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湖廣大擴軍

湖廣的擴軍任務完成得很快,在李過臨行前的一天,顧君恩已把湖廣闖軍新的番號名單,送到了襄陽城內的新帥府——新的帥府是改建了過去襄王府的一處花園,用作荊襄節度使陳藎的辦公場合,不過實際上李來亨也以前營制將軍和江淮經略使的名義在此帥府辦公。

闖軍實行右武制度,制將軍可以節制駐軍處的文官節度使,所以李來亨即便沒有湖廣節度使的官職,在權責上同樣可以節制荊襄節度使陳藎。

李來亨和陳藎合部辦公,顧君恩的行軍司馬本是湖廣節度使帥府幕職屬官,現在湖廣節度使已經不存在了,李來亨便將這些幕職屬官改歸於前營制將軍的名下。

這本是很不合理的一項舉動,但是陳藎對李來亨的湖廣新政深孚信重,李過對這個倍加信賴的義子更無懷疑之心,所以李來亨的做法雖然於理實在不合,卻也沒有在襄陽引起什麼波瀾。

“王臣兄,這是顧司馬呈上來的新軍編制。你現在是荊襄的節度使,理應過目一番,等你過目以後,我也會把湖廣兵力、物資的情況文書送到義父那裡一份。”

陳藎對李來亨素有好感,微笑道:“我在少虎帥面前豈敢稱兄?少虎帥的鄉政另出心裁,真讓我有別開生面之感,嘆爲學生罷了。”

李來亨哈哈一笑,趕緊叫顧君恩把新軍編制文書放到桌上。新的編制中,首先是消化了革左五營中投靠李來亨的三支部隊,劉希堯和藺養成皆被編入水師之中,資望、名位全都不好安排的賀錦,則被李來亨打發給了李過,叫他一起帶去中原。

賀錦在隨州之戰中表現不好,自知於湖廣發展前途已經不大,他與李自成本來又有舊交情,自然也樂於前往開封。

闖軍水師,現在共有一萬一千人的兵力,這佔據了湖廣現有兵力的約六分之一,剩下的五萬部隊,則被李來亨分爲地方衛軍和野戰軍兩部分。

地方衛軍由節度使管轄,共有兵力約二萬人,以訓練程度較低的新兵部隊爲主,其將官也略低於野戰部隊同等將官半級:

襄陽衛有兵七千人,分爲襄陽城防標、揚武州城防標等幾支部隊,由襄陽尹牛銓和襄陽衛果毅將軍葉雲林①共同節制,麾下各州縣城防各有一隊至一旅不等,由本標威武將軍和地方牧令共同節制;其餘則部署在府城和境內重要關隘,由威武將軍單獨管轄。

其他各地也大體如此,荊州設有荊州衛,有兵六千人。荊州衛雖然設在荊州,但按照李來亨的部署,只等闖軍佔據武昌和嶽州,荊州衛就會調去武昌駐守,所以荊州衛果毅將軍便由高一功的部下路應標出任。

德黃則設有德安衛,兵力有八千之衆,負責防守德安、黃州,乃至漢陽、漢口等處,地位最爲緊要,李來亨便令爲人最爲沉着堅毅的苗裡琛出任德安衛果毅將軍。

除了以上二萬餘人的地方衛軍外,另有三萬人的野戰部隊,計有步兵標六個共一萬八千人,騎兵標四個共八千人,炮兵標二個共四千人——當然還有一支雷打不動的親軍標。

因爲野戰部隊的兵力劇增,所以李來亨又在原先高一功、谷可成這兩個左右果毅將軍的基礎上,改設爲前、後、左、右四個果毅將軍:

高一功已經轉任武嶽節度使,不再擔任果毅。四名野戰軍果毅將軍便由郭君鎮、谷可成、郝搖旗、張皮綆出任。

爲了填補大擴軍以後新增出來的大量將官空缺,李來亨又將許多在隨營學堂完成速成培訓的陝北老兄弟、米脂鄉人以及湖廣本地的投效軍官,提拔到了威武將軍、都尉和掌旅的位置上。

這其中被火速拔擢到威武將軍銜上的李復榮、高凌雲、賀宏器、劉文炳②,大多都和李來亨關係特別親密。

李來亨估計解決據守鄖陽的鄖陽撫治高鬥樞和叛徒“花關索”王光恩以後,再從張獻忠手裡取回武昌和嶽州,湖廣的守軍大約還可以增加一萬人左右。

這樣地方守軍兵力已很充裕,他作爲江淮經略使東征,帶走兩萬野戰部隊應當不成問題。

李來亨現在雖然一再拖延,但他本身對東征還是十分上心。畢竟李自成也不可能永遠坐視他躲在襄陽發展實力,更何況若能順利兼併袁時中的小袁營,那麼李來亨還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繼續提升實力。

不過最最關鍵的還是鬆錦大戰以後,清軍勢必趁着關寧軍的無力,再度入關劫掠,南下肆虐淮徐一帶。李來亨預感這次他作爲江淮經略使東征,很可能不僅僅要對付袁時中,也不僅僅要對付徐州剿總,還有極大的可能性,會需要對付這股毀邊牆南下淮徐的滿洲軍隊。

他心裡很是打了一陣退堂鼓,可是清軍戰力究竟如何,李來亨也很感到自己必須去親身體會和感受一下。

湖廣闖軍雖然已經以勢如破竹的態勢徹底消滅了左良玉軍事集團,可是後世的李自成同樣打左良玉甚至孫傳庭都很容易,可碰上清軍,照樣吃了極大的虧。

東虜兵強馬壯,火炮部隊的實力更在李來亨之上。李來亨在隨州雖然已經可以鑄造能夠發射五六斤重鉛彈的中型紅夷炮了,可是相比較之下,清軍的紅夷大炮可是能夠發射十斤甚至十二斤以上的炮彈,堪稱超重型火炮。

所以無論如何,李來亨都決定自己必須親自出馬一趟。這回清軍破口入關劫掠,兵力規模應當不大,至多數萬人,打到淮徐的兵力可能更少,他帶着兩萬人去和清軍進行一些小規模的作戰,瞭解一下清軍的實力和戰法,應當不成什麼問題。

“呼……好直做得很好。”李來亨想得很多,說得就比較少了,“王臣兄,你看可否?”

陳藎只是簡單看過兩眼,便連連點頭,表示認可。雖然牛金星讓李自成派遣大將南下湖廣,是爲了拆分和制衡李來亨的勢力,可是李自成選擇的李過、陳藎二人,都同李來亨有很大的淵源。李過不用說了,堪稱是闖軍裡最心疼李來亨的人之一;而陳藎也因爲德安尹陳可新的這層關係,於李來亨書信往來頻繁,兩人也算朋友。

陳藎很快就把兵力編制的文書合上,對李來亨說道:“補帥即將北上,楚事皆委於大帥。但鄖陽、武昌、嶽州平定以後,大帥又將東征,到時候湖廣由何人統領全局?”

李來亨聽了陳藎的話,暗自點頭,感到陳藎的想法確實多落在公心上。牛金星勸說李自成把湖廣拆分成三鎮,雖然制衡了李來亨的力量,可也使得湖廣形成了政出多頭、軍令不一的局面。

李過和李來亨在時還好,可以用制將軍名義節制三個節度使。可是現在他們北上的北上,東征的東征,到時候陳藎、白旺、高一功三人之間如何相處配合呢?

萬一有事,全局可都會受到影響!

李來亨細細考慮以後,看了顧君恩一眼。顧君恩顯然很希望能夠在李來亨東征以後,用行軍司馬的名義留在湖廣統領全局軍事。

但是李來亨對顧君恩的性格和可靠程度都有所懷疑,便回答說:“我東征時會留郭君鎮在襄陽或武昌,他通曉兵事,軍事大局就交他掌握。政事方面,白旺在德黃節度使以外,尚且兼任都營田使,營田司體系是湖廣政事的關鍵所在,王臣和一功若能多聽聽白旺的要求,湖廣自能安定。”

陳藎明白李來亨的這種安排既有穩定湖廣形勢的用意,也有維持他個人勢力和影響力的考慮在。只是陳藎和李來亨關係較好,他又素來欽佩李來亨在楚地的新政,所以李來亨讓他聽命於白旺,雖然有違背李自成安排之處,但陳藎也沒有表示反對之意。

兩人談妥將來湖廣政事的佈局以後,便一起離開帥府,前往李過的臨時行轅,準備送別補帥。不過大概用不了多久,大家還要在襄陽再送別李來亨一次。

畢竟鄖陽雖然易守難攻,可是高鬥樞和王光恩手中的籌碼並不多,李來亨估計鄖兵就算臨時抓丁擴充,也至多近萬部衆,是很難抵擋住闖軍水陸夾擊的。

至於武昌和嶽州,甚至不需要李來亨動手,張獻忠自己就已經有了撤離之意。

據紅隊探報:中元節後,張獻忠只在武昌留下一千多人的兵力,自帶西營主力南下咸寧、蒲圻,匯合了賀一龍和馬守應後,向湖南嶽州進發。

偏沅巡撫李乾德同總兵孔希貴領兵二萬守城陵磯,但不敵西營的攻勢,不久又退到嶽州,打算憑城抗拒。

只是據嚴薪的估計,沅兵盡是新募之兵,絕非西營的對手,估計嶽州被張獻忠拿下也不用太長時間。而紅隊觀測武昌的情況,張獻忠幾乎不留兵守城,反而將重要的大將、文臣、謀士還有輜重財寶全部帶去嶽州附近,估計還是不願和闖軍距離太近,有意從嶽州進入湖南發展。

=====

①葉雲林,河南郟縣人,明諸生。崇禎十五年二月,李自成、羅汝才攻克郟縣,作爲明朝秀才的葉雲林投入闖軍。十六年三月,李自成在襄陽建立政權後,以八等軍銜分任各級將領,葉雲林雖然是文人出身,卻被任爲都尉,並奉命防守荊門。

在本故事中,葉雲林則屬於牛金星的嫡系,隨同牛銓一同南下,同樣以文人身份出任襄陽衛果毅將軍。

②李復榮,陝西人,早期活動經歷不祥,李自成死後他跟隨李過和南明達成聯合抗清的協議,被授予總兵之職,後成爲夔東十三家創始人之一,永曆時受封渭源侯,十三家兵敗前病逝。

高凌雲,爲夔東十三家時期李來亨麾下後軍右都督鑲懷將軍,或爲高一功親屬,戰死於茅麓山之戰。

賀宏器,潼關大戰後陝西失守,賀宏器留在西北一帶繼續抗清,他說服投降了清軍的表弟開城奪取了寧州,“不殺人,不令兵入民家”,軍紀甚佳。後與王老虎等義軍聯合,數度擊敗後來平定三藩的清朝名將張勇,後因寡不敵衆戰死犧牲。

劉文炳,事蹟與賀宏器相同,郭君鎮、賀宏器先後犧牲後,劉文炳從“鳥道崎嶇”的山區“攀山赴嶺”突圍,後因妻小被俘爲清軍所殺。

第二十一章 會師商州(上)第六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謀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一百二十一章 飛雲橋南岸第二十二章 牛金星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門之戰以後第七章 鳥銃隊第一百四十三章 登萊第二十六章 洛陽春光好(三)第三十六章 羣鴉嘶鳴於深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徐州總動員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六十三章 情報流纔是戰場的本質第二十九章 官軍崩潰第五十九章 不見洛陽花(二)第六十九章 劉芳亮暢快出城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營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八十九章 不滅此胡,何復爲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後的明軍第七十七章 左良玉在村中第三章 闖營一小卒(上)第九十六章 掃清胡塵第八十三章 大梁精兵甲天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掉李來亨啊第九十八章 聯軍末路(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一百八十四章 愛新覺羅殺無赦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四十五章 李來亨的新編制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六十四章 徐徐爲陣,夏風亂舞第一百二十八章 晉王李來亨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二十二章 會師商州(下)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十章 李寨主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伯,好做好做第十二章 闖營的勝利第七十章 牛李黨爭第一百七十四章 絕境白狐第四十一章 不可期門受戰第一章 幼辭在開封第三十九章 爆頭騎士鰲拜第九十六章 聯軍末路(一)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三章 滿洲入寇(下)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三十二章 洛陽春光好(九)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三十三章 容齋隨筆只有六筆第七十二章 鹿角線第十一章 兗州軍民第二章 竹溪一民夫(下)第九十七章 聯軍末路(二)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四十二章 真韃首級的京觀(二)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豬嶺第十三章 老營改革(上)第三十五章 元戎與花頭第七十八章 復其仇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一百六十八章 三堵牆,三堵牆!第九十七章 聊城大捷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四十五章 公子獻頭第五章 公審殺人第二十一章 狸奴新生活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九十五章 前營的黑色大纛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二十八章 洛陽春光好(五)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時泰的光榮第十五章 春秋大義第十八章 強攻屏風寨(四)【求收藏和推薦!】第六十三章 帝國特惠制第七十一章 大雪滿弓刀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九十九章 聯軍末路(四)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一百零一章 崩潰的吳三桂第三章 經略隨州第十五章 強攻屏風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