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設伏

“大帥,你這可是冤枉我了!我剛巡營回來呢。天天都是這樣走,哪兒就今天熬不住了?至於心裡的想法,那肯定有。”戰勇連忙辯解,紮營之後主官巡營,這是大帥立下來的規矩,可別一不小心被抓了小辮子。

“將士們都有些什麼想法?”

“想早點趕到保寧捉吳三桂唄!那老賊當年把咱們可攆得夠苦!”

“吳三桂什麼時候攆過你了?你當年可是和我一起跟在太后身邊的,他攆的是先帝爺那一支纔對吧?”李元利啞然失笑。

“是沒攆過我,可咱們大興軍還有不少當年老八隊的人!他們被攆了吧?咱們得去給他們報仇!”

“要說被攆得慘,應該算郝搖旗纔是,也沒見他敢出來找吳三桂的麻煩。”

兩人胡吹了幾句,知道士兵們都已經歇息,李元利也就回了自己的營帳,躺在鋪了褥子的地上卻怎麼也睡不着,索性又穿起了衣裳走出帳外。

在安靜的夜裡,擡頭看着漫天的星星,不知道什麼原因,李元利有一種想要流淚的衝動,不是因爲悲傷,而是一種難以言說的壓抑,還有內心深處那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也許老天安排他來到這個時代,就是要讓他來承擔起這份責任!

經過一晚上的休息,第二天果然又好了很多,一天的時間,竟然翻過了五座大山,走了近百里山路,剩下的路已經只有七八十里,而且全是平路。

大軍到達梓潼時,已經是九月二十七申時(下午五點左右),先頭部隊在一個時辰前就進了城,回來稟報並沒有發現劉文秀前鋒的蹤影。

但李元利並沒有因此而放鬆,他估計劉文秀的前鋒部隊應該在這一兩天就會到梓潼,在他的記憶中,劉文秀北上追擊吳三桂的時候,因爲相差了幾天時間,並沒有一路尾隨跟到綿州,而是在嘉定便經資縣、遂寧直插保寧,到了遂寧縣纔派出前鋒部隊封鎖了梓潼和劍閣。

遂寧到梓潼,唯一的路就是沿涪江到梓潼河口,再沿梓潼河北上梓潼,而在這條路上,要設伏簡直是太容易不過。

梓潼附近河段地勢都比較平緩,李元利親自帶人往下游走出了十幾裡,才找到一處比較理想的設伏之地。這地方河谷很深,兩面都是刀削一般的懸崖峭壁,而且河水在這兒轉了一個大回頭彎,如果沿着河岸走,勢必要繞上很遠的路,因此只能翻越擋住河水去路的這兩座山。

“哈哈,大帥,這兒就不錯,咱們只要把這山谷兩端一堵,然後在山坡上埋下伏兵,到時還不是甕中捉鱉?”一行人站在山坡上,銅頭大笑着指着下面的山谷說道。

“只是進山谷的地方太過平坦,而且還沒有什麼樹,不好預先埋伏人馬。不過斷後的伏兵稍微遠點也沒關係,反正只有一條路,也不怕他們飛上天去。”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要不是這山谷口過於寬闊,只要拿火藥彈把上面的岩石炸塌下來,就可以把谷口封了!”李元利也惋惜地道。

這處山谷其實算不上絕地,兩邊的山坡不是很陡,而且長滿了灌木樹林。但李元利並不是想要全殲這支前鋒部隊,自已一萬多人馬圍住幾千人,難道他們還能翻得起什麼浪?

“事不宜遲!銅頭,讓特勤大隊的人往下游放出百里!金彪,你立即拿我的令牌去梓潼把人馬都調過來,咱們就在這兒設伏。”

二人領命分頭行事,李元利又往下游走了一里,最終選了一處樹林作爲斷後伏兵的藏身之處。

兩個時辰之後,各部將士就陸續趕到,在李元利的指揮下分別進入各自的陣地,開始進行土工作業,

土工作業可以說是後世我軍最基本的看家本領,是陸地作戰中保存自己、殺傷敵人的有效方式。李元利在親兵訓練的時候就加入了這一科目,如今大興軍人手一柄工兵鍬,一進入陣地就開始挖掘散兵坑。

可別認爲現在的軍隊只有冷兵器!歷史上的保寧戰役中,南明軍就動用了大量火器。白文選追擊從重慶撤兵的白含貞和白廣生時,也是用火繩槍埋伏在樹林中給清兵造成了大量的傷亡!

劉文秀的軍隊裝備了大量的火槍火炮,這是已經確定的事情,那麼挖掘工事保護自己就是非常有必要的,大興軍的士兵們也知道這點,雖然是在樹林中不適合挖掘戰壕,但一個散兵坑是絕對不能少的。

炮兵們也得挖坑埋炮筒,這得先測量距離,定好角度和方向,重點就是封鎖谷口,不讓南明軍後退逃脫。

大半年來連續不斷的軍事訓練效果非常好!李元利在山谷兩側和一里外的樹林裡巡視了一遍,感覺很滿意,接下來就是隱藏後做好僞裝,吃喝拉撒都在散兵坑旁。

李元利也不例外,他自己在山坡中部一處突出的岩石旁邊挖了一個散兵坑,而且還在旁邊挖了一個小坑當廁所,現在還沒有發現敵人的蹤影,也不知道要埋伏多久,吃喝都好解決,就是拉撒的問題一定得注意。

上萬人在這山谷兩側,每天不知道要排泄多少,要是大家都亂拉亂撒,時間一長那味道肯定受不了。因此李元利規定每個散兵坑旁邊都要挖一個小坑,要方便的時候就排到裡面,然後再覆蓋上泥土。

第二天早上的時候,銅頭派出去的人終於回來了,他們帶來的消息是:昨天申時在在八十里外碰到了這股敵軍,人數在四千人左右,有一半人帶了火槍。

申時已經離天黑不遠,最多再行軍一個時辰就得紮營休息,這個年代的人因爲缺少維生素A,大多都有夜盲症,沒有哪支軍隊會在夜裡行軍。走到天黑一個時辰最多走上一二十里,今天天亮再出發,最快也要午時過後才能到達這兒。

時間還多,李元利又把所有陣地全部巡視了一番,吩咐士兵們拿出乾糧和冷開水吃飽喝足,然後潛伏下來靜靜地等待。

中午時分,李元利的視線裡終於出現了劉文秀的前鋒部隊,由於小路在山谷處轉了一個彎,而且還是爬坡,所以還看不到後面到底有多少人。

第一百一十二章爆炸事故第五百零九章孔廟改文廟第三百八十七章百炮齊鳴第四十六章紛爭第二百零八章責罰第三百一十八章短兵相接第一百四十八章異想天開第二百二十六章生擒第五百四十七章琉球內附第一百六十九章昏禮第三百零七章大發雷霆第四百零四章滾江龍第二百五十七章關刀槳第二百三十九章城固第四百六十六章單刀直入第五百四十四章處置俘虜第二百七十二章清遠第三百六十七章南澳海戰(一)第四百九十四章朝鮮之戰第一百八十七章恫嚇第一百七十七章交鋒第四百四十五章地主風險大第四百零五章斬蛇第四十六章紛爭第十九章夜飲第四百四十六章秦淮河第五百三十九章世子李棩第十三章任務(三)第五百三十三章遠赴朝鮮第一百九十章覆滅第一章憂心第二百六十八章漢王即位第四百九十三章範賊駁斥第五十一章古剎第三百四十四章講武堂第二百三十二章參謀監軍第二百七十二章清遠第二百一十六章“毒瘤”第三百七十四章密謀獻城第四百零七章打箭爐的吐蕃農奴第二百四十九章西寧王第一百一十一章擊針槍(二)第二百八十七章暗潮洶涌第五十一章古剎第二十一章捕魚第六十三章貪功第一百四十章再圍長沙二百三十五章荔枝道第三百五十章琉球之痛第一百七十七章交鋒第三百六十五章徵糧拉丁 民不聊生第三百六十九章南澳海戰(三)第一百六十章震懾人心第三百二十七章濠鏡問題第四百一十三章二十里鋪血與火第三百七十一章思明州第二百三十四章兵源第三百一十六章是降?是戰?還是走?第九章展望第三百九十三章蕭嘉音第四百八十五章告別南京第三百九十六章反攻第二百九十一章“五行”皆備第六十一章設伏第五百四十八章蘇祿國第二百四十五章夜半襲營第二百八十六章神仙法術第二百三十四章兵源第一百五十八章徵收田地第四百七十六章騎兵兵源第四百六十六章單刀直入第二百零六章仇不隔夜第四百四十八章久別勝新婚第四百八十七章燕京第二百零九章順藤摸瓜第一百二十五章初戰告捷第五十九章急行第六十八章分兵伏擊第二百七十三章有恃無恐第四十五章部署第四百零九章目標 南京第二百八十一章“跛金”第四百七十五章人盡其才第一百三十四章緩圖第三百七十九章輕取海澄第二十七章規劃第四百六十一章試探第四百九十二章寧賊獻計第一百零二章夜探西門第三百九十六章反攻第一百二十七章甕中之鱉第三百二十二章昔日孩童 今日漢王第一百九十章覆滅第一百五十八章徵收田地第四百七十一章歸心第四百七十五章人盡其才第三百零七章大發雷霆第五十章重陽第六十四章圍城第四百五十一章海警六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