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任務(三)

李元利用力一揮手,又道:“不過,我學會的這些東西,已經儘夠用了!只要咱們齊心協力,何愁大事不成?”

“侯爺,你到天兵中去歷練了?他們用什麼來打仗?是法寶嗎?”

“侯爺,你會不會飛?”

“侯爺,你怎麼不帶點仙兵回來,會千里取人頭的那種,呼一聲就……”

幾人如同好奇寶寶,問題不斷,但李元利很有耐心,順帶顯擺一下後世的見識:“仙人打仗當然是用法寶,最簡單的也叫槍,但是比咱們營中的鳥銃強了百倍不止。這種槍我也會造,關鍵是沒材料。”

“最厲害的法寶能夠飛行兩三萬裡,一次攻擊就能殺死幾萬人!”

“我還坐過能在天上飛行的叫做‘飛機’的法寶,一個時辰就能飛兩千裡!”

“我還用過一種叫做‘手機’的法寶,能夠和萬里之外的人說話……”李元利沉浸在回憶中,一旁包括老神仙在內的幾人卻全都陷入了癡呆狀態。

幾人正聽得如醉如癡,李元利卻突然停了下來,李蓋央求道:“侯爺,再給咱們講講!”

“我雖然只昏睡了兩天,在仙界卻過了三十年,一時半會的哪兒能說得完?以後有時間了再慢慢說給你們聽!”李元利見天色已經不早,又吩咐幾人道:“先去吃飯,吃過飯後早點歇息,明天一早出發,各執其事,大夥都爭取回來過年!”

“子正帶五千兩銀子,其餘的都由老神仙和高信帶上,等會去老營找太后領取。”

“從明天開始,成立教導營,由我暫任總兵,劉永昌兼任副將,練兵期間,全營將士自總兵以下,都要服從教導營的教官指揮,違者軍法從事!”

“教導營首任教官,由我親自訓練,各營選悍勇者、忠誠者、識字者經考覈後入教導營!名單今天晚上報上來。各級將官全部參加訓練,但不列入教導營教官名錄。”

“明天外出公幹,吃用算公帳,每一筆花銷都要記錄,自已私人用度,以後由軍餉中扣除,大家切記,不可貪默公帑!”

“侯爺,咱們從來沒有發過軍餉,你怎麼扣?”高信嘿嘿笑道。

“那是以前沒辦法,銀子必須留着以防不時之需!現在不同了,等全軍安定下來之後,就把咱們自己的產業搞起來,到時有了銀子進帳,就開始給將士們發軍餉!”

“開春之後,咱們就挖礦鍊鐵,開井煮鹽,這些都是來錢的買賣,能賺多少銀子,就看你們這一趟出去能拉多少人來了!”

“侯爺,您就瞧好了,咱們保準把事情辦得利利索索,這趟出去,是糧也要,人也要,牛馬牲畜全都要!哈哈!”

李元利今天所言所行,被高信等幾人看在眼裡,都覺得大順軍興旺是肯定的事,有了前景,人就有了動力,都想下力氣把事情做好,也好得侯爺看重。

老神仙笑眯眯地看着幾個年輕人說笑,心裡也很是滿意,說不定先帝沒做到的事情,元利這小子還真有可能做到!

李元利安排妥當,王拙等四人便告辭回營。走出營帳,幾個臉上已經沒了原先聽天由命的神情。

人一旦有了希望,心態自然也會產生變化。

“三位哥哥,侯爺這是準備要幹大事啊!”高信話多,見其他三人都似乎若有所思,便首先提起話題。

“難道你們看不出來?侯爺已經不是原來的侯爺了!先帝爺果真是天上星宿下凡,可爲啥這麼早就昇天了呢?連仙人也能指使得動!”王拙有點激動,連說話都語無倫次起來。

劉永昌已經三十多歲,在四人當中年齡最大,平日裡也是個穩重的人,但現在話也多了起來:“仙人術法真是高深莫測!這麼短短兩天時間,就能讓候爺學到這麼多學問,也不知候爺以後能傳給咱們幾分?”

“先帝爺沒忘記咱們,大順軍這回總算是有望了!”吳子正合攏雙掌虔誠地拜了兩拜,“要不然依侯爺原來的性子,和咱們一樣過一天算一天的,以後結局如何,還真是不得而知!”

三人齊齊點頭,劉永昌把手一揮道:“回去好好睡一覺,以後好好辦差!說不定咱們也有建功立業的時候!”

……………………

湘鄂交界處的羣山中,此時正有一行人頂風冒雪艱難地行走,領頭的是名男子,年約三十開外,走在第二位的卻是一名老漢,後面還有一位年青婦人和兩個二十來歲的伴當。

這老漢穿着一身灰色儒衫,雖然看上去年齡老邁、手拄柺杖,但卻一步一步走得極爲穩健。

這位可不是一般人!他便是南明永曆朝廷的東閣大學士,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書,總督川、湖諸處軍務文安之。

除了東閣大學士外,後面的幾個職務都是他自請往夔東督師後永曆帝獎賞的,沒有實權,只是一個名義。

永曆朝廷本就名存實亡,永曆帝能夠給他的支持也只能是這些惠而不貴的東西。

原來他帶在身上的還有永曆帝給夔東諸將的公侯爵詔書及印信,但是在路過貴州都勻時,被孫可望命人給攔截了去,連人也被軟禁了幾個月,然後才把他送到湖廣,不讓他到貴州來。

這時孫可望已經開始把永曆帝遷往貴州安龍,文安之在湖廣人生地不熟,吃了不少苦頭,只得悄悄地回貴州,準備到安龍去找皇帝傾訴,可孫可望這個不講理的,又把他抓了起來,隨便安了個罪名,發配到畢節衛去當老兵。

又苦熬了半個月,文安之終於找到空子溜出畢節,帶着第五門小妾陳氏、第四個兒子文德峰以及兩名伴當,一路過遵義、安化(今貴州德江縣)、散毛宣撫司(今湖北來鳳縣),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快要到目的地——他老丈人的家容美司了。

吃了這麼多苦,卻不是沒有緣由。

就在順治七年,文安之被拜爲東閣大學士主持朝政,其實也沒什麼實權。這時孫可望派了使者來請求朝廷封他爲秦王,本來也就是個虛名,人家實力在那兒,封不封王也沒有什麼影響,但文安之在朝中就是不答應,這就和孫可望結下了仇。

後來桂林被清兵攻破,永曆帝逃到貴州,孫可望把他安置到只有百十號人的安籠,自已在貴陽設立小朝廷,設了六部,仍然讓文安之爲東閣大學士,但文安之不幹,這使得孫可望更爲惱羞成怒。

有這些事在前面,孫可望讓他吃這點苦,也完全說不上過分,要是換了他義父張獻忠,早就砍了他的頭去。

第五百一十章彝倫堂講學第四百五十章虎口奪食第二百三十九章城固第二百一十四章兩條魚引出的線索第五百二十五章無始鍾氣篇第三百零二章北門危急第四百零四章滾江龍第四百三十一章神策門外第一百六十四章南征第五百五十七章除瘴之策第九十三章大家閨秀第五百四十二章春江大捷第四百二十七章信使第一百八十三章大獲全勝第四百六十七章密室經義第三百四十七章試航第三十一章局勢第四章謀劃第四百六十一章試探第五十章重陽第五百四十八章蘇祿國第二百五十九章抗清志士第四百七十九章“衣”與“夷”第四百零五章斬蛇第一百三十七章升旗聚將第四百二十八章老套路第四百一十六章喪師失城 欲求脫罪第四百零四章滾江龍第一百六十三章廷議第三百七十三章心存僥倖第一百九十七章求和第二百六十二章有心殺賊無力迴天第二百一十九章雨夜敵襲第一百四十九章梅山蠻第一百七十一章圖謀兩廣第一百六十四章南征第三百一十六章是降?是戰?還是走?第二百七十二章清遠第二百八十二章月圓殺韃 十五破城第三百六十六章深謀遠慮 眼光長遠第一百五十九章率部來投第一百四十章再圍長沙第六十三章貪功第一百零七章授藝第五百三十七章兵近漢城第一百六十四章南征第十一章任務(一)第三百八十章鎮海衛第二十三章立軍第四十二章豐收第四百七十五章人盡其才第四百六十四章河道治理第五百三十二章“精炮滅明”第三百八十九章張蒼水第八十二章負荊請罪第四百五十三章商船第二百章獸行第三百四十六章海龍王第四百二十九章真降假降第二百二十二章反襲第一百五十一章失之東隅第二章入夢第二百八十一章“跛金”第五百四十三章自請撤藩第二百九十七章風捲殘雲第三百七十四章密謀獻城第四百五十章虎口奪食第一百七十五章逼宮第二十九章虛驚第三百七十四章密謀獻城第二百七十九章月夜奔襲(一)第四百七十八章科爾沁第五百二十六章正旦大典第十五章試射第二百三十九章城固第七十八章當頭棒喝第三百九十章狡兔三窟第三百八十二章海戰計劃第三百零五章沿街伏擊第三百三十章漢化了的湯若望第一百三十章地道第三百四十九章道人從軍第三百七十一章思明州第一百七十六章勁敵第一百章暗訪第五百三十二章“精炮滅明”第五百五十九章平定倭國第三百零三章反攻炮臺第一百八十二章將計就計第一百零三章破城第三百六十章愛民如子 百姓歸心第一百四十二章一鼓而下第二百八十四點章“棒槌”的威力第四百五十四章梟雄第四百三十八章尚武精神第九十五章東進計劃第二百九十六章大明之殤第五百二十五章無始鍾氣篇第五十六章玉牌第四百五十二章入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