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李來亨以手握日

四日以後。

開封兵變的餘波已經徹底平息,那許許多多的浪潮,都很快被李來亨所抹平,牛金星成爲了這場亂局中最大的一個死者,但他的兒子牛銓依舊作爲開封府府尹,強忍悲痛,履行着自己的職責。

由晉王領銜,大順諸將羣臣一致勸進李過正式稱帝。李過在象徵性地三勸三讓以後,也終於答應了羣臣勸進的要求,決定在今日舉行登極典禮。

由於前線尚在激戰,典禮儀式的規程,便一切從簡。大典的流程還是由禮政府尚書鞏焴制訂,但具體實施和操持,李來亨則建議由劉體純來辦理,畢竟讓劉體純來做,肯定更能節省費用。

諸將羣臣都聚集在了周王府改建而來的皇宮宮門之外,宮門廣場上還有着多日前那場縱火留下的黑色焦痕,一名夜不收匆匆馳入人羣間,下馬疾報。

李來亨不動聲色地打開了標明緊急軍情的文書信件,他看罷以後,纔將信件交給了方以仁、顧君恩、郭君鎮等人傳閱。

方以仁看完以後說:“太原已經解圍,這把利劍將讓東虜和北傀如芒在背。”

郭君鎮冷哼道:“殿下本不該如此善待張雙喜的。”

李來亨淡淡地說:“他始終是大順的義侯張鼐,雄麗,不要喚他張雙喜。張鼐是大順功臣元勳,你理應尊重他的。”

郭君鎮不置可否:“晉王過於寬厚,此非用事之道。”

“孤自有主張,雄麗不必多言了。”

李來亨輕輕一句話,但日漸深重的威嚴已經讓羣臣們感到極大壓力。除了方以仁以外,即便是稱得上晉王腹心和股肱之臣的郭君鎮、顧君恩,也不免趕到背上流下了漢水。

顧君恩照着軍情文書上的文字念道:

“職偕義侯,實領老本兵兵額一萬一千八百員解太原之圍。軍至懸甕山下,東虜固山額真葉臣、布顏岱伏兵山隘兩翼,夾射我兵,布顏岱領騎兵千餘至我兵側後,先於山腰挑戰,我兵屹立不動,皆以鳥銃大炮還擊,虜兵動搖,遂奮騎橫擊我陣。

當是時,虜騎蹂陣甚烈,直入軍纛之下。義侯於萬軍中,望見虜固山額真布顏岱於旗下,同旗鼓邵時昌皆馳騁而進,貫陣破軍,陣斬虜酋,所獲首級不可計數。

虜兵大沮,葉臣引兵先走,餘兵皆潰,義侯並旗鼓邵時昌領兵追進,至蒙山過橋時中伏,邵時昌爲紅夷炮打死,義侯落入陷馬坑後,爲虜刺殺。

職聞訊後揮兵急進,奪回二屍,至陽曲再破虜酋葉臣部,遂解太原之圍,得入晉陽。”

李來亨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他帶着一點哭腔說:

“雙喜以百騎破陣,陣斬八旗名酋,解圍太原,他已得首功。即便不幸中伏戰死,依舊有功於大順社稷,足可以將功補過,追免前罪了。”

方以仁、郭君鎮等人聞言皆默然不語,他們都知道張鼐的戰死,是義侯和晉王殿下最後的一項交易。

也好,讓張鼐這樣體面的死去,晉王也就不用再大動干戈地去消除兵變造成的不良影響,可以最大程度地維護大順內部團結了。

田見秀、吳汝義到武昌出家,牛金星自殺後宣稱其是病死,張鼐則戴罪立功,戰死在了救援太原的路上。

這幾個人被妥善處置以後,其餘人等,也就沒有再額外處理的必要了。

李來亨抹去了自己眼角的一滴淚水,送了一口氣說:“樂山、好直、雄麗,這之後,是該讓大順團結一心、衆志成城地抗擊東虜了。”

在人們的沉默聲中,由劉體純操辦的簡易版登極大典,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着。李過拖着病軀,一點一點地完成了他該做的所有事情。

羣臣一致商議,雖然李過已經正式即帝位,並且改元爲光中,但是今年依舊是永昌元年。要到過完新年以後,到正月的時候,再正式改用新的關中年號。

此外,因爲李過病情嚴重,難以視事,在稱帝典禮上,羣臣便一致籲請皇上早定國本,確認儲君之位,以免再造成大順的內部動盪。

李過看着宮室臺陛下的劉芳亮和袁宗第,看到他們也都跪在那裡,籲請自己頂下國本,他終於忍不住笑了起來。

“朕子晉王來亨孝而克忠,義而能勇推身鞠弭,衆應如歸,呼吸之間,東虜、北傀殄滅。一人元良,萬邦以定。爲副君者,非此而誰?

詔立晉王爲皇太子,繼統萬機,大赦天下。

惟天生丞人,牧以元后;維皇立國,副以儲君。將以保綏家邦,安固後嗣者也。朕纂承洪業,欽奉寶圖,夜分不寢,日昃忘倦。茫茫四海,懼一人之未周;蒸蒸萬姓,恐一物之失所。雖卿士竭誠,守宰宣化,緬懷庶域,仍未小康。是以求下人之變風,遵先朝之故事。

皇太子來亨仁孝因心,溫恭成德,深達禮體,能辨皇猷,宜令監國,俾爾爲政。其二品以下除授及徒罪已下,太子自決之。

朕病體抱恙,將高居無爲,自來年後,軍國政刑一事已上,並取太子監國處分。”

雖然福王府和周王府中皆有宦官,但李自成和李過皆不喜宦官之政,所以早就將明朝藩王們蓄養的太監放還民間,此時內官皆由女官充之。

幾名女官爲李來亨換上太子袞冕服飾以後,李來亨即向羣臣淡笑道:“羣臣呼孤晉王、太子、監國皆可,呼殿下爲最宜之。”

諸將羣臣皆向李來亨叩首,方以仁帶頭高呼道:

“光中建元,法度恢閎,波瀾壯闊,建國規模一新,海隅山陬,臣等皆喁喁仰望!”

李來亨至此,終於以皇太子監國、平章軍國重事、諸道行軍大總統的名義,完全掌握了大順政權內部的一切權力,實現了他徹底“定於一尊”的目標。

至此,起碼在大順內部,李來亨將能夠如臂使指,將他希圖達到的新法和制度推廣到大順政權的全部管轄區中。

他將以絕大的魄力,把湖廣一切漸趨成熟的法度,複製到河南、漢中、隴西、山西、大名和山東,將大順領土化爲一臺完全動員起來的古典軍國機器,以達成李來亨驅逐東虜、恢復中國的全部偉業目標。

李來亨以手握日,陽光如此刺眼,除了多爾袞以外,再沒有人能夠阻擋他前進的步伐了。

最後一戰,這將是大順開國洪業的最後一戰了。

李來亨望向黃河——

千里黃河水滔滔,萬里長城何在,江山秀麗,疊彩峰嶺,我國家哪像染病?

第五十四章 崇禎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後一戰(九)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七十一章 多爾袞的行蹤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四)第十五章 身後第二十三章 授節鉞於晉王第一百零九章 曹帥亂彈琴第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俠化的一章插曲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三十一章 鈕鈷祿·陳泰不夠勇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來亨在哪裡第三十八章 楊嗣昌的終局(二)第八十二章 狗韃子不過如此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六十九章 大明的姜維第八章 世祖回鄉第十七章 無派第一百零七章 闖軍一諸侯(上)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三十五章 襄陽陷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無處不青山第八十六章 爲什麼跟着大順走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五十二章 搜殺第六十一章 行軍司馬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來亨衝向微山湖第十一章 制式銀幣第九十五章 闖曹軍議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五十三章 顧君恩第九十一章 高謙日記第三十一章 南都內戰第三十七章 闖軍萬勝第一百三十三章 李來亨:多難興邦吧第一百三十二章 當立蓋世功名第四十八章 中夜決堤使南灌第四章 於大忠第十三章 清軍俘虜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視的李來亨,無誤第四十四章 五營軍制第七十五章 洗甲北舞渡(五)第一百一十五章 不爲張睢陽,便爲顏常山第九十章 方從哲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煥第十六章 強攻屏風寨(二)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七十七章 撲夷陵(三)第二十二章 西寧公第四十三章 姜大將軍第一百零五章 張國武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爲誓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六十七章 葉爾羌第一百四十七章 九朝神都空惆悵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華第三十章 三楚虎賁,北上第四十四章 義送袁時中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十章 軍官匱乏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山西大局糜爛第九十二章 宋和記第四十一章 楊嗣昌的終局(五)【第三更】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二十六章 血戰無名山(上)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一百四十四章 燙手山芋邢夫人第一百章 中心開花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騎兵第八十章 動地翻天第七十五章 高達天下無敵啊第一百二十章 阿濟格東路軍第十八章 建號封爵第七十五章 血仇第五十八章 刀馬旦(上)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第五十二章 謝明弦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斬立決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七十二章 花關索(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一百四十二章 傳庭死,大明中興矣第四十章 孫可望第二章 顧炎武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棟第九十五章 馬紹愉使團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華的大家庭第二十八章 血戰無名山(下)第四十七章 李來亨的秘策(四)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