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陳石的背後

坐在下首已經默不作聲許久的馮綱突然站起身來,恨恨地道:“陸副指揮,今早我們聽說趙家集的趙四被人燒死在了家裡,有這個事罷?”

陸鴻道:“有的,縣裡昨夜已經差人查辦了!”

馮綱不知哪裡來的怒火,突然紅着眼口沫橫飛地大吼:“你敢說不是李毅殺人滅口?這種人還值得維護?你還要爲他辯解嗎!”

話未說完,衆人臉上已經紛紛變色!陸鴻扒開湯柏,走到馮綱面前戟指叱喝:“你好大的膽!你知道誹謗上官是甚麼罪嗎?我已經一再地警告你,拿出真憑實據來,你還在不知好歹!”

湯柏被他推了個趔趄,卻毫不在意,也跟在後頭向馮綱斥道:“紀常,你確實太放肆了!”

馮綱猛一出口便已十分懊悔,加上二人威勢所迫,竟接連退了兩步,額上冷汗涔涔而下,嘴脣因爲慌亂而不住地顫抖。

陸鴻朝湯柏揮揮手,道:“湯大人,你們回去罷,在下還是奉勸一句:文官莫問軍事……”他停了停,似乎覺得多言,後邊的話卻沒再多說,搖搖頭徑自轉回書房去了。

兵部衆人討了個沒趣,也不敢再囉嗦,灰溜溜地走出了大院。

湯柏帶着一干手下,騎着馬迷茫地走在因化雪而泥濘不堪的鄉道之上,一行人默默無語,都在想着各自的心思。

馮綱越想越是憤恨,原本墮在最後的他突然縱馬趕到湯柏身邊,說道:“湯大人,學生瞧這姓陸的小子就是同李毅一夥兒的,咱們還是要想辦法從他身上打開缺口!”

湯柏被他一再的偏激氣得半死,毫不客氣地責備道:“馮主事!本官瞧你平日裡十分謹慎精到,徐尚對你也是青眼有加,爲何一到李督的事情上卻如此反常?你太叫人失望了!”他不稱馮綱的表字“紀常”,而叫他“馮主事”,那實在是氣到了極點。

馮綱終於察覺不妙,黑臉膛掙得紫紅,默默勒馬退到後邊。湯柏還在不住口地斥罵:“陸副指揮已經一再暗示你慎言,你還不曉事,說出那般不知進退的混話!你也不想想,若不是陸副指揮寬厚,把你這話捅到李督跟前,你的小命還在嗎?他媽的,還想再找人家的麻煩……”他盛怒之下連“他媽的”粗口都蹦了出來,也虧得多年讀書修養,連忙止住了話頭。

馮綱冰雪天裡臉上淌滿大汗,腦袋都快低到了胸口,湯柏一回頭,竟分明瞧見他的眼裡噙滿了淚水。

湯柏心裡一軟,長嘆了口氣。這個馮綱的情況他是知道的,人不錯,辦事精明勤快,對待同僚也十分謙卑友好,哪怕是在小自己一輩的青年才俊面前,也都是客客氣氣、平輩而論,更加從來不與人一爭長短,在職方司和整個兵部的口碑都是沒得說的,年年考評也是優等上上,從無稽失。

這人的能力、人品都是一流,還是先聖文帝時載道三十九年進士,照理說這許多條件集於一身,爲官十年,絕不可能只是個從八品下的小官。事實也是如此,豐慶元年時此人一度官至正六品上邢州長史,相差一步便躋身五品之列。

可正是這個在當時風頭正勁的青年幹吏,卻無端端被捲入那個誰也不願提起的案子,從此他的仕途便陷入了黑暗之中。直到今年上半年,馮綱還只是

個管理京郊廢棄武庫的正九品末流小吏……

而那件所謂“桃李園案”的始作俑者,就是如今高高在上的青州都督府大都督、魯國公李毅!

他在這件事情上如此急切反常,多半也都是爲了這個緣由。

湯柏見馮綱的馬早已停了下來,那個剛剛還義正言辭的中年漢子正避在道旁,舉袖遮面,默默地擦抹着淚水。他撇下腦袋叫幾個下屬同僚們先走,自己掉轉馬頭挨至馮綱的身邊,拱手賠了個平禮,溫言道:“紀常,對不住,方纔的話重了。”

馮綱一驚,將臉上鼻涕眼淚胡亂一抹,連忙還禮道:“湯……湯大人萬勿如此,此時想來的確是學生的不對。學生做錯了事,甘願領罰!”

湯柏搖搖手,喟然嘆道:“你既想通那是最好,不說這話了,本官仔細想過,這個案子已經沒有再查的必要了。”

馮綱更加驚詫,急道:“那怎麼成,徐尚不是命我等務必查好此案……”

湯柏止住他道:“你呀你呀,還沒悟到嗎?這件案子只是一個披着督查案外衣的手腕罷了,它從一開始就不成立,也根本沒有查清的可能,如果真能查清,那就要出大事了。”他看着馮綱難以置信的眼神,又提醒了一句,“陸副指揮方纔不是說嗎,‘文官莫問軍事’——你想想,是不是與武帝遺詔‘書生不得監軍也’異曲同工?枉費你我兩個都是宦海沉浮的老人,到頭來竟是身在局中而惘,要靠一個半路出家的後輩指點關竅!唉……”說着不住搖頭,自顧去了。

馮綱“宦海沉浮”四個字格外感觸,他細細品着這番話,半晌之後終於恍然大悟:別說大周朝武帝立下的軍制鐵打不動,就算豐慶帝想要整治革新,也絕不可能違背祖訓借文官的手來辦……

呵,馮綱自嘲地笑了起來,因爲他發現自己就是個笑話,所有的人,包括湯柏都是個笑話。

此時的馮綱,臉上糊着眼淚鼻涕,嘴角卻掛着難看的笑容,叫人看起來實在覺得詭異。可正是這樣一個詭異的面容,卻有人遠遠地在叫喚着他的名字:“紀常,前面可是馮紀常?”

馮綱一愕,這聲音絕不是湯柏或是哪個一道兒來的同僚,它既遙遠又熟悉,彷彿幾年前那一株株桃李樹下,幾個義氣相投的人行酒歡唱,他的內心深處有個東西開始熱切地萌動起來,被這個聲音牽引着,緩緩昂起腦袋——那是一個陌生而又不可捉摸的理想……

他坐在馬上伸長了脖子,努力向聲音來處望去,只見一駕樸素厚重的馬車罩着麻布帷幔,正從遠處緩緩駛來,一個駕車的老者正戴着斗笠,朝自己瀟灑地揮手:“馮紀常!”

湯柏等人詫異地望着這一幕,他們見馮綱似與故人偶遇,於是識趣地策馬走遠,路過那馬車時,都忍不住朝那車廂裡張望一眼。可惜那車廂遮得嚴嚴實實,根本瞧不清裡頭的情狀。

此時的馮綱終於認出了趕馬的老者,不是別人,正是當年曾在桃李園內一起把酒暢談,對自己諄諄教誨的長者,陳石,陳夢曇!

“陳……陳……夢曇公……”馮綱激動得話也說不利索,身子一晃,險些便栽下馬來。

那老者身子倒是矯健,拉緩了馬車,從車轅上一躍而下,走到馮綱

的馬前拉住了他,笑道:“紀常,幾年不見,你的膽子越發小了——也越來越不修邊幅了。”說着摘下斗笠,笑容可掬地望着對方,正是陳石。

馮綱老臉一紅,連忙擦淨了臉上的污漬,爬下馬背,苦笑道:“您還是老當益壯,不減當年。”

湯柏等人見他倆談論起來,便不再多等,自行緩緩去了。馮綱瞧了一眼他們的背影,又瞥了眼馬車,竟低着頭說不出話來。

陳石卻甚是健談,說道:“談不上老當益壯,起初頹喪了兩年,後來才漸漸釋然,這一點卻不及老譙了。倒是你這後生,這幾年老得甚快……”

馮綱雖是四十歲的人了,在陳石面前卻還只是個後生小子。他赧然道:“畢竟不如兩位老師豁達,學生每日戰戰兢兢,但求溫飽,苦挨光景罷了。”

陳石眉頭一皺,不悅地道:“沒料想當年意氣風發的馮紀常如今恁的短志氣。本想讓你見一位故人,如今看來大可不必了!”

馮綱今日心境糟糕已極,此時更是沉到谷底,他也不敢申辯,渾渾噩噩地點點頭,迷迷瞪瞪地爬上馬背,恍恍惚惚地去了。

陳石怫然回身,自行坐上車轅,向身後車廂裡道:“公子,咱們走罷。”

車廂裡卻不聞迴音,只聽到一聲輕輕地長嘆。

陳石道:“公子不必爲紀常扼腕,這人早已折了脊樑,不是我輩中人啦!”

車廂中那“公子”道:“那倒未必……等他緩一緩咱們再找機會敘舊罷。”

陳石雖不以爲然,卻不敢拂逆,點點頭說了聲“是”,便欲駕車而行。忽聞身後蹄聲急促,一人一馬疾馳而來。陳石正提鞭抖繮,要催馬前行,見身側人影一閃,卻是馮綱又騎馬轉了回來。

陳石正愕然之間,卻見馮綱滾鞍下馬,叫道:“夢曇公慢走!”

陳石道:“怎麼?”

馮綱一改方纔慼慼艾艾的神色,張開雙臂攔在了馬車前頭,急切而期盼地問道:“夢曇公,你車上坐的,莫不是……莫不是……你讓我見見,你讓我見見!”他這一急之間,竟連尊稱謙辭一概忘了。

陳石見他這般情狀,已動了惻隱之心,卻還想再難爲考驗一回,便道:“你既走了,何必再回來?”

馮綱急得都快哭了,連聲求道:“夢曇公,紀常不配再效其力,只請你讓我見他一面,只是一面!”

陳石尚未答話,車簾卻從車內掀了開來,一位白衣公子翩翩然彎腰而出。陳石連忙下車,放下踏板,然後走到對面與馮綱並肩而立。那公子目光炯炯地望着馮綱,一步步走下車來,一直走到二人面前,微微笑道:“紀常兄別來無恙?”正是陸鴻在六乘驛裡遇見的那位。

馮綱“嗷”地一聲大哭起來,腿腳一軟,竟跪在稀髒的雪泥地裡,抱着那人的雙腿叫道:“公子,你可知紀常無一日不在想着你,桃李園一別,幾乎以爲便是一生。沒想到天可憐見,今日叫我了卻夙願,老天還是待紀常不薄吶!”

陳石立在一旁,感同身受,忍不住也溼了眼角。

那公子撫摸着馮綱的腦袋,感慨地道:“五年一場大夢,今朝方醒。紀常,你很好,見到你我很高興。”

(本章完)

第二百九十章 所謂封地第一百八十九章 可憐的崔兆賢第二百九十二章 都督府的神秘客人第一百章 錄事範翔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不見第一百一十四章 面臨的問題第一百三十二章 回鄉第七十二章 花源的煩惱第三百一十八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五)第一百三十九章 平海軍的辦事方法(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仁貴坊中惡鬥第一百二十一章 李嫣去掃北第二百三十一章 崔相與政事堂第三百七十八章 神都的詭異氣息第三百三十八章 王睿想回神都?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甲的蹊蹺第三百三十三章 該來的,終是要來第二百一十四章 都來了第八十七章 西苑大演武(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清繳海匪(五)第三百七十七章 童謠第十八章 當不當兵?第二百六十九章 填坑第二百零八章 進入營州第七十七章 廣平的邀請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督府的詭異氣氛(中)第三百五十六章 建鄴城(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兩面的談話第二百零四章 到達業態城第三百六十二章 赴宴(四)第三百二十章 契丹女王的朋友第一百九十三章 神秘的邀請者第二百七十六章 連環計(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急轉第四十一章 請君第九十二章 長亭送君別第二章 北周與南唐第九十四章 可疑的駝隊第二百五十三章 與帝說(中)第一百零一章 三張飛錢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個“外援”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羅王與樸仲憂第二百七十一章 龐家的小動作(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清繳海匪(八)第一百八十九章 可憐的崔兆賢第五十一章 兩大督查司第一百一十一章 哨樓第五十二章 司馬巽的一席話第二百九十八章 天機推演論第二十五章 㶟水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個“外援”第三百零九章 臨泉王之死第一百三十八章 平海軍的辦事方法(上)第五十二章 司馬巽的一席話第一百四十八章 詭異的嬀州城第十三章 徵兵第二百六十章 新羅兵敗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個廚子第一百零八章 “審問”第一百四十一章 監軍巡察使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羅王與樸仲憂第六十四章 後軍副指揮第二百四十三章 各方局勢的轉機第三百四十六章 冬至大朝會(下)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傷的溫司馬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怒之威第七十八章 是禍躲不過第三百四十二章 冬至大朝會(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救不救雷將軍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鈺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後的寧靜第三百一十九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六)第九十七章 先做三件事第一百九十四章 李嫣的莊子第二百五十三章 與帝說(中)第二百四十一章 全面開戰!第八十五章 西苑大演武(上)第三章 壩集二月二第二百零六章 苦難第九十七章 先做三件事第四十二章 離開徐州第三百八十七章 最後一場黎明第三百七十一章 芙蓉娘娘廟(一)第五章 蹊蹺的刺殺第三十七章 一門往事第三百二十章 契丹女王的朋友第二百章 日本的野望第三百一十八章 汗國鎧甲下的軟肋(五)第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三百六十四章 陸經略揍了顧大人?第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三百三十八章 王睿想回神都?第三百六十一章 赴宴(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老師的信第二百四十四章 兵甲的蹊蹺第二百三十四章 第二撥人馬第三百六十六章 天下生變第三百二十二章 各種各樣的暗流涌動(二)第三百三十三章 該來的,終是要來第二百六十二章 立功還是捅紕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