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朝鮮國主

“夠了!”桑靜喜形於色,“有了這半天時間,咱們就能在韃子過江之前到達加平郡,活捉韃子僞帝!”

他高聲叫道:“來人!傳令下去,斥候已經發現韃子僞帝,全師立即拔營追擊!告訴兄弟們,務必一鼓作氣,將僞帝活捉獻於燕京,爲王爺登基賀!”

“楊參謀長,你速速手書一封,將如今的情況告知後續各師,讓他們火速跟上!韃子四散落荒而逃,光靠咱們這萬把人有點夠嗆,有了他們去追剿潰兵,咱們才能集中兵力捉拿韃子僞帝!”

楊錕領了命令,也不回自己的營帳,就在桑靜這間民房內,草草寫就幾封書信,然後喚來傳令兵往各師分送。

只過得一小會,寂靜的大營內便響起了一陣陣尖利的銅哨聲,燈籠火把接連亮了起來,然後是集合的口令聲和報數聲。久經訓練的大興軍將士,就算在半夜裡突然集合開拔,也完全沒有一絲混亂。

桑靜穿戴整齊走出房來,放眼望去,舉着火把前進的大興軍將士彷彿是一條長龍,蜿蜒向東迅速移動……

第二日一大早,位於漢城東側的昌德宮內,身着紫色王袍的朝鮮國主李淏就已經端端正正地坐到了王座之上,時不時便向殿門處瞟上一眼,看上去既是期待又有幾分擔憂。

東虜韃子自去年冬月圍困漢城以來,至今已逾三月。剛至漢城的時候,韃子便驅使朝鮮降卒對漢城發動了十多次攻城,卻因沒有大型攻城器械而鎩羽而歸,饒是如此,也給守城的朝鮮士卒造成了一萬多人的傷亡。

幸虧沒過多久便下起了雪,韃子不得不停止了對漢城的攻打,但朝鮮朝堂上下心裡都很清楚,只要等到開春,韃子就會發起又一輪攻勢。

早在韃子攻佔平壤之時,李淏就派出了議政府領議政權正道和禮曹判書金自光遠赴燕京求援,在他看來,只要已經一統中原的大興軍願意出兵,韃子便不足爲慮。

但大多數人對大興軍出兵朝鮮一事卻都不抱樂觀態度。

自從當年韃子兵臨城下,仁祖李倧出城投降,向黃太吉行三跪九拜之禮之後,朝鮮就成了滿清的屬國,而且還在隨後的明清之戰中派出士卒幫助滿清攻打大明,這分明已經成了敵國!

現在朝鮮有難,大興軍又怎麼會拋棄前嫌前來相救?

開春之後,韃子又發動了兩次的大規模攻城,漢城軍民死傷慘重,如果再這樣攻上兩次,恐怕王都就要陷落!

援兵遲遲不至,李淏也不是沒想過出城投降,但他將韃子入朝之後的所作所爲梳理了一番之後,卻不得不斷了這個念頭。

韃子短短數月之間便席捲了朝鮮八道中的四道,所遇州府縣城若不剃髮獻城而降,便難逃城破之後被屠城的下場,種種情況都已說明:韃子這次要的不是朝鮮表面上的稱臣納貢,他們要的是滅亡並且攻佔朝鮮,然後改朝換代,就如同前些年入關攻打中原一樣!

朝鮮文武百官若是出城投降,或可留得性命,甚至繼續保持榮華富貴,但朝鮮國主一家的命運卻是已經註定,無論降與不降,都不可能再活下去!

唯一的希望,就是苦苦支撐等待援軍的到來。

令李淏憂心如焚的是,城內的糧草物資已經不多,照這樣下去,最多再過一個月,漢城將會不攻自破!而派出去求援的權正道和金自光卻還沒有消息傳來!

如果沒有援軍,李淏就只有死路一條,但朝鮮的文武大臣可沒有想過給他陪葬。據他的親信太監暗地裡稟報,就連守衛漢城的都監軍和御營廳軍都已經軍心不穩,有些將領已經開始私下聯絡,準備獻城降於滿清韃子。

哪知就在昨日中午,城外的韃子突然開始向東面撤退,看他們的樣子十分慌亂,看起來更像是逃跑,但李淏要御營軍大將李洷率部出城瞭解情況時,卻被李洷以“此乃韃虜詐城之計”爲由拒絕。

晚些時候,從西面來了一支大軍,從望遠鏡裡看他們的裝束,分明就不是韃子,但已經嚇破了膽的漢城守軍,卻仍然不敢主動去往城外接洽。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李淏終於等來了好消息:權正道回來了,而且還帶來了大興軍的援軍,昨日韃子並非詐城,而是真的逃跑了!

一陣激動之後,李淏卻又擔憂起來!以中朝兩國如今的關係,大興軍不會無緣無故前來救援朝鮮,權正道肯定是答應了大興軍提出的什麼要求。總之,李淏的感覺非常不好。

“主上,領議政大人宮外求見!”一名太監匆匆邁着小碎步進來稟道。

“快請!”

權正道在內侍的帶領下走進大殿,不待李淏開口相問便跪倒在地叩首道:“王上!臣有負王上重託!”

李淏頓時覺得自己的心都抽搐起來,他緊緊地抓着御座的扶手,強着鎮定道:“援軍已至,韃虜已逃,卿因何有此一說?”

“王上!大興軍漢王殿下派出援軍,是有條件的,臣已經答應他了!”

“什麼條件?納貢稱臣?這根本就沒有問題?”李淏稍微輕鬆了一些,作爲朝鮮國主來說,他對重新成爲中原漢人王朝的藩屬國沒有一點抗拒的心理。

“……不是稱臣納貢。”權正道當日答應李元利的條件時,便已經預知到了今日這種情況。他是朝鮮的領議政大臣,卻出賣了自己的王上,從朝鮮國主這個方面來講,他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叛臣!

背叛了自己的王上,背叛了朝鮮王國!

從今日起,朝鮮王國將不會再存在,代替它的,是無數個大興軍治下的州府縣。

他覺得自己根本沒臉來見李淏,但現在他不得不來。

況且,他從來沒有因此後悔過,哪怕是換到今日,他仍然會答應漢王殿下的條件。

權正道的頭伏得更低,但聲音卻仍然清晰:“漢王殿下要郡縣朝鮮,臣……已經代王上答應漢王殿下了!”

“什麼!?”一瞬間,李淏只覺得天旋地轉!

郡縣朝鮮!那他這個朝鮮國主又當置於何處?

沒想到援軍來了,韃虜跑了,但他的處境似乎仍然沒有改變。

朝鮮國沒了!自己要怎麼辦?一家老小要怎麼辦?

“若漢王殿下不發兵救援朝鮮,朝鮮仍然覆亡在即,而且韃子不可能放過王上……”迷迷糊糊之間,權正道低沉的聲音仍在說個不停,但李淏卻彷彿失了魂魄,兩眼無神,直到權正道說至最後,他才似乎突然反應過來。

“安命侯?遷居燕京?”

第一百五十六章深惡痛絕第四百四十八章久別勝新婚第二百三十八章陣斬搖旗第五百零五章國王的表弟第二百九十一章“五行”皆備第一百二十二章投名狀第一百四十七章一網成擒第三百四十七章試航第四百八十四章北上前夕第二百一十七章瘋狂第一百零九章謀石砫第二百二十一章突圍第二百零八章責罰第三百零二章北門危急第二百三十九章城固第一百八十一章誘敵第二百八十九章紙上談兵第二百四十八章偷雞不成蝕把米第一百六十一章以糧爲本第一百五十八章徵收田地第九十七章軍情司第五百零四章葡國使者第四百九十四章朝鮮之戰第四百八十章拉攏第二百四十六章捨生取義第一百九十四章炮兵操典第四百八十三章九月第三百六十章愛民如子 百姓歸心第五百四十九章權謀術二百三十五章荔枝道第一百七十七章交鋒第五百二十二章欲圖染指巴西第八十一章倍感淒涼第二百零七章“絕密”加“特急”第三十二章計劃第三百八十一章廈門海第三百二十四章擊賊神機石榴炮第一百零四章震驚虜廷第三百六十二章夜郎自大第二百八十六章神仙法術第三百八十三章性格決定命運第四百零七章打箭爐的吐蕃農奴第四百四十七章富樂院第三百八十七章百炮齊鳴第四百一十七章脣槍舌劍 你來我往第四百九十章喪家之犬第四百四十三章追悔莫及第二百九十七章風捲殘雲第五十九章急行第九十四章迷途知返第七十九章以儆效尤第一百五十九章率部來投第四百七十七章賜姓第五百一十八章行賄千兩處斬!第三百九十五章千里轉戰不停歇第三百八十九章張蒼水第三百六十九章南澳海戰(三)第三百零八章兩藩之富 甲於天下第八十八章擴軍第二百五十六章黑臀第三百五十四章人心惶惶 聞風而逃第九十九章出兵第五百二十二章欲圖染指巴西第七十五章抽殺震懾二百三十五章荔枝道第四百六十三章荊江水患第六十五章料事如神第一百五十六章深惡痛絕第一百六十四章南征第四十七章中伏第三百四十四章雙雄會第四百一十章江東顧氏第三百一十二章三水規劃第一百三十六章紅夷炮第三百六十四章兩屠歐汀第三百五十四章人心惶惶 聞風而逃第三百二十章兵甲亦實力第一百二十七章甕中之鱉第二百零五章夜戰第四百七十三章大漢四郡第一百四十章再圍長沙第二百八十三章擂鼓!助威!第一章憂心第五百五十二章擴張計劃第三百七十六章夜渡第八十一章倍感淒涼第三百六十七章南澳海戰(一)第一百二十三章經略軍第三十章起步第五章說服第二百二十章吐血第四百二十二章鍋莊娃子做將軍第二百九十四章天神之怒第四百八十八章紫禁城第二百零三章底細第四百八十二章行氣導引圖第四百六十六章單刀直入第三百三十三章鹽浴淬火 麻油潤滑第一百二十六章民心所向第三百六十二章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