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惴惴不安的海西女真

馬文升開罵,弘治皇帝“補刀”。局勢瞬間逆轉。

別看御前會議中有發言權、投票權的有十幾個人。但真正有影響力的就那麼幾位。

馬文升有句話確實說到一部分朝臣的心中,最近隨着弘治皇帝將御前會議的形勢固定下來,朝堂之中出現“懶政”的跡象。

皇帝都沒打算拼死拼活的幹,低下的大臣們當然是意思意思就得了。這和成化朝是一個樣。

而具體反應到朝政上,就是一幫大臣們喪失進取之心。

從弘治十六年的情況來看,說不上四海昇平,海晏河清,但真正的是有“中興”氣象啊!朝廷的賦稅在增加,在籍的戶數在增多,軍事上更是連連取得勝利。

任何一個執政大臣或者廟堂重臣,都不能說對目前的局面不滿意。

其實這也很正常,想想看,三賢相在內閣中待了多久?

從弘治八年謝遷入閣開始算起,至今差不多快十年啊。當時的首輔是徐溥,弘治皇帝的正牌子老師,劉健、謝遷都是他的拎包小弟。劉健是弘治十一年任首輔。

再想想看,朝中的大臣們有多少是老臣?自王恕致仕,馬文升年老體衰,升任吏部尚書,弘治朝能做事的大臣就一茬不如一茬。而弘治十四年回京的劉大夏,辦事的能力是有的。

但此公只有守成之心。完全沒有王恕、馬文升二人在弘治初年銳意做事,撥亂反正,一掃天下風氣的那種氣概。

馬文升這一罵,猶如當頭棒喝!

朝廷支持張昭意見的公文於四月初五抵達瀋陽。此時距離張昭將遼東總兵郭令停職過去四天。

按照常理張昭此時應該在開原和海西女真四部首領們“暢談未來”,但實際上呢?

四月初的開原,處處都是山花綻放。山林中鬱鬱蔥蔥。

開原參將方興一肚子的牢騷都憋回去,忙碌的安撫着抵達開原城的海西女真四部。

明朝時的開原,並非今開原城。而是遼海衛所在的地方。從長城中的關隘:鎮北關進來,沿大清河而走,就是開原城。

鎮北關外是海西女真的哈達部。

這些女真首領來拜見威震東北的張大帥,當然不是孤身上路。一方面是帶着子侄、護衛,一方面是帶着禮物前來。

匯聚到開原城中,四部加起來有將近三百人。

方參將在剛開始時這樣說的:“張大帥還未到,你們先安頓下來,不要着急。”

過兩天話風略微變了點,“咳咳,諸位稍安勿躁,在開原城中再等幾日。”

再到今日,他開門見山,“張大帥人在瀋陽,你們去瀋陽拜見吧。本將會派出五百騎兵沿途護送你們。勿要驚擾我大明百姓。否則後果你們知道。”

不怪方興蛋疼。實在是張大帥來的命令幾日一變,搞的他很被動。

張昭先令他安排、招待海西女真四部首領。他過兩天就到。

接着,張昭又令他安撫海西女真四部,不要驚惶。

最後,就是今日四月初五傍晚時最新的命令:令海西女真四部胡酋來瀋陽城中見我。

命令的變化是其一。其二,是他這幾天都承受着壓力。

這並非是說他怕海西女真。而是這幫人都給張大帥嚇的如同驚弓之鳥,見張大帥不露面,早就是人心惶惶。深怕被騙到開原,被張大帥下令屠戮。

這幫人每天都要來找他要說法,不勝其煩啊!

而今終於把他們送走。

夜色徐徐的降臨下來。

開原城中的驛館前人馬嘶鳴,海西女真四部打算連夜趕路,前往兩百里外的瀋陽城。

葉赫部的首領豐生額在門口牽着馬繮,和哈達部的首領多羅愁眉不展的閒聊着。

“張大帥這次怕是異常的惱怒,先留我們在開原敲打一番。再令我們去瀋陽拜見。”

“唉,豐生額首領,不管怎麼說肯讓我們去瀋陽總還是有說法的。不然真怕張大帥一怒之下發兵,滅掉你我兩部啊!”

“唉…”

豐生額的兒子博多衡奧把隊伍整理好,把妹妹安置好,這時剛好過來,聽到父親和多羅首領的談話,不解的道:“應該不會吧?咱們兩部可是最聽大明的話。”

說着話,博多衡奧還扭頭看一眼遠初的輝發和烏拉兩部。眼中帶着得意的神情。

要說圍剿福餘衛不利,烏拉部絕對是要負主要的責任。

豐生額無語,“這傻孩子。”

博多衡奧在滿語中是“有謀略”的意思。他兒子這情況完全是傻了。竟然相信沒有錯,大明就不打他們。因爲,葉赫部和哈達部距離大明最近啊!

而且,這麼多年要尋個錯處還不簡單?總能找得到的。

因爲張昭屯兵瀋陽城,而且各種物資源源不斷的運來,一副打大戰的樣子。這令豐生額極其的擔憂,甚至是驚懼。這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感受,哈達部同樣感同身受。

多羅沒有回答這個很愚蠢的問題,見隊伍整理的差不多,翻身上馬,打馬前行,繼續和豐生額交換着各自打聽來的消息,“聽說張大帥日後要將遼東都司遷到瀋陽城來。這樣一來,咱們的日子都不好過啊。”

“誰說不是呢?”豐生額再嘆一口氣。

在夜色中,海西女真四部約三百餘騎徐徐的離開開原城,往瀋陽城而去。

其實,他們都猜錯了。張昭沒來開原,並非是要敲打海西女真。他真沒那個閒心。

他本來就是把海西女真四部齊會開原當做工具人來用,目的是爲了調出遼東總兵郭令啊!

你們實在是想太多,沒有找準自己作爲工具人的定位。

朝廷的公文於四月六日抵達,而在這五天之中,遼東總兵郭令乖的像只小貓,因而張昭也懶得再隱藏,直接現身接了朝廷的公文,同時召集新軍營百戶以上,寧遠軍、廣寧軍、遼陽軍千戶以上的軍官,當衆宣佈命令。

“朝廷的旨意,免掉遼東總兵郭令的官職,保留其正二品的待遇,退出現役,到預備役中擔任軍官。將他調往大寧都司,在定西候蔣驥麾下任職。”

張昭將公文丟在他面前的條桌上,看一眼郭令,環視諸將,“諸位有沒有意見?”

第兩百三十八章 張昭的收穫第一百四十九章 進宮(上)第三百二十五章 定國公府出手第四十一章 微瀾起第五十四章 董家事第四百章 抵達古北口第三百三十七章 張昭的聖眷第一百二十七章 查無頭緒第九十四章 被御史彈劾第兩百九十二章 稅務使第七十一章 生員(十一)-反攻第六百八十七章 要流血的第兩百一十章 視死忽如歸第三百九十四章 還未通過第四百七十五章 中國數學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就是我的第三百五十一章 中二青年第十六章 青龍鎮之行(下)第六百四十六章 突然的刺殺第三百六十四章 韃靼之地第六百二十八章 燕濱大哭第兩百三十章 命運改變(諸位書友中秋節快樂)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個邀請、戰報第六百七十九章 大局已定?第一百二十四章 開個小號第七百三十四章 脫離劇本第五百五十六章 捋順第四百三十九章 心裡都被打崩潰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再打一棍子第四百一十九章 出塞第四百二十六章 合圍、追擊第九十五章 是誰?第七百二十三章 開平見聞第六百五十一章 刺殺的原因第六十九章 生員(九)-紅契第七百零八章 李夢陽讀報第四百七十七章 日常第五十六章 成長(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驚聞入寇第五百五十三章 渤海軍副將第四百二十三章 朵顏衛的對策第兩百一十章 視死忽如歸第一百四十二章 看他起高樓(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想走?第三百三十七章 張昭的聖眷第三十章 考前準備(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大軍縱橫第兩百四十三章 張昭的建議(下)第五百二十七章 虎爾哈部的抉擇第三百六十九章 平北虜策第四十八章 京西少年(二)-誰纔是傻逼?第七百零四章 一夜激盪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明不可辱第兩百一十六章 小王子的陽謀第六百三十章 誰算計誰第一百三十章 軍中夜議第七百三十四章 殺!殺!殺!第三百三十七章 張昭的聖眷第兩百四十七章 王家的工廠第三百八十九章 達成基本目標第一百八十一章 軍議第五百八十五章 陛見(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孟先生論史第十五章 青龍鎮之行(上)第六百三十五章 影響第一百六十四章 賞賜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取軍心(下)第六百四十一章 調動頻繁第五百三十章 滅窩集部第一百三十章 軍中夜議第五百六十二章 相逢(下)第四百零九章 張昭的調整(下)第九十六章 暗流涌動第八十八章 丫鬟、詭計第三百八十六章 劉尚書,拿出點擔當來。第五百二十章 張昭論將第兩百四十二章 張昭的建議(上)第五百二十一章 捷報第七十章 生員(十)-攻守之勢異也第六百七十二章 魏國公府第四百三十四章 孫賊,再來玩啊第三百八十章 回京的任務第六百二十章 衝突(中 )第八十一章 局破第四百九十七章 不歡而散第七百三十章 點燃第七百一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兩百二十章 與子同袍(中)第五百三十五章 將要結束第三百四十九章 破門而入第四百零五章 衛舉人來求情第四百一十九章 出塞第五百四十二章 書信,捲入其中第一百八十八章 進入戰區第一百三十八章 獎勵第八十三章 初見太子(下)第六百八十三章 抓捕、論鹽第六百四十七章 救治第六百零七章 出乎意料(下)第六百二十三章 見張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