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4 韋爵爺對大明的影響】

明武宗駕崩後,明孝宗之侄、興獻王之子朱厚熜入嗣大統,是爲世宗。

登基前後,因時任內閣首輔楊廷和、禮部尚書毛澄等權臣引宋濮安事強令世宗皇帝尊親生父母爲皇叔父母,導致大禮議之爭。

最終世宗掃滅宦官和權臣勢力,總攬朝綱。

1534年後,世宗即不視朝。

世宗信奉道教,信用方士,在宮中日夜祈禱。

先是將道士邵元節入京,封爲真人及禮部尚書。

邵死後又大寵方士陶仲文。

1542年十月,乾清宮發生壬寅宮變。

此事後,直至世宗駕崩前一晚,世宗遷離大內移居西內。

嘉靖一朝,國家外患不斷。

北方韃靼趁明朝衰弱而入據河套。

1550年,韃靼首領俺答進犯大同,宣大總兵仇鸞重金收買俺答,讓其轉向其他目標。

結果俺答轉而直攻北京,在北京城郊大肆搶掠後西去,明朝軍隊在追擊過程中戰敗,此爲庚戌之變。

東南沿海由日本浪人與中國海盜組成的倭寇與沿海居民合作走私,先並且後襲擾山東、浙江、福建與廣東等地區。

戚繼光與俞大猷平定浙閩粵等地的倭寇,爲隆慶開關奠定基礎。

另葡萄牙人於1557年移民澳門,但及至明亡,葡萄牙人及澳門始終爲廣東布政司香山縣管轄。

1566年,明世宗去世,裕王朱載坖即位,即明穆宗,年號隆慶,翌年爲隆慶元年。

明穆宗即位後啓用在藩邸的老師高拱、張居正。

隆慶初年,位處執政之首的世宗舊臣徐階策動朝官彈劾高拱,高拱辭官回鄉。

高拱亦不甘示弱,一年後策動朝官彈劾徐階。徐階也被迫正式退休。

朝廷的實際政務漸漸落到了張居正的手上。

隆慶末年,高拱回朝出任內閣首輔。

隆慶朝名臣名將薈萃,陸上與蒙古達成和議,史稱俺答封貢;海上開放民間貿易,史稱隆慶開關。

因爲這兩項措施,明朝又重現中興氣象,史稱隆慶新政。

1572年,明穆宗因中風突然駕崩,年僅九歲的皇太子朱翊鈞繼位,改元萬曆。

由於年幼由太后攝政,重臣高拱因與太后信任的宦官馮保對抗而被罷官,張居正則得到馮保的鼎力支持。

張居正輔政十年,推行改革,在內政方面,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機構中的冗官冗員,整頓郵傳和銓政。經濟上,清丈全國土地,抑制豪強地主,改革賦役制度,推行一條鞭法,減輕農民負擔。

軍事上,加強武備整頓,平定西南騷亂,重用抗倭名將戚繼光總督薊、昌、保三鎮練兵鎮守長城,使邊境安然。

張居正還啓用潘季馴治理黃河,變水患爲水利。

同時張居正嚴懲貪官污吏,裁汰冗員。

張居正整頓朝正,改革體制,史稱萬曆中興。

1577年秋,張居正父親去世,按常理他需要丁憂,但張居正以爲改革事業未竟,不願丁憂。

他的政敵藉此大做文章,史稱奪情之爭。

最後在明神宗和兩太后的力挺下張居正被奪情起復,使得其改革並未被中斷。

但是,這成爲了他的政敵之藉口。

同時張居正利用職權讓親子通過科舉進入翰林院。

張居正死後被反對改革的政敵清算。

張府家屬被囚禁於內,餓死十餘口,生前官爵也被剝奪。

張居正死後初期,明神宗尚能保持對朝政的興趣,在位期間有東林黨爭、國本之爭等重大事件,對外有朝鮮之役與薩爾滸之戰。

萬曆一朝同樣是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

並且是最大的一個轉折時期。

這回是徹底衰敗了。

國本之爭主要圍繞着皇長子朱常洛與福王朱常洵。

明神宗遲遲不立太子,令羣臣憂心如焚。

直到1601年,朱常洛才被封爲太子,朱常洵被封爲福王。

但是福王遲遲不離京就任藩王。直到梃擊案發生,輿論對鄭貴妃不利後,福王才離京就藩。

明神宗於國本之爭對大臣極度不滿,自1587年後,就開始連續不上朝作爲報復,僅處理一些重要事件。

自1588年後,早朝也經常看不到他,整日在深宮中不理政事。

東林黨源於顧憲成組辦的東林書院。

東林黨爭起因是內閣缺人,顧憲成極力主張頗有政績的淮揚巡撫李三才入閣,結果被反對李三才入閣的勢力抹黑漫罵,東林黨因此興起,朝中其它各黨便集中火力攻擊東林黨。

閹黨專權後,東林黨更受到嚴重打擊,直到崇禎年間東林黨才重新被重用。

由於明神宗不理朝政,缺官現象非常嚴重。

1602年,南北兩京共缺尚書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撫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

明神宗委頓於上,百官黨爭於下,明廷完全陷入空轉之中。

官僚隊伍中黨派林立,互相傾軋,如東林黨、宣黨、昆黨、齊黨、浙黨等名目衆多,但其所議議題卻不是如何改良朝政,只是人事佈局而已。

在東北,由於深受明神宗信任的遼東總兵李成樑後期腐化墮落,大肆謊報軍情,騙取軍功封賞,軍事打擊目標上偏袒努爾哈赤勢力,致使明末邊患嚴重,並最終導致清朝入主中國。

因此《明史》言:“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

在軍事方面,萬曆朝以萬曆三大徵最爲功勳卓著,三戰皆勝以鞏固明朝邊疆、守護朝鮮王朝,但也消耗了明朝國庫存銀。

1617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反明,兩年後在薩爾滸之戰中大敗明軍,明朝對後金從此轉爲戰略防禦。

1620年,明神宗駕崩。

其長子朱常洛登基,爲光宗,明光宗僅在位一個月,八月二十九日,又因服用李可灼的紅丸,九月一日五更時猝死。

明熹宗繼位,改元天啓。

明熹宗早期大量啓用東林黨人,加劇東林黨爭,明熹宗因此對朝政失去耐心,魏忠賢趁機干預政治,拉攏齊楚浙黨,號爲閹黨。

1622年,山東爆發徐鴻儒領導的白蓮教起義。

另外,各地民變、兵變、抗租鬥爭頻繁爆發。

1624年後,閹黨把握朝政,魏忠賢擅權跋扈,爪牙遍佈全國,並大肆打擊東林黨人,借“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爲由,唆使其黨羽僞造《東林黨點將錄》上報朝廷。

1625年明熹宗下詔,燒燬全國書院。

大量東林黨人入獄,甚至處死,天啓年間的朝政混亂導致內憂外患加劇。

這些事情當中,韋寶也出了一把力的。

不過韋寶隱藏的挺好,東林黨並沒有特別恨韋寶。

至少絕大多數東林黨是沒有恨韋寶的。

因爲韋寶的文字清查以及反腐,針對的是整個官僚集團,也包括閹黨,並不只是專門針對東林黨。

韋寶對大明的政治影響不算大,也不算小,卻只是隱藏在歷史洪流之中的,沒有超出歷史範疇。

基本上,原本的歷史怎麼樣,在韋寶的這一世,依然是怎麼樣,沒有什麼改變。

疆域也是這樣。

大明朝的疆域在韋寶的這一世,也沒有什麼改變。

明初在外蒙古邊境一帶設置四十餘個衛所爲邊防前線,包括東勝衛、斡難河衛、開平衛、大寧衛等皆爲明朝邊防重地,其走向大致爲陰山、大青山、西拉木倫河一線。

永樂以後,由於天氣轉寒,農耕不濟,致使邊境逐漸南移。明中期,隨着蒙古復振,邊境再次內遷,並修建長城以防禦蒙古,在長城沿線設九邊重鎮加強防禦,長城也成爲當時農耕區與遊牧區的界線。

朱元璋置遼東都司經營遼東,後朱棣招撫女真部落,於1411年設奴兒干都司,共轄130多個衛所。

1435年明宣宗撤回在奴兒干的流官駐軍,至萬曆年間衛所增加至384個。

晚明,後金崛起後逐漸進佔遼東。

東北鄰國高麗於元明之際大肆擴張領土,通過招諭、剿殺、驅趕女真部落,使本國疆域不斷向北推進,1393年朱元璋內遷鐵嶺衛,默許取代高麗的李氏朝鮮佔據鴨綠江以東、圖們江以南的地區。

明初於西北先後設有哈密、沙州、安定、阿端衛、曲先、赤斤蒙古、罕東左等衛,明朝西北疆界涵蓋今新疆。

1472年,哈密衛被吐魯番攻陷,後於1482年興復。

弘治年間三失三複,1528年後嘉峪關以西皆爲吐魯番所據。

1370年,吐蕃宣慰使何鎖南普等率吐蕃諸部歸降,後於青藏地區設烏思藏、朵甘衛指揮使司。

在完成藏區的統一後,明太祖要求藏民輸馬作賦、承擔徭役,或蒸造烏茶、輸納租米,強調“民之有庸,土之有賦,必不可少”。

1407年,明成祖派遣劉昭、何銘等人前往藏區設置驛站,1414年,又遣中官楊三寶往藏區招諭各土官恢復驛站,經多年努力終使往來西番的驛道安全暢通。

1382年,明軍平定雲南全境,除正式府州外另設有三宣六慰,永樂年間増設底兀刺、大古刺、底馬撒三個宣慰司,統治範圍包括今緬甸、老撾大部及泰國西北部抵達孟加拉灣,明朝中後期這些地區多放棄或爲周邊國家所並。

1406年,明軍進攻安南,最南邊達到日南州一帶。

次年明朝設置交趾布政使司,安南正式成爲明朝的一個行政區,下設府十五、州四十一、縣二百零八,共得三百一十二萬人民。

1427年明朝罷交趾布政使司,放棄安南。

安南再次脫離中國獨立,建立後黎朝。

1540年,莫登庸請降,明朝將安南國降爲安南都統使司。

1553年葡萄牙租借澳門,獲得停泊船隻權,1557年取得居留權,葡萄牙人要嚮明政府交付租金,明朝依然擁有澳門主權。

1624年荷蘭殖民者進入臺灣南部,築熱蘭遮城。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進入臺灣北部。1642年荷蘭趕走西班牙,佔領臺灣大部。

1661年,鄭成功進攻臺灣,次年驅逐荷蘭人,設承天府,轄天興、萬年二縣。

1376年改行省爲承宣布政使司,但習慣上仍稱“省”。

1370年於各省設置一都衛,1375年改爲都指揮使司。

1427年棄安南後,明朝在全國設置兩京十三布政使司,包括北直隸、陝西、山西、山東、河南爲北五省、南直隸、浙江、江西、湖廣、四川爲中五省、廣東、福建、廣西、貴州、雲南爲南五省。

共設置十六都司、五行都司、二留守司。

其中十三個是與布政使司同名的都司,其它三個是萬全都司、大寧都司和遼東都司。

五行都司是陝西,治甘州衛,今張掖、四川,治建昌衛、湖廣治鄖陽衛、福建治建寧府、山西治大同府。

兩留守司是洪武年間設置的中都留守司和嘉靖年間置於承天府的興都留守司。

此外,在****的青藏地區設有烏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在東北女真部落設奴兒干都司,下轄131衛,至萬曆年間增至384衛。

另有置於嘉峪關以西地區的西北八衛,以上均屬羈縻衛所,與內地的都司、行都司性質不同。

現在有一個蒙古的大部族完整的來投靠,這在大明王朝來說,已經是很多年沒有發生的事情了。

除了天啓皇帝朱由校和魏忠賢,其實不管是閹黨集團,還是東林黨集團,對韋寶都是很佩服的,能讓一個十多萬人的部族來投靠,這能極大的提升大明的威信。

甚至可以說韋寶將衛所制的威信都提高了。

否則,朝臣們,以及大明上下,已經開始懷疑大明制度是不是不行了。

衛所制是大明朝廷在全國各地軍事要地設立衛所駐軍,衛有軍隊五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戶所、百戶所、總旗及小旗等單位,各衛所都隸屬於五軍都督府,亦隸屬於兵部,有事從徵調發,無事則還歸衛所。

軍隊來源爲世襲的軍戶,由每戶派一人爲正丁至衛所當兵,軍人在衛所中輪流戊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給軍隊及將官等所需。

其目標在養兵而不耗國家財力,但宣宗以後漸無法維持,軍人生活水平及社會地位日漸低下,逃兵也逐漸增加,軍備因此逐漸廢馳。

【0920 彼得大帝和拿破崙大帝】【0983 王體乾的來意】【0469 天啓七年八月要還四千萬兩白銀給吳襄】【0041 渣渣何苦爲難渣渣】【0298 高能!院試開榜】【0284 暴發戶不好當】【0383 祖大壽請韋寶】【0858 地雷戰】【0578 韋總裁的人口置換】【1064 朱由校的攻略秘籍】【0975 魏忠賢把話說的很重】【1038 東北王】【1007 晉商】【0197 這個階段怎麼管理】【0781 朱由校的密辛】【0609 韋總裁爲投誠的兩班大臣們安排工作】【0325 韋家莊的工業初起步】【0616 具宏和申景搷逼迫韋總裁】【0254 如火如荼的建設】【0919 韋爵爺的發展目標】【0328 橡皮擦密封圈打火機】【0360 提審趙克虎】【0498 錦衣衛厲害】【0613 貞明公主的心意】【0171 三女暗定名分】【0409 金州整編】【0780 二十年五千萬兩】【0730 韋大人大勝許顯純】【0960 理直氣壯的韋爵爺】【0902 韋總裁一點不覺得苦】【0944 韋爵爺對大明的影響】【0953 開放口岸和統管整個大明水師】【0867 恩師哭了】【1014 朱由校的馭臣之道】【0892 學聰明瞭的努爾哈赤】【0058 範文寀和范文程】【0407 韋總裁抵達金州半島】【0807 衣錦還鄉】【0041 渣渣何苦爲難渣渣】【0634 李巖牛金星熊兆珪】【0960 理直氣壯的韋爵爺】【0219 很會腦補】【0827 忠君愛國的韋大人】【0005 地位產生的矛盾】【0247 四平八穩的融資】【0299 情緒複雜的吳雪霞】【0759 左國柱被重用】【0855 韋大人藉機說教】【1059 不聽勸的朱由檢】【0872 趙金鳳的娘】【0096 不管你到哪兒】【0955 臣子難爲】【0924 努爾哈赤親自追擊】【0167 大被同眠】【0215 土地爺們的壓力】【0695 教人嫉不叫人恨】【0895 閒得慌的吳三桂】【0542 韋總裁親自坐鎮遼陽城】【0411 改變歷史的大計劃】【0621 韋總裁的爹孃和老丈人們】【1004 韋寶見聰古倫】【0178 楊家吳家都到場】【0782 新媳婦新姑爺回門】【0153 王體乾】【0316 操作猛如虎】【0842 大海之上】【0811 巡洋艦】【1067 韋公爺的升官神話】【0751 韋寶讀奏本】【0382 吳三鳳的幫手來了】【0796 韋大人議事】【0943 由盛轉衰】【0189 隔絕四個裡】【0574 努爾哈赤要見韋寶】【0891 騎兵團第一戰】【0354 同窗聚會的目的】【0545 戰術大師皇太極】【0514 馬志生】【1049 兩種可能】【0316 操作猛如虎】【0793 韋總裁的鐵血決定】【0485 駱府做客和程宗猷】【0199 不罷休的里正和甲長們】【0199 不罷休的里正和甲長們】【0851 努爾哈赤很糾結】【0079 惹到大人物了】【0601 韋寶化解重臣的殺手鐗】【0423 好想聞一聞成功的味道】【0095 再硬的石頭也能踢碎】【0969 一幫大能】【0792 資源分配】【0080 求助芳姐兒】【0092 提個條件】【0552 孫承宗帶了一堆官員來】【0712 對刑部動手】【0902 韋總裁一點不覺得苦】【0689 胡大民】【0156 金面扇】【0059 戰果豐碩】【0581 不按套路出牌的韋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