着對帳內的主將言道:

“既然不是魏軍大軍來援,那我們明日繼續攻城。”

當糜暘此話一出來後,帳內諸將先是一愣,然後他們瞬間明白了糜暘的意圖,他們的臉上都浮現了笑意。

雖然漢軍因爲都是步兵,所以無法圍殺那兩千多騎軍。

但同樣只要漢軍大營有所防備,那麼那兩千多魏軍騎軍,也不能對漢軍大營造成多大的威脅。

騎軍是不可能用來攻打大營的。

既然城外的魏軍騎軍對漢軍大營沒有威脅,那他們繼續攻城就好了。

面對着曹泰及司馬懿率領着兩千騎軍到達,糜暘的應對方法就是:以不變應萬變。

他又不是孫權,看到少量援軍,就嚇得率領大軍跑了。

在定下應對魏軍援軍的策略後,糜暘令諸將離去好好休養生息,明日再一次發起對武當城的總攻。

在諸將皆離開中軍大帳後,糜暘從座上起身來到帳門口朝着北方望去。

從他的方向望去,依稀能看見那兩千多魏軍的身影。

但因爲距離太遠,所以糜暘並不能找出司馬懿的身影。

晉宣帝?

身爲後世到來的人,糜暘對司馬晉這個朝代一絲好感都無。

糜暘看着兩千多魏軍騎軍的方向,眼神中的光芒正在不斷流轉着。

最後他負手而立。

在歷史上你用強大的兵力優勢與國力,生生耗死大漢的希望。

現在時勢逆轉優勢在我,那我就以你之道,還施你身。

或許因爲魏軍援軍的到來,令武當城中的魏軍士氣恢復,但那又如何?

只要在大致的形勢未轉變之前,糜暘便不會輕易任何一個機會。

況且士氣這東西,是會變化的。

在漢軍的大營之外,有着兩千魏軍騎軍在來回梭巡着。

率領這兩千騎軍的主將爲曹泰,副將是司馬懿。

曹泰騎在戰馬上,看着立在巢車上那高高飄揚的曹仁大纛,他的眼中已經滿布淚水。

父親!

曹泰在看到漢軍已經從武當城下退去後,他再也抑制不住內心中的悲傷。

他從馬上快速落下,而後朝着那面大纛的方向跪了下去。

在曹泰跪下後,他眼中的眼淚一滴滴的落在膝下的土地上,而後曹泰對着那面大纛叩了三個頭。

當曹泰的頭在地上擡起之後,他眼神中的悲傷已經徹底被仇恨所掩蓋。

糜賊!糜賊!

曹泰的內心中不停地在呼喊着這個名字,隨後他抽出腰間的佩劍,他雙手捧着這面佩劍朝向曹仁大纛的方向。

在兩千騎軍身前,曹泰對着那面大纛的方向,鄭重的立下一個誓言:

“泰今生若不能爲父報仇,死不入宗廟!”

曹泰充滿仇恨的誓言,順着風聲飄進身後騎軍的耳中。

他的語氣中充滿着悲憤。

而這時率領着一部分騎軍,圍殺漢軍斥候後的司馬懿正好回到曹泰身前。

他在聽到曹泰的誓言之後,臉上浮現着凝重之色。

司馬懿用一雙鷹眼朝着漢軍大營的方向看去,他的目光是爲一人而投去。

當初他在公安城下,亦曾將目光投向城中過。

但與當時不同的是,現在他的目光中充滿着忌憚。

不過半月時光,他怎麼都沒想到,帝國南疆竟然產生這種劇變。

但很快的司馬懿就收回自己的目光,他下馬來到曹泰身前,將曹泰從地上扶起。 шшш▲Tтkan▲C〇

司馬懿對着曹泰言道:“糜賊人神共憤,然安東現身負重任,切莫悲傷過度。”

“安東要保重身體。”

曹泰雖然年紀不高,立的戰功也不多,但因爲是曹仁的兒子,所以目前身居安東將軍一職。

司馬懿的擔心不是毫無理由的,這時代的人感情豐富,所以是真的會因爲悲傷、憤恨等諸類情感而死。

在司馬懿扶起曹泰後,曹泰佈滿淚水的臉上浮現一絲感激之色,他插劍入鞘對着司馬懿一拜道:

“今次非仲達到達,恐武當縣已經被糜賊所攻下也。”

面對曹泰的感激,司馬懿不敢受,他避開曹泰的這一禮,而後對着曹泰言道:

“魏臣獻計守魏土,乃天經地義之事,安東無須言謝。”

雖然司馬懿推遲了他的謝意,但是曹泰心中對司馬懿還是感謝的。

剛纔武當城下的局勢,曹泰看的很清楚,若不是司馬懿的計策,武當城可能已經被糜暘攻破了。

話說司馬懿本來在洛陽,爲何如今會在南陽中出現呢?

這得感謝曹丕。

之前曹丕在知道孟達斷髮的事件後喜不自勝,他特地發出詔書用高官厚祿封賞孟達。

後來不久後他還拜司馬懿爲督軍、御史中丞,讓他爲天子使者前來南陽準備迎接孟達進入洛陽。

儒家天子,是很重視儀式感的。

而司馬懿到達的日子,正是曹仁領軍離開宛城後不久。

因爲迎接孟達入洛陽覲見曹丕的任務,所以司馬懿便在到達宛城中後,一直等着曹仁的好消息。

萬萬沒想到,司馬懿苦苦等待的孟達沒等到,等來的卻是一個鉅變。

曹仁生死未卜,武當危在旦夕!

而當初曹仁領軍出征後,將他的心腹戰將大多都帶走,留下他的長子曹泰守衛宛城。

當留守宛城的曹泰得到滿寵快馬傳報的情報後,對於司馬懿來說,這個情報是鉅變,對曹泰來說,這個情報簡直就是一個驚天噩耗。

在知道這個驚天噩耗後,曹泰一方面悲痛不已,一方面心中急着召集大軍救援武當縣。

但他的這個想法卻被司馬懿所勸阻。

這場鉅變並沒有讓司馬懿失去理智。

在司馬懿看來,南陽郡的大多數戰兵都被曹仁帶走。

如今唯一還有戰力的便是駐守樊城的曹休所部,但那部兵馬是不能動的。

那部兵馬是南陽郡最後的希望。

如果不能調動曹休所部的話,那麼南陽郡中便已經沒有機動兵力了,所以只能向外州尋求援軍。

只是這樣的話,時間最快亦要一個月以上。

如今武當縣因爲曹仁之敗,肯定處於人心惶惶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況下,武當縣不可能守得住一個月的。

因爲知道武當縣目前最大的隱患是什麼,所以司馬懿向曹泰提出了率騎軍長途奔襲之策。

兩千騎軍或許不足以對糜暘的大軍造成威脅,但只要他們能夠利用騎軍的特點,設計造成大軍來援的假象,那麼至少能夠大大激勵武當縣中魏軍的士氣。

這樣武當縣就好守了,有可能可以堅持到其他魏軍援軍的到來。

曹泰在得知司馬懿的計策後,他亦覺得此計策甚好。

所以他便與司馬懿即日出發,率領着兩千騎軍從宛城南下。

而當曹泰率領着兩千騎軍到達武當縣後,一切的發展果然不出司馬懿所料。

現在武當城下的漢軍已經退卻,武當城的危機暫時解除,所以曹泰問司馬懿道:

“依仲達之見,我軍下一步該如何做?”

現在曹泰對司馬懿的智謀十分信任。

在曹泰的詢問之下,司馬懿思索一番後答道:

“賊衆方獲大勝,士氣大盛,乘勝之兵不可力敵。

然大勝之後賊衆易生驕心,或可藉此亂之。”

聽到司馬懿這麼說,曹泰的眼神中流露出亮光。

(本章完)

推兩本書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250章 滿堂變色 武當封拜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421章 分兵武都 兵不厭詐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23章 誅心第七百一十九章 草木皆兵 土崩瓦解第631章 獵虎爲食 三方奔逐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第七百一十章 數日之差 力排衆議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516章 內心煎熬 一網縛之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38章 司馬懿的毒計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域密謀 再效班超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127章 糜暘之信 有師西來(4000字!求票,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304章 突然襲擊 曹休棄城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491章 險惡用心 臥龍大笑訂婚啦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22章 出獄第22章 出獄第232章 麋馬角力 勝必生驕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362章 馬謖入樑 攻心提點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288章 公明何在 先退敵騎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528章 凌視關中 兵起淮南第501章 兩軍會師 死戰如雷第583章 連殺敵將 趙雲神威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111章 上架感言!第七百一十二章 我不想死 解煩左袒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238章 突然襲擊 城門大開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172章 恪之心思 鄧芝威脅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149章 老驥伏櫪 魏王失冠(6000字!)第七百三十二章 儁義馳諫 驚異莫名第509章 前倨後恭 慧極必傷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201章 擾亂視聽 魏延皺眉第150章 三英重聚 魏軍流言第21章 於將軍,你好呀第492章 懸釜而炊 漢人自強第502章 萬鈞漢水 齊灌魏營第220章 斷髮認罪 曹仁親征第1章 江陵城中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120章 江東援軍(十更,求首訂!)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573章 完美助攻 威震全場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171章 糜暘警陸 意欲抱殺(5000字!)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664章 長陵罵賊 劉曄吐血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662章 君臣低泣 赤色漫天第595章 場外大援 弘農楊氏第185章 魏國柱石 靈前悲訴第347章 權力慾望 無人能免第234章 無翅雄鷹 御駕親征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六百九十章 數年不見 還是該罵第七百三十五章 先攻州陵 半渡而擊第101章 將帥失和 (再來追讀!)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118章 火燒公安 (十更,求首訂!)第480章 魏軍應對 逆天改命第373章 先誅一孽 再滅惡族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301章 遙望北方 一刀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