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太上執符仙翁

【清淨佛老】的成型,最興奮的乃是許多武僧和一些文職僧人。

說起來,也是彌羅帶來九品位格體系的問題,原本無論是受龍之土,還是其餘諸多天宇之中類似於武僧這一類的職業,對於心靈都有着極其嚴格的要求。

意志力一般的人根本不可能在武僧道路上走得遠,能在武僧道路上走遠的,必然不是一般存在。

堅定的意志,種種戒律,讓傳奇位格的武僧擁有超乎常人的戰鬥力,部分年歲大一些,持戒時間久的高階傳奇武僧,甚至能夠壓着一些普通的半神打。

但隨着彌羅帶來九品位格,特別是隨着【清淨自然覺王如來】、【世音菩薩摩訶薩】這兩個等同於弱等神力的正三品名字,以及【鬥戰勝佛孫悟空】和【旃檀功德佛唐三藏】這兩個等同於微弱神力的從三品名字傳播,許多武僧也是開始向着神祇的牧師轉化。

最重要的是,彌羅帶來的九品位格體系當中是有着一套完整,數條支脈的佛道傳承體系,這意味着絕大多數的武僧可以先兼職佛道系列的名字,讓佛道名字帶動自身職業能力,等到後期自身依舊無法覺悟,便可以嘗試直接轉化主要職業,以九品位格體系爲核心,搭配武僧職業修行。

最終雖然成就傳奇的依舊不多,但如今武僧一脈內部高階職業者的數量起碼增長了數十倍。

龐大的數量,讓原本依靠各個傳承之地,建立廟宇,甚至師選徒的武僧傳承體系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和地位也是有了飛躍式的增加。

最終的結果就是,許多武僧開始不受控制的向着類似於牧師職業者轉化,對於他們而言,苦修佛法倒不如叩拜佛陀和菩薩的金身。

因此,面對如此浩大的佛陀顯聖景象,這些僧人自然高興。

只是出乎絕大多數武僧和僧人預料的是,被他們寄予厚望的異象並沒有帶來足夠的好處,反而是將許多武僧帶向了毀滅。

一方天宇之中,大雪山下,幾戶人家正在燒火熬茶,這是這片土地上的傳統,婦女每日清晨灑茶敬神,男子則爲出牧做準備,當早飯備好後,一家人會在帳篷裡衝酥油茶,共進早餐。

一位中年的牧人喝了幾大口酥油茶,抹了抹嘴,穿上厚厚的衣服,抄起牛皮鞭,掀開簾子走出帳篷。

男子極目四望,看着遠方潔白的雪山,好似橫躺在大地上的神女,陽光照在山間雪上,就像是爲其裙襬染上一片金紅光輝,更顯高貴雍容。

同時,天空之中響起若有若無的梵音,男子立刻跪在地上,對着雪山祈禱。

這片土地上原本也有着自己的信仰和神祇,是類似於受龍之土早期的精魄神系,但隨着受龍之土文化傳播到此地,特別是武僧和部分佛道經典在此紮根之後,原本所有祭祀的方式都是變成了對於佛的祭拜。

牧人也不清楚神祇和佛的區別,只知道信奉佛能夠讓未來過得好,而他希望自己和家人都能過得好。

這樣的心願,在感知到梵音的時候,自然是跪在了地上。

同樣,附近看到了類似,感知到類似場景的人們,也是非常欣喜,他們放棄了今日的勞作,認爲這是佛祖的恩賜,因此殺羊宰牛,舉行了一場慶賀的典禮,人們大唱大跳,載歌載舞,牛油蠟燭的光照亮一片黑暗,而在他們心中微弱的佛光也是因此更加奪目。

恍惚之間,他們似乎看到了一方清淨佛土,他們感受到了寧靜,明悟了部分佛門的道理,甚至還有兩位男子和三位女子感知到了九品位格體系,明悟了些許金剛、天女之妙,分別得到了一個九品名字。

然而歡樂終有散場之時,幸福很多時候也可能是磨礪的開始。

【清淨佛老】異象帶來的變化,讓各個天宇的佛門勢力都非常關注,統帥着這片大雪山的武僧爲了更好的得到【清淨佛老】的恩澤,四處尋找,見到民衆不是討要供奉,就是要求牧人成爲明妃或者侍從。

但那些感知到淨土佛國,明悟部分佛理的人,怎麼可能會願意被人魚肉,比起虛幻的未來,他們更加嚮往自己看到的淨土,看到佛法傳授的可能性。

因此,雙方起了衝突,而伴隨着衝突的興起,道道紅光在大雪山下浮現。

處在翡翠宮殿之中的【太上道德執符仙翁】手持芭蕉扇,輕輕揮舞,同樣是善惡雙蛇的力量在他的身邊遊動,只是比起【清淨佛老】善惡心念,【太上道德執符仙翁】衍生出來的更多是兩儀太極之妙。

他低聲道:“對於此等人道、畜生道、天人道混淆之惡土,你竟然任由他們存在?看來你最近閉關是多了一些,連衆生都不那麼關心了。神道的修爲已經影響了你的本性,你的神性已經超過了界限,人性被壓制了。”

對於這位從太上執符相昇華而來的從二品名字,彌羅並沒有反駁。

那方天宇之中,大雪山下六道寶輪轉動,演繹六道衆生,天道佛光轉動,福德無邊,人道願力沉澱,又有紅光流轉,聯繫上鬥戰如狂的阿修羅道,牽引嚎哭不絕的地獄道,壓制妖行暗伺的餓鬼道,最終卻和畜生道交織在一起。

彌羅目光平和,無私無慾,澄澈好似天空,看不到任何仁慈的色彩,他低聲道:“此方天宇本屬於文明早期,秩序尚且不太完善,本土原始薩滿宗教和佛道結合,形成新的體系也是正常,故而我任由佛道發展,作爲過度而已,如今佛光指引,正是引導文明走向下一個階段的時刻。”

“果真如此?”

【太上道德執符仙翁】的問話讓彌羅沉默了下來,正如當初太上執符相感知到那位古老,神聖,至高無上存在的部分氣息,能夠獨立存在一樣,從太上執符相昇華出來的【太上道德執符仙翁】同樣有着近乎於完全獨立的自主性,凝聚成型,晉升顯化都是無聲無息。

對於彌羅而言,這位仙翁的概念類似於自己的衍生,他有着自己獨特的靈性,彌羅無法自己連接上的情感和記憶,不能視作是化身、面相和分神。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彌羅被一些能夠追溯因果的手段誅殺,那麼他現有的化身和麪相存活的可能性不會太高,但仙翁作爲有着完整靈性的存在,卻可以不受絲毫影響地活下去。

但要說仙翁不屬於彌羅,那又是不一樣,但凡仙翁被人誅殺,仙翁的記憶和力量都會回到彌羅這邊,並且彌羅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其重新分出,唯一的問題是,新誕生的仙翁同過去的仙翁不再是一個仙翁,甚至二者的靈性也會有細微的區別。

根據【太上道德執符仙翁】自己的描述:“我是你,但你不是我,你非要給我一個定義,我就類似於後天一切生靈靈性同太上道祖之間的關係一樣,你修你的,我修我的,我若是成了,便可獨立在外,而你也能得到我得道之前的所有感悟,我若是沒成,一切靈性也會迴歸於你,作爲你可以參考的失敗案例。” 因此,這位仙翁是十大法相側面之中對彌羅最豪橫的一位,他見到彌羅的態度,又氣又惱,低聲呵斥道:“你這哪裡是任由其自由發展,分明是想要藉此機會明悟五德之妙吧。我先前還以爲你只是神性略微鼎盛,不曾想你已經開始流失人性,只是你還稍微保留了一點初心,記得護着那些生靈的靈性,讓其中魂靈自行輪轉,行善者獲得好的來世,作惡者來世受到果報,從某種角度來講也算得上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契合你傳播的佛法……”

說着【太上道德執符仙翁】都想要拂袖而去。

彌羅張了張嘴,最終沒有說出口,正如【太上道德執符仙翁】所言,對於此方天宇彌羅並非不清楚,但他也確實想要藉此機會完善一下五德之道。

彌羅口中的五德指代的乃是道德、福德、陰德、功德和聖德。

其中道德之道彌羅已經初步掌握,其本質是智慧,是靈性,是教化,是變數。

而福德是什麼?

在彌羅看來,福德應該是氣數凝聚的產物,是個體在世界內部的佔比,是位格,是神格。

這一點是彌羅構建的三元體系和三才體系向外擴張之後發現的,他發現在固定秩序之下,本該無形的氣數會本能地向着一些重要的個體轉移,一開始他也沒有在意,但隨着五德之道的逐漸顯化,他發現這就是福德在人道之中的具現。

你佔有對應的位格,擁有足夠的氣數,自然福澤綿綿,無病無災。

而對於天地而言,福德的具現就是在本源上的佔比,也就是神祇的位格,這一點隨着彌羅寶卷之中二品名字的成型,彌羅掌握的福德之氣提升,便有所體現。

而這也正好契合佛門對於福德的解釋,福德有漏,會漏到三界之中,同部分神祇不願意履行職責,會逐漸失去本源的佔比,被其他神祇取代。

但相對的,只要福德尚且存在,位格尚且穩定,那麼自然沒有所謂的殺伐臨身的可能。同樣,但一切秩序走向終末,不再富有原本的能力之後,福德自然也就失去了大半的奧妙,難以維持自身的安穩。

彌羅在大雪山天宇之中,圈定範圍,讓善惡生靈在其中輪轉,更換他們的位置,從某種角度上來講就是在推算福德的變化。

陰德是生命的繁衍和信息的傳遞,這一點是彌羅在大雪山天宇之中觀察福德期間無意間收集到的信息。

一般上,陰德會和祖先和陰世聯繫在一起,所謂祖宗陰德庇護。

因此,陰德在人道之中的體系,就是生命的傳承和個體根性的穩固,這種傳承和傳遞可以是祖先給予,也可以是前世給予,特殊的關係,賦予了陰德在世界內特殊的地位。

說得簡單一點,於天地而言,陰德的顯化恐怕是信息上的變化,象徵着世界每時每刻向前的更替,以及延續,同時也是象徵着過去力量的彙總,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把持陰德,便是把持世界變化和未來的可能,因此陰德加身,任憑天地劫數如何變化,都有一線生機。

但相對地,如果天地毀滅,陰德自然也無力庇護。

功德更是簡單,作爲昔日仙道修士,也是執掌數個天地的天帝,彌羅很清楚,功德其實是一種推動萬物向前的動力,這種動力可以是源自於自身,也可以是針對天地,更可以是對於某種道理,甚至多重概念重合也可以。

因此,功德的能力近乎於全能,因爲其本質就是一股推動萬象的動力,自然可以根據個體的想法,推動一切事物向着他想要的方向前進。

因此在力量相同,位格相同的情況下,功德最是無懼一些崩潰、毀滅的手段,因爲功德可以延續,重組,推動新的未來出現。

但功德也最怕直接的殺伐碰撞,畢竟功德只是推動萬象的動力,在面對硬碰硬的時候,能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大。

最後的聖德則是指引和文明,這一點也是彌羅九品位格體系傳播之後發現的。

這也是五德之中,唯一一個彌羅沒有特地去凝聚,躺平也能不斷提升的力量。

簡單講,聖德之道大概可以分爲兩種,一種是人王,一種是天帝,前者引導文明,後者引導秩序。

本質上,二者都是帶領萬象走向更好方向的引路人。

因此,聖德的誕生需要適合的機會,沒有合適的機會,哪怕聖德之道可以披荊斬棘、開拓進取,創造新的未來,也有很大的可能會在一次次的壓制中出現問題,例如彌羅構建三元和三才體系,若無一些機緣巧合,未必能夠如此輕易地擴張和建立,而若是錯過了一些機會,也很難將三元、三才體系擴張到如此程度,凝聚聖德之道。

但聖德又最是剋制終末一類的概念,因爲這個道路具有一定的傳承性,同陰德有一定的重合,哪怕一代不成,也可以代代傳承,最終創造新的未來,創造新的體系。

正如橫渠四句所言“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從某種角度而言,便是對於聖德之道最好的解釋。

而如今,彌羅腦後已經有着五德光輝轉動。

文中五德之道,除去道德之外只是彌羅的猜測和探索結果,不代表一炁最後的選擇,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想法,歡迎提出。

第164章 十一代真傳聚第405章 赦罪相第189章 金虹食仙賽第29章 徘徊歧路半第519章 理魔氣第483章 求魔考第468章 夜修女第891章 歸函夏第137章 針破鏡第142章 上玉冊第549章 普德神降第310章 故友現第791章 新職業劍仙第722章 天地網第725章 結因緣第843章 神器生死簿第584章 諸神梳理混沌第157章 伴生之寶碎片第134章 貓少女第371章 玄光鏡第459章 御歷相第115章 玄鶴舞第188章 大熊貓阿寶第560章 天門開第156章 黃芽山中尋仙蹟第428章 魔演道第507章 鎮法師第360章 三太子第177章 三才衍萬象第683章 三花凝第883章 赦罪君第305章 天機境第535章 八部神第904章 揹負者第340章 過千劫第59章 北方黑天教第640章 帝君繞歸墟第724章 盜天機第3章 伴生之寶太虛境第752章 天鳴神第451章 兩相彌補第41章 縣郡府州學第679章 三真化煞第855章 屠龍的神職第319章 奇異事第582章 天地仙神之理第177章 三才衍萬象第840章 西方神的行動第561章 妙有法第96章 月相化玉環第784章 超拔巨戈鬼軍第779章 尋職業松鶴秘傳第58章 入冥心自闊第320章 渡亡魂第389章 戰鼓擂第129章 胡夫人第232章 白山村祭祀第699章 化天地第706章 野良神第752章 天鳴神第441章 傳承現第80章 列子御風之法第599章 天外化身事第872章 分靈入世第148章 玄臺峰內抄經文第570章 地仙境第50章 香巖童子道人第351章 魔化哪吒第177章 三才衍萬象第582章 天地仙神之理第683章 三花凝第362章 鏡中影第154章 精怪從八品草魎第680章 諸佛坐化第286章 帝君顯聖第358章 未寅離第487章 友人帳第434章 地藏緣第88章 長生試驗品第252章 化身歸宗第705章 時代樹第259章 百花蜜第719章 新名錄第508章 定規矩第322章 大宗師第159章 太虛境畫中仙第805章 蛟走風雷起第610章 願力洗神鍾第746章 天威降第411章 不得已第39章 宗教司覓雲第357章 七星君第700章 衍萬物第406章 幽都山城第532章 倏忽相第713章 跳支舞第291章 畫孕神第80章 列子御風之法第676章 三島十洲第571章 往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