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

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血戰

這正是說明了少府造的火銃,要比這個時代其他地方火銃要質量好上很多。

不過,阿刺知院看着頭上的日頭,心中暗道:“不能再等了。”

阿刺知院吩咐下去,正準備下次進攻的馬隊,忽然換了一下。

這一點動靜,明軍自然不會發現,他們或許覺得這大概是瓦刺正常的調動。

這一次阿刺知院終於搬出了自己的老本來。

有大概兩三千騎,都是瓦刺精銳。

很快明軍發現第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一次來的瓦刺騎兵的速度太快了。最少比之前快了一大截。

所以放銃的時機慢了一拍。

慢了這一拍,看上去不影響什麼。卻讓更多騎兵衝到了柵欄之前。

衝在最前面的一批人,手中都是鈍器,要麼大刀,要麼長斧。他們一個個將之後的無數火銃兵當做無物,藉着馬力重重一斧砸在木柵欄之上。

“崩”的一聲,無數木花飛濺出來。

雖然這個人僅僅來得及一斧,但是有第一個就有第二個。咯咯吱吱,堅持了好長時間的木柵欄,終於崩開了一個小小的缺口。

這一道木柵欄,有兩米半左右,這個缺口僅僅是將最上面的半截截斷了,但是這對瓦刺騎兵來說就足夠了。

柵欄外面不知道死了多少人了,早已將斜坡給填平了,也就是柵欄內外高度差已經不存在了。

在助跑之下,縱馬越過兩米高的柵欄,固然有些困難,但是瓦刺之中並非沒有這樣馬速的存在。

就有這樣一個士卒,簡直是好像是飛一般,精準的從這個缺口落了下來,頓時砸在明軍隊列之中,砸死好幾個士卒。

隨即他也沒有活下去。

畢竟無數明軍士卒都在,豈能容他活下去。

於是乎無數刀槍刺進這個人身上。

只是這一點點的時間差,卻給瓦刺騎兵破壞柵欄的時間,幾乎在轉眼之間,柵欄的上半部有數米硬生生被拉扯下來。

柵欄一下變成了等人高。

瓦刺騎兵一個個好像是表演花式馬術一般,越過柵欄。

一時間戰鬥就陷入另外一個模式之中了。

方瑾心頭一瑾,立即傳令道:“令後隊做好準備。”

隨着方瑾一聲令下,一直在後隊的人馬立即向前,準備投入戰場之中。

而阿刺知院見狀,也一聲令下,大批瓦刺騎兵衝了過去。

不過片刻之間,這柵欄砍翻的砍翻,推倒的推倒,只剩下一道齊腰高遺蹟。瓦刺騎兵大舉深入。

而此刻明軍陣型有些混亂了,所有火銃手都丟下了手中火銃,而是拿出長刀,與長槍手配合與瓦刺騎兵作戰。

瓦刺騎兵本以爲衝破這一道柵欄,後面就是一馬平川了。

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後面更像是一道泥澤。

因爲他看見不遠的後面有第二道柵欄,與之前的佈置根本沒有什麼區別,兩道柵欄之間,不過一百多步而已。

畢竟紫荊關地方就這麼多,不足千步的戰場之上,也安排不了多少人馬。

方瑾是傻子,纔會只安排一道防線。

此刻雙方廝殺才算是剛剛開始了。

兩道柵欄之間,乃是一道狹長的,大抵是方圓一里見方空地,這一片空地之中,雙方都投入了過萬兵力爭奪,已經密集到了什麼層度。

人擠人,馬挨馬,瓦刺騎兵也紛紛下馬作戰。

畢竟這樣的空間之內,馬是跑不開的,騎兵一旦失去了速度,戰鬥力比步卒還低一些。

方瑾對第二道柵欄下達的命令是死的,那就是凡是瓦刺沒有退卻,敢後退過第二道壕溝者,殺無赦。

與此同時方瑾將一個個營頭填進這個血肉磨坊之中。

而阿刺知院也在這裡壓上自己的籌碼。

阿刺知院準備在這一場大戰之中,將明軍的精氣神給打斷。畢竟他面對不是大有名氣的邊軍,也不是一直作爲潛在對手的京營。

而是不知道從南方那個地方調過來的兵馬。

如果是邊軍與京營,阿刺知院並不會這樣做的,但是對南軍的,阿刺知院就有信心,教教這些人什麼是大戰,什麼是血戰?

關卡再好,陣勢再嚴,總就是要用人來打的,一旦南軍崩潰,即便是紫荊關再險要,也不過反掌之間而已。

應該說阿刺知院的決斷,並非沒有道理的。

最少此刻的福建士卒就有些吃不住勁了。

倒不是福建士卒就比九邊士卒差了,而是福建士卒大多是新兵,他們之前打得葉留宗,鄧茂七,在眼前這一戰,就是過家家一般。

甚至貓兒莊一戰,未必有眼前這一戰慘烈。

原因很簡單,貓兒莊本質上是一場追逐戰,除卻少數情況之下,也先在用兵的時候,卻是悠着勁的。

真正壓着下面拼命的時候並不多。

但是而今這一戰關係重大,阿刺知院很明白,一旦攻破此地,縱馬北京城下,即便不說也先對孟瑛的算計,能不能再來一場貓兒莊之勝,單單說,他可能是大明開國之下,第一個攻到明朝京郊的將領,就足夠他吹噓一輩子了。

瓦刺與明軍雙方暫時處於一種均勢之中,而這裡就是打破均勢的關鍵節點。

阿刺知院自然不介意打出一個屍山血海,當然最好不要死自己的人,故而阿刺知院逼近列陣,作爲督戰隊將麾下各部,一個個投入其中,畢竟瓦刺軍要比明軍多了不少。

此刻不管是明軍,還是瓦刺軍,都是身不由己,好像進入鬥獸場了,只有兩個下場,要麼勝利,要麼死亡。

沒有第二個選項。

方瑾也沒有想到事情會發展成這個地步?

方瑾存了節節抵抗之心。

所以,他覺得在這裡要在瓦刺突破第一道防線,之後狠狠的打擊一下瓦刺,就是要打疼瓦刺,好順利的撤到第二道防線。

但是此刻,瓦刺大軍源源不斷,他總不能見撤下來的士卒在陣前被殺乾淨,這太傷士氣了。而且瓦刺軍隊也失去了機動能力。

這個仗未必會輸。

方瑾有什麼不敢打的。

但是一次次增兵,雙方屍體幾步要撲滿這一個地方,就就一邊的拒馬河,南岸已經染紅了大半,卻是流在戰場上的鮮血,一絲絲一縷縷的順着地勢流到了拒馬河之中。

這樣的戰場,不說福建軍士卒沒有見過,即便是方瑾又何曾見過?

他跟隨父親方政鎮守大同的時候,正是兩國畢竟和平的時代,那時候斬首兩百級,就足夠報功了。

至於打麓川,平葉留宗,鄧茂七,與眼前這種決然死戰,也根本不能相比。

方瑾尚且是如此,更不要說下面的士卒了。

方瑾立即感受到了明軍士氣的變化。

方瑾忽然說道:“範廣,韓青,而今這一戰打不贏,就沒有以後了,你們與楊信都是陛下親點的將才,而今就要看陛下的眼光有沒有錯了。”

整個福建軍的骨幹,一部分就是原來福建將官之中有一點水平的,但是這些不過是打下手的,真正作爲主幹的,就是武學的學生。

楊信,韓青,範廣,或前或後,都被調入此間了。

楊信此刻獨自鎮守拒馬河北岸,不在此處,而石彪被調到海西了,似乎要跟隨他叔父了。除卻一些另找門路的武學學生,其餘都在這裡的。

而韓青,範廣,楊信三部,更是方瑾看重的精銳,也是武學學生密度最高三支軍隊。

韓青與範廣說道:“屬下遵命,請將軍放心,我等不勝不還。”

韓青與範廣帶着本部人馬增援了,方瑾暗暗的按劍,如果還是不行的話,他只要親自上陣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 錦衣衛的手段第一百一十三章 海西之戰後第五十三章 于謙歸來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五十章 糧倉案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總方針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勳貴的聯盟第五十二章 于謙的去向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二十七章 朱見濬的決斷第六十一章 新內閣第七十章 楊士奇治水意見第八十一章 黃河水患第二百零五章 希望的煙塵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十一章 孫氏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八十二章 凱旋閱兵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圖的法會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八十七章 錢氏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一百二十九章 寧化巡檢韓鐵城第七十三章 試行天下第四十五章 大捷傳來第九十九章 不可讓楊士奇沒有好結果第一百二十七章 將門虎子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二百一十九章 衛所腐朽的背後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零三章 廢天皇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爲之第九章 內閣增補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一百章 楊溥奏對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一百一十九章 長遠之計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產體系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禮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六十八章 災情第五十六章 朝鮮兩班第七十一章 馳道第二十五章 會試第八十三章 日本兩幕府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戰第二十八章 朱見濬與權力第一次接觸第七十一章 男兒自是重危行第十六章 李瑈的應對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訓子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七十章 年關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風秋雨愁殺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來臨第五十八章 礦稅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零四章 鐵甲鏗鏘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邊的準備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營造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十五章 遺詔二第一百一十章 約期第一百零九章 甘肅在行動第五十三章 福建亂局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五章 瓦刺與西域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鐵都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七十章 父子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兒賭勝馬蹄下第九十四年,徐有貞的日本任務第一百零三章 韓雍的手段第五十二章 捷報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一百四十一章 黃河,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