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一章 斷尾求生苟殘喘,抑或起身搏巨浪(中)

“欲除煩惱需無我,各有前因莫羨人……”

李福達低垂着眉眼,沉聲道:“您只是看着悔遲如今算是有些許風光,卻不知悔遲背後之苦。”

這老僧聽得此言,卻對着李福達雙手合十微微一禮。

“倒是老僧動念了,實是不該啊!悔遲先生,所言甚是!”

李福達趕緊還禮連聲道不敢,心下卻讚歎。

這老傢伙能夠一統江南白蓮,不是沒有因由根底的。

身處高位而能自謙自省者,少矣。

不僅自謙自省,還能夠直面自己的失誤並當堂認錯這更是難得。

人的位置越高就越不肯認錯,很多時候可能就是爲了挽回一個小小的錯誤……

他們會做下數十件甚至上百件,更錯誤的事情。

運氣好的兜兜轉轉一大圈後,總算迴歸正軌好歹跌跌撞撞的把事情完成了。

然而更多的是因爲一個小小的錯誤,整個團體卻瞬間傾覆。

這老狐狸如果剛纔打哈哈、轉移話題,甚至跟他李福達爭辯都不可怕。

但他這種很乾脆直白的認錯,讓他李福達的心一下子提起來了。

這種老東西纔是最可怕的,可能你可以欺騙他一時、一兩件事。

但只要他開始自省就能飛快的把錯處抓出來,尤其是他這種幾乎時時自省的人。

這種人纔是最可怕的,你騙不住他。

而這種人你最好不要考慮騙他,因爲被他發現的機率太大了。

蠢貨在他面前絕對活不過三句話,聰明人會知道他這個人騙不得。

李福達心下不由得苦笑,難怪那位小公爺要把自己丟來跟這老傢伙打交道。

包括張誠他們,居然都沒有察覺到這老傢伙的存在。

然而這個老傢伙卻已經把遠在京師的張小公爺,脾性都摸的差不多了。

“只要明日事畢,老祖的心願自能達成。”

李福達躊躇了一下,終究還是決定擅自做出這個決定。

這老傢伙是忽悠不住的,但李福達有把握可以讓張小公爺見他一面。

原因很簡單,張小公爺連他這樣的老反賊都肯接納下來。

那麼這種檔次的老狐狸,想必他也很有興趣一會。

“有悔遲先生這句話,就足夠了……”

老和尚笑了笑,揮手棋盤:“此局,尚未結束呢!”

他們的棋局還沒有結束,而金陵、江南的棋局卻已經攤開了。

沉寂的許久的金陵國子監一羣羣的貢生們目光閃爍,各家詩社這段時間頻繁開詩會。

些許大名士們則是出入青樓,與各家子弟們把酒言歡。

一切看起來既正常又不正常,他們似乎往來的太頻繁了。

很快的,金陵城內便有人一夜之間在國子監、在城門口,甚至各府衙門前貼上了文章!

“不得了了啊!陛下受奸臣矇蔽,又要從我江南遷徙人口填入豫南去了!!”

這個消息一下子“轟~”的便炸開了,隨之炸開的還有各種真真假假的小道消息。

有人說是國朝新佔了草原,於是從豫南、冀北等地抽調了百姓填入。

更有貪官污吏趁機勒索搶奪田畝,小康之家一夜之間化爲烏有!……

這些一樁樁、一件件的慘事,開始瘋狂的在整個江南地區傳播。

一羣羣的讀書子們故作神秘的在茶寮、酒肆裡嘆氣,言道這國朝恐怕是要變天了。

這使得江南百姓們,頓時不寒而慄!

洪武年的慘事,他們即便是沒有經歷也曾聽說過啊!

元末明初時,洪武陛下強遷蘇、鬆、嘉、湖地區的富戶,於其龍興之地濠州及龍居之地金陵。

當時多少家族支離破碎,又有多少人哀哀哭泣破鏡難圓。

永樂陛下的時候又定京師,於是江南地區再被橫掃了一遍。

其時,數十萬丁口戶籍被強遷往如今的京師。

無數好容易安頓下來的小康之家,瞬間支離破碎。

萬曆年順天府尹王之垣給國朝上奏,其曰“國初從浙江等處富民三千八百餘戶以實京師”。

以富戶每口6人以上算,此批富戶的總人口應在2萬以上,並且居京者居多。

除元年的這次詔命富戶充實京師之外,永樂二年再詔“徙廣東富戶實京師”。

人數不詳,不過可以推測總體規模應當小於元年的詔令。

爲充實京師人口資本,永樂帝除了這些大型遷徙詔令外還命地方多有遷來丁口。

江南地區尤其爲重中之重,多數丁口被遷徙了過去。

這種遷徙幾乎都是強制性的,那是必須要去的。

給你收拾一些細軟就不錯了,田地什麼的……自然是要收歸國朝了。

“陛下愛民,怎可能生出此策?!必然是朝中奸佞,瞞陛下爲之!”

金陵國子監門前,一羣羣的貢生們慷慨激昂。

下面的百姓們面帶驚恐的聽着他們的陳述,若是真的再行遷徙……僅僅是自己的這點身家可怎麼辦啊!

隔壁家二狗子他小舅子的堂叔叔剛剛從豫南逃來,說是真的遷戶了。

而且這次不僅僅是遷富戶,很多小康之家都盡數被遷走!

無數的田畝被收歸國朝,那堂叔叔原本也有良田數十畝的。

如今就是走投無路了,才孤身一人逃來江南求活。

這樣的傳聞如今越演越烈,如何能不讓他們恐懼啊!

“國朝養士百五十年,仗義死節便在今日!諸君,吾等當秉承聖人訓!爲民張目啊!!”

人羣中無數身着儒衫的讀書子們赤目昂首,高聲嘶吼:“爲民張目!!”

“走!我等便到那布政使司去討要說法!”

便有貢生振臂一呼,高聲大吼:“若是他們倒施逆行,我等亦當以性命阻之!!”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仗義死節,豈非快哉!”

“豈非快哉!!”

嗷嗷的叫着,這些個士子們轟然起身一揮手便是洶涌的人潮隨之而動!

這樣的景象不斷的在金陵城、在江南的各處發生,一羣羣的舉子、秀才們在慷慨激昂的咆哮。

下面的百姓們聽得戰戰兢兢,渾身顫慄。

整個金陵城更是像一滴水滴進了滾油裡,轟然炸開四下飛濺!

第一百四十章 招兵買馬辦大事,鶴灘先生錢與謙第二百三十章 津春揚帆去,錢能跨海回第五百零九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十三)第八百二十七章 數代謀劃黃粱夢,空餘笑談朱宸濠(上)第七百五十六章 懾服九邊諸族裔,一掃弊端煉江山(壹)第六百二十四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第六百九十一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貳拾壹)第三百零一章 糧商不停日,工造進行時第八百六十一章 百衲聖袍驚晚宴,榮光滿身玉螭虎第一百三十八章 太后很森氣,後果很嚴重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票送肉強,本願寺來訪第五百四十四章 老舊思維李西涯,戰爭紅利玉螭虎(中)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豪路易路威登,京師豪商全入甕第二十章 家中奏對,簡在帝心第八章 破題有萬卷,考運豈不來第四百五十四章 恩威並施平黔州,諸家頭人盡入彀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豪路易路威登,京師豪商全入甕第六百零六章 學館初成需整備,勳貴家子受訓中第六百四十一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貳拾肆)第一百八十九章 國子監前看文章,貢生行徑實無狀第三百一十五章 校場巨炮初轟鳴,時代大門終開啓(上)第五百四十章 兩頭狐狸多算計,暗裡行棋鬥不明(下)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明新風輕吹起,弘治陛下眼珠紅第四百五十八章 摩拳擦掌啓平叛,各路頭人忙掙錢(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寶文堂前嘆癡虎,滿朝文武皆混蛋第六百七十章 佔婆之略早行至,安南之行將起航第七百三十五章 北風剛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斷(續拾)第一百七十章 足利妙安入大內,太后皇后敘話間第六百一十四章 兩宮差人輕安撫,科研狂人朱厚照第八百零四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陸)第三百一十五章 校場巨炮初轟鳴,時代大門終開啓(上)第三百四十三章 名士不仕衆仕林,校場演兵玉螭虎第三百七十章 靜動風雷自相隨,粵北大局終將變(中)第十一章 正德欲來鬧校場,錢到花時放恨少第四百零二章 總督粵北大開發,安撫黎民百姓事(下)第五百一十二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十六)第一百六十二章 時報成習慣,侍郎上門來第七百六十七章 山海關內倆老狐,再世宿慧玉螭虎(中)第五百二十三章 岸礁驚濤終得撞,掀起風雲四流散(二十七)第一百九十四章 經筵之日臨,各方皆摒息第四百五十六章 黔州乾坤盡在手,改土歸流平盡時(下)第五百九十三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六)第七百五十三章 螳臂擋車不自量,行走南北爲惠民(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盡數去實習,太子需重寫第五百八十九章 名利從來危中取,富貴唯有險中求(上)第二百九十一章 兩宮之主皆呆滯,遠在車營接聖旨第三百四十一章 帝國忠烈陵寢前,君王弘治悟生死(下)第九十二章 名嘴佐藤武,陰險張小爺第八百二十八章 數代謀劃黃粱夢,空餘笑談朱宸濠(中)第五百六十一章 朝堂唱和定經筵,黑心大佬籤合約第四百八十三章 通行地獄兩機構,緩緩矗立露猙獰(上)第九十六章 有不服者,轟殺了帳第七百九十六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捌)第六十五章 妙安初陣,大同肥龍第六百八十一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拾)第三十七章 大棒蘿蔔,仕林勘定第六百五十二章 細雨飄灑罡風起,裂石斷樹若刀鋒(叄拾伍)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網擒得副總使,親自刑訊挖其根(上)第六百九十五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貳拾伍)第三百九十四章 熱火朝天心皆定,暗流洶涌怒潮來第六十八章 既是受君護國祿,自當爲國斬賊酋第七十一章 棧橋驚變,血染碧海第二百一十章 計然一策初實戰,三大車行露崢嶸(下)第八百四十六章 風捲雲起歐羅巴,無聲無息投資客(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靜默皆待時,動則生死局第六百八十二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拾壹)第三百八十七章 鮮花着錦繁華至,烈火油烹釜欲穿第五百六十七章 冬日暗雷京師動,秘潛出京戴竹樓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明新風輕吹起,弘治陛下眼珠紅第一百零四章 戰艦起航,目標扶桑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兩府地,文武雙解元第三百一十七章 校場巨炮初轟鳴,時代大門終開啓(下)第四百六十三章 隔空交手終得見,苗女米魯智計全(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散鴉戰法哀落幕,亙古不變唯有變(下)第八百零八章 大災將平人歸去,遠洋榮歸一騎士(拾)第一百六十三章 冬雪草廬惡客來,一口毒舌張癡虎第五百五十三章 金鑾殿內西風烈,又再罵人用入都第六十五章 妙安初陣,大同肥龍第六百九十四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貳拾肆)第一百六十八章 滿朝文武缺教育,看我癡虎展真理第八百一十四章 錢能一手定夷州,遠洋之上西夷來第七百七十二章 歸得京師福熙憾,重兵相迎傳國璽(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粵北綠林風雲涌,結廬盡孝湛甘泉第七百八十八章 怒海風波難自靜,拂袖隨手蕩靖平(完)第五百九十七章 書劍邪僻一網盡,可保國泰三十年(十一)第六百七十七章 陰雲密佈邊疆事,一曲斷腸奏西南(陸)第七百四十一章 經筵場上風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陸)第三百七十六章 編收冶匠周管家,勇擔其責伏羌伯第三百七十五章 一聲巨響震祖廟,廣納衆匠入新司第四百五十七章 黔州土鱉皆服氣,歸來卻覺換人間第六百一十九章 京師槍炮雷聲隱,滇南風雨急如晦(完)第三百四十五章 津門炮臺終成事,演武之下附實情第五百五十八章 帝國團寵玉螭虎,橫行無忌開無敵第七百九十五章 內閣諸部爭執起,太子賑濟艱難行(柒)第三百零四章 潑天大網撒京師,起手收束朱厚照第三百三十二章 教諭部長方信之,老懷寬慰李東陽第一百零二章 信至京師帝王怒,國朝震變系一身第三百六十二章 九邊大擺鴻門宴,計擒衆將楊邃庵(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審挖根皆驚恐,海商豪遮鎮諸官第八百二十七章 數代謀劃黃粱夢,空餘笑談朱宸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