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真降假降

其實李元利是個非常念舊的人,這時答應了鎖彥龍的請求,又關切地向他說道:“你完全沒有海戰經驗,得先找個師傅帶,日後咱們的船全部要換成鐵甲艦,乾脆你去陳奇策艦上好了!他還是有幾分本事的。”

鎖彥龍拱手道:“王爺,標下已經找好師傅了,準備去威特林教官的船上。”

“威特林?你和他說過了?”

“還沒呢,再說就算和他說了也作不了主啊,得王爺您同意了才行!不過標下在黃埔的時候就知道,威特林教官其實海戰經驗比……更豐富,炮也打得準,而且他是教官,標下問他什麼問題,他肯定會不厭其煩地解答。”

“嗯,我同意了!只要你學到了真本事,我就再給你組建一支艦隊!”

鎖彥龍以前的願望不過是能夠在“海軍一號”那樣的戰艦上做個艦長而已,沒想到李元利竟然如此大方,直接要給他組建一支艦隊!

這可不是那些小帆船,而是清一色蒸汽鐵甲艦!

一想到日後自己能率領一支鐵甲艦隊縱橫四海,無論英夷、葡夷、紅夷的船看了自己都得跪,鎖彥龍差點樂出聲來,他連忙翻身跪倒在李元利面前,感激涕零地道:“王爺!標下……標下多謝王爺!”

“起來起來!”李元利手剛一擡,三元就上前一步將鎖彥龍扶了起來。

“日後我會組建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北海艦隊,能走到哪一步,就看你自己的了!”

留鎖彥龍吃了晚飯,天色便已經黑了下來。這個時代沒有什麼娛樂,李元利早已習慣了早睡早起,他剛準備進後帳歇息,卻見三元匆匆進帳來稟道:“王爺,王拙王軍長求見,說有緊急軍務要稟。”

“帶他進來!”這個時候能有什麼緊急軍情,難道是南京城內出了什麼變故?

王拙就守在帳外,李元利話聲剛落,他便幾步跨進帳來拱手道:“王爺,東虜僞都統明安達禮、僞提督管效忠剛纔到標下營中求見,說是願降我大興軍,此事事關重大,標下不敢擅自作主,特來請王爺拿主意。”

“鎮江敗走的明安達禮?管效忠?”明安達禮是蒙古人,管效忠是遼東漢人,都是早年就投了東虜的,這些年來爲韃子立下汗馬功勞,他們怎麼會在這個節骨眼上來投?

“這兩人在鎮江吃了敗仗,回到南京就被達素擒拿,要追究他們臨陣脫逃、失陷城池、馭下不嚴之罪,聽說達素已經將奏摺遞了上去,一旦回覆下來,重則斬首,輕則全家發配爲奴。”

“這二人眼看南京危在旦夕,左右都是個死,便在親兵的幫助下逃了出來跑到我營中投誠!”

“你覺得他二人前來投誠,有幾分真?”聽起來這兩人是有投降的動機,但李元利還是不放心。

“標下覺得真假參半!”其實王拙也分不清楚,這句話說得完全是模棱兩可。

“王爺,標下已將這二人帶到大營之外,不如王爺親自審問審問,說不定能看出什麼紕漏來!”

這事情來得太突然,李元利心裡完全沒點數,如果光是管效忠他可以置之不理,先將他看管起來,等到拿下南京之後再慢慢處置。

但這明安達禮是正白旗蒙古都統,如果他能夠真心投到大興軍麾下,對於大興軍以後收降蒙古諸部落可是大大的有利。

李元利現在收降了幾百名蒙古馬軍,卻都是普通士卒,遠遠沒有明安達禮在蒙古人中的影響力來得大。

“先不急!”李元利擺了擺手,“三元,趕快派人去將封義和寧人先生叫來,這事情有些蹊蹺,得先將情況弄明白了再說!”

顧炎武和封義都住在李元利旁邊不遠,不一會便趕了過來,二人拱手道:“學生(標下)參見王爺!”

“不必多禮!剛纔王拙過來稟告,說是東虜都統明安達禮、提督管效忠來投,以前我對這二人也沒有過多關注,封義,他們二人從鎮江敗退之後,是不是被達素捉拿關押了起來?”

封義連忙說道:“王爺容稟!自我大軍圍了南京後,城內便沒有一絲消息傳出來,標下也弄不清楚這幾日城內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郞廷佐害怕南京城中有大興軍的細作裡應外合破城,下令除軍中將士以外所有人都不得離家外出,只要在街上行走便關押起來嚴加盤查,軍情司已經有幾名細作被抓,封義又如何能得到城中情報?

“寧人先生,你對東虜文武將官都有了解,而且還熟知滿清律例,你看看這事情到底如何?”

“……王爺,這事情還真不好說。滿蒙一家,滿洲人跟蒙古人穿一條褲子,誰都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只是這管效忠,據學生所知,實在不是什麼善類啊!”

“總而言之,此二人在南京欲破之前來投效,以學生之見,攻伐南京在即,無論是忠是奸,先一體捉拿,關押起來再說!”

說到這兒,顧炎武思索了片刻。“至於滿清律例,學生也稱不上熟悉,只能說略知一二。韃子律例中臨陣脫逃、失陷城池若是兩罪並罰,確實是死罪難逃!”

“該如何決斷,尚請王爺思慮妥當纔是!”顧炎武知道李元利有收復蒙古各部之心,因此只是依目前的形勢提了一些建議。

“寧人先生說得有理!無論他真降還是假降,在南京城破之前,先將他二人小心看押,其他不說,起碼韃子少了二員將領!”

“王爺既然有此決斷,那就再好不過!”顧炎武對兩人到底是真降假降其實也沒個底,只是出於保險起見,才建議將二人看守起來,但如果他們兩人是真心投降,卻有許多可利用之處。

“王爺,不妨將他們兩個傳進帳來,看他二人如何說辭再作打算,如何?”

“無論如何,我都要和他們見上一見,要不然傳揚出去,還以爲本王怕了他們!”

“王拙、三元,去將他們帶進帳來!”

二人齊聲應諾。先不管他有理無理,既然王爺有令,就將這二人帶進來即可!

第五十一章古剎第一百四十六章府衙會晤第一百一十四章終身大事第五百零四章葡國使者第五十一章古剎第八十七章其樂融融第六十七章一網打盡第三十七章土兵第五十三章高歌第四百六十九章傅青主第四百七十一章歸心第五十三章高歌第三百一十五章別無退路第一百五十一章失之東隅第四百五十九章熱蘭遮城第二百八十章月夜奔襲(二)第一百八十五章詐城第四百五十章虎口奪食第四百一十六章喪師失城 欲求脫罪第四百章江陰之屠第四百二十一章聚寶門外雨花臺第四百五十章株連第一百七十一章圖謀兩廣第二百四十六章捨生取義第五百五十九章平定倭國第二百四十二章五仙散第一百七十五章逼宮第五百三十一章“五八式”步槍第三百七十一章思明州第三百五十四章人心惶惶 聞風而逃第二百九十章戰場第四百一十二章鎮江綠營第二百九十六章大明之殤第二百八十二章月圓殺韃 十五破城第一百三十二章放火第二百零一章潰敗第六十三章貪功第四十四章備戰第五百五十五章股份公司第三百二十二章昔日孩童 今日漢王第二百八十三章擂鼓!助威!第三百七十八章選擇第五百零七章內閣首輔第三百四十章教而不誅 奸民不懲第四百七十七章賜姓第一百零八章白桿兵第六十七章一網打盡第二百二十九章亡羊補牢第四百四十二章其心可誅第十五章試射第四百五十五章鎖國第二十八章焦炭第四百二十五章血肉屠場第五十二章殺虎第五百四十九章權謀術第二百七十一章瑤民第五百一十六章軍費開支第二百五十六章黑臀第二百四十章再聞白蓮第三百九十四章陳近南第四百八十二章行氣導引圖第一百七十一章圖謀兩廣第三百章濠境紅夷第二百五十五章得勝回府第四百零五章斬蛇第五十九章急行第五百三十八章朝鮮國主第四百三十三章過眼雲煙第一百一十六章夷陵第四百三十章弄假成真第二百七十三章有恃無恐第三百七十三章心存僥倖第三百七十七章說降第五百二十八章南洋諸國第四百七十九章“衣”與“夷”第七十三章分析利弊第二十七章規劃第二百二十二章反襲第三十四章宿怨第一百一十七章籌備第五十一章古剎第三百六十六章深謀遠慮 眼光長遠第四百五十六章紅夷第二百章獸行第一百九十六章試炮第四百五十七章鹿皮第四章謀劃第三百五十四章人心惶惶 聞風而逃第二百二十五章陷阱第二百一十七章瘋狂第一百三十四章緩圖第三百九十二章連城璧第九十二章良田萬頃第一百三十六章紅夷炮第三百零五章沿街伏擊第二百七十四章援兵第兩百零九章只收良家子弟第一百六十一章以糧爲本第三十六章拉攏第三百三十四章循序漸進 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