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

朱祁鎮說道:“孫兒想找些事情做。”

太皇太后皺眉說道:“而今你好好讀書便是了,李先生難道教的不好?”

朱祁鎮連忙說道:“李先生教授的極好,只是孫兒總就不是要考進士,書知大略即可,難道真要雕文啄字,做一個老學究不成。”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朱祁鎮說道:“孫兒總要從小事做起來,天下大事,孫兒自然不敢多插手,以面見識有差,誤了天下大事。”

“但是內廷之中,也有不少事情,孫兒想試試手。”一邊說,一邊又給太皇太后輕輕的捏起背來說道:“即便有什麼錯處,奶奶也可以給孫兒指出來,內廷的事情,即便有什麼錯處,又能錯到什麼地方去。”

“也不至於丟人到外面去。”

太皇太后心中一動,暗道:“這倒是一個好辦法。”

很多事情堵不如疏。

太皇太后都看出來,皇帝並不甘心於而今對朝廷大政不能插手的現狀,但是太皇太后又不想將朝廷大事交給皇帝。

固然有爲天下大事擔心的地方,其實也有爲皇帝擔心的地方。

威望這東西,不容易得到,卻很容易失去了。

皇帝如果什麼也不做。

保持神秘感,還能讓臣下敬畏。

但是如果毛手毛腳,胡亂插手,自然會讓百官看輕了。

君與臣既是合作伙伴,也是對手。如此一來,朱祁鎮要花好大的力氣,才能將這份輕視給洗刷掉。

簡直是得不償失。

但是皇帝不經歷練,如果能將事情處理得恰如其分。成熟老道。

畢竟在太皇太后心中,從來沒有想到讓司禮監當內相,在他心中皇帝,依然是太祖太宗那樣的,大權在握,各種政務都是自己處理的。

一個十歲大的皇帝處理政務,固然不妥當,但是一個十六七歲,從來沒有歷練過的皇帝直接處理政事就合適了?

太祖朱元璋就不用說了,那是百戰餘生,打下的江山。而太宗皇帝也是靖難起兵打下的江山,至於仁宗皇帝登基之前,監國十幾年之多,在政事上也不是生手,至於宣宗皇帝跟着太宗皇帝北伐大漠,甚至親身陷陣過。

所以,除卻建文帝,太明前期幾個皇帝,在登基之前,處理朝政的能力,還是有的。

大明朝培養太子的制度是有的,但是朱祁鎮又不是太子。一時間太皇太后沒有找到一個合適培養皇帝的辦法。

在歷史上,太皇太后與正統的關係並不是太好。在外人看來,雖然過得去。太皇太后對正統並沒有多上心。

只是按部就班的培養而已。

但是而今朱祁鎮在太皇太后身邊,讓太皇太后將一顆心都放在朱祁鎮身上,太皇太后自然想爲大明朝培養出一個堯舜之君。

她細細一想朱祁鎮的意見,居然有些心動了。

她暗暗想到:“內廷之中,司禮監,御馬監不能讓皇帝動,還有後宮的一攤子事情,也不能讓皇帝動。其他的事情未必不能讓皇帝處理,也讓他知道下面人是如何油滑也不錯。”

司禮監與內閣對接,是頂頂重要的地方,雖然而今王振掌管,但是王振卻不敢秉承太皇太后的意思做事。

否則活着的王大伴,變成死的王大伴,也不過是太皇太后一句話的事情。

御馬監自然也不讓皇帝來管。

將護衛皇宮的軍隊全部給了皇帝在,萬一皇帝做些蠢事,豈不是她也阻擋不了了。而且在她的計劃之中,能將乾清宮護衛給皇帝,就足夠了。

反正她最近沒有大戰的想法。

至於關於后妃的一攤子事情,不讓皇帝處理。

一來是皇帝不大合適處理,畢竟是女人的事情,二來,太皇太后太知道宮中那些人女人的狐媚手段了。

萬一勾引了皇帝,弄出事情來。壞了皇帝身子骨,豈不是大大的不好。

不過,除卻這些事情之外,宮中也沒有什麼事情了。

大明皇宮之中,二十四衙門,分別是十二監:司禮監,御馬監,內官監,司設監,御用監,神宮監,尚膳監,尚寶監,印綬監,直殿監,尚衣監,都知監;

四司:惜薪司,鐘鼓司,寶鈔司,混堂司;

八局:兵仗局,銀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針工局,內織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

司禮監,御馬監也就不說了。

其中內官監掌木、石、瓦、土、搭材、東行、西行、油漆、婚禮、火藥十作,及米鹽庫、營造庫、皇壇庫,凡國家營造宮室、陵墓,並銅錫妝奩、器用暨冰窨諸事。

最最重要的是國家營造之事,這些事情即便她讓皇帝管,以宮中的現狀,沒有錢,能做什麼事情。

至於十二監之中其他各監,大多都是負責宮中衣食住行的衙門,其實也沒有什麼實權,最重要的大概是都知監。是管各監印信,以及關防,說起來彷彿是內廷之中的吏部。

至於四司更是不用說了。惜薪司掌所用薪炭之事;鐘鼓司掌管出朝鐘鼓,及內樂、傳奇、過錦、打稻諸雜戲;寶鈔司掌造粗細草紙;混堂司掌沐浴之事,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

倒是八局,在太監眼中是比較實惠的衙門,是可以撈錢的衙門。

但是如果皇帝的想法,僅僅放在撈錢上面,就太令她失望了。

“皇帝想折騰就讓他折騰吧。”太皇太后說道:“小孩子都這樣,不讓他們折騰一番,他們是不會放棄的。只有折騰一番,之後才知道事情該怎麼做。實在不行,我給他收場便是了。”

太皇太后已經做好了爲皇帝收場的準備了。

在宮外或許收場的時候,有些困難的。

但是在宮中,想要收場卻是一句話的事情。

凡是參與進去的太監,太皇太后都可以給清理乾淨。一個不剩。

太皇太后說道:“好,你既然想做事,我還能不讓嗎?不過,我約法三章。”

朱祁鎮心中一動,高興道:“奶奶請講。”

太皇太后說道:“司禮監,御馬監,還有宮中宮女之事,都交給你母親管,這些事情你不要亂插手。”

朱祁鎮說道:“孫兒明白。”

太皇太后說道:“宮中任你折騰,但是各地鎮守太監,卻不能亂伸手。”

各地鎮守太監雖然作爲內廷的一部分,作爲皇帝耳目,但是他們所承擔的責任,卻不僅僅是家事了。

太皇太后不能由這皇帝胡來。

朱祁鎮說道:“孫兒明白。”

太皇太后說道:“最後,就是一般庶務,我自然不會管你,但是你想要什麼大動作,必須先給我說清楚了。”

太皇太后目光如炬,一眼就看出來,朱祁鎮不會甘心於按着祖制來辦事。

朱祁鎮有些訕訕的說道:“奶奶,什麼是大事,什麼是小事?”

太皇太后輕笑說道:“少給我打馬虎眼,你真不知道。”

朱祁鎮說道:“好,我答應便是了。”

太皇太后說道:“還有-----”

朱祁鎮連忙說道:“還有,不是約法三章嗎?”

第六十章 一樹梅花開第一章 瑞雪兆豐年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議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九十五章 西軍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十九章 修德養望馬性和第四十八章 關山飛渡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十九章 不準贖刑第十七章 西北馳道第一百二十四章 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間的爭執第三十五章 午間休息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賑第六十八章 諸子第五十章 英國公餘威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一百六十二章 太皇太后的堅決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實學思想第三十四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一百零五章 理財聖手第六十七章 當年千里追異人第九十九章 潯州城下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變化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七十八章 祖孫盡釋前嫌第七十三章 礦業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辦事之道第八十五章 河湟四衛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七十章 父子第九十八章 藏地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動的安南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四十七章 鐵壁鎮南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十五章 禮樂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團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圖第四章 朱祁鎮的算計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三十七章 善後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一百五十二章 親親之道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六章 新天子第四十三章 憑祥之戰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戶部之爭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掙扎第九十二章 堅持不懈埋子第三十九章 國事家事二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七十四章 三喜衝厄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戰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三十七章 楊溥難題第一百三十二章 給石亨新的選擇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十二章 徐有貞眼中的機會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一百七十四章 滿壁荒唐紙第八十四章 雲貴總督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戰第十七章 王恕的猶豫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