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下桃李園

陸鴻之所以只是寫了封信,而沒有徑直去拜訪近在咫尺的李安,其實還是那個理由:腿傷。

雖然他剛剛在衆人矚目之中出門送走了湯柏,那也畢竟只是在軍營這一隅之地走動。

所以,就在他派人將信送出去不久之後,陳州王便派人來探望了……

來的人也算個熟人,譙巖。

譙巖就是甫清先生,胡效庭的老師,也曾經對陸鴻的書法有過隻言片語的指點。

甫清先生這一趟來,真叫陸鴻沒有想到,卻又似乎在情理之中。

因爲陳石已經被安排出面主持祭天大典了,作爲“南陳北譙”、“二石”之中與陳石齊名的大書家譙巖,自然也需要站出來,與自己的知己好友一道兒,爲陳州王奔走……

兩人在軍帳之中坐了半晌,先是共同追憶了一番過去在保海縣的光景,然後由譙巖主講,帶着萬分的感慨,追憶了他們這些人在桃李園杯酒詩篇的那些過往。

陸鴻一直對那個叫做“桃李園”的園子,以及曾經名動天下的那個大案頗感興趣,可惜因爲這個話題在周人中一直算是禁忌,很少有人詳細地對他提起,因此直到現在,他都對其中的內情知之甚少。

於是他便拿這個問題請教了甫清先生。

譙巖畢竟豁達,況且時過境遷,隨着李安再次出現在整個大周的視野當中,這種忌諱也隨之不復存在。

於是譙巖便不假思索地解答了他的疑問:“桃李園在神都城北承福坊,‘桃李’之名在高祖則天帝時便有了,取自時人對狄國老的評價:‘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所以那座園子其實就是狄國老的故居,相傳是高祖賜下的,只爲了方便國老入宮對政,國老去後,這宅子也被朝廷收回,另外賜了一所更大的宅院給光遠公等國老子嗣。

“這座宅子空了許久,高祖感念國老之德,有時便在桃李園中宴請羣臣,吟詩作對、縱談天下。後來從武帝開始,將這座宅子賜給太子,用作開府之所,便是希望太子能在其中薰陶國老遺風,舉賢任能、桃李滿天下。到了聖君這一朝,殿下先做的太子,自然便賞給了殿下,這便是桃李園的由來。”

譙巖稍停了

停,飲了一口茶湯繼續說道:“至於桃李園案,有人說是殿下在桃李園中聚衆謀反,並商討政變之事。呵呵,純粹是他們見不得太子和我們幾個老朋友飲酒作詩、怡然自得,便將咱們統統從桃李園中趕了出去!可是他們卻不知,天下之大,只要情懷所在,何處不能飲酒,何處不能作詩,何處不是桃李園?”

陸鴻只得默然,直至此時,他才總算徹底瞭解到了這些內情,卻並沒有滿心疑問一朝盡解的痛快感,相反的,他甚至感覺到無比的尷尬……

因爲甫清先生口口聲聲所說的“他們”,也就是誣陷陳州王的那些人,其中就有豐慶帝,還有陸鴻的老丈人、混世魔王李毅……

所以陸鴻此時看着甫清先生面上豁達的笑容,怎麼看都覺得有一種若有若無的譏諷意味。

也不知是在譏諷皇帝,還是在譏諷李毅,又或者,是在譏諷他?

兩人相對無言,譙巖慢慢地品着茶湯,偶爾眯着眼回味一番。

陸鴻則先是尷尬,然後疑慮,繼而陷入了走神的狀態之中。

過了一會兒,譙巖接着說:“不過,去年我曾回過神都,到桃李園外探望過一次,可能當今太子忌諱,並沒有啓用它,大門緊鎖,輔首門環上都落了灰塵。園子是荒廢了,咱們殿下也已經變了,不再是那個滿心聖賢文章、詩書禮樂的佳公子,而是變成了沾染塵俗、墮於詭事人情的庸碌人。”說着不無惋惜地搖了搖頭。

陸鴻以爲甫清先生是因爲他們二人之間有些交情,又在這防備最嚴密的軍帳之中,便藉機向他倒起了苦水。

甚至於,他還想到了另外一個可能——這甫清先生會不會是捕風捉影到了甚麼,便想通過他的關係,從陳州王的門下離開,轉投到豐慶帝或者太子那裡?

那麼究竟是甚麼原因使得甫清先生有此想法,是在陳州王那裡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或者純粹只是因爲與陳州王如今的性情不再相合?

若以譙巖這種有些“文癡”性格的人,恐怕第二種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假如說譙巖與如今的陳州王性情不合,那跟皇帝、太子這些人就相合了嗎?

即便東宮那裡有位廣平

郡主,曾經着實籠絡了不少新樂府派的文人,但是那些文人的特徵很明顯,就是“入世濟俗、鍼砭時弊”八個字,與“二石”那種飄逸自賞,清高爲許的文人們,又大相徑庭!

只是這麼一瞬之間,陸鴻的心中便轉過了無數的念頭,可就在他胡思亂想,並且打算勸一勸,或者提醒一下甫清先生不可失言的時候,卻聽這老先生話風一轉,讓陸鴻把話又憋回了肚裡。

“不過這種變化很好,殿下爲了這個天下,甘願自污其身、自墮其名,奮然脫出高渺之天道,縱身進入塵世之中蹈浪行崖,纔是真正仁人勇士!”

譙巖很認真地說着,一雙清亮而黑白分明的眼睛,滿是崇慕與欣賞。

陸鴻忽然覺得自己就是個白癡!

而且他忽然想到一個問題,這李安究竟有甚麼魔力,能讓陳石與譙巖這種純粹的文人們這般死心塌地的擁戴他?

即便此人如今已經不復當初的風流氣象,甚至性情也大異從前,他們卻依舊不離不棄,更加讓人不解的是,如此清高自許的甫清先生,居然還能爲這種變化找到如此高尚偉大的理由!

陸鴻有些不懂,陳州王究竟是本性如此,還是真如甫清先生所說,是爲了天下,爲了蒼生,這才自污自墮,拋去一身風流,來攪塵俗這趟渾水?

他不懂,不明白,甚至無法想象如此迷信一個人究竟是一種甚麼樣的心態。

因爲他不是譙巖,不是陳石,也不是馮綱,以及無數曾經在桃李園中被李安待以賢才名士、知音友人,而不是世俗官員、臣子的忠實追隨者們……

但是他也想到,這些人雖然是文人,卻並不傻,特別是陳石,頗有一些世事洞明的神氣,假如李安當年是假裝的話,又如何能瞞得過他們的眼睛?

況且,當年的李安身爲太子,裝成一介清雅之士、風流人物,對於他鞏固地位、繼位皇座並無半點兒幫助,又何必如此假裝多年,費心巴力來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這麼說來,李安曾經倒真的是一個出淤泥而不染、千古從所未有的象牙塔中的太子?

(晚些應該還有一章,二千還是三千字保不準。各位早睡。)

(本章完)

第一百五十六章 難以捉摸的形勢第四十章 游擊戰第一章 豐慶六年春第二百一十五章 杜康的安排第八十五章 西苑大演武(上)第三百一十七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四)第四十八章 戰後的青州城第一百七十章 古超興的尷尬第三百零二章 宿敵第三百六十章 赴宴(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仁貴坊中惡鬥第二百三十七章 提前發難第一百六十四章 西口大戰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任平州刺史的人選第二百三十五章 平州的大動靜!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傷的溫司馬第一百零二章 範翔的心思第一百二十六章 清繳海匪(三)第二百四十八章 苟、豈第一百四十七章 遭遇戰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鈺第三百八十九章 宿命之戰(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一隻錦囊與一段回憶第六十六章 京都東郭城第五十八章 要命的書信第一百零八章 “審問”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嫣的正事第二百九十五章 如此李毅第八十三章 委屈的陳森第三百一十一章 破陣第十一章 奇怪的李嫣第二百六十七章 陸副都護看不下去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遭遇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杜康的安排第八十一章 倔強的金容第三百八十六章 一隻錦囊與一段回憶第二百五十五章 前往平壤第六章 大周團練兵第九十一章 宰相的決定第三百三十一章 荒野劍客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不分兵?第三十一章 斯人已逝第三百零八章 唯一一次的會面第三百五十章 殺死王睿的真正意義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州王的大朝會第一百四十四章 送行第二百四十八章 苟、豈第一百八十七章 火弩的問題第二百九十六章 風雲鉅變第十六章 青州都督府第三百八十三章 迷霧消散第六十二章 陳石的背後第二百三十四章 第二撥人馬第二百六十一章 單挑第三十七章 一門往事第七十章 倒黴的湯柏(下)第六十二章 陳石的背後第八十六章 西苑大演武(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戰事突變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嫣來訪第三百九十二章 宿命之戰(五)第二百八十八章 一個真實的神機門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至大朝會(上)第八十八章 大演武之後第三百一十八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五)第一百一十章 一切安排妥當第三百八十八章 宿命之戰(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各方局勢的轉機第三百二十二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二)第五十九章 客棧大火第四十三章 再見高登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二十一章 作死的參軍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鈺第二百四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五十七章 八陣圖之地載陣第三百六十三章 赴宴(五)第三十五章 神機門人第七十七章 廣平的邀請第五十八章 要命的書信第六十二章 陳石的背後第三百七十二章 芙蓉娘娘廟(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鄉去第十一章 奇怪的李嫣第一百二十九章 清繳海匪(六)第三百二十四章 天下桃李園第一百零二章 範翔的心思第一百五十八章 新朋友第三百六十四章 陸經略揍了顧大人?第二十五章 㶟水第二百八十九章 還鄉第二百七十二章 龐家的小動作(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清興宮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份合同的誘惑第十八章 當不當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商業傳奇第三百六十章 赴宴(二)第七十四章 被抓了現行第三百二十二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