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幼常豔羨 諸葛顧慮

第359章 幼常豔羨 諸葛顧慮

馬謖爲何會阻止文吏將文書送給諸葛亮呢?

他有這個舉動倒不是他有何私心。

只是現在雖然是正午時分,但卻是諸葛亮用餐的時候。

諸葛亮日常因爲繁雜的政務已然十分忙碌,馬謖往日中看在眼中擔心在心中。

儘管以他的身份無法阻止諸葛亮勤心王事,但是身爲尚書的他在諸葛亮用餐的短暫時間內,不讓人來打擾他還是做得到的。

當然馬謖也沒有責怪那些手捧文書的文吏的意思。

畢竟在當世常人遵循的是兩餐制,他們不知道諸葛亮會在中午用餐也是正常。

而之所以諸葛亮會在這幾日開始在中午用餐,倒不是他個人的意願。

是劉備見諸葛亮太過辛苦,便特下恩旨讓諸葛亮中午也進餐。

食補在當世是常人皆知的道理。

劉備的恩旨前幾日剛下,一向低調的諸葛亮並未宣揚這件事,所以尚書檯中的許多文吏都還不知道這件事。

要不是劉備有這道恩旨,諸葛亮是不會浪費中午的時間用來進食的。

馬謖無意責怪身前手捧梁州文書的文吏,他只是面容嚴肅地先讓文吏退到一旁。

什麼事都等丞相用餐完再說。

可是在馬謖下達這個命令後,以往對他言聽計從的文吏這時卻顯得有些遲疑。

見文吏並未按照他的命令去行動,馬謖的臉色瞬間嚴肅。

他剛剛想要伸出手指斥責這位文吏,但還未等馬謖的斥責聲說出口,他身前的這位文吏便嚇得連忙低下頭。

只是在他低下頭的那一刻,他也將雙手捧着的文書遞送到馬謖的身前。

一句帶着顫音的解釋,適時傳到馬謖的耳中。

“這是梁州牧的上書。”

當這句解釋落入馬謖的耳中時,馬謖斥責的話語直接被這句話堵在嗓子口,怎麼也說不出來了。

而當這句話傳入一旁的數十其他文吏耳中時,他們的臉上盡皆浮現疑惑之色。

梁州是發生什麼大事了嗎?

州牧權力之大幾乎可決斷一切,以梁州牧現在的權勢,梁州中的很多事他都可自行解決。

所以若是梁州牧突然有上書,那這封上書中的內容肯定不簡單。

而就在心中不斷浮現疑惑的情緒時,在場的衆人也明白了爲何這位文吏敢當衆違抗馬謖的命令。

原因無他,早在不久前丞相就下過一道嚴令:

“梁州上書,不可拖延。”

從諸葛亮下的這道嚴令中,可見他對梁州的關心程度。

文吏之所以敢違抗馬謖的命令,無非是因爲他更怕違逆諸葛亮而已。

一衆文吏都明白的道理,馬謖又怎麼會不知道呢?

所以他現在的臉色有些難看。

自視甚高的他不僅未曾斥退文吏,卻反而被文吏的一句話堵的話都說不出來,這讓馬謖有些微惱。

不過馬謖能得到諸葛亮的器重,當然也不是一個不知輕重的人,他很快就恢復了自己的情緒。

然後他快速取過文吏遞上來的梁州文書,扭身進入了諸葛亮所在的廳堂之中。

諸葛亮不在的時候馬謖是否會違逆他不知道。

但諸葛亮現在就在他背後的議事廳中,這種情況下馬謖是一點都不敢對諸葛亮的命令有所怠慢的。

在馬謖手捧梁州文書大步邁入議事廳中的時候,他便見到了一手捧着麪食,一手拿着文書在細細審閱的諸葛亮。

在馬謖的視線中看到,諸葛亮每當看到文書中有何疏漏時,他便會立時放下手中的麪食,下意識地拿起身前書案上的硃筆批改起來。

正因爲諸葛亮的這個舉動,導致他書案上如小山般的文書在慢慢減少。

但是他食盤中的食物,卻還是如之前一般一點都未曾減少。

看到這一幕的馬謖,心中不禁嘆息。

即使有着陛下恩旨在,丞相還是一點都未改變以公務爲重的作風。

懷抱着複雜的心情,馬謖快步朝着諸葛亮走去。

而諸葛亮一心都撲在身前的公務上,所以當馬謖走到身前數步外時,諸葛亮方纔後知後覺地聽到腳步聲擡起頭。

當身穿一身青衣,氣度不凡的諸葛亮擡起頭後,他便見到來人是馬謖。

見是馬謖到來,諸葛亮的臉上浮現笑意。

諸葛亮與馬謖的兄長馬良私交極佳,因爲這層關係,諸葛亮對馬謖本就比常人多出幾分喜愛。

當然諸葛亮對馬謖的喜愛,不僅僅是因爲他兄長是馬良的緣故。

馬謖出身襄陽士族馬氏,他在年少時就在荊州頗有名聲。

後來馬謖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進入蜀地,先後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

綿竹與成都皆是益州的大縣,其中成都更是大漢的政治權利中心。

馬謖能擔任如此要職並且從未有過失,他本人的才能是不低的。

而當然讓諸葛亮對馬謖最喜愛的一點便是,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

諸葛亮時常與馬謖一起談論軍事謀略,從白天直到黑夜。

世人皆知諸葛亮乃是當世的戰略大家、理政高手,但世人不知道的是諸葛亮對軍務也頗爲關注。

畢竟諸葛亮的志向是成爲“管仲”、“樂毅”那樣的傳世名臣,“管仲”的事諸葛亮一直在做,並且一直做得很好。

現在他就差成爲“樂毅”的夢想還未實現了。

在這種遺憾下,諸葛亮對擅長軍事謀略的俊傑,就顯得格外喜歡。

就像諸葛亮對糜暘,亦是如此。

若不是糜暘大放異彩,橫空出世的話,按照歷史上的發展,馬謖應該纔是諸葛亮心中的入室弟子纔是。

只是雖然這世有着糜暘的存在,但馬謖在諸葛亮心中的地位依然不低。

諸葛亮見深受自己器重的馬謖突然來到自己身前,他便猜到馬謖應該是有事要稟報。

果不其然馬謖在諸葛亮身前的數步外止步後,便躬身將手中的梁州文書舉起,對着諸葛亮稟報道:

“丞相,梁州牧有文書送到了。”

見馬謖說是糜暘有上書送到,諸葛亮面容一正。

按照時間推算,糜暘纔剛剛到達南鄭不久。

現在正應該是糜暘調整人事,梳理州政的時候,而在這樣的時機,一般是不會有什麼大事發生的。

難道是糜暘在梁州遇到什麼麻煩了?

諸葛亮能有意收糜暘爲徒,那對糜暘自然是很喜愛的。

喜愛越多,諸葛亮對糜暘的關心就會越多。

糜暘的軍事才能諸葛亮是信得過的。

但是糜暘的政治才能,並未在世人面前展現過。

在諸葛亮的心中,糜暘畢竟只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

這樣的一個年輕人突然執掌一州政務,遇到一些解決不了的麻煩,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由於心中有着這種猜測,所以諸葛亮在聽到馬謖的話後,馬上讓侍立在旁的文吏上前將馬謖手中的文書取來。

諸葛亮吩咐的語氣中,帶着一絲催促。

站在諸葛亮身前不遠的馬謖,很敏銳地察覺到了諸葛亮言語中的急切。

在察覺到這一點後,馬謖雖然臉上並未浮現異常之色,但他的心中卻有着羨慕的心思在涌動。

梁州作爲益州的北面門戶,身爲丞相的諸葛亮對梁州的突然上書有所急切,倒也是正常的事。

只是之前也有荊州的文書送到,諸葛亮卻沒有這絲急切的表現。

荊州的疆域是梁州的數倍,他的戰略意義也比梁州高出一籌。

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卻有着不同的反應,或許是因爲梁州牧是糜暘吧。

在諸葛亮的催促下,文吏很快將馬謖手中的文書交到諸葛亮的手中。

而諸葛亮在接過文書後,便馬上展開看了起來。

在這封法邈寫就的文書中,主要講的便是糜暘杯酒釋兵權之事。

當然在文書中,法邈着重提及了糜暘將吳懿的兵權,全部收回一事。

在看到這件事後,諸葛亮的臉上浮現沉思之色。

他本來以爲糜暘是遇到麻煩了,沒想到的是糜暘在短短的時間之內,竟然就將梁州上下的兵權都收攏到己身了。

在諸葛亮看來,糜暘的這個舉動無疑有些操之過急了。

旁人也就罷了,吳懿畢竟身份地位與旁人不同,糜暘這麼做肯定會讓吳懿心中有所不滿的。

況且若吳懿因此與糜暘產生嫌隙,那麼對梁州的將來,甚至對糜暘的將來都是不利的。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諸葛亮馬上起身,他讓人去準備車駕,他要前往皇宮中面見陛下。

這件事需要善後。

皇宮中劉備正在負手看着,大殿外空地上的劉禪練習騎射之術。

看着身體逐漸長成的劉禪,在駕駛着胯下的駿馬奔馳之間,不時地將一些箭矢射入數十步外的箭靶上,劉備的臉上流露着老懷欣慰的笑意。

儘管劉禪的射御之術在久經戰場的劉備眼中,顯得還頗爲拙劣。

但是劉禪自小長於深院之中,他能有番表現已經讓劉備感到欣喜了。

只是劉備的目光在看着劉禪時還是滿滿的慈愛。

但是當他看到劉禪在下馬後被一位身穿宮裝的貴婦,拉到一旁擦拭頭上的汗水時,劉備眼中的慈愛之色便漸漸消散。

那位貴婦名義上是他的皇后。

實際上她卻是益州士族的一道政治保護符。

想到這點,劉備實在沒辦法對眼前“皇后慈愛”的景象有所感動。

但是吳氏畢竟是大漢的皇后,況且自她入主後宮以來,一向就頗爲循規蹈矩,所以劉備對她倒也沒有多少惡意。

就在劉備看着眼前這副景象不知在想着什麼的時候,從他身後遠遠跑來一位小黃門。

小黃門在來到劉備的身後後,馬上對着劉備稟告道:“陛下,丞相求見。”

聽到這句話的劉備臉上馬上流露笑意,他轉過身對小黃門命令道:“快將丞相帶過來。”

在劉備的命令之下,小黃門又連忙着急的跑走。

不久之後,這位小黃門便帶着諸葛亮來到劉備的身前。

看着諸葛亮到來,劉備顯得心情極好。

哪有魚遇見水,會不感到開心的呢?

劉備笑着對諸葛亮言道:“成都中人人皆知丞相乃是大忙人,今日怎得有空來皇宮中看朕了。”

劉備的語氣很是輕鬆,就好像他是在問一位好友一般。

而若是旁人可能會對劉備的這句話一時回答不上來,但是諸葛亮明顯不是劉備的旁人。

只見諸葛亮從懷中掏出梁州的文書,恭敬的將文書遞到劉備身前,他言道:

“梁州牧有上書到。”

見諸葛亮不正面回答他的打趣,劉備不禁覺得有些無趣。

只不過劉備在聽到諸葛亮的話語後,他馬上就接過了諸葛亮遞來的文書。

梁州的局勢,身爲帝王的他自然也是關心。

可是就在劉備展開文書看完其中的內容之後,他卻並沒有如諸葛亮一般內心有着擔憂。

相反的,劉備看了一眼遠處的吳氏,又看了一眼文書中的內容,他的臉上反而浮現一些笑意。

諸葛亮見劉備似乎對這件事並不在意,他便立刻開口提醒劉備道:“梁州牧行事未免有些操切。”

“治政之道,當鎮之以靜。”

諸葛亮講出這句話後,劉備立馬會意諸葛亮是在擔心哪一點。

“孔明是擔心當這件事傳開後,與吳懿牽扯甚深的益州士族,會在清議方面抨擊子晟?”

見劉備直接道出自己心中最深的顧慮,諸葛亮點了點頭。

“子晟乃是梁州牧,若他清名有損,於梁州上下的穩定是不利的。”

“子晟本來就與益州士族有隙,而以益州士族以往的手段,他們不會僅僅只是以清議了事。”

諸葛亮之所以會着急入宮,並不是認爲糜暘杯酒釋兵權一事做錯了。

畢竟當初是他教糜暘一定要將兵權緊緊掌握在手中的。

而且相比於當世那衆多充滿血腥的收取兵權事例,糜暘杯酒釋兵權的舉動已然算是十分溫和,並且將影響降到最低了。

諸葛亮是覺得糜暘對吳懿的行事,顯得有些操之過急了。

吳懿不僅是大漢外戚,他的背後還隱隱站着許多益州士族。

吳懿的兵權直接被糜暘剝奪,這怎麼可能不讓那些益州士族跳腳?

所以諸葛亮此番前來拜見劉備,爲的便是給糜暘善後。

梁州初創,不能出現動盪。

(本章完)

第206章 開展度田 當斬則斬第七百二十五章 張郃心思 博望變天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383章 漢帝欣喜 越亂越好第9章 糜暘到了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562章 戰局已變 召喚孫權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各位書友,新春快樂訂婚啦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39章 公安城中的爭論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七百二十九章 博望爲餌 東吳爲援第七百五十九章 失手被擒 張郃蠱惑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403章 法邈驚慌 上書成都第389章 匍匐如犬 劍削頂冠第479章 漢水之誓 主動出擊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311章 三英之名 亦如當年第549章 局勢突變 以勢破敵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390章 再圍冠帶 魑魅末日第673章 漢皇不豫 傳召百官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530章 隔空聯合 曹休輕敵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646章 防備江東 提議封王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113章 糜暘所謀(十更,求首訂!)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訂婚啦第63章 忠義貫金石,趙子龍(追讀呀,票票呀第338章 故技重施 孫權心思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411章 王平爲輔 二蠻呆滯第341章 張溫愕然 初爲州牧第七百六十五章 全琮手抖 生辰大禮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483章 二人相疑 風雪仗兵第376章 借刀殺人 天水幼麟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134章 敗機已現 荊北大營 (推書《三國之第138章 恩斷情絕 劉備急催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142章 潛行密林 神兵天降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60章 蠻王沙摩柯(求追讀,求月票)第七百三十六章 汝父在此 面北而死第576章 不爲趙括 就做白起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454章 得隴望蜀 我要姜維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195章 賜字崇業 大軍可用第666章 威風海量 視而不見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406章 歷史遺憾 不必重演第205章 窮途末路 坐血拜謝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676章 全城悲痛 上定廟號第350章 政治規則 魏延可用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69章 真吾制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第633章 麟逆虎鬚 萬騎奔潼第262章 卻月卻月 關公擂鼓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143章 雙壁合兵 十萬俱滅(5000字!)第221章 丕鵝丕鵝 益北雲動第89章 糜芳的進擊(四更求追讀)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445章 懷疑與自信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236章 修建高樓 豪族私會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161章 那年初見 攔馬自薦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386章 攻擊開始 天子離座第六百七十九章 挾制之策 王基提醒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