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

第七十二章門頭溝至京城線

楊士奇所言倒不是全是假的,楊士奇對朝政並沒有多少眷戀了,特別是皇帝漸漸長大,越來越有主見了。

楊士奇是何等聰明人,哪裡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功成身退。他與皇帝之間的情分,會隨着兩人之間的政治摩擦一點一點消磨掉。

楊士奇活不了多久的人了,想得更多是給子孫留下一些政治資源。

_тtκan_CO

而在大明最大政治資源是什麼?是簡在帝心。

楊士奇敏感感受到,隨着朱祁鎮手中權力的增長,他留得時間越長,就越討不了好,甚至還會遺禍子孫。

自然有求去之意。

但是想求去,卻不是輕易能走的。最少太皇太后不會輕易放行,朝中的事情也是一件接着一件來。

哪裡是說走就能走的。

正因爲如此,楊士奇這一招以退爲進,讓朱祁鎮抓瞎了。

朱祁鎮越發明白,其實對付一個人比對付滿朝文武輕鬆,對付一個沒有野心的老人,比對付一個揣摩不清楚的新首輔輕鬆。

更不要說楊士奇雖然老,但是在主持政務上,滿朝文武估計沒有幾個人能勝得了。

所以朱祁鎮對楊士奇的態度,從剛剛登基的敵視,甚至想要掀翻,發展到現在,想將楊士奇用到老。

楊士奇還是能夠壓服百官的。

朱祁鎮立即說道:“先生,錯會朕意。朕的意思是,朕雖然有這個計劃,但是先生乃老臣,數次跟隨太宗北伐,熟悉塞外山川走勢,卻不知道朕這個計劃行不行?”

楊士奇說道:“陛下,臣只看了一眼,哪裡能看出來多少端倪,不過陛下如果願意試一試,就試一試吧,不過,這路線卻不許太長,最多不過百里。只是戶部錢糧不足,聽說門頭溝煤監每歲錢糧近十萬兩,莫不如-----”

楊士奇其實並非看不來這馳道的好處。

古代運糧都是怎麼運的,雖然有馬車,但是那馬車一般都是跑不起來的,因爲道路並不允許,古代大部分道路的通行能力,都不是太行的。

這種運輸能力的提高,不管是對軍事上,還是對內政上都有極大的好處,別的不說,單單是每年節省的運費,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所以,楊士奇縱然並不是多信任,眼前這個馳道體系的,但是也願意嘗試一二。

朱祁鎮聽楊士奇如此說,就知道站不到什麼便宜了。說道:“好,既然如此,朕就令曹吉祥負責此事了。”

楊士奇說道:“陛下何須如此?老臣已經見到了劉定之在此處,陛下之意莫不是用劉定之,臣也覺得極好,劉定之是陛下親點的狀元,將來定然有入閣的那一天 ,正是要多加鍛鍊,以備來日,此事還是讓劉定之負責吧。”

朱祁鎮心中有些氣悶。心中一個勁覺得自己沉不住氣。又着了老狐狸的道。

是的,朱祁鎮將楊士奇叫過來的本意,就是想讓這已經成型的馳道,有一個試驗的機會,畢竟,這馳道乃是一個體系。不僅僅是幾輛車,兩根木軌的事情,很多事情都只能在使用之中發現問題。

朱祁鎮將劉定之叫過來,自然也有讓劉定之負責的意思。

正如楊士奇所言,劉定之乃是朱祁鎮親手點的第一個狀元,是天子門生,如果非要再加一個形容詞的話,那就是天子門生之中的大師兄,苗根正紅,對朱祁鎮忠心耿耿,朱祁鎮一開始就對劉定之很看重,看劉定之的履歷就可以看出來。

是從一個養馬小官,一步步走了上來。

可以說對地方情弊,瞭如指掌。

也許別人不懂朱祁鎮的心思,覺得朱祁鎮薄待劉定之,但是楊士奇哪裡看不明白,這哪裡是薄待,根本就是培養宰輔。

狀元授官一般就是六品,但是劉定之卻是軍中,馬場來回打轉,哪裡有苦,卻哪裡,混了兩三年,才混到了六品大興知縣。但是履歷紮實之極,將來內閣有望,絕不是說說。

朱祁鎮讓劉定之來,其實有三個意思,一是想讓順天府出錢,因爲順天府在於謙進行過改革之後,也算是一個有錢的衙門了。二來,就是想讓劉定之負責這一件事情,因爲馳道算不了與馬打交道。

朝廷其實並不缺馬,但缺的是戰馬。

北直隸,山東,河南,等地朝廷寄養在百姓家中的馬匹有數十萬匹之多。大多不堪征戰之用,但是如果用來拉車,想來是不錯的。

而劉定之之前在太僕寺待過,熟悉養馬,用來負責這一件事情,再好不過了。

其三,就是想讓劉定之在楊士奇面前露一下臉。

畢竟朱祁鎮的計劃之中,楊士奇最少還要在內閣首輔位置上待上幾年,劉定之遇見一些事,也不能直接來找朱祁鎮。

這不合適。

所以朱祁鎮引薦給楊士奇,想來楊士奇人老成精,定然會照顧一二。

只是萬萬沒有想到,卻在楊士奇這邊吃了這麼大一個大虧。

白白出了銀子不說,朱祁鎮計劃之中,是想修門頭溝到北京,還要修北京到通州的路線,因爲運往京師的糧食,要在通州下船,下船隻後,就要轉爲陸運。

正需要馳道的地方。

但是而今朱祁鎮全部失算了。

“罷罷罷,有楊士奇點頭,想來朝中也不太反對了。”朱祁鎮心中暗道:“慢一點就慢一點吧。”

朱祁鎮說道:“好,就按先生之意。”隨即朱祁鎮一招手,將劉定之叫過來,說道:“從門頭溝到京城的馳道可以開工,有事情,你可以向楊首輔稟報。”

楊士奇對劉定之說道:“主靜,你我也算是同鄉,本來以我之見,如此重要之事,自然要找一個老成人來主持,只是陛下看重了你,我也無法,你須好好做事,不可辜負了陛下隆恩。”

劉定之字主靜,也是江西人。

他此刻感動非常,說道:“請大學士放心,這一件事情,下官一定做好。”隨即向朱祁鎮行禮道:“臣決計不會辜負陛下厚愛。”

朱祁鎮說道:“你好生做事便是了,等你這一件事情做好了,朕調你進兵部,負責驛站之事。”朱祁鎮話雖然對劉定之說的,但是朱祁鎮眼睛卻是看向楊士奇。

楊士奇聽了,知道聽出了朱祁鎮的弦外之音。

驛站與馳道相結合,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場景?楊士奇以豐富的政治經驗,心中忽然想到:“恐怕各省三司,又要變成四司了,就是轉運司了。卻是我大概看不見了。”

驛站與馳道聯繫成爲一個整體,各地的錢糧就不用糧長運輸了,只需這個體系轉運了。這個體系的重要性一下子上升起來,由布政使,還是按察使負責都不合適,另設一官管理也就是理所應當了。

想來用宋代轉運使的舊名最好不過了。

楊士奇算算時間,即便這工程不大,門頭溝到京師,不過百餘里。但是想要將他推行天下,、非數年不可。

這不僅僅要對馳道反覆測試,還有等朝廷的財力恢復。

畢竟朱祁鎮一心想要治理河北水利,非數年,甚至十年也未必能全部完工。真正到推行馳道的時候,並覆蓋一省的時候,就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

第一次,楊士奇嘴裡不說,但是心中對朱祁鎮描述的未來有了一絲期待之感。感嘆自己老之將至,大概不看見那一天了。

不過,楊士奇對朱祁鎮的擔心,也完全消散了。

很多儒臣都希望皇帝垂拱而治天下,按着禮儀來就行了,但是楊士奇等人還有着明初之風,什麼理學,都是口中說說,他們真正看重卻是功名王霸之道。

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四十四章 李時勉到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試探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裝臨朝第八章 張輔眼中的雲南戰局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二百五十一章 善後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舊接替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馬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渾不怕第六十九章 太子回京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諫第一百二十六章 問天春秋幾何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報傳來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七十章 父子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東陽的手段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一百四十一章 藩王危機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銀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八章 遼東之戰的戰略規劃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爲天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九十四章 明軍東來第八十八章 錢婉兒的一天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七十八章 趙新的考驗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報速報第四十章 思任發之死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三十一章 監國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閱武學第一百一十七章 話南京第六十二章 大明朝鮮女真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戰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七十章 懸危之計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八十二章 錢夫人之心第一百二十章 韓鐵城到寧化第八十八章 高陽伯李文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八十七章 朗氏內憂第一百一十一章 議麓川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三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經筵vs大本堂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二百零九章 雙方退兵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國公的死訊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七十七章 于謙說太皇太后二第一百九十章 貓兒莊之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曬鹽法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稅收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二十六章 京城飛報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輔的奏對第三十四章 遼東烽煙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五章 京衛改革第十章 蹇公去矣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五十章 曲阜大學第一百零二章 南洋水師初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後的反撲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十一章 孫氏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