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

皇家紡織公司,最初是創立在天津衛城。( ·~ )後來,生產基地逐步轉移到了葛沽,李慎之的工作重心自然也轉移到了葛沽。

只有在與海外客商談生意時候,李慎之纔會去天津衛城。李慎之爲了方便在葛沽居住,自然是在葛沽買房置業。

原本,李慎之倒沒有墮落爲一名房地產投機者,不過,卻是受到將岸的影響,開始大量的投資了葛沽的房產。

爲了發展葛沽的經濟,將岸可謂是使盡渾身手段。

因爲,葛沽政府,就是當地的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甚至是唯一的壟斷級房地產開發商。爲了政府的財政利益着想。

將岸在葛沽不斷鼓吹——在葛沽買房置業,比在江南買良田更划算!

江南那邊一畝水田高達30兩銀,年純利潤達到3兩銀,十年才能夠收回本錢。這還是不考慮旱災、水災、蝗災、兵禍之災之類的飛來橫禍。

而葛沽住房,年初的售價是一平米1兩銀。而一平米住房拿來出租,月租金1文錢,年租金12文錢。看似收益率只有1.2%。但是這才半年多時間,葛沽的住房售價達到2兩銀一平米,而且還供不應求。[ ~]

按照將岸的說辭,將來三年之內,葛沽房價5兩每平米,十年以內每平米房價10兩以上。

葛沽房價與京師看齊,也將會是大勢所趨。

京師房價貴,是因爲達官貴人多,他們在京師購買宅院,佔用了大量的土地,從而推高了北京的房價。

而北京的房租貴,這是因爲每隔三年的科舉考試,便會有全國各地的考生,前來北京趕考。

而許多的考生,甚至爲了科舉、做官着想,常住在京城。數萬名考生,絕大多數都是出身地主富商家庭,平均消費能力高,能夠承受得起高昂的京城房租。

崇禎年間,在京師哪怕是一間破舊的柴草房,租給趕考的學。一年的租金收益,也會超過一兩銀。如果有一畝宅院出租,一年五十兩以上的收入,比起江南水鄉的上等良田更爲賺錢。

當然了,科舉考試實際上,也催生了北京房地產、租房業務的繁榮,造成了這個數萬計的包租公、包租婆,靠着房租錢就足以過着富裕生活。

別的城市,由於沒有科舉考試這種宏觀政策影響,租房的生意很難形成繁榮的市場,更別提房地產生意。( ·~ )

而葛沽的情況與大多數地區不同,雖然沒有大量的趕考學。不過,葛沽的工商業經濟繁榮,會造成大量的工薪階層租房、買房。

葛沽現在的情況是十萬契約奴,隨着他們的合約不斷的到期,逐漸會變成工薪階層。

工薪階層,也必須租房才能夠在葛沽立足。受夠了租房每月繳納租金之後,並且沒有房產便沒有歸屬感,選擇買房肯定是他們的迫切需求。

十萬潛在的買房、租房消費者,足以支撐葛沽未來房價、房租的暴漲!

李慎之一年的薪水加上分紅,可以達到1萬多兩銀,每年消費不過千兩,手中倒積攢大量的餘錢。

原本李慎之倒是想在松江買田產,不過在聽了將岸鼓吹之後。不免開始心動,先是購買了兩套住房,面積300多平米,最初每平米投資不過是1兩銀,後來房價漲到每平米2兩銀。李慎之屬於最早嚐到甜頭的投資者。

而且,葛沽政府控制出售的商品房總量,每月而不過是銷售20套左右,所銷售的房產,僅僅相當於葛沽政府每月投資建成的商品房的10%左右。

而能夠在葛沽買房,早就成爲葛沽經商、打工者標榜的成功標誌之一。

而各路有餘錢的商人,購房興趣被勾引的大增。

於是,每月政府售房時,房價都扶搖直上,尤其是到了兵荒馬亂中,前來避難的鄉下土豪們,到了葛沽避難,都是帶着大量金銀財物。

享受了葛沽優質的教育、醫療、衛生、交通、購物、安全等等便利的環境之後,願意在葛沽買房的有錢人,也多不勝數。

————————

“衣食住行!每個人都需要的,這是剛性需求.......”

李慎之將自己所學到的理論向鄭芝豹解釋說道:“糧食價格從明初的100文一石,漲到了現在的3兩銀一石,30倍的漲幅,這就是因爲,人們吃飯是剛性需求。而糧食產量的增長,跟不上人口的繁衍速度,所以200年之間,糧食漲價30倍!”

“葛沽的住房也是同一道理,在葛沽謀生的,肯定需要租房和買房,而葛沽的土地和房屋是有限的,剛性需求,造成房價會不斷攀升......”

鄭芝豹忽然問道:“要是十萬契約奴合同到期之後,不準備留在葛沽,而準備去其他地方謀生呢?”

李慎之笑道:“去其他地方?那裡有葛沽這麼好的環境,月最低工資1兩銀。各種生活必需用品的價格,柴米油鹽醬醋茶.....什麼都便宜,任何貨物應有盡有!離開了葛沽,他們能夠有如此好的工錢和生活待遇嗎?”

鄭芝豹點頭道:“有道理!李兄不愧是商業大家,小弟聽君一席話,對於房產也大感興趣,李兄可要多多指教!”

李慎之謙虛道:“哪裡哪裡!投資房產沒有別的訣竅,只有一個經驗——炒房要聽黨指揮!”

鄭芝豹一愣道:“這和解?”

“所謂炒房嗎,就是買房主要是爲了更高價格賣出去對吧?2兩銀買房,準備10兩銀賣掉,賺個4倍差價!”

“房租錢什麼的,都是虛的,房價上漲纔是真正暴利!”

“所謂炒房,就如炒茶葉一般,炒的火候差不多了,就是賣錢盈利的時候!”李慎之笑道。

“對,對,對!種田也好,做海上生意也吧,風險都是太大。如果葛沽的房能夠穩定漲價,也真是不錯的一筆投資!”鄭芝豹有點心動道,“那聽黨指揮什麼意思?”

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57章 建黨(二)第161章 自由民第122章 仗義多屠狗輩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43章 新軍醫院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85章 獨石口(三)第205章 耽羅島殖民經營(二)第127章 蚯蚓養雞鴨和逆天的蚯蚓田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252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四)第246章 長崎(二)第181章 暗流(二)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167章 皮島海戰(二)第162章 貨幣第175章 買辦(一)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64章 對白奴們的工作安排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43章 新軍醫院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244章 互別苗頭的青年將領們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85章 獨石口(三)第20章 巡撫、東林黨、市舶司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161章 自由民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219章 整風第52章 《國富論》、《資本論》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211章 大明首位銀行家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71章 豐收(二)第190章 漕幫之亂(三)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120章 震動(四)第132章 烽煙再起(四)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26章 拜年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85章 獨石口(三)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144章 虜退(一)第180章 暗流(一)第240章 問策(二)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178章 風俗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26章 拜年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160章 寶坻縣令的求援第146章 手持鋼刀九十九第75章 糧商(一)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169章 皮島海戰(四)第28章 矛與盾:鳥銃和棉甲第183章 暗流(四)第240章 問策(二)第137章 探病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85章 獨石口(三)第77章 創刊(一)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144章 虜退(一)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76章 糧商(二)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