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邊境之急(五)

第二天,皇城之外,十萬京軍以萬人一組,列成十個方陣,整整齊齊排列着,準備整裝待發!另外還有十多門洪武大炮,嚴實的包裹着,顯然也是要運往前線的;

此時十萬軍隊面前,一高頭大馬之上,一老將手持青龍偃月刀,身作金剛蛇麟甲,模樣好不威武,正是名將張輔;

“各位將士們!韃靼背信棄義,不惜我天朝袍澤之恩,公然犯我疆土,殺我百姓!對此聖上太后深惡痛絕!如今開平淪陷,興和危矣,若不將其驅逐,一路南下,我京城將危在旦夕!各位上前線,定要拼死殺敵,務必將韃靼趕出北境!歃血祭旗……”張輔一陣急昂的訓話後,隨即端起一碗水酒,咬破手指,將一滴血滴了進去,一飲而盡後,便一下將碗摔的粉碎!

一干軍士見狀,也各自端起一碗水酒,歃血盡飲。隨即摔碗大喊道:“將軍威武,皇上萬歲,大明永昌……”

今天大軍出征在即,宣德皇帝任然昏迷,由張太后率滿朝文武出城前來送行,徐秋澗和于謙也在當中!

“張老將軍大將風範不減當年,此次有他帶兵出征,必定能大捷而歸!”于謙見狀不禁感慨起來,隨即又側過頭看了看一旁的徐秋澗一眼,只見其一臉孤疑,不經意還能發現絲絲憂慮!于謙相距徐秋澗甚近,自然看的清楚,不由得道:“徐兄爲何一臉愁容?莫非懷疑張老將軍帶兵不行?可他可畢竟是你舉薦的啊!”

徐秋澗這才搖了搖頭,“老將軍有勇有謀,我自然不是擔心他,只是這京城調走十萬人,便幾乎成了一座空城了,我是擔心恐生事端來!”

“徐兄之言,愚兄也自然清楚,但事已至此,你我也只能儘量提高警惕,防止京城一切可變因素!”于謙說到。

徐秋澗許久才點了點頭,“也只能如此了……”

這時,張太后在兩個宮女的攙扶下,大步來到了張輔的馬下,徐秋澗和于謙等一干大臣趕忙跟了上去。

老將軍張輔見張太后親自走了過來,趕緊就要下馬,但結果被張太后攔住了,“老將軍不必下馬了!哀家只是想拜託老將軍,邊關之戰事關大明存亡,還望老將軍務必三思而後行!”隨即又深深的看了看眼前的一干將要出征的京軍,道:“這些都是我大明的好兒郎,哀家希望看到老將軍你班師回來的時候,也一個不落的將他們全部帶回來!”

“太后千歲……太后千歲……”一干京軍對張太后的話很是觸動,不禁高舉手中兵器大聲喊到。

張輔則倍感激動,他自然清楚張太后這些話有多深刻,有多重!重重的點了點頭,“太后放心,老臣歷代身受皇恩!絕不辜負朝廷重託!太后和一干同僚就等着聽老臣在邊關的捷報吧!出發……”張輔說着,一勒馬繮,領着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出發了。

…………

三天後,皇城孫皇后寢宮內,孫皇后面色憔悴的坐在牀頭,幾天前她一直爲孫彤的死感到內疚和憤恨,連日的噩夢都快將她折磨得要發瘋了,連睡覺都不敢,覺得只有殺了徐秋澗和于謙她才能清淨,生怕明宣宗下不了手,但這幾天她發現另一件事似乎令她比孫彤的死更擔心,那就是明宣宗的安危!

距離明宣宗吐血暈厥已經三天沒消息了,她一度想過去看看對方,但奈何王振不讓,說怕她驚擾到明宣宗靜養!

明宣宗是她的丈夫!是目前天底下最有權利的男人,也是最疼她的男人,據說對方此次暈厥還是爲了自己才和太后起了爭執造成的。心裡就覺得對其一陣深深的愧疚感!而且當時她的兩個貼身宮女也在場,回來的時候她還特意訊問過,果真是這樣!

且不說這個男人是皇帝,即便不是皇帝,能對自己這麼好,也是十分難得的,現在她最希望的就是對方能平平安安!心裡越想越擔心,最終忍不住從牀上爬了起來,“來人……給本宮換衣服,我要去看看皇上……”

此時明宣宗寢宮內,吳太醫正坐在牀邊幫明宣宗診脈,張太后和徐秋澗等一干大臣正耐心的侯在裡面,明宣宗吐血暈厥,這畢竟是事關國本的事情,很多大臣都不禁想進來看看皇帝是否有恙?

許久,吳太醫才診斷完畢,唉聲嘆氣的搖了搖頭,一干人見狀不禁心裡一提,尤其是張太后,更是面色微微一白,焦急道:“吳太醫!皇上病情如何?”

吳太醫這纔對張太后拱手道:“回太后,皇上他……皇上他怒火攻心,損傷心脈,確實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

“損傷心脈?到底嚴不嚴重啊!你倒是說明白一些啊!”楊榮也不禁催促起來。

“怒火攻心一般倒不嚴重,但一旦心脈受損,就很麻煩啦!心乃人體器官之最,是供養身體的核心,心脈受損,雖暫時不會危及性命,但卻能留下病根,而且還是一種不能徹底醫治的病根!”

張太后一皺秀眉,“什麼病根?”

“一種不能輕易動怒的病根!皇上已經心脈受損,一旦再動怒,很有可能造成心脈破裂,到時就會有生命危險了!”吳太醫說到。

“這……”一干人都爲之一愣!這確實很危險,畢竟作爲皇帝,不動怒也難!

這時,臥房的房門突然被打開,只見一臉悽楚的孫皇后頓時從外面衝了進來,“皇上,臣妾來看你了,你快醒醒啊……”

一干大臣都爲之一陣側目,孫皇后此時的樣子哪裡還有一點皇后的樣子,倒像是個市井小婦人,張太后一見,頓時面色沉了下去;

“滾回去!誰讓你過來的……”張太后冷聲斥道。

孫皇后這才怔了怔的停住了腳步,趕緊跪在了張太后面前,哭訴道:“太后,剛纔吳太醫的話臣妾也聽到了,求求你,就讓我看看皇上吧……嗚嗚……”

“住嘴!皇上還好好的呢,你就哭哭啼啼,成何體統!”張太后冷言道。隨即頓了頓,又道:“說到底,把皇上害成這樣,都是你在背後搞得鬼!皇上要是有個什麼好歹,哀家必定饒不了你!”

“是是是!都是臣妾的錯,臣妾以後再也不敢了,求太后讓臣妾和皇上單獨待一會吧!”孫皇后忙點頭道。

張太后撇了孫皇后一眼,一陣猶豫後道: “你還是先回去吧!皇上現在需要靜養,等他好些了,你再來吧!”

“可臣妾都來了,要不臣妾就看一眼皇上,就一會……要不了多久的……”孫皇后不甘心道。

張太后聞言,不禁冷聲直接打斷了孫皇后,道:“夠了!你沒聽見哀家的話嗎?皇上需要靜養,你改天……”但話還未說完,便突然被一陣虛弱的聲音打斷了;

“母后!就讓皇后留下來陪陪朕吧!朕現在好多了……”原來在張太后和孫皇后說話間,明宣宗已經悠悠轉醒了,只是看上去有些虛弱。

衆人一見,都不由得面色一喜,張太后更是高興異常,趕忙大步走了上去,握了握明宣宗的手,激動道:“皇上!你終於醒了,你可把母后嚇壞了,若你要有個三長兩短,還叫母后怎麼活啊!那天都是母后不好,不該對你說出那麼嚴厲的話……”張太后說着,已經眼淚滿匡了,此時她不是什麼太后,只是一個心疼自己兒子的母親。

明宣宗微微扯動了一下嘴角,艱難的做了個微笑,虛弱道:“母后沒錯!都是朕太過意氣用事,若非當日母后阻攔,朕恐怕真就下令殺了徐愛卿和於愛卿等幾位忠良之臣了!朕感謝你都還來不及呢!”

“你知道就好,母后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你,爲了咱們大明朝!”張太后流淚笑到。

“皇上……皇上!臣妾在這裡……”孫皇后也趕緊激動的跪着爬到了明宣宗的牀上,一把握住了明宣宗的手。

明宣宗下意識也抓緊了孫皇后得手,笑道:“皇后不必爲朕擔心了,朕沒事了!”隨即又看向張太后道:“母后,你先和諸位大臣出去一下,朕想和皇后單獨說說話!”

“這……”張太后看了眼孫皇后,一陣猶豫,雖有些不同意,但又怕明宣宗動氣,只得點頭同意了,隨即領着徐秋澗等大臣出了臥房。

待一干人離開後,明宣宗這才微微動了動身體,想要爬起來,孫皇后一見,趕緊將明宣宗按在了牀上,急道:“皇上你身體虛弱,就好好躺在牀上吧!不要起來了……”

明宣宗這才點了點頭,一眨不眨的看着孫皇后,笑道:“皇后啊!這幾天朕昏迷間,經常能在夢中看到你,看來真是一天不見到你,就會想你!”

孫皇后聞言面色微微一紅,雖覺得羞澀,但心裡卻是甜滋滋的,“皇上盡會貧嘴!”說着微微別過了頭,小聲嘀咕道:“其實臣妾這幾天更思念皇上,雖僅三天,卻彷彿隔了三年之久,皇上對臣妾厚愛有加!臣妾心裡好是感動!”

明宣宗摸了摸孫皇后得手,道:“朕又何嘗不是呢!皇后對朕的擔心,朕能感覺到,要是你我能拋開一切,從此我不再是大明朝的皇帝,你也不是皇后,我們只是一對簡簡單單的平常夫妻,那該有多好!”明宣宗說着,面上不禁露出一絲神往的神情來。

“皇上是天命所歸!身負重任,臣妾今生有幸能成爲你的伴侶,實乃上輩子的福氣!”孫皇后輕輕將頭靠在了明宣宗的胸膛上。

明宣宗失望的搖了搖頭,嘆道:“什麼天命所歸,朕對自己的這個身份煩透了,還不如平常老百姓生活的自在!朕且問你,假如朕不是皇上,皇后你還會不會跟朕在一起?”

孫皇后一陣猶豫,隨即展顏一笑,道:“假如皇上你真不是皇上,那臣妾肯定也不會是皇后啦!您說呢?”

明宣宗笑着颳了一下孫皇后得瓊鼻,笑道:“朕就喜歡你這股聰明勁!但話說回來,朕確實當皇帝當煩了,每天要面對太多的抉擇了,朕都有些心力交瘁了,如此下去,朕怕是命不久矣……”

孫皇后聞言,趕緊用手抵在了明宣宗的嘴上,道:“皇上不可說胡話,皇上身體康健,一定能長命百歲的!”

明宣宗搖了搖頭,道:“朕的身體朕心裡清楚,剛纔吳太醫對母后說的話,朕也聽到了,此次說來,朕的確愧對皇后你啊!朕知道孫彤的死對皇后你打擊很大,但皇后你若站在朕的角度上看,又該怎麼辦?朕是一國之君,惜才愛才,治理國家,本就是分內之事,可你又是朕至親至愛的皇后啊!朕不想有愧於你!”

聽明宣宗說來,孫皇后陷入久久沉吟之中,最終目光閃過一絲冷意的道:“臣妾知道皇上的意思!皇上不必擔心,彤兒的死,以後就算是臣妾和徐秋澗等人的私人恩怨了!臣妾不會再逼皇上殺他們了!”

明宣宗聞言,不禁劇烈的咳嗽了起來,很快嘴角又流出一絲血跡,許久才艱難說道:“說到底,皇后還是在怪朕啊……”

孫皇后見狀,面色一白,趕緊取出手絹幫明宣宗擦乾了嘴角的血跡,急切道:“皇上你別動怒,臣妾真的沒怪你啊……”

“常言道,皇家無私事!皇后若真對徐秋澗等人心存舊怨,並司機報復!必將觸動羣臣和母后,到時,朕又何以處之?”明宣宗道。

“可難道彤兒的死就這麼算了嗎?臣妾到現在都還忘不了彤兒死時的情形!臣妾實在不甘心啊!”孫皇后任然面帶一絲厲色道。

明宣宗聞言,重重的嘆了口氣,揮了揮手,道:“好了,你走吧!朕該說的都已經說了,你若實在執念太深,朕也不強求你,到時你真因報復心切觸動朝臣和母后,只恐朕此生真將走到盡頭了!”

孫皇后一聽,面色幾經掙扎,但想到剛纔她也聽到吳太醫的話,皇上心脈受損,已經不能再動怒了,最終還是妥協了,“皇上不要說胡話,臣妾聽你的就是,你要你能平安,臣妾可以放下仇恨的!”

ps:糾正下!太后應該自稱哀家,已經改過來了!另外開平不叫開平府,應該是開平衛纔對!之前的就不改了,以後得都改開平衛!

第一百五十章 劫後餘生第一百七十章 賽哈智第三百二十一章 邊關之急(三十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二百九十一張 邊關之急(四)第九十七章 女鬼殺人第二百二十一章 委屈的樊忠第三百一十九章 邊關之急(三十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茶山雞第七十二章 夜訪同知府第六十五章 局勢扭轉第二百四十四章 塞哈智病危第二百零五章 巧遇楊榮第三百一十一章 邊關之急(二十四)第三百四十四章 選閒(三)第三百四十二章 選閒(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華嶽的身份(1)第二百九十一張 邊關之急(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覲見第三百零二章 邊關之急(十五)第二十章 竟有一個娘第二百九十五章 邊關之急(八)第四十二章 狂扁二世祖第二百七十九章 君怒(二)第七章 寶物認主第二十九章 疑犯排除法第一百四十五章 賠錢第二百三十八章 授劍第四十二章 狂扁二世祖第一百六十七章 判決第三百三十八章 喜怒無常第三十二章 你也不是兇手第五十五章 難民四起第二百六十章 心如明鏡的華嶽第一百六十四章 紅娘死因第一百二十九章 猜出來的秘密第二十三章 東廠第二百四十三章 徐恭第七十三章 撤職第四十章 詠梅詩第三百一十四章 邊關之急(二十七)第三百一十章 邊關之急(二十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說服第二百六十四章 黃雀在後(三)第八十一章 皇恩浩蕩第一百五十七章 再見張屠夫第二百二十一章 委屈的樊忠第二百三十四章 囂張的僉事第三百四十二章 選閒(一)第二百零七章 爭論第一百二十九章 猜出來的秘密第三百四十四章 選閒(三)第二百七十三章 救場(三)第二十七章 洞房第三百二十二章 邊關之急(三十五)第十一章 有女雯兒第二十七章 洞房第二十七章 洞房第十四章 有毒的西瓜第二十七章 洞房第一百零七章 懷虛公子第二十九章 疑犯排除法第三百一十七章 邊關之急(三十)第三百一十二章 邊關之急(二十五)第二百四十八章 被皇帝黑了第二百章 聰明的白如鳳第三百三十四章 論辯第二百八十七章 君怒(十)第三百三十章 倒黴的龐德第一百六十八章 拒絕白銀第一百七十二章 華嶽的身份(1)第三百三十七章 太監最合適第一章 醒來的意外第一百四十八章 血鴛鴦第一百三十七章 無良公公第一百五十六章 王老寶第一百六十章 紅牌樓對飲第二百三十八章 授劍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封第三百三十五章 兩全其美第三百四十二章 選閒(一)第六章 誰的寶貝第三百章 邊關之急(十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可疑的張屠夫第七十一章 拒絕交易第三百二十六章 另有隱情(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論辯第一百五十三章 第三樁命案第一百六十二章 又死人了第二百一十九章 推測第一百七十六章 三角戰術第七十五章 金鱗並非池中物第二百三十五章 覲見第一百九十六章 勸架第七十章 打聽第二百三十六章 請罪第二百八十四章 君怒(七)第十五章 美人恩難消第二十一章 說親第二百三十二章 叮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