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大撤退

銀術可很果斷,在李峴剛到太原城下時就扔下所有的輜重和糧草帶着剩下的八千多人就往南逃跑了,根本沒有任何猶豫。苗傅和折彥文兩人無法阻擋金兵的撤退,只能帶着人追殺出去十幾裡後鳴金收兵。

這樣的結果讓李峴有些不滿,主要是姚古的大軍沒能及時趕到,但這也是自宋金戰爭開始以來宋國的第一場大捷,雖然只殲滅了不到四千名敵人。

更主要的是他達到了救援太原的目的。

固守太原的張孝純和王稟兩人在見到首先入城的李峴後眼淚頓時都流了出來。

“官家果然沒有忘了我們啊!”

當然,這是張孝純自己的感想,而王稟只知道這是李峴足夠義氣,但這話不能明說,特別是不能當着衆人說。

“現在立刻組織城內所有人撤退,我要放火燒燬太原城!”李峴第一句話就讓張孝純張大了嘴巴,半天也合不上。

“爲什麼?難道不用守住河東嗎?”王稟他們被圍困了兩個多月,一點也不瞭解外面的情況。

“還守什麼守?!這次是宗瀚大意了,領着人都到了澤州,我纔能有幸把你們救了出來,下次可再沒這麼好的運氣了。”李峴說道,“現在大半個河東都沒了,金軍正在汴梁城下與朝廷和談,太原也沒什麼用了。現在張安撫的任務是儘可能地動員河東民衆立刻遷往關中。”

“河東那麼多百姓,關中怎麼能供養得起?”張孝純倒不是不知道變通的人,他唯一擔心的是糧食問題。

“百姓的口糧由我來解決,現在留下的人越多,以後就資敵愈甚,不必跟他們客氣。”對於那些不願離鄉的普通百姓,李峴實際上都動了殺機,不過還是爲自己今後的名聲着想,放棄了這個念頭。

“走就走吧,確實這太原城也守不住了。”王稟說道,太原城並不大,南北長三裡半、東西寬二里半,而且全是土城牆,城牆外甚至都沒有包青磚,與過去的晉陽古城相比,實在有天壤之別。金人只是一開始猛攻了幾次,在損失了一千多人後,宗瀚就放棄了攻城,改爲圍困,否則就憑王稟手上的這點兵力,也不可能堅持這麼長時間,李峴想放火燒了就燒了,也省得以後被金人利用。

現在的太原居然還有不少的存糧,動員百姓撤退倒是沒什麼困難,兩個多月提心吊膽的日子他們也受夠了,而且太原城內現在只有不到兩萬人,轉移起來並不是特別困難。

李峴在太原只停留了半天,一把大火把太原城夷爲白地,然後就與劉光世一起率軍南下,而折可求和王稟兩人則負責把太原周邊的民衆儘可能地護送遷往關中,具體的道理他已經跟安撫使張孝純、河東轉運副使韓總和太原府通判王逸等人說過了,得到了大多數官員的認同和支持。

現在救援太原府的戰略目標已經完成,李峴又把目光轉向了晉中南地區。河東兩路總人口大約有一百一十萬戶,不到七百萬人,其中四成的人口都集中在汾河串連起來的太原盆地、晉軍盆地和河中府一帶,他現在的目標就是動員更多的百姓遷移到關中和隴右、漢中地區,即使有人不走,他也準備把河東的存糧都搜刮一空,儘可能地運往黃河以西。

這是一個比較浩大的工程,他那兩萬多人馬還真不夠用,需要動員河東本地的官吏和姚古以及本地的一些地方部隊,當然,現在大肆招募徵兵也是一個比較有用的方法。他現在是一路南下,並隨時下達了一份令朝廷和官員、百姓都深爲痛恨的命令:第一,所有河東的青壯,一律強制徵招入太原和汾州兩府廂軍,準備抵抗金兵,同時強行徵集民間所有餘糧。第二,凡河東居民,願意遷往關中的,官府會負責供應一年的口糧,並按每戶人口發給足以自足的耕地。

這聽上去似乎只是在動員民衆向關中遷移,可實際上軍令一下,基本上就是以強迫爲主了。主要目標當然是河東的富戶和地主,這也是河東文官集團們的根基。現在的第一目標是強徵青壯,其後是徵集糧草,先強行遷移富戶和地主,再遷移百姓。

這道命令中的意思十分明顯,不願走可以,不怕捱餓你們就留下,如果想吃飯,那就乖乖跟我走。

這一路向南,本來剛被金兵收颳了一遍的榆次、清源、交城、太谷、祈縣、文水等地又被李峴再次折騰了一遍,前一段時間剛剛投降金國的官員又都被抓了起來,官吏們則被迫帶着軍卒在民間徵招民夫和強徵糧草、牲畜,被他這麼一折騰,這些地方算是徹底變成了一個爛攤子。

如此大規模的強行遷移百姓,招致的罵名絕對不會少了。

李峴和劉光世手上的軍隊卻迅速膨脹到了十五萬人,基本上都是在本地強行徵招的農夫,他唯一幸運的地方是這些地方的官員都曾投靠過金人,被抓起來之後,沒人會來干擾他來強徵民夫和強行收集糧草。

當然,如果加入到李峴軍中,一家人的口糧也算是有了保障。

現在,李峴和劉光世兩人帶着二十萬大軍和六十多萬百姓,浩浩蕩蕩渡過了文水,與姚古合兵一處。

可是到了汾州,李峴就遇到了麻煩,最讓他頭疼的當然是汾州知州張克戩。

張克戩是真宗時期太師張耆的曾孫,算是東京的官宦世家,其從弟張克公做過多年的吏部尚書,另外一個族弟張叔夜就是當年在知海州任上平定宋江那股賊寇,砍了宋江腦袋之人,現在任京西南路都總管兼知鄧州。由於張克公當年任御史時曾彈劾過蔡京,所以張家兄弟多年來一直被蔡京所壓制,進士出身,但倒了一輩子黴的張克戩終於在去年蔡京倒臺後升作了汾州知州。

這貨也確實是黴星蓋頂,去年八月纔剛赴汾州上任,到了十一月就趕上了金兵入寇。

不過,張克戩這人的氣節是沒得說,一直在汾州積極抵抗金軍,是靖康年間爲數不多爲國死難的大臣之一。

由於張克戩的積極抵抗,汾州各縣一直堅持到現在都沒有陷落。

李峴此番救援太原功勞不小,但他隨之棄城不顧,在太原府強徵丁壯和強行移民的行徑讓他早已經十分不滿,再加上李峴到了汾州後勸說他放棄汾州的一番“逃跑”議論,終於讓老頭的怒火爆發出來,指着李峴的鼻子就是一頓痛斥怒罵,讓跟在李峴身邊的張栓、劉滔等親衛差點忍不住想把這老傢伙當場給法辦了。

李峴在汾州捱了老傢伙一頓臭罵,還拿跟茅坑裡的石頭一般的張克戩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只好下令讓楊可世、劉光世帶着大軍和百姓與姚古一起先前往石州,然後從吳堡寨西渡黃河,先到綏德軍安置下來,其後大部分人遷往隴右進行安置,一部分則留在鄜延和韓城就地安排。

而他本人則帶着苗傅、王荀所部六千騎軍轉回太原。

現在吃了一場大虧的宗瀚肯定是對他恨之入骨,他需要把宗瀚的大軍先吸引回雲州,所以還要到北地去兜上一大圈。

56、勳貴24、閒暇11、使幽州(三)49、雲中馬場三、朝堂42、救援太原(一)34、獎賞30、會州城下(一)2、請柬46、軍中事10、灰燼47、北地53、汜水關(五)28、京西29、招募流民43、救援太原(二)35、猛將劉法(一)82、六分儀52、汜水關(四)83、少年從軍32、突襲78、克北寧關20、人事49、西軍的衙內們40、河東(一)84、屯田33、剿滅曹成(三)二、股份42、青瑪寨54、學宮與修橋58、野心74、龐恭孫65、練軍(二)31、剿滅曹成(一)49、雲中馬場51、巡狩42、青瑪寨72、穎昌之戰(六)39、崩散78、平方臘(一)67、救援劉法(二)40、三方71、學生們81、開拓8、易水河53、西域27、牧場62、觀望46、軍中事46、軍中事43、救援太原(二)50、沒有希望75、聚將79、橫掃23、變化44、救援太原(三)64、天兵天將45、救援太原(四)29、河東78、克北寧關58、种師中73、入川10、使幽州(二)44、救援太原(三)53、鋼鐵啊71、學生們67、杭州與興元3、 血夜(三)1、 平遼事五、北境42、南逃62、風雪入洛陽19、興元皇宮16、皇后朱璉38、學琴65、雲州39、鐵廠54、汜水關(六)51、汜水關(三)76、野望14、使幽州(六)22、過年(二)61、農業時代23、變化六、大理國(一)59、火炮(二)25、雁門關前48、沈深61、暗流(二)21、準備79、橫掃5、种師道69、義軍68、康王14、童大帥15、決策79、濁浪(三)24、隴東和陝北10、使幽州(二)58、火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