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淪落至此

當初的復隆皇帝,出於“爲天下計”的考慮,並沒有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幼子,而是傳給了永王,這當然是爲了社稷江山的考量,同時也足見兄弟情深。

兄之情以至於此,弟之義不逞多讓,這大明朝的皇位終究要回到復隆皇帝一系當中,而且早就有了準確的期限。而皇帝又用不娶妻不生子作爲保證,進一步鞏固了這個承諾。

這個承諾,重若千鈞。

自古以來,爲了爭奪皇位,曾經發生過多少宮廷濺血的慘劇?多少父子反目多少兄弟相殘,到了這個時候,卻出現了揖讓的形式,而且是反覆揖讓,真可謂是高風亮節大公無私。

但是,事實上卻並非那麼美好。

復隆皇帝放棄父死子繼的皇位傳承,採用了兄終弟及的方式,那是出於穩定天下的考慮,純粹就是爲了朱氏王朝的現實利益,避免了南北內戰的出現。而永王堅持要把皇位歸還,則是因爲他更加清醒,知道皇帝這個東西,其實已不在一種必要了。

在可以看到的未來,有極大的概率會出現沒有皇帝的情形,就算皇帝依舊存在,也不過是一種象徵而已。在他接受的教育當中,未來的皇帝僅僅只是一個擺設,已經和權利二字沒有多大關係了,甚至不值得再去爭搶。

皇位是虛的,權利會發生轉移,這種跡象已經開始顯露出來,又何必去爭搶一個空虛的頭銜呢?

但卻把翁皇后感動的一塌糊塗,立刻起身離座鄭重而拜:“本宮……我代長生拜過萬歲,代先皇拜過萬歲,先皇識人之明以至於此,所託之效讓我等生人拜服……”

不娶妻不生子,絕對是一個巨大的自我犧牲,就是爲了向翁皇后和她身後的是做出一種保證,而這個保證確確實實值得信服。雖然自三代以後,從有了皇帝的那一刻開始,所謂的“禪讓”就已經成爲上古傳說,大家都是爲了皇位而進行血腥廝殺慘烈爭奪,但是到了這個時候,似乎出現了“復古”的跡象,而皇帝所做的保證又確實值得信賴。翁皇后一謝再謝,先是說先皇識人之明,又說託付之效,其實就是在敲死釘腳磚而已,讓皇帝沒有任何反悔的餘地罷了。

看着感激涕零的翁皇后,聽着那些耳熟能詳的話語,一瞬間長平公主竟然有些恍惚了。

因爲翁皇后說的這些話,恰恰就是她曾經不止一次對李吳山反覆提起過的話語。

當初崇禎皇帝曾經慧眼識人,也曾給過李吳山託孤託國之重,但是都了後來李吳山卻勢力大漲,雖然最終光復了大明朝,卻成爲皇權的最大威脅。當時的長平公主最擔心的事情就是李吳山會造反,擔心他會帶着大旗軍殺到江南,來一次改朝換代顛覆了大明的江山。

當時的朝廷根本就擋不住李吳山做任何事情,只要李吳山惦記上了金鑾殿上的龍椅,只要他想過一過做皇帝癮,那就真的無可阻擋了。

那個時候的朝廷不具備和李吳山一較高下的能力,反而處處需要李吳山的保護,當時的長平公主連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說出翁皇后剛剛說出的這些個溢美之詞,對李吳山進行大肆讚揚,就是希望他能夠遵守前言不造反。

時過境遷,李吳山卻沒有造反,看着眼前的翁皇后,長平公主馬上就想到了當年的自己。

那個時候的自己和現在的翁皇后沒有任何本質的分別,既沒有足夠的實力,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影響力,卻又想保住最寶貴的東西。唯一的區別就是長平公主是爲了自己的兄弟,而翁皇后是爲了自己的兒子,僅此而已。

看看現在的皇帝,再想想當年的李吳山,長平公主已經徹底明白了。

能不能保住皇位的關鍵,不在乎這些溢美之詞,而是在於對方究竟想要做什麼。

連永王都對皇位缺乏足夠的興趣,已經明確保證到了合適的時候會把皇位交出去。作爲永王的老師,當時的李吳山是一種什麼樣的心境也就可想而知了。

要說忠勇公是大明朝的血忠之臣,確實實至名歸。扶保太子定鼎江南,光復故都恢復大明,要是這樣的功勞都不算是忠臣的話,那天底下就真的沒有忠臣了。但長平公主卻很情形的知道,李吳山不是嶽武穆文天祥那樣的忠臣,雖然他確實不會造反稱帝不會自立爲王,但他卻嚴重確實對朝廷對皇帝的唯命是從。

從本質上來看,李吳山就是一個權臣,一個徹頭徹尾的權臣,但現在的朝廷卻是因他而立,現在的大明朝卻是因他而興。

李吳山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或許只有現在的皇帝最清楚。

長平公主已經不關心這個問題了,就好像她不關心將來的大明天子到底是自己的兄弟還是自己的侄子一樣。

當長平公主回過神兒來的時候,翁皇后卻是說起另外一件事情:給長生找老師的問題。

過了年之後,長生就已經三歲了,按照傳統,皇子四歲就應該入學,七歲就應該“出閣聽經”。不論年幼的孩子到底是不是真的具備了那樣的學習能力,至少要做一個樣子出來,至少應該有所準備。

所以,過了年之後就應該正式爲朱長生找老師了。

這是先皇唯一的血脈,又因爲早就有了繼位的具體日期,復隆皇帝的兒子朱長生就是事實上的國之儲君,他的老師就是太子師,以後就是帝師。

給太子找老師,那是一件非常要緊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太子師不可能僅僅只有一個人,而是一個班底,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東宮學官。

復隆一朝的開創,其實就是建立在東宮學官的基礎上,不管是程園畢還是王宣同,當然也包括路恭行和李吳山,都是崇禎皇帝親自爲復隆皇帝選的老師。事實證明,這些人對於復隆王朝的建立,對於大明國祚的延續發揮出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皇嫂所言極是,確實應該給侄兒找個老師了,這事我已有了計較。”皇帝說道:“我想好了兩個人選,給皇嫂參詳一下。皇嫂以爲忠勇公如何?”

忠勇公李吳山?

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前,翁皇后已經有了腹稿,早就確定了幾個老師的人選,但卻從來都沒有想過李吳山這個人。

皇帝這麼一說,她立刻就明白過來。

讓李吳山給兒子當老師,至少是老師之一,絕地是再合適不過了。不僅名正言順而且合情合理,最要緊是對眼下的政治局面有着非常大的影響。

李吳山是復隆皇帝的老師,當時的身份是稍微低下一些的“侍講教授”,而現在的皇帝恰恰又是從“吳山軍校”裡邊出來的,絕對可以算是李吳山的嫡傳弟子,就憑這份資歷,給朱長生當老師絕對是夠資格了。

三代帝師的身份啊,何等清高何等尊貴,而且這麼做的話,對於未來的局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然,現在的李吳山不可能再如以前那樣親自講課親自教學,但僅僅只是掛一個名號也可以呀。

“忠勇公爲師,那自然是極好的,萬歲說的另外一個人選是誰?”

“路恭行!”

路恭行也曾做過復隆皇帝的老師,同樣是職位比較低的“侍講教授”,並且和李吳山的私交甚厚,曾是大旗軍前期的監軍,和大旗軍方方面面的關係那就不用說了。更要緊的是此人人品清貴,德行和操守都沒得說。現在僅僅只是一個修撰史書的閒職,若是能夠啓用的話,同樣值得考慮。

李吳山和路恭行已經進入備選,翁皇后又主動提出了一個人選:蘇州的顧炎武。

顧炎武此人曾經是鎮江爲官,名聲是極好的,才情學問都是上品,但卻譭譽參半,缺點有優點集中在一個共同點上:博學。

這個顧炎武確實博學,經史子集諸子百家都有涉獵,國家儀典,各處典故,天文地理,兵家農事,甚至是音律丹青都有所建樹。是當時難得一見的大家,卻很難說是經世大儒。

這種人,說的好聽一點叫做“博文多知”,說的難聽一點那就是“雜而不純”。尤其是在江南士林當中,欣賞他的人不在少數,看不起他的同樣很多。

尤其是作爲江南文壇領袖的錢謙益,對顧炎武的評價並不怎麼高,甚至拒絕承認他是“儒生”——關於這一點倒不算是錢謙益的刻意貶低,因爲顧炎武其人學的東西太雜了。

除了正統的入學之外,他還學了法家、墨家的思想,以及其他的雜學,說他“雜而不純”倒也貼切。

但是,恰恰的因爲這種“雜而不純”,反而得到了黃得功的欣賞。當然,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因爲顧炎武和江南學社經常頂牛——顧炎武本人和江南學社的關係非常非常的不好。

衆所周知,江南學社就是李吳山的嘴巴,那些所謂的文人其實就是爲李吳山張目,是李吳山的吹鼓手。正是因爲這個原因,黃得功認爲不應該從江南士林中給孩子找老師,所以才推薦了這個顧炎武……

在這個事情,皇帝完全就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竟然這個顧炎武素有大名,又得皇嫂推薦,不妨一試,找個機會試試他的學問也好。哦,對了,還有個事情需要對皇嫂提起……”

“自皇兄崩殂之後,天下服喪而禁娛業,升斗民之生計受到極大影響,想必先皇在天之靈亦不想如此。我希望這事可以稍事緩解……”

皇帝死了之後,三年之內不許娛樂,這已是歷朝歷代的慣例了。雖然這個慣例在事實上很難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通常也不會堅持三年那麼久,但一年卻是必須的。

皇帝剛剛死去不久,你們這些個升斗民就開始歌舞昇平聲色犬馬起來,還有沒有一點點孝心了?心裡還有沒有一點應有的悲傷?

三年之內,民間不許婚嫁不許辦喜事,更不許唱戲聽書之類的娛樂活動。雖然這樣的禁令幾乎不可能真正執行下去,民間總是有各式各樣的應對手段,老百姓們也不可能就真的不嫁女兒不娶老婆了,但禁令畢竟是禁令,在第一年還是比較嚴格,尤其是在京城一帶,那就更加的嚴格了。

受到禁令影響的民不在少數,其中就有一個叫做何杜青的人。

何杜青,本名合度,僞清英親王阿濟格之長子。

阿濟格完蛋之後,合度也被緝捕入獄,卻在陰差陽錯之中被放了出來。僞清很快滅亡,他在輾轉之下流落到了江南。

合度根本就不敢承認自己的身份,而是隱姓埋名,換了個何杜青的名字混入到了戲班子裡,算是在亂世之中找到了一個飯碗,終究算是可以暫時安身立命了。

奈何好景不長,何杜青跟着戲班子來帶江南之後,沒過多久復隆皇帝就駕崩了,禁娛令隨之生效,戲班子只能偃旗息鼓。

何杜青本就不是什麼戲曲名角,根本就是在戲班子裡打雜的角色,很快就被一腳踢了出來,只能淪落街頭,成了一個賣字先生。

所謂的賣字先生,就是一個比較好聽的說法而已,其實並不比沿街要飯的叫花子強多少。

平日裡,在街頭巷尾掛出一個“代寫”的幌子,幫他代寫書信順便測個字什麼的,偶爾客串一下神棍的職能。實在吃不上的飯的時候,就只能和那些乞丐爲伍,縮在門洞裡苦苦煎熬,等着誰家施捨一頓剩飯或者半個冰冷的窩頭。

乞丐這個行業是有組織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丐幫。如同何杜青這種乞丐,自然不能隨意行乞,時常被乞丐們打的鼻青臉腫,着實吃了不少的苦頭。

天氣越來越冷了,雖然這金陵寧城的冬天不似北京城那樣又幹又冷,也不是那麼好熬的。

潮溼陰冷的天氣實在受不了,代寫書信的攤子已經好幾天沒有生意可做了,衣衫襤褸的何杜青只能披着不知道從哪裡撿來的破麻袋片子,在南牆根底下瑟瑟發抖。

雖然形如乞丐,但他卻不敢伸出手去乞討,因爲旁邊就有好幾個貨真價實的叫花子,若是他乞討的話,那就等於是侵犯了丐幫的地盤,肯定還要挨一頓暴打。

他只能死死的盯着不遠處的酒樓,等着裡邊的夥計傾倒殘羹剩飯的時候,好衝上前去隨便撈點什麼能吃的東西果腹。這是眼下他最主要的生存方式,要是運氣好的話,還能吃到一口別人吃剩下的肉呢……

當酒樓的夥計拎着木桶出來的時候,何杜青馬上衝了過去。

但是這一次,他卻什麼都沒有搶到,反而被身後的那些乞丐們狠狠的踹了幾腳,跌了個嘴啃泥,連嘴脣都跌破了,弄的滿嘴是血。

當他爬起來的時候,那些乞丐們早已一鬨而散,只能萬分狼狽的湊了過去,在別人已經搶過一輪的殘羹剩飯之中繼續翻找着。

今天的運氣還算不錯,竟然找到了一隻雞爪子,不過這隻雞爪子好像已經被酒樓的食客啃過了。

向只餓紅了眼的野狗那樣,捏着那隻雞爪子,萬分警惕的看了看那羣不壞好意的“同行”,心翼翼的避開他們找到一個無人角落,開始美滋滋的享用這一頓“大餐”。

滷雞爪的味道很贊,雖然沒有幾口肉,還有絲絲縷縷的腳筋和一層皮。若是仔細品味的話,還能嚐出老白乾的味道來,好像是在別人吃的時候不心把酒水撒到了上面。

細細的咀嚼着雞爪子上的碎骨,只要是能嚼爛的骨頭全都吞嚥下去,哪怕是大一些的骨頭也啃了好幾遍,最終卻捨不得丟棄,而是用雞骨頭反反覆覆的在自己的手背上塗抹着,試圖沾染上更多的油脂。

他的一雙手早已升滿了凍瘡,凍的流膿淌水,腫的好像紫紅色發麪棗糕,雞油對凍瘡有好處,可以跟快的癒合傷口……

遠遠的望着遠處的雕樑畫棟,何杜青的臉色明顯呆滯了一下,旋即就把那根雞骨頭遠遠的扔了出去,就好像是丟開一塊通紅的火炭。

與此同時,他已經彎下了腰身,劇烈的嘔吐起來。

肚子裡本就沒有什麼食物,但他卻吐的非常厲害,甚至不停的有手指摳着喉嚨,強迫自己把剛剛吃下去那半個雞爪子吐出來。

吐啊吐啊,知道把膽子都吐出來了,看着那片狼藉的嘔吐物,何杜青竟然笑了。

雖然腹內空空蕩蕩,飢餓和寒冷始終折磨着他,但他還是笑了。

因爲他自己自己不是乞丐,不是要飯的花子,而是大清皇族,曾經執掌朝局的大清皇族。

雖然大清國已經不存在,但皇帝的驕傲不能丟,骨子裡的高貴更不能丟,甚至已經成爲他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我是愛新覺羅家的後裔,是英親王的嫡系子孫,怎能象野狗一樣爲了一點點殘羹剩飯就自甘墮落?

寧可餓死,也不能墮落成這個樣子!

總有一天,我讓這個世界知道我的力量,讓這個世界懂得我的強大……帶着這個唯一可以讓自己平靜下來的幻想,何杜青裹着破破爛爛的麻袋片子,縮在牆根裡閉上了眼睛,到睡夢之中卻尋找屬於他的那份輝煌……

第五十二章 擋路者死第四百一十五章 滅頂之災第九十章 料事如神第一百一十二章 金雀兒的疑慮第四百六十一章 時間賽跑第一百四十四章 到南京去第三十四章 奏對第四百五十七章 黃河渡口第五百五十五章 欠債鬼第三百五十八章 江湖之遠第五百零六章 老驥伏櫪第五百零五章 嚮導程九第一百二十三章 主戰場第四百一十六章 交情第四百零七章 撤離第一百二十二章 內因第二十七章 贖肉票第二百零六章 武穆遺風第五十九章 大旗烈烈第二百九十七章 猙容初露第三百七十九章 蝴蝶之翼第二百六十九章 急行軍第一百八十九章 忠奸之辯第五百三十八章 寡婦再嫁第五百八十九章 征戰四海第一百九十三章 佛門金剛第四百一十八章 鑽空子第五十三章 開路先鋒第四百一十七章 恩怨情仇第二百八十章 兄弟之間第五百五十三章 最後超越第四百四十一章 個人之小第五十二章 擋路者死第一百五十九章 闖宮之變第二百三十八章 楊瘋子第一百九十章 勝利在望第六十七章 先禮後兵第五百九十六章 最終歸宿第五百三十三章 忘年交第三百四十五章 最肥的獵物第四百零六章 絕處逢生第五百三十二章 失去太平洋第一百一十五章 決不投降第八十五章 初次接觸第三百二十九章 狼子野心第七十六章 家底兒第一百五十二章 收買人心第二百三十一章 專業專家第五百四十九章 搬石砸腳第四百五十二章 不給面子第二十九章 所圖者大第一百二十六章 膽大包天第三百四十一章 左膀右臂第三百四十五章 最肥的獵物第三十五章 太子師第六十六章 前朝新朝第二十二章 賣隊友第二百九十七章 猙容初露第一百四十四章 到南京去第四十二章 糟老頭子第一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一百一十八章 無辜的船伕第二百三十二章 覺醒第一百三十一章 戰鬥中成長第一百一十四章 門戶洞開第五百一十五章 熱血少年第一百九十六章 勝負已分第二十三章 泥潭血戰第四百六十五章 狗屎運第五百一十七章 地理課第四百七十六章 龍體欠安第二百九十七章 猙容初露第四百一十七章 恩怨情仇第六十章 最後撤離第四十八章 大明末日第三百零五章 那個女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殊途同歸第四百一十四章 推心置腹第二百六十三章 父子之間第三百六十九章 求名得名第八十二章 只爲求財第一百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五百零一章 首次遭遇第二百三十四章 抓現行第一百二十章 硬氣漢子第二百二十九章 先遣遺女第五百六十八章 新老結合第八十九章 雙簧第五百一十三章 馴鹿一族第五百三十八章 寡婦再嫁第五百六十一章 其父其子第四百零三章 築炮臺第一百二十五章 險象環生第三百六十一章 我族長興第二百四十二章 搶功第四百二十八章 裁軍之事第五百三十三章 忘年交第五百一十一章 搶救一下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上聖明第三百六十七章 討價還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