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暗訪

二人原本都是世家子弟,卻被張獻忠破家滅門、裹挾千里,心中既悲且恨,卻是有仇不能報。剛到桐梓的時候,韓吉廷便整日裡想着逃跑。

張師素雖然年歲只比韓吉廷大了幾歲,但卻想得要周到得多,見此情景,便對他說道:“賢弟,孫可望在所轄境內,廣施路引之法,你如何能逃得出去?何況如今天下大亂,賊寇橫行,你就算是逃出四川,又能逃去哪裡?”

韓吉廷咬牙切齒地道:“即便是死,我也不願再給大西軍賣命!”

“男兒丈夫,爲何輕言生死?若令尊令堂地下有靈,當痛罵於你!”張師素對他斥道。

“如今家中只餘我一個,活得生不如死,不死又能如何?”韓吉廷不由悲從心起,眼淚撲撲地流個不停。

張師素心下也是傷痛,良久,他才說道:“孫可望野心勃勃,在貴陽私設六部,其心路人皆知,我料大西軍必有一場內鬥!當今之計,咱們先忍辱負重,靜觀其變,等有了機會時再作打算不遲。”

過了半晌,韓吉廷方纔泣道:“確實也沒有其他辦法,就依兄長所言!”

二人商議既定,便不再渾噩度日,開始打起精神處理事務。他們初到桐梓時,城裡一片破敗,百姓也沒有多少,兩人不辭艱辛,親自帶着人到深山老林中去找尋百姓,勸他們回來生活。

歷經兩年的艱苦,桐梓總算是有了生機。但好景不長,今年開春沒多久,轄下百姓竟然逃亡了幾十戶!張、韓二人多方打聽,才知道這些人都逃去了重慶府。

張師素很是着急,重慶現在被什麼大興軍佔了去,雖然還是破敗,但始終是府城,再破也比桐梓好得多。要是老百姓都跑光了,到時治下沒了子民,稅賦收不上來,孫可望的棍棒可不會留情!

話說孫可望治理雲貴時,律法可是森嚴得很!官吏正在公堂審案,突然進來幾個人宣讀罪狀,再將審案的官員拉下去痛打幾十棍,之後揚長而去,而這捱打的官員還得忍着屁股痛繼續辦案!這種事兒也是屢見不鮮。

沒過幾天,桐梓的人口又少了幾十戶!張師素和韓吉廷才意識到這並不是因爲重慶是府城的原因。按理說遵義府離得更近,爲什麼這些人都往重慶去?況且如果沒有什麼倚仗,誰願意拖家帶口地往別的地方跑?

他倆再也坐不住了,經過一番商議過後,決定親自去重慶看一看。兩人找了幾件破衣爛襖換上,再略微一修飾,看上去就是兩個地道的農民。

這兩年來他們帶着百姓耕種,又跋山涉水地四處招徠百姓,成天日曬雨淋,早就沒有了原本讀書人的斯文。

走了好幾天纔到綦江,大興軍盤查得很是嚴格,兩人好不容易纔矇混過關。一路走來,只見凡是有田土的地方,全都有人在忙碌地整土春耕,其中有些明顯看得出來是軍中的士卒。

難道這是他們軍中的屯田?張師素左右看了看,發現前面有一個老漢正坐在田坎上歇息,便決定過去打探一番,他走過去作了一揖道:“老人家請了!”

“小哥子不必客氣。”老漢擡頭看了二人一眼,便斷定這是剛到重慶的外鄉人,他也沒有起身便道:“你兩個是剛到重慶?那得先到府衙去登記,官府會分發田地、種子。”

“老丈,我兄弟兩個從綦江下來,確實是初到重慶……”張師素和這老漢天南海北地一番胡吹,終於瞭解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情況。

兩人辭別老漢,繼續往重慶府城前進,張師素邊走邊對韓吉廷道:“沒想到這大興軍就是原來的忠貞營。”

“那又怎樣?左右不過都是流賊!”韓吉廷鄙夷地道。

“漢遊,你看他們如今像是流賊嗎?輕徭薄賦,不,是根本沒有徭役!人家徭役都是要付工錢的,而且稅還是二十稅一!官、兵幫助民衆耕種,開挖溝渠,大興水利,律法也是清楚嚴明,哪些當做哪些不當做都寫得明明白白……”

“大哥,你可別被矇騙了,這些都是拉攏哄騙老百姓的!你沒聽他們擁兵二十萬?如此低的稅賦,怎麼能夠養活二十萬大軍?等到他們沒飯吃時,肯定又得出來搶!”韓吉廷不客氣地打斷了張師素的話。

張師素也不生氣,只是用更鄙夷的語氣說道:“說你沒見識你還不承認!四川少說有良田上十萬頃,哪怕是畝產只有一石,再加二十稅一,一年也能收最少五十萬石糧食!”

“而且他們還自己屯田,加上稅收五十萬石,最低一年也能收百萬石糧食!你說說百萬石糧食能不能養活二十萬人?”

這個時候的一石約重一百五十斤。但這個斤不是現在五百克的斤,而是明代將近六百克的斤,所以一石相當於後世一百八十斤左右。確實一個人再能吃,一年也吃不了五石糧食。

“……六畜絲麻都不收稅,難道他們只吃米糧?不穿衣、不吃果蔬、不置辦刀兵甲鎧?這麼算來,還是養不活啊!”韓吉廷低頭一想,便想到了其中破綻,於是又呲牙反駁道。

“這個……咱們再在這兒空想也是無益,反正還要去重慶,到時總能弄得明白。”張師素也沒辦法解釋這個問題,乾脆加快腳步往府城走去。

越往北走人越多,大興軍的士兵也更多了起來,又經過幾番盤查,二人好不容易纔到了江邊,江對面就是重慶府城。

長江兩岸,竟然也是一片熱火朝天!已經架好的水車“吱吱呀呀”地轉個不停,還有許多正在安裝。令他們感到驚奇的是,大興軍竟然在長江邊上挖了數丈寬的溝渠,把江水引進裡面。

而在溝渠的中段,則是一排排的房屋!

“他們這是要做什麼?磨坊?磨面也用不着這麼多啊?”二人對視一眼,韓吉廷忍耐不住,低聲向張師素問道。

“你問我,我怎麼知道?”張師素也是一頭霧水。兩人懷着一肚子的疑惑進了府城。

第三百四十章教而不誅 奸民不懲第四百一十七章脣槍舌劍 你來我往第三百五十五章衣冠禽獸 御門聽政第四百章江陰之屠第九十五章東進計劃第四百五十章虎口奪食第五百四十七章琉球內附第二百五十四章弄璋之喜第三百四十四章講武堂第八十八章擴軍第三百五十七章長袖善舞 沖齡踐祚第二百九十七章風捲殘雲第五百一十一章想拜師?退教!第二百四十一章比丘道人第十五章試射第一百五十章白龍會第三百八十一章廈門海第七十七章御史郝浴第二十五章陰謀第二百九十五章前有埋伏 後有追兵第三百四十四章講武堂第四百六十九章傅青主第五百一十八章行賄千兩處斬!第三百二十六章以人爲禮第三十一章局勢第七十章以禮相待第二百七十四章援兵第三百一十九章白刃拼殺第五百一十五章窮兵黷武?第四百一十二章鎮江綠營第二百九十六章大明之殤第五百五十八章蒙古諸部第二百八十七章暗潮洶涌第二百一十章針刑第三十六章拉攏第一百五十一章失之東隅第三百零二章北門危急第三百三十七章教忠於政 無可例外第二百七十八章老賊小賊第一百零三章破城第一百九十八章湯若望第二百二十二章反襲第三百七十一章思明州第二百三十八章陣斬搖旗第五百零九章孔廟改文廟第一百三十九章落荒而逃第九十九章出兵第五百五十九章平定倭國第四百三十一章神策門外第二百四十四章戰前部署第四百九十七章“海警零零四”第一百一十八章兄弟鬩牆第五百五十二章擴張計劃第六十章艱苦第四十二章豐收第三百七十六章夜渡第三百七十一章思明州第三百七十六章夜渡第八十二章負荊請罪第一百二十六章民心所向第二百八十九章紙上談兵第一百二十九章炮擊荊州第一百零四章震驚虜廷第一百九十一章有喜第四百章江陰之屠第二百一十三章沒有監督的權力第四百七十八章科爾沁第五十三章高歌第四百九十四章朝鮮之戰第三十章起步第一百六十七章親迎第一百二十一章黯然而返第五百五十四章西南策略第三百二十章兵甲亦實力第五十五章失策第五百零七章內閣首輔第一百三十三章鄖襄第三百零八章兩藩之富 甲於天下第三百章濠境紅夷第三十三章軍議第四百九十一章盛京失陷第三百一十七章邀約比鬥第八十三章驚天寶藏第三百三十章漢化了的湯若望第四百九十八章清剿計劃第二百七十九章月夜奔襲(一)第四百七十八章科爾沁第四百八十章拉攏第二十六章銀礦第十章拜服第五百三十四章渡江進剿第四百九十三章範賊駁斥第五十九章急行第四百零八章北伐第四百七十八章科爾沁第三十六章拉攏第三百一十八章短兵相接第二百二十五章陷阱第四百四十九章倭亂真相第五百四十章甕中捉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