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殿下聖明

第748章 殿下聖明

趙延洵的謙遜,在場所有人都不會當真。

立馬有人回奏:“殿下有大功於國家,受文武官員,天下黎庶敬仰,殿下繼位,萬衆歸心也!”

這人話音落下,立馬有人接話道:“國不可一日無君,請殿下應百官所請,萬民所期!”

一時間,現場又喧鬧起來,全都是馬屁味兒十足的勸進之語。

看着趙延洵這位反賊,竟比趙維隆繼位時還受擁戴,差點兒沒把林觀海給氣死。

而他越憤怒,黃萬安等人手裡的力氣就越大,以防止他發出不該有的聲音。

對趙延洵來說,西南和南方還未拿下,當前稱帝着實不是時候,所以他再次制止了衆人。

從龍椅上起身,趙延洵緩緩走下臺階,同時說道:“諸位,當下西南反叛,南方未定,京畿河西秩序喪亂,這些纔是最要緊的事!”

雖然拒絕當皇帝,但眼下趙延洵卻以皇帝的姿態,向在場幾百名官員講話。

“本王靖難,只誅逆賊從犯,如今逆賊及其從犯已死,剩下的幾名……就都是大晉的忠臣了!”

說這話時,趙延洵走下了臺階,站在了血泊中。

屍體雖已全部拖走,但現場血跡到處都是,讓人不得不落腳在上面。

繼續往官員們所在方向走去,趙延洵接着說道:“所以,你們不必誠惶誠恐,更不必覺得朝不保夕,本王不是濫殺之人,更不會記仇!”

他口中的記仇二字,讓在場許多人心頭一顫,他這一句點出了很多人的恐懼根源。

三年前趙延洵奪嫡失敗,現場許多人都出了力,彈劾進諫各種花樣被他們玩遍了。

所以,他們都害怕被清算,自然個個心有疑慮。

衆人思緒亂飛時,趙延洵已靠近了官員們,恰好站在了王庭鶴與謝孝方二人面前。

兩個老頭此刻跪伏於地,他倆身體着實有些吃不消了,可爲了生存還是拼老命挺着。

趙延洵微微彎腰,看着二位閣臣說道:“就說這兩位閣老,當年爲了讓本王出京,那可是費盡了心思!”

“殿下,是老臣糊塗,不識真龍,懇求殿下治罪!”王庭鶴連忙請罪。

按趙延洵只誅首惡的說法,他王庭鶴就是害趙延洵離京的首惡,那自然也是該被誅殺的。

而在一旁,次輔謝孝方跟着說道:“臣亦有罪,請殿下懲處!”

兩個老狐狸,沒有爲自己辯解,而是直接要求治罪,可見有膽識也有智慧。

趙延洵微微一笑,而後直起了身,目光掃向了在場所有官員。

“本王說過了,不是記仇的人,連先帝都同意了你們的請求,難道他也是錯了?”

趙延洵這句話,讓現場衆人更是膽寒。

當初他們是逼迫的方式,讓太安帝不得不送走兒子,套個大不敬的罪名毫不誇張。

前前後後,趙延洵說的每句話,都是在揭這些人的皮。

但他的目的,真的只是爲了敲打他們,要讓這些人爲自己所用。

偌大的國家,需要人來治理,若是將這些人都罷黜了,他會落到無人可用的境地,那樣又會造成更大混亂。

至於之前的仇恨,在趙延洵未得勝前,他其實有過復仇的心思。

可當他拿下京城,當昔日“仇人”都跪在他面前,他的格局已經不同,所謂的仇恨也被沖淡了。

走過王庭鶴二人,趙延洵來到了官員之中,地上留下了一串血腳印,讓人觸目驚心。

“本王說了,不會濫殺,也不會記仇,你們可以把心放肚子裡!”

“只要你們願意做大晉的忠臣,願意幫本王治理好天下,本王絕不會吝惜褒獎!”

在場衆人都很聰明,自然聽得懂趙延洵的意思。

以前的仇我都記着,只要你們給我好好幹活兒,那前面的仇就可以一筆勾銷。

站在原地,趙延洵揹負雙手,問道:“你們,可明白孤的心意?”

衆人沉默,幾息之後,有人帶着哭腔,高呼道:“殿下聖明啊!”

“殿下聖明!”

“殿下聖明啊!”

事實上,許多人都帶有哭腔,這是喜極而泣的感動。

趙延洵這般嚴肅表態,讓所有人都吃了定心丸兒,一家老小的命總算保住了,他們又豈能不高興。

接下來,他們就要以十二分的真心,坐雍王殿下的忠犬,執行他的意志。

返回御階之上,趙延洵俯瞰現場衆人,而後說道:“都起來吧!”

當衆人起身,許多身體較差的人,只能讓旁邊人扶着。

“從即日起,各部照常辦公,兩位閣臣依舊總理政務!”

“當前朝廷的任務,是確保京畿河西兩郡秩序恢復,並完成秋收!”

如今已到七月,秋收就在個把月後,這件事着實很重要。

京城這麼多人,還有趙延洵的軍隊都要吃飯,系統兌換的糧食根本撐不住。

“謹遵殿下之命!”

衆人齊心回覆時,心頭卻冒出了疑惑,難道西南和南邊就不管了?

這兩件事的重要性無可置疑,不但關係到國家的完整性,更關係着趙延洵稱帝的時間。

也正因爲這兩件事重要,所以他纔要親自督辦,靠一幫文官是收拾不了這些人的。

“今日事畢,孤就不留你們了,你們都各歸其位吧!”

聽到這話,衆人心裡鬆了口氣,在趙延洵跟前總讓他們覺得壓抑。

而此刻他們也明白,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

像以往那種,靠着文官集團報團,就能壓制皇權的情況,在這位死之前絕不會有了。

而這位新皇帝還很年輕,而且看起來極爲康健,這意味着現場所有人,都等不到“好日子”來臨了。

再度向趙延洵行禮後,一衆官員陸續離開。

遵趙延洵的意思,他們各自往衙門趕去,打算先恢復京城內的秩序。

“殿下不計前嫌,當真仁德!”

“是啊,如今天降災禍,得遇如此明主,真天下蒼生之幸也!”

離開的官員,哪怕是走在路上,多數也以閒聊的方式,拍着趙延洵的馬屁。

看他們此刻這放鬆的樣子,完全不似剛剛經歷了亡國之禍,就好像是某個平常日子下早朝一樣。

聽到耳邊的諂媚之言,被黃萬安死死拉住的林觀海,此刻突然大笑起來。

“哈哈哈……哈哈哈……”

有個詞叫心灰意冷,形容林觀海的心情很恰當。

趙延洵造反成功,忠良被屠殺他,這些都打不倒他。

毫無氣節的百官,對反賊稱頌,視聖人教誨,祖宗制度爲無物……才真正打倒了林觀海。

他沒有指責誰,在衆人冷眼斜視中,大踏步走出了承天門。

“林兄,林兄……”

生怕他出事了,黃萬安連忙追了上去。

而原地其他衆人,絲毫未受此影響,只一門心思想着如何辦好差事,在新朝能佔據有利位置。

至於靖平一朝被推翻,靖平帝趙維隆屍骨未寒,和他們又有什麼關係?

衆人陸續離開,走在後方的薛景彥,此刻心裡安定了許多。

按雍王的意思,他們薛家算是保住了。

可現在,他又有了新的擔憂。

自己家名聲壞了,會不會對女兒的地位有影響?會不會導致不能封后?

他有擔憂,但卻有人比他更擔憂。

“薛兄,今日這一關算是過了,往後……我家就得靠你多多照應了!”

聽到甄家家主的話,薛景彥嘆了口氣,而後說道:“唉……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吧!”

(本章完)

第588章 打促談第365章 甲酉隊第744章 王者歸來第679章 不好對付第703章 血色黎明第771章 不大吉利第379章 村之急第847章 巡撫衙門第896章 卯足了勁兒第802章 袞冕第177章 隴右同僚第891章 靜觀其變第883章 動心第128章 天人感應第248章 編練新軍第520章 汲取教訓第357章 喜極第741章 紫金門開第678章 首功第74章 雍王濫殺第485章 北行者第710章 表明態度第134章 平衡變化第850章 都難第846章 田埂上第939章 離元陽1第19章 就藩第153章 靈堂第448章 兄弟重逢第611章 長守齋內第418章 抓魚1第700章 震而憾第511章 延壽宮第856章 八匹第184章 不想死第124章 兵權第19章 就藩第713章 見大將軍第820章 射箭第437章 亂起2第204章 再出發第387章 受審第76章 生機第18章 王府長史司第284章 辱王者死第433章 不等了第467章 盜賊第175章 嶺下第314章 冬狩1第700章 震而憾第229章 中秋至第289章 朱逆第540章 回府第531章 前線2第656章 道德大旗第808章 光武元年第502章 承天大典3第859章 不粘鍋第447章 兵臨城下第808章 光武元年第225章 踏平第788章 到蓉城第82章 詭譎第261章 灞河打漁人第321章 除夕夜1第678章 首功第837章 唯洪武與洵爾第185章 十斤糧第569章 永福宮夜話第843章 去軍營第937章 劉家堡1第382章 村子內2第604章 類聚第32章 不歡而散第528章 一擼到底第84章 空遠死第7章 被選妃第856章 八匹第500章 承天大典1第157章 去侯家第602章 表彰大會2第206章 靠岸第182章 軍事會議第128章 天人感應第120章 屍潮第269章 刑罰第642章 飛石第740章 給你一條生路第405章 禮尚往來第109章 心憂糧倉第882章 馬驚第919章 奇襲第162章 父子議第358章 太孫府第114章 小道入內第617章 檢閱第911章 上諭第274章 東宮議第122章 圍城第810章 借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