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劉備借荊州

如果不是袁崇煥因爲毛文龍恃功而傲不聽他指揮用崇禎皇帝賜給他的尚方寶劍假傳聖旨殺了毛文龍自毀長城,或許明朝還能多抵抗後金一段時間,也正是在袁崇煥殺了毛文龍之後,明朝對抗後金的局勢纔開始急劇惡化,最後被後金破關而亡,這也成爲了袁崇煥最大的歷史污點,讓他頗受爭議。

那爲什麼郭致遠不選皮島而要選德和羣島呢?(此時毛文龍還在熊廷弼手下當守備,要到1622年才正式在皮島開東江鎮),一是因爲皮島屬於大明和朝鮮爭議邊界,郭致遠不想授大明朝廷口實,給自己找麻煩。

二是因爲皮島上不太適合屯田,毛文龍在皮島聚集了近十幾萬軍民,卻無法實現自給自足,還是需要朝廷撥給給養,所以纔會被袁崇煥卡住脖子,這也是爲什麼東江軍在毛文龍被殺後很快分崩離析的原因之一。

三是郭致遠並不想成爲第二個毛文龍,尤其是他這次抄了後金軍後路卻並沒有改變明軍戰敗的結局,甚至明朝損失的人口和土地比原來的歷史時空還要更多更大讓他意識到歷史慣性的可怕,所以他決定儘可能不去改變歷史,只能在關鍵時候站出來挽救民族命運。

德和羣島雖然位置不如皮島重要,但在這裡郭致遠可以從容佈局,悄無聲息地壯大自己的實力,以保證自己能在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站出來力挽狂瀾,總之打槍的不要,偷偷的幹活,悶聲發大財才能長久。

閒話少說,言歸正傳,光海君倒也不是完全任人拿捏的糯米糰,一聽郭致遠的話就臉色大變,憤然而起道:“郭大人未免也太欺人太甚了吧!我朝鮮雖然國小,但本王絕不做賣國割土的昏王!……”

郭致遠早猜到光海君會是這樣的反應,打着哈哈道:“光海君何必如此激動呢,我說的是借,並非要你割讓德和羣島給我,你要實在覺得吃虧,那我租用總可以吧,我每年付你五千兩銀子的租金……”

光海君倒也不糊塗,依舊憤憤地道:“這有何區別?國土豈是用銀子能衡量的,你所謂的租借不過是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的說辭罷了!本王絕不可能答應!我朝鮮軍民也絕不可能答應!……”

郭致遠見光海君油鹽不進,目光也徹底冷下來了,冷笑道:“既然如此,那我也不管了,我這就領軍回東蕃去,這兩萬多後金人口我就留在你朝鮮境內,你看着辦吧!……”說着就真的拍拍屁股站起來準備離開!

光海君一聽就傻眼了,這可是兩萬多後金人口啊,留在朝鮮境內能不出亂子嗎?再說後金知道被郭致遠掠走的後金人口在朝鮮能不找他討要嗎?關鍵他還不能把這些人口還給後金,這樣大明又該找他麻煩了,我們好不容易取得的戰果,你就這樣還給後金了,這是不是代表朝鮮背叛大明徹底倒向後金了啊?

所以光海君只能叫住郭致遠,苦笑道:“郭大人,你要體諒本王的難處啊,我朝鮮國小,連中朝大軍都難以抵擋後金的兵鋒,你若將這些後金人口留在我朝鮮境內,後金必向我朝興師問罪,我朝如何招架得住啊?……”

郭致遠等的就是光海君這句話,拍着胸脯道:“這好辦,你把德和羣島租借給我,我再留下一萬自新軍留守,平時保證秋毫無犯,如果後金敢興師問罪,我保證讓他們有來無回!……”

好嘛,本來還說只是租借德和羣島安置兩萬後金人口,現在還要留下一萬自新軍,在自己國家的家門口放着這樣一支戰鬥力強悍的部隊,你讓光海君如何放得心啊?

但是光海君也想不到更好的解決辦法,只能苦笑道:“茲事體大,還請郭大人讓本王和朝臣商量一下……”

郭致遠也知道不能逼得太緊,呵呵笑道:“行,那我就回驛館靜候佳音了……”

等郭致遠一走,光海君就和朝臣們商議起來,郭致遠在朝鮮也不是全無羣衆基礎的,像領議政李元翼左議政韓孝純這些心向大明的大臣對他觀感還是不錯的,尤其是這次郭致遠孤軍深入去抄後金軍的後路更是讓他們覺得郭致遠雖然有些張揚跋扈,但還是很有英雄氣概的。

所以李元翼就率先站出來幫他說話道:“我覺得把德和羣島租借給郭大人也無不可,此人雖然性格有些霸道,但還是有些忠誠之心的,否則也不會這麼遠跑來幫中朝作戰,他租借德和羣島應該不是對我朝鮮有何不軌之心,而是幫中朝牽制後金,若是他果真對我朝鮮有不軌之心,我們也可以上告中朝,中朝必定不會不管的!……”

韓孝純也附和道:“是啊,他留下一萬自新軍對我朝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可以保護我朝鮮不被後金侵擾,我聽派去的嚮導說此次他在回程時曾遇到一萬後金騎兵追擊,他僅憑數千自新軍就大敗一萬後金騎兵,有此雄軍保護,後金必定不敢來犯!……”

光海君聽李元翼他們這麼一說也沒那麼開始那麼堅定了,又實在想不出更好的辦法,最後只能同意將德和羣島租借給郭致遠,郭致遠早知道光海君除了答應他的要求別無選擇,也沒有再留下來給光海君添堵,讓一直留在漢陽城的李旦帶人先行一步去接收德和羣島,籌備接收後金人口還有留守自新軍長期駐軍的事宜,自己則重新返回了安東。

孫智勇見到郭致遠回來了終於長鬆了一口氣,以前他只負責帶兵打戰,現在郭致遠卻把這麼多後金人口丟給他,這麼多人的吃喝拉撒,雖說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是樣樣要過問,這段時間他頭都快炸了,這也讓他越發對郭致遠敬服到五體投地,東蕃接收了幾十萬新移民,還要大搞建設,郭致遠卻能管理得井井有條,讓東蕃快速發展,這可不是一般人能辦得到。

所以孫智勇一見郭致遠就高興地彙報道:“大人你可回來了!你離開這段時間,我又收攏了明軍潰兵和遼東難民總計六千三百八十二人,你再不回來我真的快撐不住了!……”

第一百二十一章 恩威難測第四十一章 扯起虎皮充大旗第九十章 打臉第二百四十三章 奪城(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紅薯第一百五十二章 我愛紅薯第四百一十八章 薩爾滸之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搭建新班底第四十一章 扯起虎皮充大旗第十章 趙士禎第四百五十章 沈有容出戰第十章 趙士禎第九十七章 喪心病狂第八十三章 太平紳士第四百二十九章 自新軍騎兵第一戰第六十六章 見知府第四百零八章 背叛(一)第一百九十三章 颶風第一百三十三章 風靡全國第一百四十章 難纏的對手第九十六章 樹立信仰第二百零八章 接舷戰第四百六十章 不平等條約第九十三章 糜爛至此第四百八十七章 難以推行的改革第八十三章 太平紳士第三百七十七章 造船廠第一百二十三章 傾巢出動第三十四章 有得有失第六十三章 真正的高手第八十四章 陽謀第二百一十八章 尋找李旦第一百七十九章 神奇第三百二十一章 胃口太大了吧?第六十六章 見知府第三章 獄中探父第一百五十四章 驚動萬曆第四百一十章 背叛(三)第五十章 危機四伏第一百九十五章 不識擡舉第三百三十二章 家禽養殖第一百三十三章 風靡全國第一百四十五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四百六十八章 移宮案(三)第一百五十章 紅薯之父第一百四十四章 八門金鎖陣第一百六十四章 公審大會(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容樂觀第八十九章 會轉彎的四輪馬車第三百二十五章 曾啓聖第六十二章 拍馬屁比賽第二百五十二章 大膽計劃(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永不叛明第七十七章 縣令不好當第三百六十六章 心病第二百六十九章 破敵(三)第三百八十三章 壟斷海貿第二百九十六章 東蕃特區第一百七十五章 反殺第四百五十六章 我的便宜不是那麼好佔的第四百三十七章 心腹之患第二百一十三章 費麗莎第二百零二章 凶多吉少第一百六十五章 公審大會(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背叛(五)第四十五章 武癡第十八章 天下棋局第二百七十六章 送禮的學問第四百一十二章 背叛(五)第二百七十章 破敵(四)第二十一章 明爭暗鬥第二百五十章 離間(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震驚福建第八十五章 討價還價第八十二章 皇權不下縣第八十四章 陽謀第一百四十四章 八門金鎖陣第十三章 真相背後的真相第九章 楚婉兒第四百一十章 背叛(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內訌第一百二十三章 傾巢出動第一百八十一章 辦報紙第四百六十七章 移宮案(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劉光先要來了第三十九章 離京赴任第三百四十七章 一鳴驚人第四百四十六章 守制第三百四十章 乙巳京察第四百零四章 降職第四百六十三章 萬曆病倒了第三百五十六章 依計行事第三百五十四章 損失慘重第二十一章 明爭暗鬥第七十八章 釜底抽薪第八十五章 討價還價第三百二十五章 曾啓聖第四百四十四章 永不叛明第四百七十一章 魏忠賢(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東蕃土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