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五章 李淵駕崩

“簡直是豈有此理。”

再次被拒的五姓七望世家主們簡直氣的一佛出竅二佛昇天,向來高高在上的七人從來沒有人膽敢拒絕於他們,而今日他們卻一日之內被拒絕了兩次。

“既然孔家不識擡舉,就別怪我們不給孔聖面子!”王氏家主狠聲道。

鄭氏家主搖頭道:“孔家地位極爲敏感,王兄不可魯莽行事。”

別看他們世家僅僅是將儒家作爲把持朝政的工具,然而孔家卻是整個儒家的精神象徵,一旦動了孔家,連他們恐怕也兜不住。

王氏家主冷哼道:“老夫自然知道,不過孔家想要將私塾改造成小學,藉此增加孔家的威望,那就要看我等世家同意不同意了。”

“你是說………………”鄭氏家主恍然道。

王家主點了點頭道:“一旦私塾改造成小學,寒門子弟定然會對世家子弟造成衝擊,我想天下哪一個世家都不願意看到這樣的局面,只要我們稍稍指點,天下世家定然會主動阻撓自己郡中的私塾。”

“王兄此策高明,一衆夫子一聲浸淫鑽研四書五經,然而小學竟然還要學習百家學說,定然會無數夫子不滿,再加上世家的影響力,定然讓改造小學成爲一個笑話,到時候,朝中自然會有人替我們出頭擺平此事。”鄭氏家主點頭道,五姓七望在朝中有着偌大的影響力,只要改造小學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定然會有無數人攻擊,要不了多久,他們就可以將此項政策抹殺的一乾二淨。

“那墨家呢?”范陽盧氏家主問道。

王氏家主冷哼道:“對於墨家我等就沒有那麼客氣了,傳信給天下世家,誰若是膽敢再和墨家合作,那就是和我五姓七望爲敵。”

“不錯,殺雞儆猴,就拿墨家子這隻雞,來儆孔家這隻猴。”鄭氏家主附和道。

崔氏家主點了點頭道:“墨家和孔家都好辦,那二次推恩呢?”

頓時一衆世家主爲之一靜,如果說墨家是雞,孔家是猴,而李世民則是猛虎,而且是一個可以吃人的猛虎。

“此事應該李兄去辦吧!李唐可是出自於你隴西李氏,按輩分李世民也該叫你一聲伯父,恐怕只有你出面最爲合適?”王氏家主看着一旁沉默的隴西李氏家主道。

隴西李氏家主搖頭苦笑道:“我雖然是隴西李氏家主的家主,然而李淵這一脈乃是隴西李家的支脈而已,老夫的話又能頂幾分作用,爾等你們別忘了,李二可是殺兄囚父得來的皇位,可見他本身就不贊同嫡長子繼承製,老夫若去,恐怕也不過是自取其辱罷了!”

隴西李氏家主說完,所有人一陣沉默,無論是李二的出身,還是作爲一個帝王,恐怕都不願意看到強大的五望七姓存在。

衆人不由一嘆,他們五望七姓從來麼有向今天這般頹廢,平時呼風喚雨的他們今天竟然接連碰壁。

“噠噠噠!”

忽然一個急促的馬蹄聲傳來,一個下人飛快的趕到隴西李氏家主面前,飛身下馬,低語稟報,隴西李氏家主不由一愣,失聲驚呼道:“當真!”

下人鄭重的點了點頭。

“李兄,可是發生了什麼大事!”王氏家主問道。

隴西李氏家主用力的擠出兩滴眼淚,悲聲道:“太上皇駕崩了!”

“太上皇駕崩了!”衆人不由一愣,隨即心中狂喜,李淵駕崩豈不是那就代表李世民至少名義上要守孝三年,這三年裡若是推出二次推恩定然會朝臣攻擊爲不孝。

“我等只有三年時間,如果這三年內我們能夠折服墨家和孔家,那就有了和李世民談判的資本,否則,諸位就各安天命吧!”隴西李氏家主臉上掛着淚水,而神色卻沒有絲毫的悲傷。

“天不絕我五姓七望呀!”鄭氏家主縱聲大笑道,然而七個是李淵的老友,其中更是李淵的堂兄,他們本應該對李淵駕崩而悲傷,此刻他們卻放聲大笑,慶祝他們獲得短暫的新生。

“太上皇駕崩了!”

當宮中的信使到達墨府的時候,長樂公主頓時如遭雷擊。

“皇爺爺!”長樂公主頓時不由泣不成聲。

雖然李淵和李世民的關係很僵,但是對長樂公主卻極爲疼愛,而長樂公主也同樣經常去大安宮陪伴李淵,代替李世民盡孝,爺孫關係極爲融洽。

“長樂莫要悲傷,太上皇中風數月癱瘓在牀,此刻駕崩也算是不再受苦了。”墨頓安慰道。

按照歷史上的進程,李淵本應該早就去年去世,然而因爲墨頓的緣故,醫家大興爲了李淵延壽了半年之久,已經是僥天之倖了。

長樂公主依舊流淚不止,她雖然對李淵去世有心理準備,但是聽到了至親離開人世間,又豈能不悲痛欲絕。

墨頓見狀不由慶幸,幸虧他不惜冒進研製青黴素治好了長孫皇后的病症,否則長樂公主連續經歷兩次至親離世,恐怕再堅強也承受不起這樣的打擊。

“不行,我要去送皇爺爺一程。”長樂公主掙扎而起,掙扎着想要出門。

“長公主殿下不可,奴婢前來之時,陛下和皇后娘娘早有吩咐,要求長公主殿下在家中靜養,不可動了胎氣。”前來傳信的太監連忙阻止道,一般家中老人去世,懷孕之人相來都是需要避諱的,此乃自古以來都有的規矩。

“可是………………。”長樂公主撫摸着隆起的小腹爲難道。

墨頓安慰道:“此去爲夫前去即可,定然會替娘子盡孝。”

墨頓再三安慰,這纔將長樂公主安撫住,伸手一招,將武媚娘招到身邊道:“媚娘,這幾日你陪伴着師孃,不可讓她傷心過度。”

“師傅放心!”武媚娘連聲應到,上前攙扶着長樂公主。

墨頓這才放心起身,一路跟隨着信使,朝着皇宮而去。

墨頓一路暢通,到達大安宮,大安宮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靈堂,幾乎所有的皇親國戚全部都已經到達,剛剛在墨府的隴西李氏家主也同樣在最前列,一副傷心欲絕的樣子。

“陛下,皇后節哀!”墨頓躬身道。

“長樂怎麼樣了?”長孫皇后雙眼通紅,顯然剛纔已經哭過,看到墨頓到來,出聲問道。

“回皇后,長樂聽聞太上皇駕崩,傷心不已,臣已經讓劣徒陪伴左右。”墨頓回答道。

長孫皇后這才點點頭,看到靈堂中李淵的靈位,不禁又潸然淚下。

“皇后娘娘身體剛剛好轉,還望皇后娘娘莫要傷心,以身體爲重。”墨頓看到長孫皇后剛剛好轉就傷心欲絕,不由勸慰道。

“我乃兒媳,此刻又豈能缺席,墨頓放心,本宮的身體本宮自己清楚,能夠撐得住。”長孫皇后看着墨頓不由露出一絲柔和,若不是墨家和醫家聯合起來研製了青龍真藥,否則,她定然撐不過這一關。

她是幸運的,然而李淵卻沒有那麼好運了,青龍真藥對於中風根本沒有太大的用途,哪怕醫家已經使用了最高的醫術,直接將青龍真藥注射進李淵的血管之中,也僅僅是延緩了李淵兩天的生命而已。

靈堂爲首的位置,隴西李氏家主看到墨頓和長孫皇后交談如此之久,不由眉頭一皺。

隴西李氏家主作爲李淵葬禮的大管家,帶領羣臣和皇室對着李淵的靈堂三跪九拜之後,這纔拿起一份聖旨,高聲道:“太上皇早有遺詔,待其百年以後,和太穆皇后合葬於獻陵,………………。”

墨頓心中一動,太穆皇后竇氏乃是李淵的結髮妻子,一生生了四子一女,分別說李建成,李世民,李元霸,李元吉,以及平陽公主,然而經過玄武門之變之後,竇氏所生的子女僅存李世民一人而已。

竇氏在世之時,李淵從未納妾一人,自從竇氏去世之後,李淵也是算徹底放飛了自己,廣納美女,荒淫無度,更是給李世民接連生了不少弟弟妹妹。

李世民沉聲道:“父皇待我恩重如山,朕決定爲父皇守孝三年。”

“陛下三思呀!”

“國不可一日無君,陛下雖然痛失至親,還請爲天下蒼生考慮,奪情處之。”

…………………………

一衆大臣聞言大驚,紛紛相勸道,一邊盛讚李世民的孝心可嘉,一邊力阻李世民守孝。

“皇兄還需治理天下社稷,不若就讓臣弟代替皇兄守孝三年。”忽然一個年輕的皇族起身拱手的。

“原來是漢王殿下!”

“漢王殿下果然是純孝之人。”

羣臣看到漢王如此識趣,紛紛盛讚道,幾乎一瞬間,漢王幾乎成了人人稱讚的大孝子了。

“漢王李元昌!”墨頓不由眼神一縮,對於這個歷史上少有的留名王爺記憶尤深,他可不是一個安分之人。

“那就有勞皇弟了!”李世民從善如流道。

“啓稟陛下,眼下還需確定太上皇獻陵的規格,還請陛下欽點!”隴西李氏家主詢問道。獻陵原本是太穆皇后的陵墓,此刻李淵與其合葬,自然規格又要更勝一籌。

李世民沉吟片刻,李淵乃是開國皇帝,自然要享受開國皇帝的資格,帝王起源於秦始皇,但是秦始皇陵過於龐大,如果採用秦始皇陵的規模,恐怕立即會將整個大唐拖垮,劉邦墓長陵雖然規格不凡,但是李世民認爲劉邦乃是卑微出身,那裡比得上李家顯貴,而唯一合適的恐怕就要數東漢開創者,漢光武帝劉秀的原陵了。

“那就以漢光武帝原陵之規格修築獻陵。”李世民鄭重道。

衆臣不禁頷首,李世民所選的極爲恰當,可以說最爲適合李淵,而且漢光武帝劉秀的原陵正是和其皇后陰麗華合葬之處。

“還有一事則是獻陵的墓室建造,還請陛下召集天下能工巧匠,務必保證太上皇的陵寢萬無一失!”隴西李氏家主躬身道。

頓時衆臣不由一陣沉寂,自古以來,歷代王朝最爲痛恨的就是盜墓者,尤其是皇室之墓其陪葬更是價值萬貫,乃是歷代盜墓者的聖地。

“臣聽聞,公輸家擅於製造銀庫,所造銀庫機關重重安全至極,由公輸家督造獻陵定然萬無一失。”魏徵拱手出列道。

“魏大人有所不知,公輸家雖然技藝不凡,然而銀庫萬無一失,還需墨家出產的鋼筋水泥作爲原料,刀斧難傷,方可萬無一失。”隴西李氏家主朗聲道。

剎那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墨頓身上。

墨頓卻苦笑道:“並非是小子不願意爲太上皇盡孝,而是鋼筋混凝土的壽命不過百年而已,百年之後就會變得脆弱,恐怕遠沒有青石堅固耐用,微臣可不敢影響太上皇在地下的千秋歲月。”

“百年!”李世民不禁遺憾道。

筋混凝土的堅硬他是親身經歷的,雖然一座橋百年已經足夠用了,然而對於一座長埋地下的陵墓來說,卻是遠遠不夠。

“那就採用歷代帝王修建的工藝,選擇吉日安排太上皇下葬。”李世民鄭重道。

“是!”隴西李氏家主恭敬道。

李淵雖然已經退位,但是所有的規格都是按照皇帝的禮儀來,墨頓經過一道道繁瑣的禮儀之後,這才一身疲憊的回去。

就在衆臣都已經離開之後,整個大安宮中,頓時一片死寂。

“陛下,你也歇息一會吧!”長孫皇后上前勸慰道。

“你們都下去吧!我想和父皇呆一會!”李世民聲音低沉道。

長孫皇后不由嘆息一聲,她又豈能不知這對父子之間的恩怨,如今隨着李淵去世,這份恩怨也到了化解的時刻了。

長孫皇伸手一揮,一衆宮女太監紛紛離開大殿,唯獨剩下了李淵的靈位和李世民。

李世民坐在緊閉雙眼的李淵面前,看到自己曾經心目中的英雄緊閉雙眼,再也不會醒來,無聲的淚水不由潸然而下。

小的時候,李世民認爲自己的父親乃是世界上最偉大之人,他一生都爲父親自豪,那時他的母親還尚在人世,兄弟和睦,更有溫柔的小妹笑語盈盈,這份溫情可以說在世家大族之間絕無僅有。

然而隨着母親的去世,父親廣納美女,他和父親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多,隨着李淵起兵,他和大哥更是相互爭功,兄弟之情出現了深深的裂痕,但是妹妹李秀寧卻努力的在周旋,艱辛的維持着這份親情。

然而隨着平陽昭公主的驟然離世,這份讓所有人都爲之羨慕的親情頓時支離破碎,玄武門之變之中,他親手殺掉李建成,從他的眼中看到了難以置信的眼神,當他來到太極殿中,他根本無法直視父親那痛不欲生的失望眼神。一個天下人人羨慕的家庭,變成了天下最爲悲劇的家庭,這樣的結局恐怕沒有人能夠預料到。

“我失去了母親,失去了妹妹,更失去了兄弟,如今我又失去了父親,”李世民緊閉雙眼卻眼淚縱橫,從今天起,他終於變成了孤家寡人。

第七百七十五章 新女主人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南北合流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月初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橫掃草原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沙盤第九百七十三章 支撐十天第八百四十七章 十萬貫印子錢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主也缺錢第九百五十四章 小說的威力第二百六十四章 比種子更貴重之物第九百七十八章 圖書館成立第六百七十章 選秀第四百零三章 近視第八百三十章 支票第五百五十三章 羊羣效應的威力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出征高昌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思摩可汗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巨盜竊國運第六百九十一章 墨家村到了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工兵營第十五章 對策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唐少年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熱氣球的威力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吞併突厥之策第七百七十六章 公私分明第九百九十章 無人知是荔枝來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鄧陵氏一脈到來第七百七十四章 輪渡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長安城最大的毒瘤第四百八十二章 朝堂爭鋒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薛延陀的選擇第五百七十三章 拓跋赤辭(二合一)第一百零四章 寵妹太子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火器監到達第五百九十八章 慕容順登基第五百一十八章 地震之因第十六章 合作陷阱第五百八十一章 暢銷的牛第九百二十六章 一夫一妻制第五章 魚活村活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墨侯帽第四百九十八章 親自提親第六百零六章 風向陡轉第九百九十六章 墨家下江南第三百零八章 長生與死亡第六百六十八章 夜盡天明(三)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吐蕃三策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捉拿歸案第六百七十八章 世無神仙第六百七十三章 膨脹的皇權第二百八十三章 關隴之議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侯君集凱旋而歸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大唐不夜城第七百章 墨家村的陽謀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儒墨和談第二十九章 秦懷玉第七百六十章 名花魏紫第八百九十五章 金蘋果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吐蕃困境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民用火藥第八百八十五章 手術成功第二百三十七章 糧食儲備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醫鳴驚人第九百一十章 一家獨大的儒家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儒刊易主第四百五十四章 登徒子墨家子第六十三章 力拔山兮氣蓋世第四百五十二章 睜眼瞎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太極陰陽圖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墨女和淑女第三百七十五章 全城關注第三百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六百八十章 收徒武則天(二合一)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福禍相依第六百七十八章 世無神仙第二百四十四章 重稅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唐未來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精準到秒第六百一十章 橫眉冷對千夫指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野性武媚娘第四百一十六章 服務站第六百六十章 破局第三十八章 影響第三百一十九章 太上皇李淵第九十七章 凌煙閣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解題第三百七十四章 師說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老‘馬’識途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禁酒令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泰山封禪第五百一十六章 火器監出征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禮儀和利益第五百三十一章 吐谷渾三堡第六百七十八章 世無神仙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棱陣第五百零一章 情敵們第四百七十九章 日食週期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拼水第六百六十三章 沒錢了(二合一)第四百九十九章 終成眷屬