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戰

第六十五章肇州血戰

朱儀一聲令下,箭矢如雨,炮矢轟鳴。

在城牆內百步範圍之內,頓時覆蓋在一片腥風血雨之中了。

只有少數幾門大炮,纔可以一炮將瓦刺的盾車,雲梯,等攻城器械都轟碎。所以更多拳頭大的炮彈,都被厚厚的木製盾車擋住了。

瓦刺軍隊之中的弓箭可開始想城頭上拋射。

只是朱儀早就有準備。

他在肇州城牆之上,已經加裝一層木製的架子。上面鋪着木板,幾乎是人爲的將城牆加高了半丈,同樣也爲城頭上的將士多出一層防護。

故而這些箭雨只有少數箭矢射到了女牆後面,大多都被擋下來了。

而瓦刺人的火器也沒有發揮出什麼作用。

畢竟瓦刺對這些東西並不熟悉。

有時候只能聽一個響而已。

雙方就這樣對射半日。

這半日時間之內,瓦刺填平了壕溝,正式將攻城器械繼續推進在城牆之下。

如果是漢人攻城,當攻城器械推進到了城牆角下,攻城之戰,就已經進入下半場了。但是蒙古瓦刺,在城池攻防戰上,始終是苦手。

所以他們只能採取最殘酷的,蟻附攻城戰。

此刻朱儀拿出來,守城之中最厲害的武器,甚至比大炮還有用,就是所謂的萬人敵。

就是巨大的火藥包。

外面有鐵製,或者陶瓷的外殼包裹着。

有幾十斤,上百斤,或者小一點的十斤,二十斤。

所以,用投石機,或者直接用手拋下城池。

一顆顆在人羣之中,轟然爆炸開來,煙塵四起將無數人掀翻在地,特別是百餘斤重的萬人敵。即便是在盾車之後的士卒,也未必能完全不受爆炸影響。

甚至有一兩顆,正好砸到雲梯旁邊。

兩層樓高的雲梯,在這種爆炸之中,轟然倒地。

女真各部哪裡見識過這樣的局面,頓時爲之一驚。

他們頓在城牆之下,不敢前進,但是也不敢後退。

只是士卒堆積在城牆之下,更是被明軍火力覆蓋範圍之內。

女真各部紛紛退卻。

朱儀見狀,立即說道:“王叔。”

“是。”卻見百餘甲士從城牆之上墜了下來,這些都是成國公朱勇留下的班底,一個個都是百裡挑一的精銳。

即便城下有數以萬計的士卒,他們這些人也毫不猶豫的吊着繩索,跳了下來。長刀鐵甲,一古腦衝了過去,人雖然不多,但是女真各部也沒有多高的士氣。

畢竟他們都是拿過來當炮灰。

被明軍這麼一擊,隨即崩潰開來。

隨即朱儀立即鳴金收兵。

畢竟此刻城中士卒不多,每一個士卒,每一個百姓,哪怕一個女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保全自己纔是最重要的。

明軍的短促突擊,僅僅是挫敗瓦刺第一波攻勢。

瓦刺見狀,也鳴金收兵了。

也先騎着戰馬,身後一面大旗招搖,看着下面女者部落首領,微微示意,已經立即有人上前,將這些女真首領拉了下去,就地正法。

他們如何哀求,都不能動搖也先分毫。

也先只是看着肇州城,說道:“看來,朱勇的兒子還有幾分本事。”

張宗周說道:“陛下,臣以爲不派我瓦刺本部人馬,是決計不能攻克這座城池的。”

也先微微皺眉。

瓦刺本部人馬,在這幾年內損失非小,別的不說,也先在正統十四年,瓦刺本部人馬能動員在十幾萬以上,還有與這數量更多的附從軍。

但是而今,只剩下也先手中這十萬多人馬了。

瓦刺是經不過太多的折損了。

這肇州小城,儲備充足,根本不好攻克。

也先忽然問道:“明軍還沒有動嗎?”

正如大明中樞所預料的一樣,也先一直存着圍點打援的心思。等明軍大舉來援,在半路上伏擊明軍大部。

這樣的戰事,也比攻肇州城好一點。因爲瓦刺本身適應這樣的戰事。

張宗周說道:“沒有。各方消息都沒有傳來。海西,遼東,宣府,大同,都加強了戒備,但是卻沒有出兵的跡象。”

也先說道:“朱祁鎮-------”也先的嘆息之聲中,對朱祁鎮的決斷,反而有幾分欽佩。當斷則斷。果斷之極。讓也先處於一個很尷尬的處境。

雖然他不願意,但是也不得不咬着牙攻城了。

也先說道:“伯顏所部,已經女真各部都歸你指揮。不要着急,按部就班的進攻便是了。”

張宗周說道:“臣明白。”

也先說道:“肇州城下,就交給你了。”

張宗周說道:“陛下,你的意思是?”

也先說道:“明軍不是修建了一座什麼鬆陰城嗎?我去看看。”

任何行動都是由雙方實力決定的。

而今明強瓦刺弱的局面越發明顯。

但是面對明軍看似不動聲色,實際上咄咄逼人的攻勢,也先只能如同蜀國對魏國的策略一般,以攻爲守。

礙於實力,卻又攻之不成,守之無力的局面。

但是也先又不能退。

無他,瓦刺實力本來就弱,一旦失去了這種表面上的攻勢。等明軍大舉出塞之後,草原上各部恐怕對要轉投明軍了。

如果從局外人看來,也先很多舉動,前怕虎後怕狼。有些進退失據。有失水準,但是手中就這張牌,也先又能做些什麼啊?

只能想辦法,投機取巧,尋找明軍的破綻。

張宗周明白也先的想法,說道:“臣明白,一定與二王爺,處理好這裡的事情的。即便不能攻克,也能將明軍圍困着水泄不通。”

“引明軍來救。”

也先說道:“這裡的事情,交給你我也放心。”

也先說做就做,不過數日光景,就帶着大隊人馬,兵臨鬆陰城下。

只是也先一看着鬆陰城,就望而興嘆。

面對明軍挖掘的護城河,這座還沒有修建成功的鬆陰城,哪裡是一座城池嗎,分明是一座島嶼,最窄的地方,寬得裡許的護城河,也先看上去,宛如天險。

縱然他有百萬鐵騎也難以飛渡。

甚至也先派探馬去海西。

也發現海西也與之前不同了。

雖然才短短几個月,但是海西涌進了數十萬朝鮮民衆,畢竟從朝鮮到海西,只需一段短短的海路,甚至不用海路都可以來到海西。

所以從去年到現在。

雖然這些朝鮮人對大明並非多大的忠心,但是比起大明,他們更無法融入瓦刺方面。所以在這種局面之下,他們想要保證自己的生命權,就只能靠在大明旗幟之下。

所以朝鮮各部分散在各地屯田點,乃至在城池守城,幾萬明軍就抽調出來。

這樣的情況下,也先想要南下海西。他手中的兵力就不夠了。

此刻,也先心中有一個模模糊糊的選擇,是不是甩開肇州城,將手下大軍,孤注一擲,突入海西。

這一戰如果勝利,那麼將明軍在海西的經營全部推翻,等明軍再能經營到而今這樣的局面,又要數年的時間。

瓦刺就有喘息之機了。

但是一旦敗了。

也先今後什麼也做不了了。

也先手中的十萬大軍,乃是他最後的本錢。一旦這個本錢喪盡,也先他估計就要放棄漠北了,只能退到西域,天山以北。

也就是瓦刺傳染棲息地了。

這是一場豪賭。

進則大勝,退則大敗。

甚至將父親脫歡一輩子的努力,也全部放棄。

而且一場僵持的勝利,對他來說,也是失敗。

無他,瓦刺不能與大明相比。

大明財政僅僅危機而已,而這一次出兵如果徒勞無功的話。今年冬季草原就是一個難以渡過的季節。

到底該如何選擇?

也先正在細細的權衡。

第一百零七章 迂迴計劃第七十九章 歃血爲盟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雲第四章 可憐的王振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十四章 主導權第一百三十六章 錢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六十章 徐有貞的目的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顏帖木兒的決心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網第六十二章 楊信的失望第一百一十四章 議麓川五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六十七章 風雨將至第八章 斷事官第一百三十一章 慶都公主駙馬三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第七十二章 大朝會二第九十四章 內外新結構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親?第五十三章 處置曹吉祥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運總兵官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六章 新天子第三十三章 有變第一百零八章 不負使命第五十四章 圍剿之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風雲變第九十七章 誰是小人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三十六章 南方衛所第一百六十八章 誰是叛徒?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學第九章 蹇公第三十八章 楊溥請辭第五十四章 三邊總督第四十六章 石炭四第三十四章 交趾戰況始末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決然第十五章 李實的辦法第一百六十章 呼之欲出的周相第九十一章 開海三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單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三十五章 凱旋之後第一百二十章 屠萬是爲雄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寧遺夢第二百三十七章 傷亡慘重第二章 外戚第一百四十九章 黃河大工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勢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將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糧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試探第五十九章 北方戰略構想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貯法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三十三章 郕王就封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戰第八十五章 蔣貴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九十六章 別江南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爲天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二十四章 海運現狀第二百五十章 京觀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鎮守南京第五十五章 斬盡天下不平事第十九章 毛裡孩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二十二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三十九章 石破天驚第二十七章 北薛南吳第四十八章 南洋衛第七十六章 安南vs占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報第八十八章 衛所改革試點第八十九章 陸永的抗爭第四十六章 千金贈君子第二十四章 於公堤第八十三章 大破葉留宗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傳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