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民心

“陛下。”

“陛下來了。”

“陛下萬歲,萬歲,萬歲歲!”

秦牧走下車駕,南京城的百姓多數是認識他的,頓時跪到一地。

秦牧擡擡手,大聲道:“平身,都免禮!”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百姓們雖然起身了,但激動的喊聲更加洪亮,此起彼伏。

不管朝中大臣如何以死進諫,但普通百姓對大秦皇帝的好感和崇敬,從沒有減少過。

不管皇帝如何大興土木,如何興兵伐敵,從未向百姓加徵過一次餉。相反,普通老百姓還從事受益匪淺。

普通百姓不管你什麼天下興亡的大道理,他們只知道,誰給他們安定富足的生活,他們就感激誰。

“陛下!”

“李大娘請起吧。”

秦牧說着,上去虛扶了李大娘一把,驚得她連連說道:“折煞賤婦人了,折煞賤婦人了。”

“李大娘不必如此,你有恩於朕,豈能讓你跪在大秦門外?這樣吧,老韓,拿塊宮中行走的玉牌給李大娘,以後這大秦宮,李大娘你要進便進。”

“陛下,使不得,使不得,賤婦人一介草民,豈能僭越。陛下之天恩,賤婦人已無以爲報,再不能受此大恩了。

陛下,今天宮裡的林公公拿着宮中珍藏出來典當,向賤人感嘆,說是陛下爲了籌措軍餉,寧願節衣縮食,典當宮中珍藏,就算皇后娘娘身懷龍子,也用度減半。還把孃家陪嫁的首飾都拿出來典當了,也不向百姓派餉。

陛下啊,您這麼做,讓賤婦人等深受皇恩的人無地自容啊。今天賤婦人把陛下賜給的金子和家裡的一點積蓄都帶來了。

賤婦人不知道什麼大道理,只知道沒有陛下。就沒有賤婦人一家今天的好生活,這是賤婦人一家子的一點心意,請陛下收下吧。”

“李大娘,不必如此,邊境上來了幾蕞毛賊而已,朝廷很快就能平息。大家不必驚慌,相信朕,相信我大秦的將士,一定能保我大秦安寧的。”

“陛下的話,賤婦人自然相信,但賤婦人這點心意。陛下無論如何還是收下吧,你若是不收下,賤婦人就跪在這大秦門外不起來了。”

秦牧剛要說話,外頭的人羣中,突然有人大聲說道:“陛下,草民李大同,也捐二個龍幣。聊表心意,還望陛下收下。”

秦牧循聲望去,但一個五十歲上下的老大爺走出來,手上捧着兩個白花花的龍幣,顫悠悠地跪下。

“草民今年五十有八,亂世人命賤如狗,草民見多了,那種苦也嘗多了,只有這兩年,託陛下的洪福。草民才真正過上安定的生活,家裡還攢下了幾個小錢。如今前方將士們在和敵人拼命,陛下在節衣縮食,皇后娘娘連嫁妝都捐出來了,草民若是不知道也就罷。既然知道了,便不能昧着良心裝着不知道,草民捐出這兩個龍幣,聊表心意,還望陛下不要嫌棄。”

外圍原本竊竊私語的人羣,突然全靜了下來,落針可聞。

接着,一個見一個,一個跟着一個,全部又拜倒,紛紛解囊,或是一個龍幣,或是幾個銅錢,一雙雙手高舉起頂,紛紛說道:

“草民一點心意,請陛下收下吧。”

“草民一點心意,請陛下收下吧。”

秦牧聽着一聲聲呼喚,看着那無數雙高高舉起的手,感覺大秦的天,就是這一雙雙手撐起來的。

他強自笑了笑,大聲說道:“大家快請起來,朕若是收了你們的銀子,那和派餉有什麼差別?大家快起來,都回去吧。”

李大娘立即說道:“陛下,這是大家自願捐獻的,怎麼能和派餉相比呢?前朝派三餉,那是不顧百姓死活,強行攤派下來。現在大家自動捐獻,那是有多少捐多少,量力而爲,沒有的便不用捐,這完全不一樣。陛下,大家一點心意,您就收下。”

“是啊,是啊,這些都是我們自願捐獻的。”

“請陛下收下吧。”

“請陛下收下吧。”

“不可,大家快把錢收回去,收回去,朕乃一國之主,有敵來犯,朕自能應對,大家不必如此。”

秦牧大聲喊着,然而在那位老大爺帶頭下,人們紛紛把錢放到大秦門前,有一個龍幣,有一個銅錢,有的多,有的少,但不管多少,大家都是放下了,再向秦牧拜上一拜就走。

這一幕是秦牧萬萬沒想到的。更讓他沒想到是,此事很快就傳開,轟動整個南京城。

市井間紛紛在傳說,陛下爲了籌措軍費抵抗外敵,寧願典當宮中典藏,也不願向百姓派餉。皇后娘娘身懷龍子,還節衣縮食。皇家做到這份上,過上了好日子的普通老百姓,有什麼好說的呢。

前來大秦門捐錢的人絡繹不絕,人們都是把錢放下便離開。一個個龍幣,一個個銅錢,家裡寬裕的捐多一點,家裡不寬裕的捐少一點,或者不捐,沒有誰勉強;

或許只是少吃一餐肉,少用點零花錢。但抵不過南京城兩百多萬人口,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捐出點零花錢,也十分可觀。

大秦門前,一天下來,就堆出了一個高高的銀山,幾乎將整個大秦門堵住。

此事秦牧沒想到,所有朝中大臣也沒想到。恐怕就是那些捐出銀子百姓,也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會主動拿着銀子到大秦門前,不計名利的捐獻出去,其中不乏一些人是受從衆心裡影響,但不管如何,總是他們一份心意捐出來了。

此事一出,本來雪片般進諫的奏章,在這一天就開始少了。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你若不信,可以去大秦門外看看。

有這樣的民望,皇帝想做什麼事做不成?

所有的進諫,在大秦門前那小山似的銀子面,是那麼蒼白。百姓什麼也沒說,但卻以無言的行動在支持皇帝。

有官員懷疑,這是皇帝與皇后、還有那李大娘演的一齣戲。但不管如何,百姓總是被感動了,是自願拿錢來大秦門捐的,民心已經向着皇帝,向着皇家。

那一雙高舉着的手,豈只是捧着幾個銅錢?那是在捧起大秦的天啊!

進諫的言官少了,有些甚至也想不周青以死進諫的人,幽幽一嘆,放棄了。

有人傳說,戶部尚書劉伯全在自己的簽押房裡,關起門來嚎淘大哭了一頓,沒有人知道他哭些什麼,只知道劉尚書拿了百姓捐出的錢,對戶部官員大吼了一聲,整個戶部便沒日沒夜地忙碌了起來。

朝堂上這兩天出奇的安靜,皇帝也沒有什麼表示,只知道他招集了海陸兩軍都督府的武將,以及兵部的大臣,在華蓋殿榷商着些什麼。

朝堂上,有一種奇異的氣氛在暗暗流動,便表面上又平靜得出奇,彷彿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

四面八方的戰報仍是如雪片般飛來,沒有捷報,形勢反而越來越逼人,海軍爲了捍衛東南沿海,又與多國聯合艦隊在廣東沿海血戰了一場,殲敵一千,自損八百,未分勝負。

很快又傳來消息,澳門的葡萄人也反水了,一起加入了對抗大秦的行列,使得東南沿海的局勢更加危急。

青藏的和碩特部兩萬大軍,兵圍蘭州城,大掠蘭州周邊,而且還在不斷的增兵,大有一舉攻取蘭州,截斷河西走廊東端的架勢。

如果蘭州失守,整個河西走廊兩面受敵,後果不堪設想,南京聽不知那金戈鐵馬的轟鳴,卻感受到了陣陣凜冽的朔風寒意。

這天,大秦宮裡終於有動靜了,第道聖旨下達:調馬六兩、崔鋒、艾能奇三部兵馬,全力圍剿思恩府叛亂。

風起青萍之末,大家都知道,這只是個開始,接來下恐怕將是帝王一怒,伏屍百萬的情景了。

ps:上個月的月票獎沒了,正傷心,早上起來一看,這個月連分類月票榜都沒上,心碎一地。

兄弟姐妹們,風雲際會,戰雲即起,請大家支持,求保底月票!

.

第423章 百戰沙場碎鐵衣第232章 帝崩第427章 夜半歌聲第263章 被逼向地獄之門的尚可喜第308章 兵圍安慶第385章 勝似東吳大小喬第516章 朝鮮王子第20章 一路剿匪第1138章 決戰羅姆套第541章 船頭閒話平虜策第767章 沒有退路第690章 哀兵必勝第907章 暹羅殘兵第796章 封狼居胥第249章 香君,小宛,怎麼辦?第550章 雷霆震怒第34章 雙雙遇險第399章 鄭家來使第931章 頑強的哈薩克騎兵第1120章 我本善良第182章 手握春秋筆,揮毫寫史詩第1158章 兵臨莫斯科第808章 焰火表演第832章 沙州大撤退第785章 白起城第919章 舒心的日子第1040章 牛首山出獵第469章 鄭家軍收復臺灣第548章 何以應對第167章 天人合一VS知行合一第847章 風潮第505章 王夫之的唯物論第38章 大混戰第694章 忽如一夜春風來第874章 長安出獵第579章 一隻死老鼠第1135章 亞歐分界線一封致謝信第132章 紅娘子第544章 王於興師第403章 進士及第第595章 朱由榔趁火打劫第1098章 隔岸觀火第961章 我有一個要求第505章 王夫之的唯物論第745章 梅子黃時雨第379章 幣與銳(三)第379章 幣與銳(三)第632章 西京的政治考量第1096章 指鹿爲馬第577章 閻應元的軍令狀第1116章 陰雨天第650章 八部聯軍第548章 何以應對第946章 奴家顧橫波第529章 姚江春正好第87章 事有反常必爲妖第317章 長夜戰未休第101章 斬盡殺絕第851章 長安城裡的新鮮事第316章 不思報國反成仇第1136章 黃塵漫漫第883章 上帝之鞭第63章 戎馬倥傯第992章 你願嫁給我嗎第95章 蝗蟲大軍來了第129章 大混戰(二)第724章 重大戰略第993章 軟實力無處不在第1055章 獲獎後第626章 愛新覺羅;雅第1073章 利益結合第1134章 薩法維帝國的命門第264章 包二的戰爭第364章 雁奴第68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五)第1068章 巴黎西郊之戰第96章 懸崖邊上第1111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第868章 灞橋春第126章 滿天殺聲出虎口第314章 淪亡之因第918章 小心通貨膨脹第315章 脈脈雙含水蜜桃第124章 峽谷中的洪流第215章 活捉瘟神第631章 趕鴨子上架第1035章 草根的聲音第712章 破城第51章 巨闕無鋒自浩然第576章 崩坍的大清門第1051章 嫁妝第769章 又見金龍旗第674章 旋璣第1110章 啓航吧第240章 擴軍備戰第469章 鄭家軍收復臺灣第1045章 寡人第995章 私奔第605章 滿清最後一位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