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清遠

李元利奇道:“納入大興軍治下,那可就是要交納稅賦的,難道你們心甘情願?”

“當然是心甘情願!”那叫趙柳的瑤民說出一番話來,卻令得李元利心中不由暗道,這些瑤民還真不是蠢人!

原來這樂昌、乳源兩地離湖南宜章都很近,居住在這裡的百姓早就將大興軍的政策打聽得一清二楚,大興軍對到宜章來零散售賣山貨的瑤民不收一分稅,而在韶州,不但要交稅,而且還不輕。

這還不是主要的,關鍵是大興軍的助民政策,只要納入大興軍治下,大興軍就會發放耕牛、種子、農具,而且還有專人來指導他們耕種,這些纔是一窮二白的瑤民們深切期待的。

“王爺,要是大興軍不來咱們這裡,那咱們能不能搬到宜章去?小人這兒有大興軍發的路引!”趙柳從懷裡摸出一塊小兒巴掌大的鐵片,李元利叫三元拿過來一看,可不正是大興軍的路引。

大興軍的路引分爲兩種,一種是臨時性的,短時間內就會失效,只要用紙寫明來歷事由蓋上官府大印即可,但這種鐵製的是給在大興軍轄境內的百姓頒發的,相當於後世的身份證。

沒想到宜章縣已經將身份證辦到廣東來了!李元利笑問道:“你們以爲拿這個就能搬到宜章去?”

“那……這個……不是跟宜章人用的一樣嗎?難道不能用?”趙柳經常到宜章去售賣山貨,因嫌紙的路引不耐用,於是便到縣衙花了二錢銀子換成這種鐵製的。

他不知道的是宜章本地人的路引,上面的記錄詳細到哪一鄉哪一里哪一甲,而他這一塊路引,上面只標明瞭乳源人氏以及入城原由,是縣衙專門給宜章周邊的山民發放的,兩者之間哪能相比?

“要遷移得先到縣衙去申請,不是光憑這塊路引就行的,不過也沒必要,本王這次率大軍入粵,正是要一舉收復廣東,屆時乳源自然就成了大興軍治下!”

“王爺原來要打廣東!”趙柳驚喜地道,“小人還以爲大興軍只打韶州呢。”

清軍在韶州設有水陸鈔關,專門收取南來北往的商人關稅,因此趙柳還以爲大興軍只是想打下韶州收銀子。

“咱們不但要打廣東,還要打福建、浙江,一直到把韃子全部趕出九州!”

“王爺,那些東胡韃子可恨着呢,特別是那些假韃子,前年還來逼咱們剃髮,說不剃髮就要砍頭,咱們跑到山裡才躲了過去!”

“韃子兇殘,咱們中華各族都得團結在一起才能抵抗,本王麾下也有不少彝民、土民、侗民、瑤民,對了,最多後天他們就要從這兒經過,到時你們看看就知道了。”

王復臣的第八師還沒到,但他們的偵騎竟然放出了一百里,已經和殿後的十二師張維祖部相遇。

三人又閒聊了一會,趙柳和藍鳳得了肯定的答覆,滿意地告辭離去。

第二日天亮繼續趕路,乳源離韶州只有六十多裡,等下午李元利到達之時,高信率領的前鋒十師解成禮部已經過了韶州。

“王軍長所部已經走到前面去了,根本就沒碰到韃子!”高信留下來報信的偵騎向李元利稟報道,“韶州只有韃子設立的水陸兩處鈔關,他們只管收銀子,咱們還沒到就跑得不見了蹤影。”

有了王拙和高信在前面,到廣州之前是用不到李元利親自出手了,不過這樣也好,一路走過來就當是旅遊。

本來到了韶州就可以坐船順北江而下,但大興軍人太多,根本找不到這麼多船,反正到清遠也只有三百來裡,走路也最多就是四天的功夫。

清遠作爲廣州的北面門戶,也是雄踞北江的粵北重鎮,其城垣最高處高達十米,底寬六米,頂寬四米多,周長近十里,而且在城東、北兩面築有子城,全長約八里。

子城外側還有護城河,城牆周圍建有十四座戍房作屯兵之用。城的東西兩隅有寬八米深兩米的護城壕,並設有吊橋和攔馬牆,看起來比肇慶城還要雄壯得多。

李元利到來之前,王拙部和高信部第十師共四萬人馬已經將清遠團團圍住,李元利剛到城北,他們二人就聞訊前來,將李元利迎進了中軍帳內。

“王爺,清遠周圍水網密佈,東門外有東門塘,南門外便是北江,只有西、北兩面離水稍遠,但城外也有護城河,臣已經命人四出征集民船以便攻城。”

“現在清遠城中有多少兵馬,又是何人統兵?”

“城內統兵將領爲東虜總兵班志富、副將江定國,共有兵馬三萬餘,其中有一萬來人是去年李定國敗退後降清的原廣東各路義軍,尚可喜幾日前纔將他們調到清遠!”

“尚可喜竟然沒有親自前來?難道他以爲咱們還不如李定國?”李元利有點疑惑,這清遠如此重要,尚、耿二人竟然只派了一個總兵來守,莫非他們不知道若是清遠城破,廣州也就危在旦夕?

“應當……是想死守廣州吧?”王拙不確定地道,大興軍現在已經打出了赫赫威名,他也不相信尚耿二人敢如此輕視。

“封義,你立即聯絡廣東局劉明超,讓他趕快將廣州、清遠的情報送來。”此次徵粵,各部都有吏員隨行,軍情司也派了十多個人來負責聯絡各地密諜,便是由聯絡處處長封義帶隊。

“臣馬上去辦此事!”封義拱手行了一禮,轉向就往外走,李元利也不去問他如何聯絡。

早在半月前李元利便已經給軍情司下過命令,想來他們應該早就有準備。

“我不怕尚可喜和耿繼茂死守廣州,怕的是他們從水路逃跑!”李元利皺眉說道。

“王爺,尚耿二人若是逃竄,多半也就是到閩地,其實讓他們去和鄭成功先火拼一陣也是不錯。”王拙卻呵呵笑着說道。

去年李定國在新會苦等鄭成功的時候,他卻在福建大舉用兵,收降了東虜漳州協守劉國軒以及漳州總鎮張世耀,並在十二月分兵進擊,拿下同安、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諸縣,進入了興化府(轄今莆田、仙遊兩縣)。

感謝燈火見人家大大打賞!

第五百五十二章擴張計劃第二百三十九章城固第三百九十四章陳近南第二十八章焦炭第四百七十四章驅虎吞狼第二百三十三章整肅軍紀第四百五十一章賤籍第四百六十八章望牆興嘆第四百七十八章科爾沁第四百一十二章鎮江綠營第二百九十二章擡旗來的“八旗精兵”第二百七十五章海珠水寨第四百四十四章一舉兩得第一百六十八章催妝第一百七十一章圖謀兩廣第五十三章高歌第四十章回家第五十二章殺虎第五百一十章彝倫堂講學第五百五十三章煙瘴之毒第三百九十三章蕭嘉音第一百七十六章勁敵第二章入夢第一百九十章覆滅第一百二十七章甕中之鱉第三百一十章海商乎?海寇乎?第三百九十三章蕭嘉音第一百三十八章士氣高漲第三百五十八章首鼠兩端 枉送性命第二百五十九章抗清志士第四百九十四章朝鮮之戰第三百二十二章昔日孩童 今日漢王第七十章以禮相待第三百九十六章反攻第四百四十章內家拳法第四百五十八章黑水溝第三百九十五章千里轉戰不停歇第二百九十三章增江兩岸第六十七章一網打盡第一百二十二章投名狀第一百零九章謀石砫第二百一十四章兩條魚引出的線索第三百五十一章三個臭皮匠第三百七十三章心存僥倖第五百四十章甕中捉鱉第四百七十七章賜姓第五百二十一章夢想中的橡膠園第一百九十章覆滅第四百一十五章檄告天下 兵圍南京第二百五十六章黑臀第二百七十五章海珠水寨第一百六十三章廷議第一百六十九章昏禮第四百七十六章騎兵兵源第三十三章軍議第四百五十六章紅夷第二百零五章夜戰第二十一章捕魚第二百八十八章待價而沽第五十九章急行第五百三十七章兵近漢城第二百零三章底細第二百五十三章霹靂手段 菩薩心腸第四百七十一章歸心第二百九十一章“五行”皆備第一百二十七章甕中之鱉第四百五十二章入濠鏡第五百二十一章夢想中的橡膠園第二十八章焦炭第二百三十七章飛蛾赴火第四百四十八章久別勝新婚第三百零八章兩藩之富 甲於天下第十三章任務(三)第二百二十八章古代“青黴素”第四百二十二章鍋莊娃子做將軍第四百八十三章九月第五百零五章國王的表弟第二百六十三章初入湘楚第五百四十四章處置俘虜第四百三十四章潛蹤躡跡第五百三十五章仁川登陸第一百零二章夜探西門第五十一章古剎第五百三十五章仁川登陸第九十二章良田萬頃第五百三十二章“精炮滅明”第一百二十三章經略軍第三百七十七章說降第三百六十五章徵糧拉丁 民不聊生第三百四十八章美麗之島第一百七十九章接戰第一百一十一章擊針槍(二)第五十八章分兵第五百零六章震驚第五百五十六章翡翠玉礦第三百七十五章投誠第二百八十章月夜奔襲(二)第一百三十三章鄖襄第二十四章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