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導致的暴躁?

就在不久之前,姜炎曾經對着茂密叢林之中的韓清默默地說過:若是你們師門聚在一起,興許我會懼你三分……

如今他們師門果然聚在了一起,所以,他敗了。

前來支援韓清並且破掉八門金鎖大陣的,自然就是陸鴻與司馬巽。

是的,姜炎的確算到了韓清的一切,但是陸鴻又何嘗沒有算到?

唯一的不同是,姜炎沒算到陸鴻,而陸鴻算到了他。

其實嚴格來說,這不全是陸鴻本人的功勞,還有他的老師盧樑。

因爲,這一切根本就是源於盧樑的一句口信:以清作餌,可敗姜炎。

只不過,因爲陸鴻是主帥,是站在臺前發號施令的那個人,所以這一切的功勞都得算在他的頭上。

當然了,這並不是說我們的陸大帥只是一個執行者的角色。實際上,他的老師盧樑只是給出了一個框架,和一個模糊的計劃,真正將這份計劃完善細緻,並且付諸行動的,還是陸鴻。

韓清的一切所作所爲,完全都是按照陸鴻給他信中所約定的內容步步行動!

所以他的兩位師弟能夠在他最緊急的關頭,也是姜炎最自信、最得意的關頭出現,不僅成功營救了突騎軍,也破掉了姜炎的八門金鎖大陣,一戰斬首三萬餘!

與此同時,皮休與王兗的大軍,也已經攻下了澤州城,並且往相州、衛州繼續進兵。

這,可以說是具有轉折性意義的一戰,也是大周方面最後的一場豪賭!

因爲在這之前,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南唐已經佔盡優勢,而大周在失去了太原,失去了王睿的牽制之後,韓城與龍門這兩座小城,就彷彿驚濤駭浪中的兩葉扁舟,隨時都可能覆沒在姜炎大軍之中。

好在這一次的計劃最終取得了勝利,姜炎已經無力——至少是暫時無力對韓城、龍門阻止一次大規模的強攻。

但是,還沒等到周人在這段縫隙之中覓得喘息之機,一個駭人的重磅消息便傳到了關中,傳到了龍門——兩胡入關!

兩胡大軍在久攻安東不下之後,終於調轉鋒芒,攜着無窮無盡的怒火踏平了大周在塞外的第一關濡河谷大寨,繼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破北口,殺盡北口守軍數萬!

繼而兵鋒抵達檀州,在遭遇到頑強的抵抗之後,採取圍城打援之策,堵住檀州城四面出口,接連屠殺幽州、薊州、平州等地前來增援的周軍,共十餘萬。

並且在燕山山脈設伏,將試圖繞過燕山切斷兩胡大軍後路的廣邊軍殺得十成去了九成。

檀州在苦等半月之後,再也沒有等到前來增援的一兵一卒,終於在六月十四這日城破。

然後,所謂兩胡汗國的兵馬進行了長達數日的屠城!

在檀州徹底成爲一座空城之後,胡人徑直南下。

由於西南數州爲了救援檀州,而接連遭遇胡人大軍的埋伏,因此在短短一個月內將有生力量損失殆盡。

所以胡人趁着防守空虛,接連攻破薊州、幽州、易州、莫州,但凡遇到抵抗,結果便是屠城,因此自打胡人進關之

後,至姜炎八月初十新敗,已經連屠二十六城,河北道北部幾乎成爲一片鬼域!

隨後胡人兵鋒所向,自瀛洲開始望風而降……

河北道的在最初的堅挺和強硬之後,所有的防線終於在胡人的鐵騎之前形同虛設。

天下戰局再次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劇烈轉變!

這一次胡人之所以如此狂暴和強悍,除了因爲兩胡合一而空前強大之外,還在於他們的此次出兵的統帥,正是他們所謂汗國的汗王,李嗣原。

……

……

李安這幾日心情很不好,甚至有些暴躁,這讓熟悉他的人頗有些不大習慣。

甚至在八月十二那天的軍機會議之時,很難得地衝王兗發了火!

但是隻要是明眼人,誰都能看得出來,那通無名火就是發給陸鴻看的。或者說,陳州王當時心中真正想發火的對象,其實就是陸鴻……

因爲陸鴻是如今龍門大軍所有軍務和戰略的制定者、決策者、指揮者,是龍門的最高軍機統帥——如果不算太子這個名義上的“龍門留守”的話。

因爲就在之前,陸鴻下令撤出最近佔領的相州、衛州等地,只留了江慶駐守在澤州城,等於是將他們原有的最前線從龍門推到了澤州。

但是,這是以放棄相、衛兩州爲前提的!

換句話說,他們原本可以將前線更加推前,佔領更多的地盤……

而原本全面執行推進任務的,就是王兗。

這個人陸鴻一直很看好,也很放心,所以當時提出這個任務的時候,他第一個便想到了王兗,這也得到了陳州王的大力支持。

事實也證明了,這個王兗確實有這個能力,因爲他確實很好地執行了陸鴻交給他的任務!

可是就在他們準備再奏凱歌的時候,胡人入關的消息傳來,王兗同時也接到了陸鴻撤軍的命令……

興許是這個原因,陳州王有些生氣,有些惱火,有些遺憾。所以他發了火。

不過也可能是長期的軍旅生活磨去了他的一部分涵養、滋長了一些戾氣,或許是因爲北方的形勢真的太過緊急、讓他有些不安,或許是因爲胡人的屠城暴行真正激怒了他……

誰也不知道真正原因,或許知道,但是沒有人願意往那個方面去想。

有些事不可以去琢磨,想一想都不行。

因爲這些事情哪怕只是想一想,就會在心中埋下一個疙瘩,或者滋生一些對大局完全沒有好處的陰影……

大家最好當做甚麼都沒發生,皆大歡喜——至少人心還是齊的。

所以很多人都認同了軍旅和沙場磨礪人格的說法,甚至有人很高興地表示:陳州王比過去更有鋒芒,更有魄力了!

——這是好事。

因爲成大事者需要魄力!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接受這個說法,或者,說服自己和別人接受這個說法。

至少李嫣就不會。

她根本沒聽過戰場能滋生戾氣這種說法,那些完全都是軍營外邊的普通人對他們的誤解!

但是如今說着這些話的人,偏偏就在他們這些當兵任將的人當中,在軍營當中。

他們原本就是最不該說這種話的人!

因爲大部分軍人都有一個特點——穿着軍袍的時候敢殺人,甚至可能想殺人,但是他們一旦脫下軍袍回到了正常的生活當中,就一樣遵紀守法,一樣不願意輕易地動刀動槍,哪怕只是動拳腳。

有些兵之所以扒掉軍袍之後還是那樣粗魯,那只是因爲他們本來就是粗人,有沒有當過兵都是粗人,都願意有事沒事跟人幹上兩架……

就拿她們家陸鴻來說罷,當了幾年兵,回到帳中休息的時候,一樣還是那個和氣、懂禮數、懂規矩而帶着幾分書卷氣的人。

雖然如今當他們兩人單獨在一起的時候,陸鴻已經越來越沒規矩了……

就好像現在,陸鴻的一隻大手就在她身上到處遊移着,卻又不曾真正地侵犯,只是在做一些隔靴搔癢的小動作!

所以李嫣在強忍了半天渾身的癢麻之後,便實在是忍無可忍,站起來一拳轟在了陸鴻的臉上!

“下次再這般‘猶豫不決、貽誤軍機’,休怪本將辣手!”她狠狠地捏了一下白生生的拳頭,發出了一串嘎巴嘎巴的響聲。

好在剛纔那拳並不重,陸鴻捂着腮幫子,“嘶嘶”地吸着涼氣,半晌才爬起來嘆道:“看來他們說的不錯,這軍旅之中果然能夠滋長戾氣!”

李嫣“哼哼”冷笑兩聲,說道:“誰教你陪着我,卻在想着別的人,還是個男人?”

陸鴻訕訕地笑了笑,託着腮望向白茫茫的帳篷,說道:“那你說,他爲甚麼會突然變成這樣?”

他雖然心中明白,人遲早是要變的,但是這種方式他不是很能接受。

即便陳州王的本性如此,他也不該這麼輕易地發作出來——畢竟是一個隱忍了數年的人物,難道就只是這麼點城府?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陸鴻便不得不開始懷疑自己的決定,以及花老太爺、老師、宰相們的眼光了!

他甚至從來不擔心李安是虛僞的,事實上,不管是他,還是花老太爺、老師,還是宰相們,都從來沒奢望陳州王是個真正的正人君子。

因爲他們十分清楚,這個世界上並沒有那麼多真正的君子,特別是處在他們這種環境當中的時候。

況且,一個純粹的謙謙君子,其實並不適合治理一個國家……

但是陸鴻今天對李安的表現有點失望。

“真不知道你們這些男人天天在想些甚麼,這麼簡單的問題需要搞得這麼複雜。”李嫣輕輕捋了捋鬢髮,有些慵懶地伸了個懶腰,微帶着幾分譏誚之意,“如果你爲一件事或一個東西,隱忍了多年,甚至不惜將自己逼入絕境。但是突然有一天你發現,這件東西離你如此的近,甚至就在眼前……但是就在你興奮不已的時候,這東西卻被你最信任的人從你面前生生奪走,扔下了懸崖……”

陸鴻明白她的意思了。

那是一種唾手可得,卻得而復失的失落感。

那件東西,就是天下……

Wωω• тTkan• C 〇

(本章完)

第二百九十三章 嶽婿之爭第二百六十九章 填坑第二百四十章 新羅日本聯軍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督府的詭異氣氛(中)第三十四章 㶟水之戰第七十六章 後軍操演豐慶六年之前的事情第九十三章 章丘蒲姑驛第六十三章 李公子其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圍!第三百六十四章 陸經略揍了顧大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再回神都第七十七章 廣平的邀請第十三章 徵兵第三百六十五章 憶江南第二百五十一章 兩面的談話第二百四十七章 真正的想法第四章 魯國公大駕第三百二十六章 傳話兒第一百一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三百一十四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一)第三十二章 夜襲第十六章 青州都督府第四章 魯國公大駕第七十一章 積善坊花家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下生變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至大朝會(上)第六十三章 李公子其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料想不到的變故第三百二十七章 再起風雨第三百八十五章 清興宮第一百一十一章 哨樓第二百一十四章 都來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龐家的小動作(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胡人鐵漢第六十九章 倒黴的湯柏(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說客(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六)第二百五十二章 與帝說(上)第五十七章 上下混亂第三百八十六章 一隻錦囊與一段回憶第一百八十一章 玉浮觀炸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都督府的神秘客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宿命之戰(二)第四十五章 初見將軍第一百八十九章 可憐的崔兆賢第一百二十七章 清繳海匪(四)第二十七章 花源的手段第一百四十七章 遭遇戰第一百一十六章 送走蕭宛第二百八十四章 不歡而散上架感言第一百一十五章 朱大財主第三百二十八章 怒斬田永年第十五章 王正的屁股第二百九十章 所謂封地第十四章 李督的命令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平縣的原野第三百三十八章 王睿想回神都?第三百七十四章 按察使第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二百五十九章 夜踏敵營第三百七十二章 芙蓉娘娘廟(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東西戰線的局勢第二百九十一章 再見李密源第二百三十四章 第二撥人馬第二百三十一章 崔相與政事堂第八十七章 西苑大演武(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十畝上田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人不打後生第八十五章 西苑大演武(上)第五十五章 六乘驛第五十七章 上下混亂第三百一十二章 失落而導致的暴躁?第一百六十五章 奇兵助陣第二百三十七章 提前發難第一百二十八章 清繳海匪(五)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五十八章 要命的書信第一百零三章 高正實到了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戰過後第二百八十六章 花老太爺第二百九十五章 如此李毅第二百七十二章 龐家的小動作(下)第三十七章 一門往事第三十章 突厥人後裔第一百九十章 新中橋北的爭端第三百五十六章 建鄴城(二)第二十八章 戊旅的危機第三百五十五章 建鄴城(一)第八十三章 委屈的陳森第三百二十一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一)第一百零八章 “審問”第一百四十七章 遭遇戰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的問題第一百章 錄事範翔第三百一十八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五)第二百七十三章 蕭婉出逃第一百三十二章 回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