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北周與南唐

聽到先生這麼評價北宋的“小范老子”,陸鴻只得唯唯諾諾,不敢復言。

甫清先生說出這樣的話他倒並不驚訝,這個時代的風氣較他印象中的盛唐還要開放自由地多,自文帝頒佈《議政令》以來,議論大臣、批駁朝政已經成爲一種風潮。

這種行爲不僅不會獲罪,相反還有專門蒐集民間議論的胥吏統一編錄,個別意見十分中肯,或是頗有見地的,甚至送往朝堂公議。

但是這並不能說明皇帝有多麼的開明,更加不能和現代常說的所謂“民主”掛上等號,文帝時代的“庭前質君令”最終質問的還是政事堂幾位老宰相罷了。

因此在陸鴻看來,甚麼平民議政、學子批官,純粹是封建時代君主用來牽制權臣的一種手段而已……

甫清先生指使胡效庭到門外青驢背上把他的褡褳拿進來,自己大喇喇地走向書房,順手摘了院裡架子上的掃帚,邊走邊撲打着鞋面褲腿上的灰塵。

陸鴻知道這師生兩個馬上就要進房習字,於是先同甫清先生來到書房,將茶沏上一杯,陪着說話:“剛剛開春,都是些陳茶,先生將就着解渴。”

甫清先生敲了敲桌子以示感謝,端起黑陶碗輕輕啜了一口便又放下,頓了頓似乎想到甚麼重要的事情,說:“上回見你寫了幾個字,尚可。老夫自知只善行草,不工隸楷,因此想要指點也無從說起。不過老夫有一位真正知己好友,隸楷勝我百倍,若有機緣可以替你引薦。”

“那就多謝先生了。”陸鴻笑着答應一句,把文房四寶取出來一一鋪擺整齊,向甫清先生點頭示意,便退了出去。

甫清先生看着他的背影,突然生出了一絲好奇心,自言自語地說:“這少年滿腹心事,卻不言表,真像真像……”

卻不知他是說像那位好友還是其他的甚麼人。

陸鴻走出書房時正瞧見胡效庭揹着褡褳走回院子裡來,兩人互相做個鬼臉,各自忙碌去了。

胡順家並非甚麼高門大院,只是圍了一圈土牆,前院曬穀磨豆後園蔬菜瓜果,都是陸鴻在打理。

後園的土牆上自大前年被他種上爬山虎之後,莖葉抽長地極快,今年已經爬滿了整整一面院牆。每至夏秋瘋長的時候,陸鴻便修剪下半籮筐的枝條搗爛了調酒,給胡順治老風溼,竟頗有效果。

這時節離爬山虎的花期還早,可是挨着土牆種的兩株桃樹已然三三兩兩地開出了粉色的花朵,佔了半座園子的葡萄架上也結出了一串串青黃色的花苞,滿園子的青綠色因着桃花粉白色的點綴,顯得頗有生機閒趣。

陸鴻站在園子當中,感覺到從所未有的平和寧靜,一陣清爽的春風從燕子河邊吹進院來,彷彿時間都已停止,世間的一切紛擾也都統統被這一圈土牆隔絕在了千里之外……

陸鴻正沉醉之間,忽然土牆外伸出一個腦袋,兩眼骨碌碌瞅了一圈,伸手向他急招,嘴裡壓低了聲音喊道:“鴻哥,快出來看,村口貼告示啦!”

陸鴻擡頭一看,原來是同村的三流子,奇怪地問道:“寫啥了?”

“俺要是認得字找你作甚!”三流子沒好氣地說。

陸鴻想了想也對,整個上河村三十來戶人

家識字的就胡順家兩個娃娃:自己和胡效庭,小妹胡玉兒才十歲,只是剛剛啓蒙,學了《三字經》頭十來個字。

兩人來到村口告示牌處,早已圍了十幾個村漢,外帶着三三兩兩的小媳婦、大娃娃。

這些村漢大都背挎褡褳,帶着趁手的斧頭鋸子,或是瓦刀小錘,是打算趁着清早上壩集攬工匠活計的。

小媳婦們則是準備看個新鮮,如果能夠得到第一手的八卦資料,那麼今日一整天都會成爲左鄰右里婦女們的中心——大家總是要湊在一塊兒說些家長裡短的閒話打發光景。

村鎮的告示又分幾種,包括時務、農務、市令、州聞等等,每三日至七日張貼一回,囊括了大週上至朝堂下至民間的新鮮見聞,類似於後世的報紙。

因此上男人們最愛看的就是公佈朝政事務和邊疆戰事的“時務”,女人們喜歡的莫過於傳言民間奇聞異事的“州聞”。

所謂“告示”,便是“告而示之”。從前貼告示的小吏張貼前後總要在村裡拉上兩個老鄉,粗略講解一下內容,這纔好收拾了漿糊桶、紙張包去下一個村繼續張貼。

可是自從四年前陸鴻到了上河村以後,那姓張的小吏再也懶得和這村裡人說告示了。

爲啥?恁村有人識字,自個兒問去!

等到胡效庭上了縣學,這村一下子就榮耀起來了!嚯,兩個識字的,加上胡順這個認識一二三四的半個臭書袋子,好傢伙,一個村好幾個識字的,這在整個三河鎮都算牛氣嘞!

可是好景不長,村民們陸續聽說胡家的小小子被縣學退了回來,大家都默契地閉口不再言說這事——怕傷了娃娃的心哩,那是個多好多懂禮的乖後生呀!

陸鴻仍然是全村唯一的“宣傳委員”……

此時也不知誰眼尖,在人羣中高喊了一聲:“小陸來啦!”

大夥兒都歡呼一聲,彷彿見到大英雄一般呼啦啦簇擁上來,七嘴八舌地打問,“小陸快幫俺們看看告示貼啥了。”“官府今年要在三河鎮招大匠不?”“是不是縣城朱家小姐的案子有眉目了?”“興許是說俺們鎮修渠的事哩!”……

陸鴻一面七叔八嬸子地打招呼,一面費力地向告示牌前擠,嘴上還分辨着:“容我先看看,我先看看……”三流子就好像帶來英雄的大功臣,昂着腦袋跟在陸鴻後邊,也進了人羣。

告示牌不大,也就二尺見方的塊木牌釘了兩腳插在村頭路邊的草稞子裡,牌頭上木片釘着巴掌寬一道帽檐勉強遮擋雨露。

陸鴻見牌子上端端正正貼了兩張新紙,蓋着一大一小兩個紅戳子。

這兩張一張是農務,蓋着保海縣的大印,工工整整地寫着縣裡下發的勸農令,主要說了由於前年大旱,全縣歉收,縣裡按人頭補貼三年糧種,州府督促本縣今年全力幫扶農事……

由於立春將至,各鎮務必做好春耕事宜,保海縣借調分撥給三河鎮的六頭耕牛已經牽趕到了地界,由鎮上自行按需分配;三河鎮修渠事已在丈量規劃等等……

這個時代行文沒有一個標點,陸鴻至今讀起來仍然有些吃力。

他儘量用白話一口氣讀完這張告示,衆人紛紛鼓掌叫好,同時發表着自

己的“真知灼見”:“去年收成剛好填了救濟糧的空,洪縣令今年發糧種那是再好不過啦!”

“俺們村的馮老頭家裡沒有勞力,該發一頭牛。”

“上河村修渠的話肯定要招石匠,俺也不用去壩集攬工了……”

男人們討論的久些,女人們誇讚了幾句就跟着催促看看下一張寫的啥,她們還在等着更感興趣的事情。

陸鴻往下看了一眼便不禁皺起了眉頭,身旁的村民被他惹得也閉上了嘴,同時伸手製止住正在說話的同伴,突然間大家都緊張地沉默下來。

這情形反倒將陸鴻嚇了一跳,趕忙轉頭問:“咋啦?”

大家一齊反問他:“恁咋咧?”

陸鴻連忙給大家解釋,這一張蓋的是宰相政事堂的大印,僅次於皇帝的玉璽。衆人一聽是“宰相”兩個字都驚呼一聲,繼而一疊聲催問到底寫了啥內容。

因爲蓋上玉璽的統稱“皇帝詔”,所以蓋着政事堂大印的告示堪稱大周最高規格的“時務”了。這張時務估計是雕版刊印,字跡尚且不如上一張手抄的清晰——整塊雕版印刷時經常出現塗墨不均的問題,有些字墨跡污成一團,有些淺淡得缺筆少劃。陸鴻看起來更加吃力了……

“時務:宰相曰,三●(月)廿三,吾皇聖誕之日,神都大慶八日,京●(畿)五日,●(其)餘各州三日即可!諸事輕簡,勿得靡費;除十惡以外大赦天下。另,據探報,南唐兵馬數萬集於江寧,或有戰●(事),朝廷已新布關防,南向商旅海船未得輕出。”

這是要打仗了?看來北周南唐劃淮水而治一百餘年,始終還是要一決勝負啊!

他不禁又想起去年在縣城聽“北場子”的“三國李”說話的話本里所講《戰江東》的故事。

百二十年前大唐武太后曌正式稱帝,立國號爲周,稱“神聖皇帝”,爲大周高祖。

高祖傳位給世族太子李旦,不二年世宗李旦駕崩,再傳皇太帝武真,也就是締造大周“龍興之治”的周武帝。

《戰江東》的話本說的就是武帝在位之初,唐人十幾萬大軍北上,將百廢待興的大周打得幾無還手之力,兵鋒直到神都洛陽城下。

時任青州刺史的保海縣人屈山宙,募青州兵三萬從後路截斷敵軍,大小十餘戰將唐軍後方打的潰不成軍,最後在汴州與敵十萬決戰,當地守軍前後夾擊而大勝。

屈將軍率兵一路尾隨唐人敗軍殺過揚州、潤州、杭州直到江南道衢州、常山一帶,只因在常山一戰誤中流矢,加上大軍後繼無力、兵糧耗盡方纔飲恨而還。

屈將軍一戰將唐人打的接連遷都,從蘇州到杭州最後遷至處州,此後江東但聞“屈殺神”之名人人顫慄,惶惶不可終日,甚至能夜止小兒啼哭!

只可惜屈將軍歸途之中舟車顛簸以至箭創復發,軍中又缺醫少藥,一直捱到沂州終於不幸身亡,朝廷追封爲上柱國輔國大將軍、齊國公恩襲五世、勳田二十畝永世免賦。

這段歷史完全顛覆了陸鴻對大唐歷史的認知,以至於有時會想:自己所在的世界到底是不是真實的……

(本章完)

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至大朝會(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救不救雷將軍第一百二十五章 清繳海匪(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搞事情第三十章 突厥人後裔第三百五十七章 棟樑張鎰第三百零九章 臨泉王之死第二百六十五章 泉三週的煩惱第十二章 北國劇變第一百九十三章 神秘的邀請者第二百九十二章 都督府的神秘客人第三百三十章 看不見的敵人第一百零五章 劉德海的秘密第四十三章 再見高登第四十一章 請君第一百八十四章 喬遷酒宴(中)第一百零六章 大清早的行動第一百九十六章 陸鴻的疑惑第三百零二章 宿敵第二百五十三章 與帝說(中)第二百一十三章 防禦使成凹鬥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官們的心思第二百零三章 都裡鎮第七十六章 後軍操演第一百九十五章 回鄉去第三百五十一章 陳三流的親事第二百九十章 所謂封地第一百三十二章 回鄉第三百六十八章 說客(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八十一章 倔強的金容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至大朝會(上)第三十五章 神機門人第三百一十三章 月光下與黑暗中的敵人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下生變第五十四章 錯綜複雜的青州第三百八十九章 宿命之戰(二)第二十八章 戊旅的危機第二百九十九章 東西戰線的局勢第三百一十七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四)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不見第三百八十三章 迷霧消散第三十九章 鄧老將軍第二百四十一章 全面開戰!第二百八十六章 花老太爺第三十一章 斯人已逝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下生變第一百四十章 佃田第九十章 各自的打算第三百四十一章 維持現狀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鎖安東的鑰匙第一百七十章 古超興的尷尬第二百五十四章 與帝說(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第二撥人馬第一百五十一章 廣邊軍大寨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至大朝會(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李嫣的正事第十七章 軍醫張承啓第二百八十五章 再到積善坊花家寫在前面的廢話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下生變第三十一章 斯人已逝第二百二十三章 都護府的詭異氣氛(上)第四章 魯國公大駕第四十七章 青州守衛戰第五十四章 錯綜複雜的青州第九十一章 宰相的決定第一百六十八章 赤城寨第三十九章 鄧老將軍第三百六十七章 以暴抗公第二百八十八章 一個真實的神機門第三十五章 神機門人第三百零一章 夙願第一百零五章 劉德海的秘密第二百章 日本的野望第九十二章 長亭送君別第二百五十一章 兩面的談話第二十六章 高登的心思第二百八十四章 不歡而散第二百六十七章 陸副都護看不下去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玉浮觀炸了第三百四十九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一百六十四章 西口大戰第二百八十二章 令人震撼的消息第一百二十七章 清繳海匪(四)第一百九十六章 陸鴻的疑惑第一百六十九章 襲營鬧劇第三百章 這是個問題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式練兵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鎖安東的鑰匙第一百二十七章 清繳海匪(四)第二百一十二章 孔良很困難第三百二十九章 太平縣的原野第一百八十章 新屋主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的問題第三百零五章 父、皇第四十三章 再見高登第三百三十一章 荒野劍客第一百三十一章 清繳海匪(八)第二百八十八章 一個真實的神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