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五章荔枝道

春節又到了,“每逢佳節倍思親”!李元利十分想念前世的父母親人戰友,也很想念遠在長沙的家人。

雖然來到這個世界已經三年多了,但他對前世親人的思念卻並沒有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淡去,反而時常在深夜裡黯然神傷!

秀娘如今已經懷胎九月,馬上就要面臨生產,太后奶奶、母親和秀娘都帶了信來,三人個的意思截然不同。

母親黃氏在信中迫切希望李元利能夠回長沙過年,秀娘雖然也很希望生產的時候夫君能夠陪在身邊,但她並沒有說出來,只是在信中表達出了濃濃的思念之情。

只有高夫人深知事情的輕重緩急,她在信中希望李元利不要被家事牽掛,要以大事爲重,她在家中會將一切都安排照顧好。

她很清楚若是大興軍出了嚴重問題,現在的一切都只能成爲過眼雲煙!

沒有和家人在一起,李元利卻並不孤單,因爲他還有軍中的兄弟。這麼多年來的軍旅生涯,已經讓他習慣了這種生活。

一晃過了正月十五,喜慶的味道漸漸淡了下來,農人們開始犁土整田,百姓們又開始爲了生計忙碌,大興軍的將士們也開始整理行裝。

元帥已經發下征討令,六萬將士兵分三路,兩路從竹山和達州直逼興安,一路從廣元出發,經金牛道上的朝天關和七盤關,先攻寧羌(今陝西寧強縣),再取沔縣,最終與另兩路大軍東西夾擊漢中!

其實在李元利的內心裡,是不想現在就攻取漢中的。

說起漢中,這個地方絕對可以在中國歷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秦亡之後楚漢紛爭,當時的漢高祖劉邦太過弱小,只得接受項羽的封賞,封地就在漢中,後來劉邦稱漢王,最後打敗項羽建立漢朝,我們這個民族以漢爲名,皆是緣於漢中的關係。

漢中爲巴蜀門戶,因其易守難攻的特殊地理環境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楚得漢中而稱雄;秦得漢中而虐楚;劉邦得漢中而得天下。

三國之時蜀國關羽失荊州後,諸葛亮每次北伐都是從漢中運出軍糧,然後和魏軍交戰,戰略地位重要性可見一斑,由此也可以看出,漢中平原物產豐富、盛產糧食。

但這些對現在的李元利而言,都已經是明日黃花。

首先從地理位置上來講,在冷兵器時代,漢中確實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但對於如今擁有擊針槍、沒良心炮甚至是迫擊炮的大興軍來說,它並沒有多少優勢。

且不說現在佔據漢中的東虜韃子本身自顧不暇,根本沒有餘力來攻打四川,就算韃子真要南下,大興軍只須守住各處險關,便可保四川高枕無憂。

而大興軍想要攻取漢中,則隨時隨地都可以做到。

其次漢中這二三十年來,經歷了連綿不斷的天災人禍,地方凋敝、人口稀少,這兩年來逃亡到四川的人也很多,稍微偏僻一點的地方走上數十里都看不到一處人煙。

沒了人,自然談不上盛產糧食,而且還賊匪橫行,大興軍如果取了漢中,恐怕連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都困難,再加上蜀道艱難,要想從四川運送糧食也很不容易。

基於以上原因,李元利本來準備等收取整個南方之後,再來解決漢中,沒想到郝搖旗推了一個“皇帝”出來,竟然在興安已經坐大,而且還敢派人來襲擊他,這讓他下定決心先解決郝搖旗,然後順勢將漢中收入囊中,爲日後取關中做好準備!

廣元一路由塔天寶率領,竹山一路由劉永昌率領,達州一路則由李元利親統,其中有高信率領的十一師和吳子正率領的十六師,再加上李蓋的特勤大隊及親兵團。

十六師便是從三關撤換下來的部隊,原來的師長鄭才因爲受軍火案和襲擊事件的牽連已經被免職。

經過兩個月的軍訓學習過後,十六師將士紛紛上書要求跟隨元帥征伐郝搖旗,李元利兩三考慮之下,答應了他們的請求。

原本劉體純想要領達州一路大軍攻打興安,但李元利考慮到他與郝搖旗之間始終是有幾分情義,便以“蜀道艱險”爲由,讓他坐鎮重慶。

雖然按照李元利的推測,孫可望馬上就要同李定國拼個你死我活,根本沒有時間來打四川的主意,但爲了以防萬一,他還是命令加強了豆沙關的守備。

四川境內的主要幹道都已經鋪上了水泥路,重慶到達州四百多裡,彈藥輜重也全部由馬車、騾車運送,五天走下來將士都覺得輕輕鬆鬆,只不過出了達州沒多久,還沒進入太平縣境內,速度就慢了起來。

大興軍將士現在走的這條道正是聞名遐邇的古荔枝道。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唐玄宗爲了讓楊貴妃食上新鮮荔枝,頒旨在四川涪州建荔枝園,並且修整涪州到長安的道路,置專驛運送荔枝,這條古驛道也因爲杜牧的這首詩而天下馳名。

前明時荔枝道最爲興盛,商賈多由此道入川,沿線貿易集市興盛一時,因爲來往的人多,沿途也建了許多歇腳的旅店。

但這條千年古道因年久失修,許多地方已經很難行走,再加上古荔枝道的必經之地太平縣(今四川萬源)境內山巒重疊,溝壑縱橫,大軍行走起來更是艱難。

李元利不得不下令一邊整修道路一邊前進,足足用了六天時間才走完這段山路,抵達興安西南一百五十里外的紫陽堡。

駐守紫陽堡的“定武朝”士卒早就得了風聲逃了個沒影,這時劉永昌也派了偵騎來稟報,所部已於五天前攻破平利,並於前日抵達興安城下,同時封鎖了漢水,截斷了郝搖旗東逃之路。

爲免郝搖旗西竄漢中,李元利接到劉永昌的稟報之後,立即命大軍連夜急行北上至衡口。

衡口位於興安西部,距興安只有五六十里,它是興安通往漢陰、漢中的咽喉之地,只要扼守住了這裡,郝搖旗便再無西竄的可能!

況且現在這種情況,李元利也不怕他向其他方向逃竄,只要他一離開興安,如何能夠甩得開機動力極強的大興軍將士?

第四百四十九章倭亂真相第四百四十四章一舉兩得第五百四十五章技術攻關第兩百零九章只收良家子弟第一百二十章兵臨肇慶第五百四十四章處置俘虜第二百一十五章大刑伺候第五百二十二章欲圖染指巴西第二百五十一章倒行逆施第三百九十六章反攻第一百一十九章南下廣東第一百六十八章催妝第三百零三章反攻炮臺第三百零七章大發雷霆第二百二十九章亡羊補牢第五十七章遠慮第三百二十六章以人爲禮第四百二十一章聚寶門外雨花臺第四百三十八章尚武精神第一百零四章震驚虜廷第一百六十四章南征第一百五十四章朝不保夕第七章火藥(二)第七十二章顯露家底第五十九章急行第四百九十一章盛京失陷第一百七十六章勁敵第五百二十章流淚樹第四百七十五章人盡其才第三百二十八章科學與傳教第四百二十七章信使第五百五十四章西南策略第五百三十七章兵近漢城第二百五十七章關刀槳第四百八十二章行氣導引圖第三百五十八章首鼠兩端 枉送性命第二百六十五章驚異第二百九十四章天神之怒第十五章試射第二百九十六章大明之殤第三百零七章大發雷霆第三十五章軟禁第五百五十六章翡翠玉礦第八十六章軍訓改造第一百四十八章異想天開第三十三章軍議第六十五章料事如神第四百八十六章清談誤國第十九章夜飲第八十三章驚天寶藏第五百三十二章“精炮滅明”第六十七章一網打盡第三百四十五章總山長第四百零二章敵未至便欲屠城第三百三十一章自主創新的能力第二百八十二章月圓殺韃 十五破城第一百一十八章兄弟鬩牆第一百五十章白龍會第三百二十二章昔日孩童 今日漢王第五百五十九章平定倭國第四百七十九章“衣”與“夷”第四百二十九章真降假降第二十八章焦炭第十四章土司第三百二十一章有德無威 國勢不張第一百零六章試驗第三百三十九章江湖教派 誤稱白蓮第三百一十一章西洋懷錶第五百二十章流淚樹第二百一十章針刑第四百二十三章炮戰第一百七十三章敗露第七十六章再傳捷報第二百零四章中計第三百九十三章蕭嘉音第二百二十三章追擊第三百一十一章西洋懷錶第五百一十一章想拜師?退教!第三百三十六章一騎絕塵 遙遙領先第二百七十四章援兵第四百五十章虎口奪食第九十四章迷途知返第三百八十一章廈門海第三百零一章夜取炮臺第五百五十七章除瘴之策第三百三十九章江湖教派 誤稱白蓮第四百九十七章“海警零零四”第一百零五章五省經略第二百四十七章排槍第五十六章玉牌第四百零七章打箭爐的吐蕃農奴第一百四十九章梅山蠻第三百零四章玉石俱焚第五百一十九章葡使覲見第四百九十九章月牙島剿匪第四百四十章內家拳法第兩百零九章只收良家子弟第二百五十三章霹靂手段 菩薩心腸第四百七十五章人盡其才第三百二十七章濠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