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鎮江

“若是我不來,恐怕齊王你難以安心吧。”

陳越聞言臉上頓時露出苦笑,吳孟明說話太過直接,讓他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齊王,我觀你大軍不過兩萬餘,而浙江叛軍卻有十多萬,齊王不愧是我大明第一戰將,便是以一敵十也胸有成竹,有着必勝把握。”

吳孟明言語如刀一般向着陳越飛來,直讓陳越苦笑不已。

“吳叔,大家都是自家人,叛軍這件事您心裡也清楚,就沒必要再挖苦小侄了吧。”陳越苦笑着道。

錢楓林來使已經把和吳孟明談判的結果告訴了陳越,所以陳越知道吳孟明挖苦自己是因爲心中不忿,不忿自己對崇禎生出的異心。若是不能讓吳孟明的氣順下來,恐怕大家以後心中有芥蒂,關係再也難以恢復到從前。

“挖苦?本侯哪裡敢啊!您可是我大明開國以來第一個活着的異姓王,而且很有可能是開創一朝的開國之君。”吳孟明冷笑道。

陳越道:“吳叔,莫非您真的把我當做亂臣賊子不成?”

吳孟明冷笑道:“我可不敢,不過我只知道令尊爲了陛下於九江捐軀,被陛下親封爲忠國公。聽聞忠國公生前曾囑託你要忠於陛下忠於大明。可是你怎麼做的?你擁兵自重不說,並暗中唆使錢楓林控制叛軍作亂,攻城略地荼毒地方,威逼朝廷試圖謀逆,你敢說這些事情不是你指使的?”

陳越低頭沉默了片刻,擡起頭來看着吳孟明道:“吳叔您的指責小侄不敢辯解,確實,錢楓林是我的手下,他的行爲也算是我的指使吧。”

“什麼算是?難道錢楓林不是奉你的命行事?”

陳越道:“我在北方統兵和滿躂作戰,曾把南方我的勢力交給錢楓林總理,所以您說錢楓林奉我命也不算錯。總之這件事我會負全責。可是吳叔,這件事我並不認爲錢楓林做的有錯!

吳叔您先別急,先聽我說。吳叔,這些年來,您一直跟在陛下身邊,我知道您對陛下感情深厚,對陛下忠心不渝。可是這些年來,您也看到了,大明江山到了何等境地?有多少次到了亡國邊緣?

哪怕我救陛下來到南方,大明的境況是否好過?滿躂南侵,二十萬大軍滎陽兵敗,西賊順賊出川東進,一次又一次的,大明都到了亡國的邊緣。

我不是在爲我自己表功,我是想說,大明到了這種境地,是因爲內部出現了極大的問題,就像一個病人已經病入膏肓。哪怕我取得一場場勝利,可若是不從根本上救治的話,也無異於剜肉補瘡,只能救得一時。

吳叔,您跟隨陛下最久,知道陛下的一切。你說說,大明到了現在,有多少責任出自陛下身上?陛下他可有能力扭轉一切,有能力進行變革嗎?”

吳孟明能聽出陳越的話出自真心,想想過往十多年來崇禎的作爲,和在崇禎治理下大明江河日下的局勢,也不得不嘆息。

可是,“爲人臣子者當侍君以忠,陛下便有千番不是,也不是你忤逆的藉口!齊王,既然你有能力平定外虜內叛,爲何不能再輔助陛下進行變革,去掉大明的頑疾?而非要以叛軍這樣的極端手段逼迫陛下?”

陳越嘆道:“以陛下的性格,想勸動他談何容易。陛下下旨把長城以北封賞給我作爲藩國,便沒有再讓我返回朝廷的心思,你又讓我如何去勸說他?在陛下心中,我已經成了尾大不掉的軍閥,陛下想辦法制衡剷除都來不及,又豈能聽我說?

所以,這都是我不得已而爲之罷了。”

吳孟明仔細想想最近朝廷發生的事,不由得再次嘆息起來。陳越說的沒錯,崇禎病恢復後先是強行從坤興公主手中奪回權力,然後把長城以外封藩給齊王陳越,並下聖旨封陳越手下大將公侯爵位,並試圖把陳越手下大將從陳越身邊調走,分明是削除陳越羽翼的舉動。

“我若是聽從陛下的一切吩咐,君臣自然能夠相得。可是陛下他必定把皇位傳給宗室藩王,而我的羽翼都被剷除,我本人也被趕到長城以外,那麼,大明必然還會回到以前的老樣。如此,我以前的種種作爲,我打的那麼多的仗,又有什麼意義?

爲人臣子者,自當忠君。可是君王之上還有江山社稷,還有億兆黎民。相對於江山社稷、億兆黎民來說,愚忠於陛下一人並不可取。

吳叔,我陳越的一切作爲並非爲了一己之私,爲的是大明江山社稷,爲的是天下黎民,爲的是能讓我華夏屹立於世界之巔!

吳叔,您可願意信我?”

陳越雙眼直視着吳孟明,語氣中滿是誠懇,聽得吳孟明也不得不動容。回想起這些年陳越爲大明做的種種事情,再想想崇禎剛一甦醒便起的猜忌之心,吳孟明也不由得汗顏。陳越的舉動固然有忤逆之舉,崇禎的作爲也不能說光明正大。君臣之間鬥法,好似誰也不無辜。

想到這裡,吳孟明嘆道:“現在我也分不清事情對錯。陳越,我只是想問問你,若是你到了南京,掌握了軍政大權,你會如何對待陛下,你是不是會篡奪大明的社稷?”

按說,這種話根本不適宜直接問出,可吳孟明就想直接問陳越,他不想勾心鬥角,也不想再耍弄陰謀。

陳越聞言大怒:“吳叔,你把我當做什麼人?難道在你心裡,我真的是個謀朝篡位的亂臣賊子不成?”

吳孟明卻不爲所動,繼續逼道:“陳越,請你回答我剛纔的問題。”

陳越道:“不會!我可以對天舉誓:只要陛下他活着,他便是我大明唯一的帝王,我陳越這一生,絕不會當皇帝,絕不會謀奪大明的社稷!”

吳孟明嘆了口氣:“如此,我就明白了。”是明白了,吳孟明心裡清楚,陳越沒有必要謀朝篡位。只要他到達南京,便能掌控朝廷大權,當不當皇帝又有什麼區別?而且,大明的皇位最終還是傳給陳越的兒子,他又有什麼篡位的必要?

清楚歸清楚,聽陳越親口許諾,吳孟明才徹底放下心來。

見終於使得吳孟明氣順,陳越也鬆了一口氣。實在是吳孟明的地位太過重要。

吳孟明現在可以說是崇禎最信任之人,又是江北總督封疆大吏。且不說其手下五六萬軍隊,便是江北總督的位置,有了他的歸順,對以後的大業幫助實在很大。江北總督,控制着鳳陽揚州淮安三府,有了吳孟明的歸順陳就能和山東連成一片,從此整個江北都是自己的。對推行下一步的計劃實在重要。

吳孟明親自前來,陳越再不遲疑,立刻帶領大軍向揚州進發。

靠着淮鹽和漕運,揚州之富富甲天下,滿躂入關之後,漕運斷絕,揚州有些沒落。而現在北方收復,需要從南方運送大量糧食物質,揚州作爲運河重鎮,城外運河裡的帆船再一次多了起來,有恢復昔日鼎盛時的情形。

陳越曾作爲江北總督,在揚州呆了整整一年時間。一年內,他整肅了鹽商,改革了鹽政,使得每年鹽稅倍增,現在朝廷還在受益。同樣在揚州,陳越以五萬新軍力敵多鐸十萬大軍,並使出了水攻之策,挖開洪澤湖的大堤,淹沒了多鐸十萬大軍,扭轉了大明不利的局勢,成爲拯救揚州拯救大明的英雄。

所以,雖然離開揚州數年,陳越在揚州百姓心中威望依然十分之高,聞聽他帶軍到來,揚州百姓紛紛出城相迎,一時間出城迎接的百姓竟然有數萬之多,城門外運河畔密密麻麻到處都是人頭。

見到這種情況,便是吳孟明也是心驚不已。陳越在揚州只是呆了一年,威望卻比自己這個當了三年的江北總督還要高。若是真的選擇舉兵和陳越相抗,這揚州的軍民幫誰還爲未可知?

有吳孟明在,大軍的糧食補給自然不用發愁。吳孟明徵調了大量的船隻民夫,用船隊運送大軍前往瓜州。

“在鎮江還有我的一萬江北軍,齊王你需不需要我跟着前往鎮江?”臨離開揚州之前,吳孟明問道。

“大軍出征需要糧食,江東殘破,恐怕無力支應。吳叔您還是坐鎮揚州爲大軍搞好後勤爲好,戰場廝殺的事情便交給小侄吧。”陳越笑道。吳孟明官職是江北總督,並不比陳越小,若是跟着軍中,到時不好處理兩人的關係,軍中兩個主將,到時軍隊到底聽誰的?

吳孟明點點頭:“我這就寫一封手令,鎮江一萬軍隊悉數歸於你的手下。”

陳越笑着謝過。叛軍都是自己人,根本不用打什麼仗,有沒有吳孟明這兩萬人關係意義不大。

大軍離開揚州沿着運河水陸並進,一日間便到了瓜州。而瓜州的對面便是鎮江,正是由吳孟明一萬大軍鎮守。

這段時間來,叛軍大舉進擊,江東四府的明軍被打的節節敗退,接連丟城失地。南京朝廷整天爭論不休,卻籌集不出餉銀,以至於京營兵遲遲無法出兵平叛。

錢謙益等人還指望着揚州的吳孟明能夠出兵江南,幫着他們對付叛軍,誰料到即便崇禎下了聖旨,吳孟明也只是派出了一萬軍隊佔據了鎮江而已,而到了鎮江以後,江北軍再不肯離開鎮江一步,吳孟明更沒有增兵的打算。

錢謙益等東林黨人也曾派人前往揚州勸說,許出種種好處,吳孟明卻一直在敷衍着。而東林黨人也拿吳孟明完全沒有辦法。彈劾吳孟明,人家已經按照聖旨出兵江南。彈劾人家作戰不利,吳孟明說了,叛軍勢大需要小心從事。

所以,直到陳越帶兵南返,江北軍一直守在鎮江不出。

到達瓜州之後,瞭解了對岸的形勢,陳越便下令大軍渡過長江。數百艘江船來往於瓜州鎮江之間,半天的功夫便把兩萬大軍運到了江南。

陳越於城中立下了帥帳,便開始聚將,輕易便收攏了一萬江北軍兵權。

不過陳越也沒有倉促進兵,而是在等待着。現在的局勢根本不是打仗不打仗的事情,而純粹是政治上的博弈。而陳越掌握着絕對的優勢,他心裡一點也不慌。

到達鎮江的第二日,叛軍實際上的首領錢楓林便親自前來拜見陳越。

陳越對錢楓林好一頓誇讚,誇讚他能掌握住時機,果斷以艾能奇的名義阻止叛軍,趁機消滅了鄭家的勢力,爲齊王一系水軍獨霸海洋立下了大功。

“大明曆經動亂,需要休養生息,大半省份都會減免稅賦。以後朝廷的收入更多的要靠鹽政還有商稅,而海貿收入將會是大頭。楓林你能當機立斷滅了鄭家,立下了大功!”雖然還沒有當上女皇的男人,陳越卻已經進入了秉政的狀態,錢楓林能夠滅了鄭家,這是陳越最滿意的地方。消除了鄭家,意味着以後海貿之利都歸朝廷所有。

“屬下行事操切,沒有經過王爺同意便擅自行事,做出了很多出格的事情,願受王爺處置!”錢楓林卻沒敢居功,而是誠惶誠恐的請罪道。他自己心知肚明,這段時日以來,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十分出格,都超出了陳越給他的權限。

“將在外,君命尚且有所不受。本王帶兵遠在北方,距離福建三千多裡,若是事事都要請示,什麼事情都耽擱了。所以,有些事情便是出格,也不是你的過錯。而本王只看結果,不管過程。至於你做事時出現的一些問題,本王既然來了,就有本王自己承擔!”陳越爽快的道。

錢楓林雖然惹出了一些麻煩,可事情的結果卻是最有利於陳越的,所以,哪怕出了一些問題,陳越也不會苛責。

“謝王爺!”錢楓林連忙稱謝,心中卻微有苦澀,因爲他從陳越話中聽出,陳越對自己做的一些事情有些不滿意。

“王爺,當時屬下在福州,聽聞朝廷傳來消息,陛下甦醒後強行從公主手中奪回權力......”接下來,錢楓林便把自己最近這些時日的作爲安排對陳越詳細說出。

第965章 土崩瓦解第218章 竹槓敲不成第263章 撤退第1021章 陽光無限好,總統日遲遲第475章 跑路的劉能第934章 無法逃脫的責任第194章 西山軍編制與建設第1009章 仗義執言第511章 崇禎許封王第760章 痛苦的答應 (第三更)第1013章 鄭森反了第859章 勸降吳三桂?第509章 千騎卷平岡第四十九章 組建家丁隊伍第598章 這個荷蘭人太討厭了第549章 陳江河逝世第427章 暗潮第484章 襲擊第368章 各償所願第359章 媚香樓第329章 攻城之戰的序幕第874章 彈指間,三百韃騎灰飛煙滅第407章 賣鹽第368章 各償所願第953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更)第839章 完了第六十四章 “激戰”第五十三章 情挑吳婉兒第246章 決策第979章 白頭第593章 李國助第482章 就食於敵第647章 過年的喜悅第856章 范文程的計策第351章 起駕第208章 陳越論農商第七十四章 里長趙離第737章 中風第一百一十三章 吹牛逼吹大發了!第572章 風漸起第958章 攤牌第460章 攻防第215章 再聞坤興公主的消息第821章 圍城第503章 十萬清軍盡魚鱉第267章 武邑縣第五十一章 瘋狂的訓練第505章 兵發南京第970章 席捲浙江第392章 輿論戰第950章 誘殺第766章 精銳之師(加更)第330章 千騎奔來滿城驚第565章 造船第965章 土崩瓦解第463章 缺口激戰第857章 狡兔三窟第529章 內訌的前兆第326章 銃聲響起半城驚第809章 洪承疇第595章 奪船第848章 叩闕第369章 人生如戲第689章 破軍斬旗第250章 敗露第650章 崇禎病入膏肓第936章 史可法的無奈第973章 無題第200章 漢奴第901章 圍剿第551章 刀閃處人頭落地第一百五十章第566章 對頭要來杭州第588章 發了第388章 談判第471章 碧血照丹青第913章 城破第546章 怒火第五章 陳越的報仇方式第507章 博洛的選擇第348章 無可奈何的史可法第281章 羣臣第577章 彈劾第947章 降而復叛(第二更)第七十三章 西山巡檢司第331章 火炮齊發懾人魄第359章 媚香樓第一百五十八章第385章 陳越的條件第678章 攻下吉水縣城第563章 安葬第399章 考覈第378章 顧錦城和楊小磊第306章 崇禎的心思第十六章 救人第512章 小公主長大了第十五章 家丁第1037章 呂宋攻伐戰第1020章 剿滅叛軍指日可待第667章 把賊軍徹底留在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