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良田萬頃

“陳大爺!”胡之禮老遠地叫了一聲,那老者轉過頭來一看,連忙翻身就跪了下來。

胡之禮緊走幾步,上前扶起那老者,又對他說道:“這是咱們大興軍的元帥爺,帶人來幫你犁田了!”

那老者又要跪下磕頭,李元利攔住他道:“老人家不必多禮!這就是你的田吧?”見老者點了點頭,便招呼栓柱他們:“留一條牛,再加兩個人,加把勁看下今天犁完!”

一牛一人如果犁水田的話,頂多一天也就兩畝,但加個人輪換着休息,再給牛喂點精飼料的話,說不定就能把這兩畝多地犁得完。

剩下的人繼續往前走,每到一個地方就留下幾個,不一會就把三百人全都分了出去,李元利也要脫了鞋子下田,但胡之禮拉着死活不讓,只得作罷。

現在纔剛剛開春,雖然已經不是特別寒冷,但水仍然有點刺骨,胡之禮怎麼敢讓李元利下水?何況他一個人又能幹得了多少?還不如在一邊看着,不給別人添麻煩就好。

兩個人又回到最開始那老者的水田處。李元利百無聊賴,胡之禮要下田幫忙,那老者跪在地上就不起來。讓縣太爺去幫他犁田,他真不敢!

要是他知道正在水田裡忙活的兩位,官職算起來比縣太爺還高的話,不知會是一副什麼模樣?

李元利問那老者道:“老人家,家中還有幾口人?”

那老者受寵若驚,慌忙彎腰回道:“回元帥爺的話!家中還有一個兒媳,兩個孫子,連老漢一起共四口人。”

這年頭四川基本沒有完整無缺的家庭,李元利也不想去問別人的傷心事,胡之禮卻在一旁道:“他家原有兩子一女,算得上兒孫滿堂,可惜兩個兒子在永曆元年運鹽下瀘州後再沒回來,後來一家人躲到深山裡,今年出來就只剩下他們祖孫四個了!”

“兩個小的纔不到十歲,要不是咱們大興軍將士去找到他們,怕他們四個也活不了多久!他兒媳也是個勤快的,做不了田地裡的活,如今在家裡自已建蠶室準備養蠶呢!”

四川這些年來什麼都被破壞,只有這桑樹長得越來越好,去年李元利就已經給適宜養蠶的地方都下了命令,要求政務司扶助。要發展民生,可不光是吃飽飯的問題。

陳老漢在一旁顫顫巍巍地說不出話,只是老淚橫流。李元利也有些心酸,他對陳老漢道:“老人家,你節哀吧!你兩個兒子說不定哪天就回來了呢,現在好好把孫子養大才是正理。”

他這話倒不是完全安慰陳老漢。算算永曆元年正是豪格領清兵追擊大西軍餘部的時候,說不定他兩個兒子只是被清兵或大西軍抓了丁,現在還活着也是不一定。

陳老漢哽咽着道:“多謝……多謝元帥爺!元帥爺就是咱們陳家的再生父母!要……要不是有大興軍,咱們一家人……真……真不知道怎麼活!”

李元利又寬慰了他幾句,又轉頭對胡之禮道:“守一,儘量幫幫他們吧!老的老,小的小,真是不容易!其他困難的人家也要心裡有數,儘量幫扶!銀錢上差了可以打報告上去。苦過這兩年就好了!”

“吃不上飯的都有賑濟,糧米也是按時發放。元帥是仁義之人,咱們大興軍也是仁義之師,老百姓肯定會越過越好的!”胡之禮不失時機地小拍了一記馬屁,李元利卻是深有感觸。

現在的老百姓啊,還真是樸實,只要你對他一點點好,他就對你記一輩子的恩!

雨停後又過了兩天,李元利才重新啓程,這一次直達蓉城,四五百里路一點都沒有耽擱,要不然進了三月雨水更多,下雨天走山路那絕對算得上是一種痛苦!

蓉城知府是任武,這也是大興軍的老人,李元利第一批培訓的政務司人員就有他。去年劉體純收復奉節之後,就是他負責那一帶的善後事宜,做得非常好。因此李元利就叫政務司把他調到蓉城來擔當重任。

短短三個月時間,蓉城已經變了一副模樣,雖然還是看不出一絲府城的影子,但在去年砍伐出來的空地上,已經出現了大量的茅屋,居中最大的十來間就是“府衙”,周圍就是大興軍士兵的駐地。

聽說元帥駕到,任武慌慌忙忙地從田裡趕了回來。李元利一看,這傢伙卷着褲腿赤着腳,身上還沾滿了泥漿,活脫脫一個老農,哪裡像是一位知府?

任武先見過了禮,又去清洗乾淨,這纔到李元利下首坐了,等候元帥問話。

“春耕情況怎樣?”李元利也沒有廢話,先問最關心的問題。

“稟元帥!目前情況還算好,大部分秧苗都下了田,但人手還是不足,還有一小部分田土沒人耕種,咱們的將士正在搶天時,最後這十多天能夠多種點就多種點!”任武有點遺憾地說道。

蓉城平原一帶歷來就是糧食主產區,因爲地勢和氣候的關係,這裡多數都是水田,最適合種植水稻,而且最低都是一年兩熟,多數是兩年五熟,收成最好時畝產甚至達到七石稻穀,摺合成米也有三四石六七百斤!

這樣一塊寶地,如果全部開墾出來,一年得出多少糧食?就算現在四川的人口再增加幾倍也養得活!

因此李元利才心急火燎地跑到這兒來。現在聽任武這麼一說,心裡也是有點着急,他連忙問道:“招攬流民和夷人沒有效果嗎?怎麼連種田的人都沒有?”

“元帥,蓉城府開堰灌田的十一個州縣,共有良田超過十萬頃(一頃一百畝)!就算荒廢了一些,最少也有七八百萬畝!這麼多的田地,招來的流民夷人加上原有的老百姓不過幾十萬人,哪兒能耕種得了這麼多?”

李元利聽得既是開心,又是煩惱,開心的是沒想到還有這麼多上好的田地,煩惱的是竟然缺少人耕種!

其他地方的州縣,頂天有三十萬畝田地,可蓉城平原十一個州縣,竟然有近千萬畝良田。

“田地都分下去了吧?”李元利又問了一句。年前他就叫政務司發過通知,無論流民夷人或者本地沒有土地的佃農,每個成年男丁都分給他們十畝土地。

第三十九章奸商第八十三章驚天寶藏第二百六十七章六部尚書第五百五十四章西南策略第五百四十五章技術攻關第五百四十六章意外之喜第一百零九章謀石砫第八十五章初至渝城第四百八十八章紫禁城第三百一十章海商乎?海寇乎?第三百七十一章思明州第四百四十六章秦淮河第一百四十章再圍長沙第二百七十七章東印度公司第二百三十四章兵源第四百四十八章久別勝新婚第五百四十一章生死攸關第七十章以禮相待第一百八十二章將計就計第一百五十五章進退維艱第二百三十章我之耳目第二百七十四章援兵第二百九十二章擡旗來的“八旗精兵”第五百二十六章正旦大典第四百一十六章喪師失城 欲求脫罪第一百八十五章詐城第四百六十六章單刀直入第一百二十章兵臨肇慶第二十三章立軍第兩百零九章只收良家子弟第五百三十五章仁川登陸第五百四十九章權謀術第二百零七章“絕密”加“特急”第三百五十二章投河明志 誓不仕清第二百八十九章紙上談兵第四百二十九章真降假降第一百七十二章皇帝“謀反”第三百九十三章蕭嘉音第二百九十五章前有埋伏 後有追兵第二百五十六章黑臀第一百六十九章昏禮第三百八十二章海戰計劃第五百一十二章禮儀之邦第十三章任務(三)第五百一十一章想拜師?退教!第四百二十六章旗花火炮第二百零一章潰敗第二百九十六章大明之殤第二百九十七章風捲殘雲第二百一十三章沒有監督的權力第四百八十七章燕京第六十六章鶴蚌相爭第一百四十五章擒獲國賊第三百五十章琉球之痛第三百四十四章講武堂第三百四十六章海龍王第七十五章抽殺震懾第四百八十三章九月第三百五十七章長袖善舞 沖齡踐祚第一百一十一章擊針槍(二)第一百三十七章升旗聚將第二百一十三章沒有監督的權力第三百四十七章試航第一百零五章五省經略第五百一十四章八大蝗商第三百九十一章遠循倭國第一百一十二章爆炸事故第四百五十五章鎖國第四百五十章虎口奪食第五百三十章紳士們,請先開槍!第四百八十七章燕京第九十六章觀音土第三百四十七章試航第一百五十六章深惡痛絕第一百七十四章口供第十四章土司第四百六十二章招降第三百一十九章白刃拼殺第二百五十六章黑臀第四百六十七章密室經義第三百八十七章百炮齊鳴第一百二十二章投名狀第四百九十五章入朝鮮 打草谷第三百八十二章海戰計劃第四百九十四章朝鮮之戰第四百五十章虎口奪食第一百九十二章老當益壯第五百二十三章租借提議第三百八十三章性格決定命運第四百零四章滾江龍第二百零七章“絕密”加“特急”第三百四十四章講武堂第二十七章規劃第一百三十三章鄖襄第五十九章急行第二十六章銀礦第二百七十章責任第五百三十七章兵近漢城第一百一十一章擊針槍(二)第五百一十四章八大蝗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