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遊學而非留學

萊比錫(德語:Leipzig),位於德國東部的萊比錫盆地中央,在魏塞埃爾斯特河與普萊塞河的交匯處。大部分地區爲平原,南部屬厄爾士山山前地帶。氣候溫和,年降水量超過600毫米。易北河流經東北端,穆爾德河流經中部。

面積297.8平方公里, 人口約60萬,是德國東部的第二大城市,距柏林以南165公里。

市名萊比錫在當地古語中,意思是“種有菩提樹的地方”,市區、郊外處處可見水綠色的菩提樹。

萊比錫工業發達,褐煤開採和加工、化學、重型機械製造、紡織、食品加工、印刷、菸草爲重要工業部門。西南部以種植小麥、甜菜、飼料、蝦蟹爲主,東北部種植黑麥、燕麥、馬鈴薯。有稠密的鐵路和公路網。

大詩人歌德十分喜愛這裡,稱它爲“小巴黎”。這裡街道整潔,商業繁華,是世界聞名的博覽會城、書城和音樂城。每年春、秋兩季都有國際博覽會在此舉行。偉大的音樂家巴赫曾在市內的托馬斯教堂擔任樂長20多年。該市著名的格萬特豪斯交響樂團,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萊比錫大學的核心地帶在奧古斯都廣場周圍,主樓奧古斯都樓頗爲壯觀。可惜整個大學的核心建築現在已蕩然無存。

該校設有中國文史研究所,主持該所的康德拉(中文名“孔好古”)教授早年曾在北京譯學館任教,他十分樂意招收中國學生。蔡元培便由康德拉教授介紹順利入學。在填寫入學申請表時,蔡元培擔心自己年齡太大而不被錄取,就把年齡少寫了5歲,實際年齡40歲寫成了35歲。

與其他人求學不同,蔡元培把在德國的求學稱爲“遊學”,而不是“留學”,因爲他的目的並不是爲拿學歷或者學位,而完全在於汲取知識、開闊眼界。

在蔡元培入讀德國萊比錫大學的20世紀初,這一時期,康德、叔本華、歌德、萊辛等具有劃時代影響的思想家們的哲學和藝術思想,在德國大學正佔據着重要地位。

蔡元培身居其中,學泛衆家。他在萊比錫大學雖然註冊的專業是哲學系,但他跨學科地廣泛選修了各類課程。

在1908年10月到1911年的短短6個學期裡,蔡元培選聽了40多門課程,每學期近7門。如哲學、文學、教育學、心理學、美學、民族學、繪畫藝術論等,“凡時間不衝突者,皆聽之”。這種近乎狂熱的求知慾簡直可以用“如飢似渴”來形容。

一番窮追猛學下來,蔡元培給吳稚暉的信中不禁感嘆:“拾取零星知識,如於滿屋散錢當中,暗摸其一二,而無從聯貫,又或拾得他人棄擲之錢串,而曾不名一錢,欲摸索一二相當之錢以串之,而顧東失西,都無着落,惟終日手忙腳亂,常若債負,與日俱增而不知所屆。”

在萊比錫大學的老師中,蔡元培最佩服的是哲學家、實驗心理學創始人馮德和歷史學家蘭普萊西,他們開設的課,蔡元培每學期都選修。

威廉•馮德(也常被翻譯爲馮特)(Wilhelm W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國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哲學家,被公認爲是實驗心理學之父。他於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創立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研究心理學的實驗室,這被認爲是心理學成爲一門獨立學科的標誌。他學識淵博,著述甚豐,一生作品達540餘篇,研究領域涉及哲學、心理學、生理學、物理學、邏輯學、語言學、倫理學、宗教等。

主要著作:《對感官知覺理論的貢獻》(1862),在這本書中,馮德首次提出了“實驗心理學”的概念。這部書和費希納的《心理物理學綱要》一起,常被認爲催生了新心理學(即實驗心理學)的誕生。

馮德認爲一切心理現象都是由心理元素構成的。對心理元素的分析是心理學首先要回答的問題。

在他看來,心理複合體是心理元素的聯合;心理元素是不可再分的心理結構的單位,它包括感覺和感情兩個方面。馮德指出,感覺(sensation)是心理元素的基本單位,呈現人的經驗的客觀內容。而感情(feeling)顯示人的經驗的主觀內容,是感覺元素的主觀補充。馮德認爲,感覺和感情是相互聯繫的,簡單的情感是伴隨着感覺產生的。

他同時認爲,感情不能只用愉快和不愉快進行說明,而需要從三個維度進行描述才更準確,即:(一)愉快——不愉快;(二)緊張——鬆弛;(三)興奮——沉靜。該理論的提出爲情緒的維度理論打下了基礎。

蔡元培說,“馮德是一位最博學的學者”,他的著作“沒有一本不是原原本本,分析到最簡單的分子,爾後循進化的軌道,敘述到最複雜的境界,真所謂博而且精,開後人無數法門的了”。

卡爾•哥特哈德•蘭普萊西 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著名的歷史學家。他的主要著作有兩本:一本是1985~1986年完成的三卷版《中世紀德國經濟生活》。該書史料豐富。研究的範圍較爲集中,在書中,他詳細記述了莫塞爾河流域與萊茵河流域中部地區的經濟生活和發展狀況,本書爲他本人贏得很高的聲譽。另一本12卷本的《德意志史》,這是一本爭議很大的書。

蘭普萊西是位史學革新者,他在校內創設的文明史和世界史研究所,原本只招收三四年級的學生。但當知道蔡元培是“清朝翰林”,便破例招他入學。受他影響,1910年至1911年,蔡元培還從事文明史和世界史的學術研究。

蔡元培通過與德國著名教授們的“親密接觸”,接受了西方式基本的嚴格學術訓練,形成了自己對現代學術規範以及大學教育模式的基本認知。

因旺盛求知慾所產生的“滾雪球效應”,使蔡元培在德國的求學變得十分廣博。學問的門類太多了,既要廣博,又要一門深入。他博而學之,是爲了精深做預備。

蔡元培在《自寫年譜》中寫道:“我向來是研究哲學的,後來到德國留學,覺得哲學範圍太廣,想把研究範圍縮小一點,乃專攻實驗心理學。我看那些德國人所著的美學書,也非常喜歡。因此,我就研究美學。但美學理論,人各一說,尚無定論,欲於美學得一徹底瞭解,還須從美學史研究下手,要研究美術史,須從未開化民族的美術考察起……”

從上面這段話也可看出,這應該是蔡元培畢生提倡美學的發端。在萊比錫大學期間,蔡元培選讀了幾門美學課程,業餘時間常常參觀當地美術館、博物館。

他還練習過鋼琴和小提琴,觀看了大量的話劇、小歌劇,對美學產生了濃厚興趣。

他在《自寫年譜》中回憶:“我於講堂上既常聽美學、美術史、文學史的講演,於環境上又常受音樂、美術的熏習,不知不覺地漸集中心力於美學方面。”

蔡元培在給友人的信中,提到的“goethe所著《Faust》”,即歌德所著悲劇《浮士德》。

歌德(1749 1832)是德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浮士德》的創作一直延續了60年之久,是其付出畢生精力的鉅著。這部作品概括了自文藝復興到19世紀初期歐洲近300年的歷史,反映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知識分子探索真理的過程,深刻描繪了他們的精神世界和內心生活。

蔡元培很喜歡這部作品,他不但購買原著閱讀,觀看原劇演出,還選修了“歌德之戲劇”、“歌德《浮士德》註解”等課程,甚至去體驗作品中描繪的生活。

如他在《自寫年譜》中寫道:“德國最大文學家哥德氏(Goethe)曾在來比錫大學肄業,於其最著名劇本《弗斯脫》(浮士德)中,描寫大學生生活,即在來比錫的奧愛擺赫酒肆中(Auerbach)。此酒肆爲一地底室,有弗斯脫博士騎啤酒的壁畫,我與諸同學亦常小飲於該肆。”

正因爲蔡元培對《浮士德》如此喜愛,故在博物館看到有關於作品的壁畫明信片賣時,立即購買,並寄給朋友一起共享。

好的藝術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這使蔡元培在欣賞歌德作品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體驗。

蔡元培說自己“到40歲,始專治美學”,指的就是他在德國遊學的時期。

1912年,他首先將“美育”一詞引入中國,“美育的名字,是民國元年我從Asthetische Erziehung(德語)譯出,爲從前所未有”,“美育者,孑民在德國受有極深之印象,而願出全力以提倡者也”。

蔡元培後來主張的“美育爲學”、“德智體美”四育、“以美育代宗教”等,顯然萌發、形成於德國遊學時期。

蔡元培在萊比錫留學之時,也正是德國大學教育如日中天的鼎盛時期。他在上課讀書之餘,顯然也非常關注德國的大學。

他曾翻譯了一篇題爲“德意志大學之特色”的文章,發表在1910年第11期的《教育雜誌》上。

這篇文章是當時著名哲學家包爾森的名著《德國大學與大學學習》的緒論。包爾森在其中比較了德國與英國和法國大學的特點,指出德國的大學“爲研究科學之實驗場,而一方且爲教授普及專門知識高等學科之黌舍,此爲德國大學之特質……故德國大學之特色,能使研究教授,融合而爲一”。

蔡元培後來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並在北京大學進行具有歷史意義的改革,其改革的思路和基本理念,很大一部分顯然也是來自他在萊比錫的學習與思考。

他在德國期間,也十分注重研究德國教育制度,這爲蔡元培日後在中國的大學管理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蔡元培還利用淵博的國學知識在德國傳播中華文化,推動中德文化交流。

在蘭普萊西的研究所學習時,蔡元培幫助傾心漢學的但採爾翻譯有關中國象形文字的資料,兩人結下深厚情誼。

1924年冬,時任漢堡大學教授、漢堡民族博物館館長的但採爾邀請蔡元培去做民族學研究;蔡元培在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時,也邀請但採爾來華並聘其爲社會科學研究所客座教授。這爲後話。

蔡元培還與勒杜爾、安採爾、慕思德柏格等一起,在孔好古教授主持的中國文史研究所鑑別中國文物,幫助孔好古整理在甘肅樓蘭發現的古代文獻。

孔好古於1920年公佈了這批簡牘與文書,引起中外學術界的轟動。

第100章 兩邊都難第179章 司馬昭之心第563章 我們走那條路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171章 關於國體第486章 學寫詩第332章 拒籤“和約”第21章 被矇在鼓裡第603章 終生的夙願第238章 分道揚鑣第56章 禍從口出第96章 風雲突變第324章 天降神將第18章 好景難長第612章 維持“法統”第551章 第三條路第97章 中山先生第225章 三大秋操第203章 逼得啞人說話第271章 解散國會第337章 厚臉皮的王揖唐第427章 領銜新的教育部第70章 呼聲第532章 個性主義第592章 最後十分鐘第150章 復古第373章 樑士詒組閣第490章 康奈爾大學第96章 風雲突變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330章 歷史意義深遠第187章 唐繼堯第11章 大院君李罡應第287章 傅良佐督湘第159章 樑士詒的預言第608章 胡適與唐德剛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245章 刀下留人第115章 唐紹儀其人第39章 全力追剿第129章 誰是幕後指使第471章 避難香.港第215章 和觀音同日出生第11章 大院君李罡應第264章 對德態度第284章 四川靖國戰爭第69章 不可能變成了可能第189章 聖戰揭幕第355章 說來話長第165章 模範團第576章 不主張對日抵抗第75章 慢慢走,等等看第375章 樑士詒請辭第66章 機會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450章 越縵堂日記第6章 此生不再進賭場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31章 戊戌變法第196章 陸榮廷第453章 從未被人忘記第465章 發起成立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第478章 走出家門第54章 所謂的據實復奏第542章 胡適演講《學生與社會》全文第274章 號召討逆第210章 斷絕關係第506章 留學日記第355章 說來話長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119章 超然內閣第306章 湘西爭奪戰第456章 收穫頗豐第177章 所謂的民意第315章 徐世昌當選第213章 陝西、湖南護國獨立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399章 沈鴻英露出真容第38章 高密事件第147章 一不作二不休第263章 事態擴大第186章 成功出走第363章 四川自治和貴州民九事件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429章 辭職第496章 胡適的憂慮第299章 馮國璋南巡第217章 尋求改變第323章 外蒙善後條例第464章 漸行漸遠第120章 關係終於理順了第294章 曹錕第15章 挫折第471章 避難香.港第167章 洪憲六君子第374章 吳佩孚倒樑第559章 被迫離開中國公學第432章 華法教育會第482章 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