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上帝之鞭

銀川城裡,銓選西征士兵的工作開始緊鑼密鼓的推行,家中獨子的不要,南方人未適應北方寒冷的不要,兩萬秦軍之中,最後只銓選出了兩千五百人。

每一位西征的士兵,將立即可領到十龍幣的安家費。如果不願要錢,則給家裡劃五畝良田。

兩千五人,全部裝備六九式燧發步槍,每人兩百發子彈,另外再給一百門火箭溜,一千枚火箭彈。每人再配三匹戰馬。

至於那五萬蒙古士兵,則仍舊以傳統的馬刀弓箭爲武器。

秦牧隨後又下了一道旨意,調螯拜爲西征大軍副帥。

做西征的決定前,秦牧沒有和任何大臣商量。這種事,商量來商量去黃花菜就涼了。

反正兩萬餘龍幣的安家費,算不上什麼大數目,朝中官員要是拿此說事,大不了秦牧自己掏,這點錢秦牧還是掏得出的。

臨出征之前,秦牧把李定叫來,指着地圖說道:“沙皇俄國所依仗的是哥薩特克兵,哥薩克人非常勇猛,冷酷無情,喜用長矛爲武器,是非常出色的輕騎兵,正是他們,成爲了沙皇俄國往東擴張的最要力量。

但有一點,他們不守紀律,也不願下馬作戰,只能要提防他們的襲擊,在燧發步槍和火箭溜面前,他們也沒什麼可怕的。

如果可以,你就將這個種族從這個世界上抹去,沒有了哥薩克騎兵作爲支撐,沙皇俄國絕對無力向東擴張。”

李定立即抱拳道:“是,陛下。”

“螯拜是一員不可多得的勇將,希望你們倆能密切配合,但你一定要時刻牢記,這兩千五百裝備精良的士兵,是你掌控五百蒙古士兵的根本。必須時刻掌握在手,連螯拜也不能讓他染指,如果沒有必要,儘量少讓他們衝鋒陷陣,儘量節省彈藥。”

“陛下放心,臣明白。”

“李將軍,你要記住,慈不掌兵,不管擋在你們面前的是誰,他都只有一個身份。那就是敵人。這是當年蒙古西征成功的秘訣之一。朕讓人給你了準備一些當年蒙古西征的史料,你路上多讀讀,看看有哪些經驗是值得吸取的,朕殷切地期盼,你能成就此不世之功,在烏拉山上立起大秦的界碑。”

秦牧殷殷囑咐,讓李定十分感動,他鄭重了下拜,叩首道:“臣此去。不知何年才能再睹天顏,願陛下保重龍體,臣歸來之日,定要當面給陛下獻上萬裡疆土。”

李定再三叩拜。眼睛微微發紅,此去萬里迢迢,關山縹緲,前路茫茫不知處。艱險重重難計數,甚至不知道還能不能回來。

秦牧也很是感動,起身拍拍他的肩頭。然後讓人取來自己的巨闕劍,說道:“李將軍,朕沒有更多的東西給你了,這把巨闕劍隨朕起於會昌,朕一直是劍不離身,現在就暫時賜予你......”

“不不不,此劍乃陛下御用之物,意義非同一般,臣實不敢受。”

“李將軍,接着吧,讓它代朕與你們一同西征,待李將軍凱旋歸來,再還給朕就是了。”

“臣........謝陛下厚賜,臣唯有披肝瀝膽以報陛下隆恩之於萬一,臣再拜,陛下保重。”

第二天,李定帶着兩千五百秦軍踏上茫茫的西征之路,秦牧親自送出兩百里,在克夷門置酒,隆重送別。

旌旗飄飄,萬馬聲嘯,壯士此去,萬里關山,窮荒海隅。不知去者幾人歸,不知歸時是何年,烽煙漫漫,血影刀光,幾許悲壯。

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需要這樣義無反顧的開拓者。

天子親自送出兩百里,讓遠征的將士感動莫名,大家在克夷門喝過天子準備的烈酒,然後拜別天子,高唱着大秦的戰歌,正式踏上了漫漫征程。

赳赳老秦,復我河山。

血不流乾,死不休戰。

天下紛擾,何得寧康?

秦有銳士,劍有鋒芒。

黑衣玄甲,橫掃八荒。

凱旋歸日,再賀吾皇。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克夷門外,千軍萬馬帶着嘹亮的戰歌,以義無反顧的姿態飛馳而去,帶起滾滾煙塵,如黃龍一路向北,他們將在兀刺海城匯合五萬蒙古大軍,然後翻過陰山,越過瀚海,出漠北,涉北海,展開一場波瀾壯闊、註定將永載青史的的遠征。

秦元1870年3月,上帝之鞭就這樣再次揮出了!

秦牧回到銀川城,立即招集司馬安、顧君恩等大臣,對西北邊軍的的駐防重新作部署,並適量減少邊境的駐軍,同時把馬永貞、蒙軻等重將調回朝,正適實施改良版的更戍法。

所有駐軍將領將實行定期輪換,防止軍中將領日久根深,尾大不掉,進而威脅到國家的穩定。

隨着六九式燧發步槍開始逐步裝備各軍,秦軍的作戰模式與冷兵器時代已經大不相同,更戍法所造成的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問題,對秦軍的戰鬥力影響將不會很大。這也是秦牧敢於定期換將的原因。

宋代的更戍法,是各地駐軍也不定期輪換,耗費巨大。

現在大秦的更戍法,主要只是輪換將領。

至於各地駐軍,則只有拱衛京畿的駐軍,每三年與邊軍內外輪換一次,每次輪戍的兵力爲三萬人。

這主要是保證拱衛京畿的駐軍中,至少有三萬人是剽悍善戰的部隊。

避免象宋明中後期那種現象,京畿空有一二十萬駐軍,實則全部糜爛不堪,一但邊軍敗了,京畿駐軍根本起不到什麼作用,一觸即潰。

馬永貞、蒙軻等秦軍主要將領,本來就有心避嫌,畢竟歷朝歷代,開國大將在國家安定之後,都是要交出兵權的。

誰不交出兵權,就算皇帝不說,朝中官員也不會心安,御史言官更不會放過你,到時衆口鑠金,便難有什麼好下場了。

因此更戍法的實施,基本沒遇到什麼阻力,蒙軻、馬永貞等人接旨之後,立即交出兵權,準備回南京當自己的國公爺。

各地駐軍的將領如何安排,主要由顧君恩這個兵部左侍郎草擬好名單,提交給秦牧和內閣輔臣商議後落實,此事便不再詳述。

寧夏行省重新迴歸大秦,由於戰爭的破壞,急需任命官員治理。

秦牧與司馬安等人商議之後,當即任命原延安知府莫清原爲寧夏布政使,原鄜州同知爲按擦使,命參將屈南爲都指揮使鎮守河套。

至於被軍隊吃光了牲口的牧民,則內遷陝北、關中更種,部分直接安置到銀川一帶。

安排好主官之後,秦牧才班師回長安。

在經過綏德時,秦牧意外地聽說先秦大將蒙恬墓在縣城西面大理河畔,於是停駕,親到蒙恬墓前祭祀,並手書“秦國大將蒙恬墓”命人刻碑立於墓前,手植青松六株於墓側。

始皇帝統一天下後,派蒙恬率兵30萬與監軍扶蘇駐守上郡,修直道、築長城,逐匈奴,戰功卓著。

但秦牧畢竟貴爲天子,如此大張旗鼓地祭祀一名先秦大將,起初還有些人不明其意,等看到班師的將士的眼神時,才明白皇帝的深意。

天子此舉,既是對先秦大將的悼念,爲冤死的蒙恬正式平反昭雪。也是對現在的秦軍將士的勉勵。

潛臺詞就是,天子對先秦將領都能此厚待,如果各位將軍立下功勞之後,天子還會虧待你嗎?

另外,秦牧也是藉機,變相提高武將的地位,宋明之後,武將的地位極爲低下,秦牧希望改變這種現象。祭祀蒙恬,就是要釋放出這樣的意思。

.

第264章 包二的戰爭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707章 自有主張第896章 沒有硝煙的貨幣戰爭第860章 可憐無定河邊骨第466章 明天的希望第799章 青藏未來第886章 北海到南海第657章 先穩住西北第267章 李自成之死第748章 梅子黃時雨(四)第131章 大混戰(四)第542章 呂宋排華事件第854章 修路計劃第543章 殿上納降第596章 兵馬未動,大義先行第680章 風動廣西第723章 碩果累累第491章 軟玉溫香第746章 梅子黃時雨(二)第837章 一縷濃香一股溫暖第373章 抄家第977章 空港第225章 從善如流第562章 萬騎奔襲走雷霆第426章 鵲橋難搭第1138章 決戰羅姆套第313章 迫上梁山第572章 留辮不留頭第1101章 焦味第283章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第343章 勸降顧三麻子第264章 包二的戰爭第269章 秦王即位詔第480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983章 分歧第77章 後勤武器第1010章 真正的伏子第409章 觀望第105章 步步驚心(二)第739章 風暴在醞釀(一)第1089章 堵與疏第509章 寧波印象第505章 王夫之的唯物論第700章 馬尼拉海戰(二)第582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971章 驅狼吞虎第272章 紅娘子求援第110章 剩餘價值第481章 妖精打架魔鬼來第709章 心悸的T字橫頭第94章 婚禮之變(5)第689章 迷途的狼第292章 血濃於水第143章 沉迷酒色第734章 土着內亂第369章 官營還是私營第161章 崇禎的陽謀第920章 哥薩克騎兵第736章 別有洞天第353章 雨花臺下賊成擒第785章 白起城第484章 工業革命之野望第857章 仁者愛人第575章 血色浮空雲飛揚第714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177章 變化莫測第3章 侯方域的怒火第751章 沙漠陷阱第636章 逢林莫入第855章 出獵第915章 洛可可風第504章 鶯啼猶着雨第985章 責任第474章 穎上行第522章 東海大戰(三)第888章 滅國功臣第194章 洗劫江南第594章 我澤如春第533章 海洋戰略第31章 大秦鐵騎第1125章 亂局第318章 三天兩夜第694章 忽如一夜春風來第980章 日本生變第606章 雙喜臨門第200章 新糧.新政第604章 多爾袞之死第938章 倉促應戰第474章 穎上行第318章 大戰泗州第515章 鄭彩的消息第317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195章 回贛南第917章 橫財第892章 天倫之樂第930章 秋天的麥子第430章 孤城一片催戰雲第243章 戰略調整第1061章 歐洲的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